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523章 挖坑

但他的目光卻沒有久久停留在海面,很快,秦始皇就被海灘上那些阡陌相連,一塊塊被分割如田的鹽場吸引過去了。

“說說罷。”秦始皇看向黑夫,指着這些鹽田:“這是怎麼回事?”

黑夫稟道:“臣奉陛下之命,整治膠東鹽政,發現膠東產鹽,竟不如田齊時一半!其原因有二。”

他開始一條條指出那些問題:“一是海寇襲擾,使得海濱不寧,鹽場工匠隸臣離散,規模大不如前。”

“二是齊人近千年來不斷煮海製鹽,使得沿海柴木耗盡,需得從更遠的丘陵運柴木過來,成本奇高……”

黑夫說的沒錯,這年頭的海鹽,基本都是靠煎煮得來的,據說最早發明此事的人叫“夙沙氏”,乃是一個萊夷君長。

就黑夫腦補,夙沙氏應該是個吃貨,在海邊用陶罐煮蛤螺時,不小心將水熬幹,結果卻在罐底,得到了一層結晶海鹽,伸手一嘗,從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當地人祭拜他爲“鹽宗”,成了鹹黨的至高神。

黑夫依然記得,幾個月前,他在平定夜邑田氏之亂後,第一次來到海邊鹽場見到的情形:有溝渠將潮汐時的海水引入挖好的大池中,隸臣妾們挑着木桶,將海水一桶桶挑到煎滷竈房,裡面有埋地的兩排爐竈,竈上架着陶釜,不斷有人將木柴運來,日夜不息地燒火煮海,整個海邊都冒着滾滾濃煙……

方法和熬糖差不多,先在大釜裡煮得高濃度滷水,再轉移到小釜中,最後得到白色半球體,這就是煎好的鍋鹽,再敲碎打散,就成了散賣的海鹽。

煮鹽的黃金時段,是每年十月至一月間,這段時期是農閒,幾乎全齊地海濱的百姓,都會被髮動起來,伐薪挑水,煮海爲鹽,三個月,便能得鹽三萬六千鍾!

這個數字,到田齊時翻了三倍,每年產十萬鍾,膠東的產量大概是五萬,但價格卻越來越貴,因爲消耗的木材實在太多。

黑夫繼續道:“鹽乃官營,除去本錢,再課以重稅,於是產出的官鹽之價,貴若糖蜜!”

南郡的紅糖,如今仍然算奢侈品,這比喻,足見海鹽之貴了。當然,之所以這麼貴,朝廷沉重的鹽稅是要背鍋的,同樣的方法,私鹽價格卻是官鹽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老百姓又不傻,肯定是寧可偷偷買私鹽了。

成本日益提高,銷路也被私鹽擠兌,膠東官鹽擴大再生產自然成了空談,這也是膠東產官鹽越來越不景氣的原因。

秦始皇頷首,黑夫的分析切中時弊,不僅膠東,其餘近海各郡,多多少少也有這樣的問題,秦朝的鹽鐵官營制度,在這些地方撞了一頭包。

黑夫給出的解決方案有兩個,其一是加大對海寇、私鹽的打擊;其二,便是降低官鹽的成本,使它價格稍降些,方能有利可圖。

“於是臣便想到北地郡花馬池製鹽的法子,不必煎煮,直接以陽光與風吹曬而得……”

在黑夫想象中,鹽本就是溶於水的,海水一干,不就析出一層層的鹽了麼?這便是後世廣泛使用的曬鹽法。

但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古人又不是傻子,豈會放着簡單易行的曬鹽法不用,卻用煮成1鍾鹽,約耗木柴400斤的煮鹽法呢?

黑夫經過實地考察,詢問工匠後,才知道,原來海鹽用煮,實在是逼不得已。海水的鹽度,遠不如安邑鹽池、花馬池的滷水,曬鹽需要花費的時間太長,且農閒的冬天太陽強度低,無法實行。

打聽之後,他發現,其實膠東一些鹽場,因爲海邊木材日益吃緊的緣故,已經採用半曬半煮了:效仿巴蜀的井鹽,秋後先將滷水儲存曬上一道,增加濃度,入冬再進行煎煮,以此減少燃料,降低成本。

但要全程指望太陽?海邊天氣變化無常,也許就在滷水已濃,大功即將告成時,天上忽然下了場雨,那不就前功盡棄了麼。

黑夫需要找到最有效也最快速的法子,來開創曬鹽法,他前世學的不是理工,對這些東西一竅不通。於是便一張告示,將專門研究陰陽變化,天天跟丹砂等物打交道,提純露水,煉製丹丸,搞物理化學實驗的方士騙來。但卻將大多數人,提溜到海濱,讓他們和工匠一起想辦法。

方士們頓時傻了眼,本想爲皇帝求“長生不老之道”,如今卻與低賤的匠人隸臣爲伍,整天和海水泥沙打交道,當然不高興了,但隨着幾個抗議者被黑夫以不遵命爲由拘了起來,他們只能老老實實做事。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經過幾個月鑽研,方士和工匠們,還真想出了個好辦法!

“陛下,請這邊走。”

黑夫在前引路,將秦始皇往海邊的鹽田深處帶去,他們最先靠近的,是一個個坑窪,但卻不是用來曬鹽的,而是制泥的……

這些在海灘上挖的坑,此時正蓄滿了上次漲潮留下的海水,一羣隸臣妾光着腳站在田中,用帶齒的木耙縱橫交錯地耙地,將海水與泥沙混合,使之在太陽暴曬下,變成了板結的塊狀物,再一塊塊送去後方。

黑夫道:“這是製鹽第一步。”

羣臣不明所以,因爲看上去,那些板結得黑乎乎的泥塊,與白花花的鹽有何關係?

黑夫接下來又將他們引到了數條平行的溝渠處,指着道:“這是姜齊時就已修築的,歷經數百年,爲的是利用海潮,使海水經溝渠灌入蓄水塘,好方便取水煎煮。”

一行人順着溝渠,走到巨大的積水塘邊前,這裡的海水被分到較淺的鹽池裡,經過數日太陽暴曬,水位略有降低。

“這是製鹽第二步。”

每個鹽池邊,都架着一個畜力水車,蒙着眼睛的驢子在持續轉圈,帶動水車,源源不斷將塘內海水提取,傳到一下一站:濾池。

濾池形制酷似梯田,每一層出水口設有數層竹蓆,由固定的竹筐所承,還墊着竹片和茅草,含有大量鹽分的硬泥板被放置在中間。從蓄水塘處引過來的海水進入濾池後,從高往低流,進入下一層前,先通過水位差被過濾了一道,然後接連往復,一直濾上五六道才罷休,整個時間,短則一日,長則兩日。

黑夫說,這是製鹽的第三步,淋滷,整個過程是漫長的,但過濾一天到兩天後,在最下層的濾池,竟能得到濃度較高的滷水!要知道,只靠風吹日曬的話,這個過程需要十數日才行!

“且慢,大上造說這海水,被濾了幾道後,越來越鹹了?”

隨行的五大夫子嬰越聽越迷糊,這與他所知的常識相悖啊,秦子弟非有功不得屬籍,子嬰雖是長安君成蹻之子,但他父親早年叛國,子嬰出身其實很尷尬,也是在軍中立了些功勞,才被卓拔爲五大夫。他常見士卒喝生水,但喜歡用麻布濾一道,讓它看上去清一些。

子嬰知道,越是渾濁的水,濾過之後就越清,在他想來,味道也應該更淡纔對。爲何在這濾池處,隨着位置越往下,濾了許多道後,水越來越清,味道卻反而變鹹了呢?

“膠東郡守所言沒錯,的確是越來越鹹了。”

張蒼先前和黑夫過來查看時也不信,但喝了一口最上層和最底層濾池裡的水後,兩相對比,前者只是普通的鹹澀,後者卻差點將他齁死,於是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

他也想過緣由,似有所悟,但黑夫請張蒼切勿聲張,在這裡,他還想給方士挖個小坑呢……

面對這個問題,羣臣面面相覷,皇帝也心有疑慮。

黑夫卻一笑:“不奇,何以稱之爲奇方妙術?”

隨即,他看向了隊伍末尾跟着的盧生、韓終二人,說道:

“此法是膠東方士集思廣益想出來的,我也不明白其緣由,大概有陰陽五行變化的玄妙?素聞韓終先生懂陰陽,善化物,還請先生爲吾等解惑,何如?”

……

PS:我盡力了,但查了一晚上資料,最後只寫出了一章,慢得想哭。第二章大概要一點半才寫得好,等得了的,就和我一起熬吧。

這曬鹽的方法和現代不太一樣,用的是解池、海南那邊的五步古法,也就是淋滷法,似乎更有參考性。

第870章 “天之驕子”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666章 七閩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650章 藥(下)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992章 大蟒第299章 吳芮第295章 伐蛟取鼉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565章 惡名第17章 失期當斬?第100章 調虎離山第17章 失期當斬?第789章 望夫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255章 行矣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647章 滄浪之水第392章 牛羊課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1004章 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154章 芟夷略盡第594章 順逆第567章 平原津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611章 如蠅逐臭第73章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645章 銅鐵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第841章 楚河漢界第922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第383章 豳風第653章 什長得誅十人第1010章 玉碎第583章 甌越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6章 搶功的第504章 真到假時時假亦真第667章 文明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499章 不破不立第868章 昭穆第832章 天下誰人不通黑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157章 黍離第663章 暴虎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992章 大蟒第658章 陽山第977章 中山狼第756章 小小的改變第302章 折節下交第170章 橘與枳第291章 欲刺第984章 石頭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595章 牽星第373章 羊圈第587章 鷹之子第645章 銅鐵第725章 天下爲桎梏第887章 大都無防第478章 法教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7章 喜第663章 暴虎第756章 小小的改變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971章 羣雄討黑第154章 芟夷略盡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772章 招魂第623章 往事第982章 去留第16章 要小心……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713章 言語就像風第405章 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爲二第373章 羊圈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640章 一飯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218章 麻衣如雪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1000章 以鄰爲壑
第870章 “天之驕子”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666章 七閩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650章 藥(下)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992章 大蟒第299章 吳芮第295章 伐蛟取鼉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565章 惡名第17章 失期當斬?第100章 調虎離山第17章 失期當斬?第789章 望夫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255章 行矣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647章 滄浪之水第392章 牛羊課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1004章 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154章 芟夷略盡第594章 順逆第567章 平原津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611章 如蠅逐臭第73章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645章 銅鐵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第841章 楚河漢界第922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第383章 豳風第653章 什長得誅十人第1010章 玉碎第583章 甌越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6章 搶功的第504章 真到假時時假亦真第667章 文明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499章 不破不立第868章 昭穆第832章 天下誰人不通黑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157章 黍離第663章 暴虎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992章 大蟒第658章 陽山第977章 中山狼第756章 小小的改變第302章 折節下交第170章 橘與枳第291章 欲刺第984章 石頭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595章 牽星第373章 羊圈第587章 鷹之子第645章 銅鐵第725章 天下爲桎梏第887章 大都無防第478章 法教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7章 喜第663章 暴虎第756章 小小的改變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971章 羣雄討黑第154章 芟夷略盡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772章 招魂第623章 往事第982章 去留第16章 要小心……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713章 言語就像風第405章 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爲二第373章 羊圈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640章 一飯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218章 麻衣如雪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1000章 以鄰爲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