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雲彩,讓人心動。最終董明爲了防止有人說是託,找來一個下面坐着的士子上來。這人叫李泉,看起來二十多歲,上來的時候一臉的興奮。
董明讓開一個身位給他,讓他站在講臺前面。然後又讓武敬打了一杯水,拿了新的木棍和吸管。
李泉站在講臺前,看着擺放整齊的道具顯得有些緊張,糾結了半天,求助似的看了一眼董明。
董明笑了笑道:“我說,你照着做就行了。”
李泉點點頭。接下來,在董明的指揮下,李泉將整個流程又走了一遍。末了,他親自拉開了窄口青銅瓶側面的拉環,打開之後,裡面飄着一片小云彩。
“是真的!真的能做出來雲彩!”李泉看着剛出現的雲彩,整個人都瘋了,興奮的說道:“這就是新學!這就是新學!”
“得,又瘋一個。”一旁的飛虹像是過來人一樣,嘟囔了一句。董明看了他一眼,讓他不要亂說話。
飛虹笑了笑。
那邊,李泉已經冷靜下來,然後鄭重的向董明行了一禮:“董師,某家李泉,從今日起願爲董師門下走狗!”
“哎?”董明楞了一下,還沒等他拒絕呢,就聽到了亂哄哄的聲音。他舉目一看,在場的士子有一半人都一臉激動的站了起來,然後對着董明行了一個大禮。
近半士子,躬身,異口同聲的說道:“我等願爲董師門下走狗!”
“門下走狗?”董明有些懵,這麼說自己真的好嗎?
下一秒,董明就換上一副笑臉,朗聲說道:“新學,乃全新之儒學,只要大家願意,都可以入我門牆。”
死忠粉多收幾個是好事兒。
其他沒有站起來的士子,看向董明的眼神也變了,再也不是之前看神棍似的表情看着他了。對於這些人,董明也沒有什麼意見,他很清楚這些人心裡新學的種子已經發芽了,成爲新學的擁躉,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接下來,董明繼續講學,將自己整理出來的一部分新學的基礎理論一一講了出來。得益於跟系統學了這麼久,董明別的不說,知識量是極爲豐富的。講起來,旁徵博引,口若懸河。下面的士子和學生們也都聽的如癡如醉。
一直到了下午,董明覺得腹內空空,才停止了講學。
講學結束之後,士子們又在食堂吃了一頓飯,當晚也沒離開,反而都在書院住了下來。大家也不將就,有個地方躺一下就行了。
日轉星移,第二天,董明又拿出來一個大殺器。他連夜“寫”了一篇文章出來,清早的時候貼在了書院廣場張榜的地方。
這一篇文章,董明其實不打算拿出來的,因爲與他之前的文風一比,實在是大相徑庭。不過爲了打響自己的名氣,他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反正這種千古雄文造聖真的事情,也不可能會是別人代筆捉刀的。
《蘭亭集序》!
當然了,董明將名字改了,改成了《明德與羣英講學有感》。這名字,完完全全體現出了董明的文風,就是實事求是,一點兒花裡胡哨的東西都沒有。但是內容,卻實打實的根據王羲之寫的內容改來的。
李泉睡醒之後,洗漱了一番,打算去食堂吃飯。路過廣場的時候,忽然發現廣場的影壁上多了一篇文章,好奇之下他走近看了看。
“哎?董師的新文章?”李泉來了興趣,要知道他本來就是被董明一篇《師說》給吸引來的。眼下看到了董明的新文章,自然想要看看。
“《明德與羣英講學有感》....”李泉看了看名字,笑了笑道:“果然是董師的風格。”
接着往下看。
“中平五年,歲在戊辰,暮春之初,會於新野明德之書院,講學也。羣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
李泉讀着讀着就沉迷了進去。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豈不痛哉!豈不痛哉!”李泉猶如三伏天喝了涼啤酒,依萍火車站等到了書桓一樣,通體舒泰!
“好好好!”李泉大笑三聲道:“先生此文,當浮一大白!”
他接着往下看,通篇看完之後,整個人如遭雷擊:“想不到先生竟然也能寫出如此雄奇瑰麗的文章來!實在是.......”
他一時半會兒不知道該怎麼說纔好。這個時候,有被他的叫好聲引來的士子,看到李泉如此模樣,好奇的問道:“怎麼了啊?”
李泉沒有說話,只是指了指牆上的文章。他忙着背誦呢。
新來的幾個士子順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過去,當看到是董明的新文章之後,也來了興趣,認真看了看。
然後,他們就變得跟李泉一樣了。
再然後每一個路過的人都經歷了跟李泉一樣的內心波動,全都站在影壁前,默默地背誦着董明的新文章。
就在衆人背誦的時候,武敬小跑了過來,臉上還帶着震驚。他手裡還拿着一卷紙,可以看得出來,上面寫了東西。
士子們看到武敬來了,手裡還拿着東西,心裡很是好奇,不知道武敬要做什麼。
在衆人的注視下,武敬來到影壁前,在《明德與羣英講學》這篇文章的旁邊,將手裡的紙,貼了上去。
“莫非又是一篇文章?!”李泉驚呼一聲。
其他人聞言也都死盯着武敬貼在牆上的新紙。武敬貼好,將整張紙鋪開,入眼的卻是一首詩。詩名《行路難》!
詩仙李白的詩,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衝擊力絕對不言而喻。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李泉光是念出來前兩句就覺得渾身熱血彭拜,這種豪邁之風,他實在是太喜歡了!再往後看,一直看到最後,最後一句話直接將他擊倒。
“長風破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這....”李泉倒退幾步,整個人都懵了。他畢竟年輕,滿腔熱血都被激發出來了。垂釣碧溪,乘船過日,這說的是那兩位,他自然清楚。
但他沒想到,董明平日裡看起來挺低調的一個人,竟然自比於姜太公和尹伊。不過,這首詩讀起來實在是太提振心氣了!
......
董明放出了一篇文章和一首詩歌之後,在自己的房間里老老實實的給兩位大佬隔空道了一個謙。
“有怪莫怪啊!兩位以後都是名傳千古的大佬,少了一篇兩篇影響也不大,某家就先拿過來用用了。其他人也跑不掉,看需要,某家都會拿的。我這個人就這樣,講究的很。寧落一村,不落一人。說借用就全借用。”
董明碎碎唸了一會兒之後,特意穿上了之前從系統那裡兌換來的裝...哦名士套裝,又扒拉出來一個羽毛扇拿在了手裡。銅鏡中看了看,很是滿意的邁步走了出去。
來到了廣場上,看到衆人的表現,他很是滿意。
有默默背誦的,有拿筆抄寫的。總之每一個人都對牆上的文章和詩歌非常的滿意。一旁的武敬看到他來了,連忙小跑了過來。
“老師!”武敬行了一禮道:“他們快抄好了,有什麼事情嗎?”
董明搖搖頭道:“無事,爲師就是去吃個早飯罷了。”
說完,董明繼續朝着食堂走去,表面上看起來雲淡風輕的,實際上心裡美滋滋的。這些人只要回去了,就會成爲一個種子,成爲他董明的宣傳工具。
堆聲望,在這個時代光走底層路線,作用不大,還得征服這些讀書人才行!董明之所以要放出來這些東西,就是爲了征服這些人的。
當然了,也就是偶爾抄一兩篇,接下來他還是打算自己寫。文筆雖然不夠華麗,但是董明卻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
四個字,言之有物!
有了今天這兩篇文章打底,日後便不會有人說他文章寫的不好。到時候他自己寫的文章,只要平述直敘即可。那時候就不是他不能寫的好看,而是不屑了。
有了這一次的鋪墊,他接下來就能拿出來真正有用的文章。而下一篇文章,將是他的一次試探,看看這個時代世家、儒家和皇室的底線在哪裡。
踱步到食堂,董明打了早飯,找了一個位置,笑眯眯的吃着。與此同時還在琢磨着自己的計劃。
“唔,接下來就是要在讀書人那裡狠狠的刷一波存在感。然後拋出那篇文章,看看他們的反應如何。再然後就可以讓書院裡到年紀的學生去各地任官。等時機成熟了....就去洛陽。”董明在心裡盤算着。
“唔,趁着劉宏還活着,局勢還算穩定的時候,現在朝中佈局,等到劉辯上位之後,某家.....”
董明想到這裡,糾結了一下,他還沒想好,自己到底是親自上陣,還是坐鎮後方看着學生們拼殺。
這裡面既有新學和儒家舊學的理念之爭,也有改革大漢的千斤重擔。想到最後,董明嘆了一口氣:“估計還得某家開個頭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