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931章 舞殿冷袖

“秦穆公時,由余便已批評過秦宮室之盛,說是使鬼爲之,則勞神矣。使人爲之,亦苦民矣。”

張蒼在御史府那些年,早就對此憋了一口老槽了,此刻便一股腦發泄出來:

“但秦愈強盛,宮室就越是大興,秦孝公營咸陽冀闕,秦惠文王建章臺宮,秦武王建羽陽宮,還只是一代君王營造一宮。至秦昭王,秦已有帝業之勢,遂以宮室之宏麗,誇示天下,以顯威重,於是建興樂官、甘泉宮、長楊宮、芷陽宮、虢宮等……”

如果說秦昭王時,還只是出於攀比顯威之心:“六國有的高大宮殿,咱老秦也得有,否則丟大國面子。”

而到了秦始皇時,凌駕九州,富有四海,但這位做什麼都追求“大”的千古一帝,在修築宮殿上,已經成了一種偏執的心理。

始皇帝自視爲神而非凡人,那些“狹小”的宮室完全無法裝下他的磅礴的野心,更不足以吸引神仙王母來贈予不死藥。

於是便開始實施一個巨大的計劃:“將整個關中,都建滿宮室,讓它變成地上天國!”

秦始皇每滅掉一國,都要在在咸陽塬上仿建該國的宮殿,渭北的咸陽塬遂連綿成一大片宮城。

渭南也得抓緊,甘泉宮、宜春宮、阿房等點綴在苑囿中的避暑宮室各抱地勢,拔地而起。宮室屋架爲擡樑式結構,木樑上往往用青銅構件加固,屋頂覆蓋青瓦,壁繪彩畫,柱塗丹漆,有的壁面樑柱披掛錦繡,正所謂“木衣娣繡,土被朱紫”,五彩斑爛,金碧輝煌。

關東人常言,“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就黑夫所知,倒也沒有這麼誇張,但大大小小加起來,七十幾座,絕對是有的。

爲了方便皇帝巡狩,各宮之間又以複道、甬道、閣道相連接。若站在萬米高空上往下看,整個關中,恰似一座龐大的宮殿,那些縣邑、城郭、農田、苑囿反而點綴其間。

就好似規模大了幾百倍的秦嶺別墅羣,還是隻爲一個人服務的。

是足夠霸氣,有大國風範,但付出的代價也極大:少府每年支出佔了國家財政的三分之二,其中一半都砸在修築宮室上了。

而眼下,隨着各宮室中居住的美人、宮女盡數被新政府遣散、嫁人,宮殿遂空,徹底成了舞殿冷袖。

如何處置這些始皇帝時代的遺產,成了困擾少府的難題。

拆了?當然不行,那也是需要人手的,一把火燒了更不可以。

“莫不如,將各宮室賜予功臣?”

也有人如此提出過,但卻被黑夫和張蒼否決了。

“不妥,這是才堵上一扇奢侈之窗,又要開奢靡之門也!”

最後還是武忠侯以身作則,不佔有一宮一殿,這才壓住了功臣將士們覬覦的心。

這時候,黑夫卻對張蒼說道:“我曾聽人作一賦,譏諷過秦宮室之盛。”

他站起身來,摸索着記憶,背道:

“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這本就是一篇仿古之賦,正對這時代人的胃口,張蒼越聽越覺得不錯,最終擊掌而贊:

“不敢言而敢怒……說得好!此賦文采極佳,是何人所作?可招入朝中爲博士矣!”

他壓根就沒懷疑到黑夫頭上,雖然黑夫素以好學著稱,偶爾也能發一精彩之論,但放在知識廣博的張蒼眼中,要論做文章嘛,以黑夫的水平……

“他也就能將句子寫清楚罷了!”

黑夫不知在張蒼心中自己的形象,略過了這個問題:

“是南方人,似是以杜爲氏,將此文寫來後,發憤而終了……”

不管張蒼滿口“可惜”,黑夫繼續道:“夫明王不美宮室,非喜小也;不聽鐘鼓,非惡樂也,爲其傷於本事而妨於教也。”

“誠如此言,能讓國家強盛的本事,是男耕女織,是律令教化,而絕不是這些勞民傷財,專奉一人的高大宮室!”

“故關中諸宮室,不如各盡其用,使其不再是爲人詬病的天下之蔽,而是源源不斷,返利於天下!”

“如何各盡其用?”

黑夫道:“比如,我想將渭南的宜春宮給農家使用。”

宜春宮一如其名,是用來給皇帝春日裡籍田使用的——雖然秦始皇帝和胡亥都基本沒去過,相當於皇莊王田。

“宮外不但有田畝,還附帶大苑囿,可種蔬果瓜豆,始皇帝雖聽我建言,重新邀請農家返還關中,但胡亥、趙高掌權時,殺公子高,公子高曾於農家處學稼,農家遂受牽連,或被緝捕爲刑徒,或潛藏民間。”

“如今,我想重新召回農家衆人,設農家之官,隸屬於治粟內史。將宜春宮交予他們使用,專門用來鑽研田畝耕作之事:如何料理壟畝,讓畝產增加更多,還可種植來自西域的蔬果草木,鑽研如何讓它們適應中夏水土,最終澤被天下。”

“鼓勵農官去宮中學習,要讓南畝之農夫,這碩大天下真正的‘負棟之柱’們,也能品嚐胡麻之香、胡瓜之甜,而不僅供於帝王。”

“少府中的考工不是還在麼?可移至望夷宮,那地方靠近涇水渭水,可就近修造水車,讓工匠們研製出類似水排、水輪的水力器械,省人之力,那些開闊場地,則足以精進各類工藝,教給工吏匠人。”

“至於靠近戎狄之地的回中宮、梁山宮、林光宮等,當改造爲織室,可容上千架織機同時開工,使羌人翟人戎人所獲羊毛,輸於其間,織女在其中紡織,讓毛裳衣被天下,解百姓之寒。”

黑夫這是要把衆多宮室,改造成古代的技術職業學院了……

“各郡的離宮別館,則可變爲律令學室,以待往後招收更多弟子,從童子到成人,源源不斷培養出秦吏——他們纔是治理天下的磷磷釘頭。”

“還有最受詬病的阿房宮,它太大了,當年讓諸子百家興盛的稷下學宮,論大小,不過其十分之一罷?裡面那些有溪水環繞的石室,可以用於藏天下百世之書,至於外圍的宮室樓閣,則可讓全天下的讀書人匯聚一堂,他們可博覽羣書,也能討論學問,定要創造超過稷下十倍的輝煌!”

這則是要利用現成的場地,開設高中、大學……

黑夫最後道:“我希望啊,以後遍佈關中的宮室裡,不再會聽到美人宮女的幽怨哀嘆。”

“而能聽到農家耕作的噌噌聲,紡機白晝不息的機抒聲,考工匠作精進技藝的敲打聲,諸子百家探討學問的議論聲,以及芸芸學子修習律令的朗朗讀書聲……”

“攝政之志大矣。”

張蒼大爲感慨,也頗爲心動,但作爲黑夫新政府的錢袋子,他立刻又潑了冷水。

“但以上種種,都需要錢!”

少府雖然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砍掉了許多累贅的部門,一年足以省下上萬萬的經費,但別忘了,黑夫爲了討好關中故秦人,不但將孩童的口賦減半,還給宮女們每人百錢的嫁妝,並答應每年賜六旬、七旬老者布匹。

這筆錢其實不算多,這年頭,平均壽命不過三四十,哪怕是富庶的關中,一個縣有幾個六十以上者?一百?七十者呢?古來稀啊,一縣恐怕不超過十餘人。

畢竟,張蒼這樣的老妖怪是極少數。

所以每年不過一兩百匹布,兩三萬錢的代價,便能而將掌控一縣輿論的年長者盡數收買。

這筆錢,被黑夫視爲“維穩經費”。

但天下數百縣,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了,少府爲了籌集將士賞錢,已經掏空了府庫,黑夫的設想,短時間內是無法實現的。

“是得慢慢來,甚至要在重新一統,休養生息後方能推行,想要全部實現,那是五年、十年後的事了。”

黑夫不免遺憾,卻又訓張蒼道:“你任少府時曾跟我誇口,說量入爲出之法,開源節流而已,如今流已節,開源也不能落下啊!”

張蒼一笑:“關於開源,我已有了主意,正要稟明攝政。”

“你想如何做?”

張蒼道:“自然是效仿管子《海王》之策,不加賦而國用足!”

……

PS:寫的急,標點還沒改,慢點留言。

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758章 不知幾人稱王?第454章 狼之子第539章 敝帚自珍五月寫作計劃,以及爲《秦吏》完結前最後求次月票。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832章 天下誰人不通黑第34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244章 壁虎斷尾第780章 一朝英雄拔劍起第890章 楊喜第649章 藥(上)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1028章 敵友第19章 較勁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155章 樑崩第680章 玩蛇第644章 武昌第876章 武城第686章 不知足第249章 有種無種第79章 一點都不甜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71章 遲來一步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675章 按圖索驥第796章 一紙婚約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961章 猗氏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870章 “天之驕子”第670章 獨斷第899章 體面第119章 絕地第409章 胡馬追隨出蹛林第949章 養狙第179章 重生第418章 胡兒十歲能騎馬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167章 短兵第671章 美夢第58章 赴任第633章 甜棗第491章 天下無事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919章 魚龍第384章 北地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805章 兔死狐悲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74章 審當賞罰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84章 雞血第305章 番陽令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66章 監守自盜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775章 南北戰爭(上)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44章 這麼大!第882章 會獵於關中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519章 一夫第806章 沛公第221章 青青子衿第212章 涇流之大第912章 江東子弟今雖在第97章 足跡學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31章 盆滿鉢滿第200章 金麟豈是池中物?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569章 蒿里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7章 喜第127章 大好頭顱,誰當斫之?第29章 無衣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156章 魏亡第1014章 騅不逝兮可奈何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53章 鄉里鄉親第263章 這不是足球……第964章 越兵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657章 吃瓜第520章 存韓第915章 爲何而戰?第62章 七何第537章 推廣普通話要從娃娃抓起第1002章 積木
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758章 不知幾人稱王?第454章 狼之子第539章 敝帚自珍五月寫作計劃,以及爲《秦吏》完結前最後求次月票。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832章 天下誰人不通黑第34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244章 壁虎斷尾第780章 一朝英雄拔劍起第890章 楊喜第649章 藥(上)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1028章 敵友第19章 較勁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155章 樑崩第680章 玩蛇第644章 武昌第876章 武城第686章 不知足第249章 有種無種第79章 一點都不甜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71章 遲來一步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675章 按圖索驥第796章 一紙婚約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961章 猗氏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870章 “天之驕子”第670章 獨斷第899章 體面第119章 絕地第409章 胡馬追隨出蹛林第949章 養狙第179章 重生第418章 胡兒十歲能騎馬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167章 短兵第671章 美夢第58章 赴任第633章 甜棗第491章 天下無事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919章 魚龍第384章 北地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805章 兔死狐悲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74章 審當賞罰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84章 雞血第305章 番陽令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66章 監守自盜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775章 南北戰爭(上)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44章 這麼大!第882章 會獵於關中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519章 一夫第806章 沛公第221章 青青子衿第212章 涇流之大第912章 江東子弟今雖在第97章 足跡學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31章 盆滿鉢滿第200章 金麟豈是池中物?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569章 蒿里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7章 喜第127章 大好頭顱,誰當斫之?第29章 無衣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156章 魏亡第1014章 騅不逝兮可奈何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53章 鄉里鄉親第263章 這不是足球……第964章 越兵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657章 吃瓜第520章 存韓第915章 爲何而戰?第62章 七何第537章 推廣普通話要從娃娃抓起第1002章 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