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329章 一國兩制瞭解一下

“一國兩制?”

秦始皇撫須道:“這詞倒是新穎。”

黑夫總結的的確不錯,百餘年來,秦一直是實行郡縣、封君雙軌制度的。

沒錯,商鞅是倡導中央集權制,但他本人卻又是封君制的受益者。商鞅之後,秦惠王、昭王又陸續封了樗裡疾爲嚴君,魏冉爲穰侯,都是擁有實際封地的大君侯。這些君侯的封地與郡縣交錯,稱之爲“一國兩制”未嘗不可。

不過,秦始皇對這種“一國兩制”,卻有些嫌惡,因爲在他繼位之初,秦國儼然有封建壓過郡縣的趨勢:

文信侯呂不韋,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又以河間十城爲封土,權勢熏天。甚至連嫪毐,也混上了長信侯,有山陽城爲食邑,並有河西、太原爲封田……

當是時,秦國四境之內,從朝堂大臣到地方小吏,皆曰:“與嫪氏乎?與呂氏乎?”而不知有秦王!

宮闈遭穢亂,國法被破壞,若非蘄年宮之變自己一舉剿滅嫪毐叛亂,放逐呂不韋,秦國社稷恐怕都要被顛覆了,哪還有一統海內的機會?

此外,黑夫所說的話,聽上去,和丞相王綰的主張並無太大不同。

王綰等人,也不敢主張像周朝那樣,全面分封,而將分封地點定在了剛剛征服的燕、齊、楚三地。因爲三地不僅距離秦國遼遠,且文化大異,至於秦本土和三晉,依然是保持郡縣。

所以在皇帝看來,黑夫所言,不過是老調重彈,並無新意,好在黑夫接下來的話,讓皇帝重又耐下心來,沒有趕他出去。

“中原及燕、齊故地,臣未曾涉足,不敢妄言,只談在楚地,在江南豫章的所見所聞。”

“衡山、淮北、淮南等地,就臣所見,雖然民間鄉豪、士人甚多,工商繁茂甚於關中。但縣鄉里閭之制,與秦無太大區別。加上這幾地戶口繁多,若是分封諸侯,不僅平白少了許多賦稅,百年之後,或如廷尉所言,將成尾大不掉之勢。故臣以爲,但凡能編戶齊民的地方,宜郡縣而不宜分封!”

這說法倒是與王綰有區別,秦始皇有了點興趣:“說下去。”

黑夫道:“然豫章、蒼梧則不同,尤其是豫章最南端的上贛……”

他告罪了一聲,從謁者手裡要來筆墨簡牘,在上面畫起地圖來。

“陛下請看,從咸陽到南郡或九江郡,陸路需走兩月;從江陵或壽春到南昌,水路至少要半月;再從南昌逆流至上贛,期間林木沼澤甚多,道路險阻,又要一月……如此一來,則每年上計難以傳達,當地出了事,也只能自行處置,難以知會朝廷。”

“除了路途遙遠,朝廷法令不能及時傳達外,上贛等地也以越人爲主,既無編戶齊民爲依仗,也收不上賦稅。縱然設置名義上的郡縣,實則無民可料,無土可治。”

“我在軍中時,曾聽九江郡司空章邯說起,過去韓伯得到周王詔命,分封北地的故事。說他奄受北國,因以其伯,不僅爲周王抵禦貊人,還帶着民衆實墉實壑,實畝實藉,將原本蠻荒的邊地,變成了城邑良田,這或許便是分封的好處罷……”

“故黑夫以爲,上贛、蒼梧等地,與其空置郡縣,不如分封諸公子鎮之。但不必封王,封爲邊侯即可,使之帶民衆遷徙,因俗而治,慢慢推廣教化。還可向邊侯領地派遣監、尉、丞輔佐,由九江郡、長沙郡制之,如此,縱然百年後邊侯有異動,朝廷也能輕易應對……”

秦始皇聽完後,略有所思:“編戶齊民之地爲郡縣,蠻夷邊鄙分封子弟爲邊侯,這就是你所謂的一國兩制?”

“唯!”

誰料皇帝冷笑道:“黑夫,你這是想將朕的諸公子們,當做邊地縣令來用啊,你也曾上書稱江南卑熱,有水蠱之疾。諸公子長在北方,錦衣玉食,驟然入蠻荒之境,恐怕還沒到地方,便已染病而亡!”

“臣……臣沒有考慮到這點,死罪!”

黑夫下拜頓首,冷汗直冒,但這也不算離間骨肉吧,便又咬着牙,斗膽道:“臣每一句話,都是出於公心,是基於所見所聞的肺腑之言,望陛下察之!”

秦始皇默然許久後,終於又說話了。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你說的也有些道理。”

他似乎有所觸動,卻沒有再評價黑夫的進言,只是揮了揮手:“下去罷。”

……

黑夫後退出了內廷,待他重新來到寢宮之外,呼吸着深夜微涼的空氣時,纔算緩過來。

無人看到,他甲冑內的衣衫,已經溼了一大片,都是被皇帝嚇的。

“這冒險大膽的進言,值得麼?”

從皇帝最後的自言自語來看,至少沒讓他龍顏大怒。

秦國的制度,本來就是宗室無功勞不得屬籍貫。秦始皇有二十多個兒子,最大的公子扶蘇即將舉行冠禮,最小的公子胡亥也十歲了。

按照慣例,他們也只是享受公子之名,有府邸俸祿,下一代人,還可以稱“公孫,王孫”,再過一代,就是庶民了。

這也是儒生博士們叫嚷的“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爲匹夫”,在秦國很正常的事,用山東的眼光看,卻不可思議。

古人說得好啊,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若按黑夫所說,讓他們去做邊侯,也算爲國守邊立功了,雖然第一代第二代苦些,可後人還能世享富貴呢。

他也不求自己的獻策被採納,秦始皇這麼容易說服,那就不是秦始皇了。

但黑夫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我有自己的政見,不是簡單複製李斯、王綰之言。”

“今夜之後,陛下,將深深記住我這個人,記住我的話!”

看着彎彎的月亮,黑夫露出了一絲笑:“也能讓皇帝覺得,黑夫公忠體國!”

……

“陛下,那兩封奏疏找到了……”

謁者奉命將收在寢宮的兩份簡牘尋來,按照秦始皇的習慣,尋常奏疏,批示後會立刻發到各官署,再發往郡縣,可一些上書,他卻會在閱後收着,既不做批示,也不退還。

這些留中不發的奏疏,常常包含着秘密,也是謁者們最怕碰的……

秦始皇一邊思索着黑夫方纔的建言,一面打開兩份簡牘。

其中一份是十二月時,謁者楊樛從南昌回來後遞交的,他將沿途所見所聞,事無鉅細地稟報給秦始皇,尤其是南昌戍卒不滿的抱怨,以及黑夫在那支遠征軍裡的威勢。

第二份,則是二月時,九江郡監御史的上書。

疏中談及江南南昌、番陽等地路途遙遠難治,如今南昌城已築成,又有上千戶百姓從南郡遷往,或可在江南新置一郡的建議。

但同時,負責監察官員的監御史又提醒皇帝一件事,那就是,豫章六縣,都是黑夫率部打下來的。目前除了餘干道由幹越吳氏父子管轄外,其餘南昌、番陽、廬陵、九江、上贛五縣,均由黑夫的舊部爲令、尉、丞。

這些人都是得到黑夫舉薦,留任原地的南郡鄉黨。若是豫章成立新郡,這批人恐怕會控制地方軍政法大權,這是秦律十分警惕的。

故監御史提議,將黑夫舊部們,分別調往不同郡縣任職,杜絕山頭主義出現……

皇帝早就看過這兩份奏疏了,卻沒有給出進一步的指示。

直到今日,在好好考校了黑夫一番,觀其言察其行後,秦始皇才做出了決定。

“黑夫之言雖未能跳出分封的窠臼(kē jiù),但他能獻言以豫章、上贛分封諸公子爲邊侯,便知其沒有私心。”

換了那些有異心的人,對屬於自己的“地盤”,肯定會避之不及,但黑夫卻絲毫不避。

“此子乃公忠體國之人,監御史多慮了。”

於是秦始皇在奏疏上批示道:“江南豫章初附,蠻夷越人不安,需各縣互爲犄角,故五縣諸吏職位,不必變動。”

軍事管制期間,這種情況是在所難免的,是九江郡監御史太過敏感了。

在秦始皇的計劃裡,未來幾年,他在厲門、九嶷之南,還有一個更大計劃要實施,到時候南征將士將有大用,豈能早早自斷干城?

再說了……

“過去百年間,但聞秦有反叛的邊侯、封君,何曾有過反叛的郡縣秦吏?”

……

PS:書友羣一羣已滿,二羣567351610歡迎加入!可以抓住水羣的作者,每天近距離催更,你還在等什麼?

第750章 復生第6章 搶功的第59章 天狗第505章 笑話第154章 芟夷略盡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604章 海東第974章 假王第1015章 統一哈第1002章 積木第84章 雞血第675章 按圖索驥第32章 伯兄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84章 雞血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第620章 黃石第258章 以銖對鎰第356章 黃老第123章 任俠第389章 狡兔飛鳥第236章 威懾第927章 麗人心第325章 李斯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950章 孰立?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911章 輸不起第361章 奸生子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106章 重租第160章 大夫爵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536章 要有光第627章 極盛第719章 混亂是一把梯子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438章 無懼無退第956章 肱股羽翼第943章 思蜀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39章 回家(上)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第40章 回家(下)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342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977章 中山狼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564章 儈子手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45章 生產力啊生產力第82章 盲山第219章 鶯鶯燕燕第487章 句芒第523章 挖坑第982章 去留第465章 你故意的?第955章 酈生第289章 與時變化第301章 加個人第980章 結第202章 紅糖第650章 藥(下)第558章 螳臂第919章 魚龍第762章 忠信第32章 伯兄第67章 踏月而行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1020章 我來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703章 拾骨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194章 諾!第83章 可疑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529章 只有我能搞事!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18章 袍澤們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861章 武關第235章 潺陵第435章 射鵰英雄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509章 天人第47章 秦之律令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577章 三十三年第319章 柱下
第750章 復生第6章 搶功的第59章 天狗第505章 笑話第154章 芟夷略盡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604章 海東第974章 假王第1015章 統一哈第1002章 積木第84章 雞血第675章 按圖索驥第32章 伯兄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84章 雞血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第620章 黃石第258章 以銖對鎰第356章 黃老第123章 任俠第389章 狡兔飛鳥第236章 威懾第927章 麗人心第325章 李斯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950章 孰立?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911章 輸不起第361章 奸生子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106章 重租第160章 大夫爵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536章 要有光第627章 極盛第719章 混亂是一把梯子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438章 無懼無退第956章 肱股羽翼第943章 思蜀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39章 回家(上)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第40章 回家(下)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342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977章 中山狼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564章 儈子手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45章 生產力啊生產力第82章 盲山第219章 鶯鶯燕燕第487章 句芒第523章 挖坑第982章 去留第465章 你故意的?第955章 酈生第289章 與時變化第301章 加個人第980章 結第202章 紅糖第650章 藥(下)第558章 螳臂第919章 魚龍第762章 忠信第32章 伯兄第67章 踏月而行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1020章 我來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703章 拾骨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194章 諾!第83章 可疑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529章 只有我能搞事!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18章 袍澤們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861章 武關第235章 潺陵第435章 射鵰英雄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509章 天人第47章 秦之律令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577章 三十三年第319章 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