第987章 出關(下)

bookmark

“這就結束了?”

從楊喜到伯勞,所有人都沒想到,本以爲會長篇大論,讓他們腿痠腳疼站個一天的攝政演講,竟結束得如此之快。

沒有讓十萬人集合在火辣辣太陽下,畢竟,黑夫可沒有獅吼功,個人就算手持大喇叭,又有一羣壯漢爲之傳話,想將話傳入十萬人耳中,也是極困難的事。

這樣的後果是,士卒們往往會頂着大太陽,先站一上午等攝政,最後卻僅有前排的高級軍吏能聽清戰前必做的《誓》,以及很尬的煽情和演講。

於是這次,在各個營地完成集合後,黑夫只從中樞大營派出一個軍吏,用不同地域士卒的方言,念起攝政夏公告三軍將士書……

“嗟,我士,聽,無譁!”

“始皇帝者,千古一帝也。”

以此爲開篇,黑夫簡略將秦始皇的功績複述了一遍。

“聖法初興,清理疆內,外誅暴彊。武威旁暢,振動四極,禽滅六王。此不獨大秦銳士苦戰之功,亦始皇帝決斷之功也。”

“器械一量,同書文字。日月所照,舟輿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意。匡飭異俗,陵水經地。此不獨秦吏施政之功,亦始皇帝雄統籌之功也。”

“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此不獨天下人挽粟之功,亦始皇帝大欲之功也。”

若是玩文字的儒生,便能聽出來了,雖然套用的是十年間,秦始皇帝在各地歌功頌德的石刻,但這句式,與過去單獨強調秦始皇之功截然不同,反而將他放倒了次要位置……

接下來,話音一轉:

“然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始皇帝亦爲凡人,有所得,必有所失!”

自封爲神的始皇帝,被秦人視作神明的始皇帝,就這樣,第一次在官方輿論裡,被拉下了神壇,被說成了一個凡人……

換了十年前,關中人早就跳腳了,定要給說着話的人開瓢,但今時今日,他們卻只是靜靜地聽着,目光裡帶着驚訝。

不僅如此,黑夫還要將始皇帝的過錯,一點點剖析開來:

“未識奸佞,此失之一也!”

“不顧民生,大興土木,求仙長生,此失之二也!”

“窮兵黷武,南征北戰,此失之三”

“違背承諾,壞秦律令,此失之四也!”

“琅琊石刻言:節事以時,諸產繁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東觀石刻言:闡並天下,甾害絕息,永偃戎兵。然齊地諸田之亂方息,竟不顧民生恢復,勒令樓船征討海東,年內必克。”

“海東事罷,始皇帝東巡,至碣石石刻言:地勢既定,黎庶無繇,天下鹹撫。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

“然石刻墨跡未乾,始皇帝聞南方屠睢敗,竟使餘統軍二度南征,不顧外內騷動,百姓靡敝,行者不還,往者莫反,皆不聊生,亡逃相從,羣爲盜賊,於是山東之難始興……”

“黑夫亦曾爲軍吏,戰於樑楚,浴血於鮦陽,深入豫章險阻,南征北戰東伐,我亦曾苦勸始皇帝,然先帝執拗,欲一蹴而就,未改其政。”

“先帝錯矣,大錯特錯!”

士卒們倒是震驚異常,面面相覷:“攝政說始皇帝……錯了……”

誠然,喜曾當面說始皇帝錯了,但除了他,再無一人敢在始皇帝生前如此做。即便始皇帝已崩,他依然被胡亥、黑夫雙方高高捧着,雙方都要爭奪戰爭的正義性。

哪怕是黑夫要給秦始皇蓋棺定論,確定其功過,但那也是官府內部文件,百姓無從知曉。

直到現在,兩年過去了,秦朝官方纔破天荒頭一次,在公開場合,承認了秦始皇帝的錯誤!

聽到這,三軍將士無不譁然,有懂的人更低聲議論:

“這就是罪己詔啊……”

所謂罪己,是國家出問題,或遭受天災時,帝王或執政者承認所犯錯誤,自省的文書,正所謂“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

但以始皇帝頭鐵的性格,若他在世,即便知道是錯的事,也就執拗地做下去,那是打死都不會認錯的……

於是這罪己之詔,便由黑夫替戲水旁邊,驪山腳下的秦始皇帝來總結!

這簡直是公開處刑,若始皇帝泉下有知,定會大罵黑夫:

“賊你達!”

既然由黑夫代勞,爽快承認了錯誤,那要如何面對那十三年?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最不善,莫過於違背信諾。”

是什麼承諾?

“今皇帝並一海內,以爲郡縣,天下和平!”

這是秦一統時,由秦始皇口述,李斯動筆,寫在制書上,頒佈天下的承諾,也是世人內心深處的嚮往和期盼。

這是十三年前,本就該做到的事!結果卻咕咕咕了……

到了這時候,黑夫早就不掩蓋自己以秦始皇繼業者自居了。

“始皇帝未盡之業,黑夫繼之。”

“始皇帝未曾兌現之事,也由黑夫兌之!”

但戰爭,並不會因爲世人對和平抱有期待而降臨,她需要人們去爭取,甚至要付出拋頭顱灑熱血的代價。

“戰無休而禍不息,吾輩何以爲戰?”

答案只有一個:

“武者止戈!”

“故欲永偃戎兵,必先甾害絕息。”

“欲甾害絕息,必先闡並天下!”

“欲闡並天下,吾等必須出關!”

告三軍將士書接近尾聲,而這個漫長的故事,也回到了原點。

回到了秦始皇親政之時,虎狼之主對着瑟瑟發抖的山東六國,露出了獠牙……不,應該是直接回到了商鞅變法之後,煥然一新的秦軍銳士,望着函谷之東躍躍欲試!

不過那時候,士卒出關,往小了說是爲了軍公爵,往大了說是爲了實現歷代先君的夙願,爲了實現秦君的東出之志。

“此戰,不爲君王大欲,而爲自己,爲了讓戰爭結束於吾輩之手,讓吾等子女能男樂其疇,女修其業,再不受諸夏戰亂徵役之苦!”

“邦之榮懷,非由一人;邦之杌隉,亦非獨一人可挽。望諸君勉之,與黑夫東出勘平暴亂,一同去彌補始皇帝昔日之錯,如女媧之補天!救天地之倒懸!”

“此既爲《鴻門之誓》!”

……

接下來黑夫宣佈了此戰的軍紀律令,又畫了張餅——他和葉氏說過的,治理天下的訣竅,在於做餅、分餅,但還有一樣沒說,那就是畫餅……

“一旦天下再度一統,田租將低至十一!”

“參加再統一之戰的所有兵卒,爵升一級,都將得到免徭役三年的特權!”

十萬大軍裡,成分雜糅,有一心想要讓自己和家人獲得真正自由的馳刑士;有被收編後洗腦的秦川青壯,如楊喜;有還想賺取更高地位和爵位的南郡士卒,如伯勞。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如此一來,他們的所需,基本能從這《鴻門之誓》裡得到滿足。

而這一戰的主力,那些打過許多次仗,已經對爵位、榮譽,乃至於整個戰爭本身都心生懷疑的關中老兵們,也得到了一直想要的東西。

一個遲來的認錯。

而因爲昨夜口嗨,以“恐衆”之罪被關在小黑屋裡的車騎司馬酒公,也蹲在門口,側耳聽着外頭傳來的軍法官大聲宣讀。

默默聽完,良久之後,這個油潑不進的老傢伙才嘆了口氣。

“我沒想到,真有人承認始皇帝錯了。”

儘管等了許多年,但他心裡,卻未曾感到好受,反而更加難過,甚至在這暗無天日的地方,還偷偷擦了擦眼淚。

身爲秦人,誰要是忘了始皇帝時代的輝煌和榮耀,那是沒良心。

但若說他們還想回到過去,那就是沒腦子。

軍功和田地秦人是喜歡,但不意味着能忍受無止境的戰亂。

“不過,攝政倒是說到吾等心裡了,這就是我爲何要來此的緣故……”

“讓吾子吾孫,不必走上我,我父,我大父,曾祖父的老路,年年出關,歲歲分離,十七從軍,六十始歸!”

而在生死邊緣博打滾爬這麼多年,酒公又豈會看不透那一點呢:

能終結戰爭的,只有戰爭!

以戰止戰是沒有問題的,唯一的問題在於,當難得的和平到來時,是迫不及待地破壞它,開啓下一個戰亂的輪迴,還是捧起和平,好似掌中脆弱搖晃的火苗,守護它,讓它休養生息,一點點變大,引燃更大的光輝。

數日後,禁閉終於結束,酒公重見天日,同袍們列着隊在等他,楊喜更是奉上了已由酒公親兵準備好的甲冑。

酒公走過去,接過了它們,看着這些年輕後生不離不棄的目光,一時間忽然想起來年輕時衝鋒陷陣唱的“與子同袍”。

他罵了一句,卻也開始穿甲,因爲發福套不進去,還招呼楊喜等來幫忙。

最後,將將劍放回腰間的鞘中,他心裡卻仍不服氣:“我不信攝政,他與始皇帝一樣,滿口承諾,能否兌現,卻不得而知。”

“但我會隨他東出,或許吾等也將戰死沙場,活不到兌現的那天,但我希望,吾子吾孫,能看到那天!”

永偃戎兵的那天!

踏上戎車,展現在眼前的是拔營即將東行的十萬大軍,形成了一條長蛇般的隊伍,要前往狹長的函谷,出關而去。

“這是老夫第八次出關。”

酒公對從自己身邊騎行而過的楊喜說道:

“也是最後一次,不論是生,還是死!”

“若酒公戰死了,晚輩親自護送君之骸骨歸鄉!”

接下這句話,楊喜發出了一聲大吼:

“出關!”

作爲前鋒踵軍,整個車騎都尉上萬人馬嘶鳴,也大聲呼喊。

“出關!”

十萬大軍齊齊爆發聲響,如過去百年,每一次秦軍東出一般,驚得戲水聲音湮沒,震得華嶽地動山搖!

“出關!”

這是最後一戰!

一戰。

定太平!

……

PS:今天只有一章。

第705章 熒熒火光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904章 布衣將相之局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458章 好男兒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1000章 以鄰爲壑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596章 起風了第58章 赴任第309章 南昌第438章 無懼無退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457章 愷歌振旅第943章 思蜀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317章 六王畢!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627章 極盛第446章 撼山第919章 魚龍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410章 喪家之犬第513章 法今王第99章 邦亡人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1003章 移席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84章 雞血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551章 朕安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539章 敝帚自珍第1002章 積木第430章 天子命氏!第333章 司馬欣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449章 錘砧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917章 萬人敵第16章 要小心……第871章 不臣之心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402章 俠以武犯禁第205章 入郢第223章 黃帝內經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598章 險惡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160章 大夫爵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596章 起風了第271章 黑雲壓城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689章 象箸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523章 挖坑第483章 汝等欲爲亂乎?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635章 薪火(上)第786章 萬人敵第164章 上醫醫國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288章 不要臉第391章 良弓第586章 看不懂第745章 戰長沙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604章 海東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328章 何器?第602章 殺人第548章 騁望琅琊臺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837章 有錢第888章 是時候結束這場鬧劇了第247章 三馬第649章 藥(上)第820章 信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408章 不朽者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275章 楚歌與秦風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294章 獨當一面第317章 六王畢!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190章 一鼓作氣
第705章 熒熒火光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904章 布衣將相之局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458章 好男兒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1000章 以鄰爲壑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596章 起風了第58章 赴任第309章 南昌第438章 無懼無退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457章 愷歌振旅第943章 思蜀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317章 六王畢!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627章 極盛第446章 撼山第919章 魚龍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410章 喪家之犬第513章 法今王第99章 邦亡人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1003章 移席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84章 雞血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551章 朕安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539章 敝帚自珍第1002章 積木第430章 天子命氏!第333章 司馬欣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449章 錘砧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917章 萬人敵第16章 要小心……第871章 不臣之心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402章 俠以武犯禁第205章 入郢第223章 黃帝內經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598章 險惡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160章 大夫爵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596章 起風了第271章 黑雲壓城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689章 象箸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523章 挖坑第483章 汝等欲爲亂乎?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635章 薪火(上)第786章 萬人敵第164章 上醫醫國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288章 不要臉第391章 良弓第586章 看不懂第745章 戰長沙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604章 海東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328章 何器?第602章 殺人第548章 騁望琅琊臺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837章 有錢第888章 是時候結束這場鬧劇了第247章 三馬第649章 藥(上)第820章 信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408章 不朽者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275章 楚歌與秦風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294章 獨當一面第317章 六王畢!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190章 一鼓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