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徐州新軍

?自當日刺史裴盾離去之後,徐州新軍正式掛牌成立。新軍共分五個營,每營三千人,共一萬五千人。除了衛朔主掌一營外,其他四營則分別由徐州舊將統領。

接到新的任命之後,衛朔沒有任何怨言,反而暗自高興。別看衛朔的權限比一開始裴盾承諾給他的少了很多,但這一營人馬完全由他做主,可比之前那個名義上‘主掌一州之軍事’要強多了。

爲了不跟其他營新軍爭奪城內校場,衛朔主動提出要帶自己的一營新軍到彭城城外的一個破舊的軍營內安置。這個軍營已被廢棄了兩年,當衛朔帶着大家來到這裡的時候,竟然發現軍營內長滿了野草。

看着有些簡陋的軍營,衛朔樂觀的安慰大夥兒道:“沒什麼大不了的,曾經我在嶗山上說過一句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沒有訓練的地方,我們自己動手整理;沒有住宿的地方,我們自己動手建營房。總之,一切靠我們自己!”

面對困難,張二郎等護衛隊隊員倒沒感覺到什麼不適,畢竟衆人都是從嶗山艱苦時代走過來的。可其他新兵就沒那麼好受了,感覺突然從徐州城內豪華的訓練場上,就被人發配到了如此破舊的地方,怎麼想怎麼不舒服。

“就是,這有什麼啊?當初我們護衛隊在嶗山的時候,連個正規的軍營都沒有,這兒不管怎麼說也是個軍營不是?儘管破舊了點,但基本上該有的設施都有。咱們動動手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投入使用。”

“再說了,離開了城裡,儘管條件差點,但也避開了很多是非不是?大家也都看到了,除了咱們衛大人,城裡的官老爺又有哪個是真正關心咱們的?”張二郎忍不住開口勸慰道。

經過衛朔再三解釋,再加上張二郎等人現身說法,衆人的情緒逐漸被調動起來,整理軍營的事情也就順利展開。其實大家一起動手做同一件事,可以在無形中加深衆人之間的感情。特別是當一些新兵,看到直屬上司衛朔跟大夥兒一樣幹活時,就更加賣力了。

二十歲的王翔,本是彭城內一普通農戶,家中五口人,有幾畝水田,如果風調雨順的話,他們家的生活基本上衣食無憂。可這所有的一切都被司馬奧的亂命給毀了,他自己也被官府強徵入伍。

剛開始的時候,王翔對所謂的兵營充滿了牴觸和怨恨,甚至他早就在心裡打算好了,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偷偷離開,他纔不會傻傻的給官老爺們賣命。

但衛朔的到來改變了他的想法,經過幾次與新的兵曹從事大人交流,王翔才意識到他參加訓練並不僅僅是爲了城裡的官老爺,更多的是爲了自己家人。

正如兵曹大人說得那樣,如今徐州危難,外患四起,急需熱血男兒保家衛國。有了新的認識之後,王翔徹底改變了之前消極訓練的態度,開始積極配合兵曹大人的安排。

新任兵曹大人不但爲人精明幹練,處事公正,而且有很強的人格魅力,還很熱心幫助人,很多新兵都願意跟從事大人交流。尤其是王翔,他一逮着機會就積極向衛朔請教。有時衛朔忙得沒時間教他,王翔還轉而向張二郎他們打聽衛朔在嶗山的情況。

王翔越是瞭解得多,越覺得衛朔不是一般人!而且他對衛朔的敬仰之情也越來越大!

有了想要進步的慾望,王翔也就開始積極參與衛朔在軍營內開展的各種活動,慢慢地成了新兵中的積極分子。在所有的活動中,王翔最喜歡參加的就是由衛朔主持的骨幹學習。每次學習的時候,他都會把衛朔說得每一句話牢牢記下,下去後再反覆揣摩。

軍營整理完畢,王祥和其他新兵們,開始接受正規的軍事訓練,所有教頭都是來自護衛的骨幹。反正背靠刺史府這個大戶,衛朔制定的訓練計劃強度比嶗山時強兩倍。也多虧了有刺史府買單,否則他真養不起這三千士兵。

怪不得人人都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雖然衛朔手底下的兵裝備的是冷兵器,但每天光是吃喝拉撒消耗的物資都不少。儘管每次衛朔從刺史府領來的很多物資,可他從不貪污且都全額發了下去,所以物資還是以非常快的速度被消耗掉。

除了每天的訓練外,衛朔每天還要抽出時間組織新兵學習,他這種行爲更是震驚了整個徐州官場。魏晉官府對貴族奉行的是精英教育,對庶民則採取的是愚民教育。可衛朔這種行爲完全跟大晉士族信奉的觀念完全相反。

衛朔舉辦學習班,不但是爲了在軍中普及知識,更重要的是想推廣自己的思想,吸引更多的人追隨自己。爲了督促衆人學習,這些課都不是上上而已,而是要定期考覈,只有通過了考試才能被提拔爲下級軍官。

儘管新兵只有三千人,衛朔還是很認真參考了魏晉時期的軍隊編制,再加上後世一些經驗,最終決定將其編爲一廂三營九曲二十七都五十四屯二百七十什五百四十伍,每級對應的軍職分別爲指揮使、軍司馬、軍侯、都伯、屯長、什長、伍長。

屯長以及屯長以下爲低級軍官,從都伯以上至軍司馬爲中級軍官,指揮使以上都是高級軍官。這個編制可以說完全顛覆了魏晉以來較爲混亂和隨意的軍隊編制,重新劃分了清晰明朗的等級制度,讓各個軍官能十分清楚的知道自己手底下到底有多少人。

除了軍職和編制有了較大改變外,新軍變化最大的是,衛朔引入了後世現代軍隊中常見的軍銜制。在衛朔的設想中,武將的軍銜應該和文官的品軼作用相同,都代表着該人應該享受的待遇。而軍職和官職則應該是此人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雖然衛朔引入了軍銜制,但他也沒想着照抄現代軍銜,一方面他覺得有些不合時宜,另一方面則是他覺得可以借鑑華夏古代的某些經驗。

除了什長、伍長這兩級軍官不授予軍銜外,屯長以上各級軍官都將被授予不同的軍銜。從低到高依次爲:都尉、昭武右校尉、昭武左校尉、昭武上校尉、裨將軍

這也多虧了衛朔帶着他的新軍跑到了城外,纔沒引起太大的風波。畢竟在很多人看來,衛朔儘管還握有一營新兵,但明顯是後媽養得。如果不是衛朔練得一手好兵,徐州又面臨着胡人威脅,恐怕早就有人落井下石了。

其他新軍營的主官看到衛朔在城外折騰的熱火朝天,也不好不努力練兵,一時之間彭城城內竟然滿是喊殺聲。這情形卻引起了即將離開徐州的彭城國內史的注意,這位內史名叫劉隗,乃是彭城當地人,剛剛接到琅琊王司馬睿的徵召。

本來劉隗就要投奔司馬睿去了,可沒想到卻被彭城內熱火朝天的軍事訓練吸引了。劉隗能被司馬睿徵召且視爲心腹,說明此人還是有些本事的。因此他稍稍打聽之後,就注意到其中最關鍵的一個人物——衛朔。

之前劉隗雖然聽說過衛朔,但卻沒見過他。只知道他揭穿了徐州長史司馬奧的真實面目,從而贏得了刺史裴盾的器重。但經過了仔細瞭解後,劉隗才發現衛朔竟然是個練兵奇才。

這下劉隗可來了興趣,他覺得自己兩手空空的跑到江東有些丟人,如果能把衛朔這樣的練兵奇才推薦給恩主司馬睿,豈不是個很好的見面禮。無論將來琅琊王北伐,還是平定地方叛亂,都離不開一支強大的軍隊。

有了衛朔,司馬睿就能很快拉起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也能迅速平底各地叛亂,還天下一個朗朗晴空。

第78章 前往江東買船第20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285章 上郡大捷第363章 疑惑不解的琅琊王第122 章 遼東對第559章 驅除胡虜,復我華夏!第632章 逃亡燕國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398章 與世家關係轉暖第249章 裴府門前是非多第532章 襄國的變化第325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513章 局勢將變第553章 謝艾之謀第197章 石勒的轉變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427章 名動薊城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499章 遲來的歸寧第633章 熱鬧的嶗山第573章 再見張賓第217章 返回薊城第186章 終議親第664章 弩破胡騎第27章 途經郯縣第294章 高調入長安第135章 心急的崔毖第403章 愍帝之死第294章 高調入長安第474章 張賓獻計取淮南第431章 初見司馬紹第619章 大迂迴戰略第9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648章 暗潮涌動第68章 離間敵人第475章 國葬第443章 視察遼東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325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177章 公主也要當先生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561章 不分勝負第297章 威壓索綝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375章 雖遠必誅!第308章 名震天下第276章 關中求援第485章 東、西羅馬之爭第174章 靠着祥瑞升官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675章 燕王歸來!第274章 一刻不得閒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第499章 遲來的歸寧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278章 校閱出征第83章 清河公主第437章 美女是間諜第496章 政策調整第636章 江東新政第91章 曹嶷邀請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490章 廣固之戰(下)第211章 西征廣寧第15章 琅琅書聲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281章 擒殺劉虎第249章 裴府門前是非多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329章 不堪一擊第410章 榆眉會戰之單騎衝陣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532章 襄國的變化第55章 前奏第126章 四月春耕第53章 商議退敵第178章 司馬嫣在遼東第430章 發展關中,商業爲先第316章 一聲驚雷第539章 張賓的算計第421章 千里奪戰馬第129章 謀取東夷校尉之職第98章 籌謀遼東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185章 過年逼婚第653章 高昌被圍第120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659章 出兵龜茲第358章 謝艾的選擇第92章 終至臨淄第672章 東晉變天(下)第324章 平陽之亂第396章 宗室鼎沸第515章 苻洪單刀赴會第580章 受封燕王第478章 影響(下)
第78章 前往江東買船第20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285章 上郡大捷第363章 疑惑不解的琅琊王第122 章 遼東對第559章 驅除胡虜,復我華夏!第632章 逃亡燕國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398章 與世家關係轉暖第249章 裴府門前是非多第532章 襄國的變化第325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513章 局勢將變第553章 謝艾之謀第197章 石勒的轉變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427章 名動薊城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499章 遲來的歸寧第633章 熱鬧的嶗山第573章 再見張賓第217章 返回薊城第186章 終議親第664章 弩破胡騎第27章 途經郯縣第294章 高調入長安第135章 心急的崔毖第403章 愍帝之死第294章 高調入長安第474章 張賓獻計取淮南第431章 初見司馬紹第619章 大迂迴戰略第9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648章 暗潮涌動第68章 離間敵人第475章 國葬第443章 視察遼東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325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177章 公主也要當先生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561章 不分勝負第297章 威壓索綝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375章 雖遠必誅!第308章 名震天下第276章 關中求援第485章 東、西羅馬之爭第174章 靠着祥瑞升官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675章 燕王歸來!第274章 一刻不得閒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第499章 遲來的歸寧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278章 校閱出征第83章 清河公主第437章 美女是間諜第496章 政策調整第636章 江東新政第91章 曹嶷邀請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490章 廣固之戰(下)第211章 西征廣寧第15章 琅琅書聲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281章 擒殺劉虎第249章 裴府門前是非多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329章 不堪一擊第410章 榆眉會戰之單騎衝陣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532章 襄國的變化第55章 前奏第126章 四月春耕第53章 商議退敵第178章 司馬嫣在遼東第430章 發展關中,商業爲先第316章 一聲驚雷第539章 張賓的算計第421章 千里奪戰馬第129章 謀取東夷校尉之職第98章 籌謀遼東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185章 過年逼婚第653章 高昌被圍第120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659章 出兵龜茲第358章 謝艾的選擇第92章 終至臨淄第672章 東晉變天(下)第324章 平陽之亂第396章 宗室鼎沸第515章 苻洪單刀赴會第580章 受封燕王第478章 影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