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到了的時候,何進,蔡邕、劉焉,以及司空劉弘,司徒丁宮全都赫然在列。太尉、司徒、司空都在,再配上劉焉這個宗正,大將軍何進。加上他自己這個主管禮儀的太常,董明立刻意識到劉宏想要做什麼。
這個陣仗,董明第一反應就是劉宏要冊立太子了!
他掃量了一眼殿內,目光在劉宏的臉上稍微停頓了一秒鐘,然後移開。卻正好看到了張讓,有些不自然的表情上。
“這個老屁股想幹啥?”
董明留心了一下,然後低着頭默默地走到末尾處,站定。
“微臣見過陛下,見過各位大人。”老老實實的行了一禮,他如老僧入定一般,站在那裡動也不動。
他眼下不太清楚,是劉宏想要立太子,還是這些大佬爲了爭國本逼着他立太子。局勢沒有鬧清楚之前,他不打算開口。而且董明很清楚除非劉宏快死了,不然他是不可能立太子的。
雖然歷史學的不好,但是恰好他知道,相較於劉辯,劉宏更喜歡的是小兒子劉協。原因嘛,倒也挺扯淡的,老劉家的光榮傳統。
劉辯“不類己”
最關鍵的是,劉辯跟劉宏的關係並不是很親近,而且出身也不好。
何皇后不過是個宮女,嚴格算起來,劉辯只是庶出。若不是劉宏前幾個兒子都死了,劉辯估計也就只能當個閒散皇子。
生下了劉辯之後,何氏母憑子貴,成爲貴人。後來宋皇后身死,兩年之後,何氏成爲何皇后。也是這個時候,劉辯才真真的算是有了爭龍椅的資本。
不過,這也沒用,除了年齡之外,劉辯跟劉協相比一點兒優勢都沒有。甚至都不如劉協與劉宏那樣親近。
在劉辯出生之前,靈帝的皇子們都已夭折,所以皇子辯出生後沒有養在皇宮中,而養在道人史子眇的家裡,不敢叫他的劉辯本名,稱他爲“史侯”。因爲史道人有道術,何氏想憑藉他的道術保護皇子辯。
這些年因爲董明的緣故,劉宏可以跟劉辯親近了一些,但也沒啥用。
說白了,董明只是他老劉家的一個臣子,除非董明能夠成爲一國宰輔。那劉宏就是再不喜歡劉辯,爲了老劉家千秋萬代,也得捏着鼻子送劉辯上皇位。
或者換了董明。
當然這些都說遠了,就說眼下。董明來了之後,一個小黃門知趣的將宮門關上。最後一縷陽光被擋住,透過窗戶紙進來的一絲微光,反而讓屋內的氣氛更加的沉悶。
劉宏面無表情的坐在軟塌上,縮在袖子裡的拳頭握的緊緊的。
“諸位愛卿,既然都來了,那就開始吧。”他眯着眼睛,語氣平淡的說道。
董明聞言低着頭眼睛眯了眯,他能夠感受到劉宏壓抑在胸中的怒火。然後他就明白了,劉宏估計也是被趕鴨子上架。眼下他就要在輪到他開口之前做好決定,是站在劉宏這邊,還是跟着爭一爭國本。
就在董明案子琢磨的時候,何進開口了:“陛下,臣有一言昧死進!”
第一句話拽了個文,董明眼睛瞟了一下何進,又看了看劉宏。微不可查的搖了搖頭,怕是找人寫好了說辭背下來的吧?
果不其然。
何進接下來一通比比,文采斐然,旁徵博引。按照他話裡的意思就是,我不是要爭國本,也不是要逼迫您,實在是如今天下動盪,正需要立太子,以正國本。
“夭壽,你這是幫劉辯?你這簡直就是坑他!”董明聽完何進的話之後,氣的想要弄死他。
爭國本可以,劉宏頂多也就是生氣!你爭國本還找人弄了一篇文章,似模似樣的背了下來,你要幹啥?你要作死啊!平日裡文書往來,你找人潤色一下就行了。
這會兒你還來這套?你這樣搞,就是擺明車馬了告訴劉宏,老子就是要讓你立太子。別說劉宏是個皇帝了,就是一土財主被人這樣逼着分家產,也得爆炸。
“哦?大將軍覺得立誰爲太子合適一些?”劉宏聽完了何進的長篇大論之後面沉如水,反問了一句。
“自古以來,長幼有序,如今陛下膝下,皇子辯最爲年長。因此臣請立皇子辯爲太子。”
何進又說了一句蠢話。
董明忽然覺得,不如上去把何進的狗頭擰掉算了。他再說兩句,劉宏估計都能把劉辯給仍出去自生自滅了。
不管怎麼說,這太子立誰,都得是皇帝自己說了算。大臣們頂多以勢壓人,讓皇帝知道選誰更合適。沒聽說一個臣子,還是手握軍權的臣子直接說要立誰誰誰爲太子的。
何進話音剛落,董明就知道今天肯定得出大事兒。
“你們呢?也覺得應該讓辯兒當這個皇帝嗎?”劉宏眯着眼睛問道。
所有人都感受的到劉宏內心深處洶涌的怒火,但這個時候了,不管是認同還是不認同,都得開口說話。不然一個不敢言,不能扛事兒的帽子就得被扣在頭上。
這個時候壓力最大的是蔡邕,他必須第一個開口說話才行。
“臣.....”蔡邕是個典型的保皇派,忠於漢家天子,受劉宏大恩,對何進逼迫劉宏立太子這件事,他其實很是反感:“臣以爲,立太子之事,不用急於一時。如今陛下春秋鼎盛,朝中衆正盈盈,正是大漢再興的時候。臣以爲陛下還是再多辛苦幾年再說立太子的事情吧。而且兩位皇子年齡尚幼,也看不出來什麼。”
蔡邕話音剛落,就有人站出來反對。
“太尉此言差矣!”
董明擡頭看了一眼,說話的人是司空劉弘。這位跟上面那位同音不同字,更巧的是跟劉備老爹同名。
別的不說,劉弘這名字起的還是不錯的。
同時,這位也算是董明的頂頭上司!司空主管禮儀、德化、祭祀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董明得聽他的。
“如今天下動盪,正需要立太子,正國本!且皇子辯從小仁厚寬和,又跟隨大儒學習多年。正適合立爲太子。”
劉弘說完,退後一步,不再說話。他開口只是爲了向劉宏表明態度,並不是真的要辯駁蔡邕。這種情況下,只要表明態度就行了。劉宏也不需要知道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只需要知道哪一位皇子的支持者更多,官更大,權力更大就行了。
口才再好,在這種時候也是一點兒用都沒有。
“你們覺得呢?”劉宏看向了一直沒開口的丁宮和董明。至於劉焉,他的心思壓根就在這件事上,對他來說,立不立太子,立誰爲太子都無所謂。
丁宮吸了一口氣,上前一步道:“臣以爲天禍漢室,喪亂弘多。今大臣量宜爲社稷計,誠合天心,請立太子。”
三公有兩個要立太子,再加上大將軍何進。這幾乎已經成了定局。劉宏只好看向董明。
董明心裡哀嘆一聲,這個時候他很清楚,一旦他選擇站在劉宏這邊,反對立太子的話,那麼立刻就會得罪何進三人。
而且,反對立國本,還會讓朝中大臣們不齒。
他深吸一口氣,走到中間,躬身行了一禮,然後道:“立太子,正國本乃是國朝應有之事。只是茲事體大,關乎我大漢此後數十年興衰,不可不察也。”
頓了頓,他又道:“臣以爲,將國比之於人,陛下乃國之首腦也,生殺予奪乾綱獨斷,太子國之心臟也。心弱,則體弱,體弱,則志不能達。因而,若立國本,應擇二位皇子中優者爲佳。”
董明的意思很明白,立太子我同意了,但是立誰,得看誰更優秀才行。
“不若讓皇子辯與皇子協觀政,以年爲限,陛下出題考之,優者可爲太子。”董明最後說出了自己的辦法來。
怎麼說呢,董明這番話,算是兩邊都不得罪。既沒有全盤否定何進等人立太子的想法,也沒有讓自己的政治盟友蔡邕無法接受。
再一個就是,也能讓劉宏就驢下坡,多一些緩衝的時間。
“皇子辯年長,皇子協年幼,這是否不公呢?”丁宮忽然開口說了一句。
董明聞言有些不明白丁宮到底是站在劉辯這一邊,還是劉協這一邊了。劉辯佔據優勢,不應該正是你們想要的結果嗎?
當然,這也是董明想要的結果。劉辯當皇帝對他來說是最爲有利的,但是眼下這段時間他還要搞事情,需要得到劉宏的支持。因此不得不打馬虎眼和稀泥。
“公平?”董明笑了:“有人錦衣玉食,有人餓死街頭;有人地廣千里,有人無立錐之地。這個世道,哪來絕對公平?”
丁宮不再說話,他剛纔只是下意識的想要挑董明的毛病,說完就後悔了。
上首的劉宏這個時候開口道:“就以太常所言,都回去吧。”
何進還想要說些什麼,卻被劉弘拉了一下袖子,遞了一個眼色。然後何進有些氣悶的閉嘴,彎腰告退。
董明也跟着退出來。出了宮門,轉彎要去坐班的時候,一個小黃門找到了董明。
“太常大人,陛下有請。”
董明聞言一愣,然後點點頭,跟着小黃門又回到了剛纔的地方。
剛進門就看到地上一片狼藉,張讓的額頭不知道被什麼東西砸出血了。可想而知,此時劉宏內心深處到底是有多麼的憤怒。
“朕即國家!何時輪到一羣臣子對朕指手畫腳了!”劉宏有些癲狂的衝着張讓大喊。
董明站在門口有些尷尬,不知道該進去還是不進去。
“進來說話!”
劉宏看到了董明,然後強行將怒氣壓下去,招呼董明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