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的消息,董明轉述給了蔡邕,想聽聽蔡邕的意見。
蔡邕的頭髮已經全白了,整個人的狀態並不是很好。關鍵是蔡邕年齡不大,他是陽嘉二年生人,他剩下的時候,還是漢順帝時期。今年,蔡邕剛過五十歲,卻已經老態龍鍾了。
主要是年輕的時候躲避追殺落下了病根,這些年又在朝廷中殫精竭慮,耗盡了元氣。蔡邕自己也想開了,能多活一天是一天,是以也沒有太過在意這一點。
倒是華佗將五禽戲教給了他,讓他每日練一圈。董明也跟着學了一下,感覺這玩意跟廣播操差不多,沒有難度,唯一的難度可能就是每天都堅持了。
他還想過在全國推行呢,可惜這難度太大了。大家連吃飯都成問題呢,誰跟你練廣播體操啊?
蔡邕聽完之後眉頭擰在了一起,這個事情他不是好不好解決的問題,而是出現的不是時候。晚兩年,朝廷直接就派兵鎮壓,該關的關起來,該殺的殺掉。早兩年也無所謂,朝廷反正是個爛攤子,出去打個仗也能轉移一下矛盾。
現在是個什麼情況呢?朝廷在好轉,百姓也安居樂業過了一段時間的安生日子。一旦發動戰爭,變法會受到影響,百姓會受到影響。地方再起兵造反,說不定就可能造成大面積的叛亂。
“這件事...先瞞着吧。”蔡邕的聲音有些艱澀:“不過這事兒不能就這麼算了,不然朝廷的顏面何在?今年的上計拿下來幾個人,其他人都判爲下等。這件事伯照你留心一點,若是真有什麼問題,朝廷也只能用兵了。”
董明點點頭,認可了蔡邕的辦法。
“哎,老夫時日無多了。這兩日跟陛下商量了一下,老夫之後。應該是二龍先生接任丞相之位,估計這兩日陛下就會有動作。”蔡邕又說了一件事。
董明聞言眉頭一皺:“二龍先生的身體也不太好...”
“你終歸是荀家的女婿,二龍先生不會爲難你。他的身體不太好這件事,老夫也知道。不過不用擔心,二龍先生會待個一兩年,然後由其他人接手。再之後就到你了。”蔡邕出言解釋道。
“其他人是誰?”董明問了一句。
蔡邕苦笑一聲:“袁隗。”
董明卻鬆了一口氣:“無妨,次陽公應該不會與變法爲難的。”
蔡邕點點頭:“這個老夫也知道,不過之前你們之間有嫌隙,總是不如自家人讓人放心。不過也總比其他人要強得多。”
“這件事說不定呢。”董明勸了一句:“您這些年也是辛苦了,不如早退。讓元化幫您調養幾年。”
董明倒不是趕蔡邕,實在是蔡邕眼下身體狀況太差,就算待在丞相府也不能做什麼事情。頂多也就是動動嘴,日常的政務基本上都是顧雍、張覬等人幫着處理。
不如退下來,好好調養一下,頤養天年。
“老夫也有這個打算,不過眼下還不行。”蔡邕說道:“老夫跟元化先生聊了一下,讓他今年先幫二龍先生調養一下身子,等來年我再退下去,讓二龍先生上來。”
董明聽到這裡嘆了一口氣,事實上不考慮變法和新學一派的話。丞相的人選就很多,楊彪、袁逢、袁隗等等一大批人都夠資格。
但是現在要考慮新學一派,那就只能這樣讓老人家上去頂缸。說來說去,還是變法一派人太少了,也沒有老臣子的支持。
這件事,董明得早做準備。他倒是有其他的打算,但是不好現在就說出來,畢竟這個想法跟蔡邕的做法相比,有些不地道。
從蔡邕那裡回來,董明找到了田豐,將事情安排了下去。主要是年末上計的時候,爲難一些冀州和青州的官員。
田豐自然沒有反對,畢竟萊州灣鹽場的事情,他也是知情者之一。跟田豐說完了之後,李儒和賈詡兩個人找了過來。
董明安排他們去坑高家,這會兒他們倆也收了神通了。因爲不用坑了,他們光是派人去調查了一下就挖了一大批高家的黑料。
兩人覺得挺沒意思的,將東西給董明,就完事了。對此董明也覺得無趣,隨手丟在了一旁。不過對這兩個人,他有新的安排。
這兩位老掛着侍衛的身份晃悠也不是個事兒,董明得把他們摘出來,讓他們能夠走到臺前。
這安排的方式也簡單,李儒被他送到了建設兵團,賈詡則跟着科學司去處理五龍渠的事情。這兩件事只要完成了,董明就有理由給兩個人升官。
事情繁多,但一件一件做便是了。
....
皇宮裡,劉辯正跟王韋聊天,張全在一旁侍奉着。
“老師那裡最近有什麼動靜沒有?”劉辯隨意的問道。
王韋聞言一臉平靜的回道:“沒什麼。老師最近就是在尚書檯工作,處理政務。中間去了一趟丞相府,跟丞相大人相談甚歡。”
“都談了些什麼?”劉辯臉上露出了一個感興趣的笑容。
“這個微臣不知道。”王韋臉色不變:“微臣並沒有在丞相府內安插人手。”
劉辯臉上露出了笑容:“無妨,想來是去探望老丞相的。伯喈先生最近身體越來越差了,倒是讓朕心裡有些不忍。張全!”
“奴婢在。”張全貓着腰答道。
“明日給丞相送一些補品過去。宮裡有的,都拿一些過去。”劉辯吩咐了一聲。
“喏!”
王韋見狀,臉上露出一個激動的表情:“陛下仁愛。”
“在這裡又沒有外人,不要這麼見外。”劉辯笑着道:“你與朕都是老師的學生,按照年齒,朕還要叫你一聲師兄呢。”
王韋當然不敢當這個師兄,連道:“陛下說笑了,微臣怎敢做陛下的師兄。”
“你啊你,屬實沒趣。”劉辯搖了搖頭,又道:“對了,聽說師兄還有一個兄長,不知道現在做什麼?”
劉辯問的很隨意,但是王韋卻在心中敲響了警鐘。
“微臣的兄長如今還在家裡,侍弄一些家裡的田畝。”王韋小心地回道:“這兩年朝廷政策好,他幫着科學司試種糧種,也掙了些家當。”
“朕聽說,你家兄長還開了一個義舍?專門給無家可歸的孩童提供食宿?”劉辯雖然是在問話,但是語氣裡的篤定誰都能聽出來。
“正是如此。”王韋這個時候反倒平靜下來,若是劉辯沒有查到那還算了,既然已經查到了,那再遮遮掩掩的就沒意思了:“大兄開了一家義舍,不過都是小打小鬧,左右不過十幾個孩子罷了。”
這倒是實話。他兄長那裡,最多的時候有將近兩百個孩子。王韋在查到劉辯那裡也在蒐集孤兒的時候,立刻就送走了一批,只剩下十幾個孩子。
這是故意留下來的,就是爲了應對今日這種情況。
“那也不錯了。”劉辯笑着說道:“這事兒不能讓你家大兄吃虧,你看這樣如何?我明兒個讓張全去一趟,給你家大兄的義舍鬆一點東西過去。”
王韋自然不會拒絕,面上還一副感恩戴德模樣:“陛下仁慈,多謝陛下。”
這事兒他拒絕不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眼下有商有量的,就是最好的狀態了。他若是拒絕了,劉辯就能翻臉。
小皇帝看着挺好說話,其實翻臉比翻書還快。照理說以他的性子不會這樣的,可是這段時間他跟董明鬧彆扭。倒不是真的想要做什麼,就是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不需要什麼事情都要聽別人指手畫腳。
見王韋答應下來,劉辯更高興了,乾脆拉着王韋的手,聊起了當年在西池村學習的事情。倒是一副君臣和睦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