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去?不去?

晉建興三年(公元315年),二月中旬,琅琊王徵召衛朔前往建鄴述職的諭令抵達襄平,打亂了遼東開春出征昌黎的計劃。

衛朔接到諭令後第一反應是立即上書拒絕,然拿起了筆後他又猶豫了。琅琊王在這個時候召見他,顯然是不容許他拒絕,不然就等於是與江左公開決裂。

對於琅琊王的心思衛朔無從揣度,可他認爲自己孤身入建鄴,面對滿城仇敵一定前途未卜、生機渺茫。而且眼下正是收復昌黎郡消滅慕容廆的關鍵時刻,他怎願意跑到建鄴陪琅琊王聊天打屁呢?

另外,這些年來衛朔可沒少得罪世家大族,江左又是世家大族最爲集中的地方。他身在遼東隨時有大軍保護自然不懼世家報復,可一旦步入建鄴就等於把自身置於險地,生命安全無法保證,隨時都有可能被人幹掉。

但是如果他這次抗令不遵,堅決不去建鄴其後果更加嚴重,琅琊王就可借天子之手免去其頭上的一切官職。

當然衛朔對頭頂上的烏紗帽倒沒有什麼留戀的,可他懼怕的是由此引發的一系列不良影響:首先,幽冀並三州聯盟會在一夕之間解散,劉琨絕不會同淪爲晉室叛逆的衛朔合作;

其次,像溫嶠等對晉室還存有好感的世家人才,就算再看好衛朔也絕不會投靠他;

最後,晉室對各地依然有着不可低估的影響力,衛朔眼下還沒有自立的實力,他還需要藉助晉室的名頭來發展自身。

衛朔左右爲難緊急召見裴嶷、魯昌、莫含、韓壽和皇甫岌諸人。

“主公不能去建鄴!”魯昌斬釘截鐵道:“主公在各地推行均田制得罪了不少世家,更別說新幣發行又從世家手中掠奪了大量財富,此時去建鄴無異於自尋死路。”

韓壽手捋短鬚慎重地慢慢說道:“主公執掌兩州八郡之地,治下百萬之衆,且手握重兵,琅琊王必定有所忌憚!即使有人在琅琊王面前百般詆譭主公,但我想琅琊王還不至於立即罷免主公的官職,把主公望造反路上逼。”

“將主公逼反了。對江左未必是什麼好事!故以在下之見,主公還是找個藉口推辭了吧,大不了與江左解除盟友關係就是。可主公一旦入建鄴,大軍鞭長莫及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魯昌焦急地勸道:“主公。如今慕容鮮卑陳兵在幽州北部、平州西部邊境,而盤踞遼西的段末波也在蠢蠢欲動,值此關鍵時刻主公怎能擅離職守前往前途莫測的建鄴呢?”

衛朔看看裴嶷和莫含笑道:“韓、魯二位大人皆勸我不要去,文冀、世容你們呢?”

裴嶷小心地看了衛朔一眼道:“主公您剛剛率部收復了幽州而名傳天下,琅琊王若在此時殺你無異於自毀長城。各地的晉軍將士心灰意冷之下還有幾個願意再投效琅琊王?”

“對您下手,必讓各地豪傑對琅琊王薄待功臣而不滿,各地擁兵自重的豪強必因此而疏遠琅琊王!江左世家或許爲了一己之私會想方設法要害主公,但琅琊王肯定不願意替世家大族背黑鍋,必會全力保護主公安全的。”

“裴長史,你是何居心?要陷主公於死地嗎?江左是世家的天下,琅琊王如何有能力保證主公的安全?琅琊王早不徵召晚不徵召,偏偏在新幣發行沒多久讓主公到建鄴述職,這明擺着是受了江左世家的蠱惑要把主公騙到建鄴後下獄治罪。”

“主公發行新幣斷了江左世家的財路,他們豈肯輕易放過?那幫世族官僚除了爭權奪利還會幹什麼?他們自恃自己是公卿世家眼高於頂。主公在他們的眼裡估計連給世家提靴子的資格都沒有。相反主公對世家而言,卻是個天大的麻煩,他們怎麼可能不趁機殺之而後快?”

衛朔擺擺手止住有些激動地魯昌,望着尚未說話的莫含道:“世容你怎麼看?”

莫含起身,豪邁笑道:“主公勇猛無畏、豪氣沖天,帶着數百流民崛起於東海之濱,而後南下徐州,北奪遼東,於羣狼環伺之間奇襲幽州,難道連個小小的建鄴都不敢去?若主公不去。豈不叫天下豪傑恥笑嗎?”

魯昌猛地站起來手指莫含大聲叫道:“莫世容,你想讓主公死嗎?”

韓壽趕忙一把拉住他小聲勸道:“世容也在遼東效力,怎麼可能會讓主公送死呢?你等他把話說完行不行?”

莫含毫不在意魯昌的謾罵,只一臉淡定道:“含願陪主公去一趟建鄴。也見識見識傳說中的江南風物!”

衆人似乎都被莫含表現出來的那份自信、淡定、從容所感染,剛剛還劍拔弩張的氣氛頓時煙消雲散。

“世容,且細細道來!”

莫含拱手說道:“正如裴長史所言,在外主公是名震天下的晉室功臣,在內手握重兵坐鎮一方,多重顧慮下琅琊王必然不敢輕易加害於您!當然了。此去建鄴註定不會一帆風順,風險還是有的。”

“爲了以防萬一,可從嶗山、遼東兩支水師中抽調精銳隨主公一同前往建鄴,並在海上隨時待命,一旦形勢對主公不利,水師立即登陸建鄴接主公從海路返回遼東。”

“相反若是此行有驚無險,水師就當是進行一次長途演練。主公此去建鄴,可以對琅琊王表示一下‘忠心’,盡力將兩地的聯盟維持下去,這對遼東未來發展十分重要。”

“最後,在江左還有不少寒門人才,主公也可趁機爲遼東招攬些人才!”

聽了莫含的話,衛朔終於拿定了主意,決定親往建鄴一趟。他立即回書琅琊王,表示將在下個月前往建鄴述職。消息剛一傳到建鄴,便激起一陣波瀾,無數江左百姓翹首以盼都想看看名震天下的衛大人是何等人物。

趁着還有些時間,衛朔便暫停出兵昌黎的軍事計劃,反而開始着手整軍。在原來十二廂的基礎上又在擴編了十五廂職業士兵,其中十廂步兵、五廂騎兵,加在一起共八萬一千名職業士兵。

翌日,衛朔在校尉府召集各級將領商議整軍事宜,隨後便向全軍宣佈整軍後的人事調整:

指揮使、裨將軍劉遐統三廂騎兵駐陘北善無、新平城,以防拓跋鮮卑;

指揮使、昭武上校尉邵玉娘統步騎兩廂駐代、高柳,以防拓跋鮮卑;

軍司馬、昭武左校尉孫緯統步兵三廂駐涿縣,以防河北石勒;

軍司馬、昭武右校尉衛雄統步騎六廂駐徐無城,以防段末波、慕容廆;

指揮使、裨將軍張統步兵三廂駐望平,以防昌黎;

指揮使、裨將軍速丸統步騎四廂駐襄平;

軍司馬、昭武上校尉曹宏統步騎兩廂駐徐州;

軍司馬、昭武上校尉楊黑子統步騎兩廂駐嶗山;

嶗山水師統領、昭武上校尉王維統水師一廂駐嶗山;

遼東水師統領、昭武上校尉劉總統水師一廂駐旅順;

高瞻領校尉府長史坐鎮薊城,暫代衛朔都督幽州諸軍事;

魯昌領參軍司主事坐鎮襄平,暫代衛朔都督平州諸軍事;

幽、平兩州政事皆由郡守府處理,長史裴嶷暫代衛朔全權統領郡守府,其餘諸人協理。

當安排好一切之後,琅琊王再次來信催促衛朔南下,並准許其自帶三百護衛。至此,衛朔纔算是放下心來,便帶着莫含、韓壽、張彪、能臣、段文鴦以及三百護衛,在六千水師的護送下前往建鄴,準備覲見琅琊王。(。)

第514章 欲霸西域,必先得涼州第88章 蘇峻的打算第496章 政策調整第382章 刁協獻計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308章 名震天下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612章 再戰漠北第611章 東北劃界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264章 段氏末路第667章 西域初定第268章 毛寶初上陣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425章 太子司馬紹第602章 治蝗之議第162章 青冀衝突第96章 曹嶷有心事第321章 福船戰艦入役第291章 各方反應第449章 扶余來使第464章 鮮卑主力南下第286章 震驚關中!第294章 高調入長安第398章 與世家關係轉暖第10章 練兵不易!第14章 立下根基第27章 途經郯縣第426章 宋禕初啼第640章 宋褘立功第632章 逃亡燕國第361章 水師前出第44章 宴會之後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440章 公主身份公開第206章 主公,您違律了!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456章 請鮮卑人離開華夏故土第542章 石勒的雄心第260章 彷徨無助的段氏鮮卑第231章 錢莊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180章 王浚圖謀自立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24章 長矛初顯威第613章 平定漠北第385章 嘿!羅馬!第289章 苻洪的選擇第243章 一年又一年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8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600章 陳郡謝氏第411章 榆眉會戰之大獲全勝第345章 薛氏強兵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440章 公主身份公開第153章 平州州學第274章 一刻不得閒第457章 大戰之前第478章 影響(下)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382章 刁協獻計第123章 遼東農場第393章 先談經濟合作第311章 走向前臺第562章 羯胡弱點第235章 出兵代郡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329章 不堪一擊第452章 張賓至薊城第4章 這也叫'好鹽'第674章 何去何從第166章 “嶗山號”揚帆起航第63章 胡人突襲,彭城失守第35章 徐州新軍第351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68章 衛朔是誰?第495章 張茂的擔憂第9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78章 司馬嫣在遼東第159章 新任陌刀將第114章 援軍,真是援軍!第419章 整頓關中第223章 讖語顯,胡虜亂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481章 形勢不妙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229章 出使拓跋第274章 一刻不得閒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277章 戰前動員第570章 襄國欲和談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348章 欲徵南洋第195章 邵續反了?!
第514章 欲霸西域,必先得涼州第88章 蘇峻的打算第496章 政策調整第382章 刁協獻計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308章 名震天下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612章 再戰漠北第611章 東北劃界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264章 段氏末路第667章 西域初定第268章 毛寶初上陣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425章 太子司馬紹第602章 治蝗之議第162章 青冀衝突第96章 曹嶷有心事第321章 福船戰艦入役第291章 各方反應第449章 扶余來使第464章 鮮卑主力南下第286章 震驚關中!第294章 高調入長安第398章 與世家關係轉暖第10章 練兵不易!第14章 立下根基第27章 途經郯縣第426章 宋禕初啼第640章 宋褘立功第632章 逃亡燕國第361章 水師前出第44章 宴會之後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440章 公主身份公開第206章 主公,您違律了!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456章 請鮮卑人離開華夏故土第542章 石勒的雄心第260章 彷徨無助的段氏鮮卑第231章 錢莊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180章 王浚圖謀自立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24章 長矛初顯威第613章 平定漠北第385章 嘿!羅馬!第289章 苻洪的選擇第243章 一年又一年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8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600章 陳郡謝氏第411章 榆眉會戰之大獲全勝第345章 薛氏強兵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440章 公主身份公開第153章 平州州學第274章 一刻不得閒第457章 大戰之前第478章 影響(下)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382章 刁協獻計第123章 遼東農場第393章 先談經濟合作第311章 走向前臺第562章 羯胡弱點第235章 出兵代郡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329章 不堪一擊第452章 張賓至薊城第4章 這也叫'好鹽'第674章 何去何從第166章 “嶗山號”揚帆起航第63章 胡人突襲,彭城失守第35章 徐州新軍第351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68章 衛朔是誰?第495章 張茂的擔憂第9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78章 司馬嫣在遼東第159章 新任陌刀將第114章 援軍,真是援軍!第419章 整頓關中第223章 讖語顯,胡虜亂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481章 形勢不妙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229章 出使拓跋第274章 一刻不得閒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277章 戰前動員第570章 襄國欲和談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348章 欲徵南洋第195章 邵續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