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章 一團亂麻

何進還活着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董明在考慮了一會兒之後,就搖了搖頭,對王韋道:“算了,看着他們就行了。主要還是陛下那邊,別讓陛下犯錯。陛下願意培養自己的心腹,是好事兒。”

王韋點了點頭,沒有多問。

“時間不早了,你也不好回去。就在家裡住下吧,明天一早再回去。”董明又道。

“喏。多謝老師。”

“行了,去吧。讓下人弄一盆熱水,泡個熱水澡,好好休息一下吧。”董明說到這裡,又道:“以後這種事情不用親自跑,你手底下養着這麼多人呢。”

王韋臉上露出一個笑容:“學生親自來,比較放心。”

“行,下次派人來就行了。你要是巡邏的士兵抓了,也不好解釋。總不能硬闖吧?”董明強調了一下:“行了,這事兒就這樣。以後再有這種情況,你不用以身犯險。快去休息吧。”

王韋知道這事兒他不能再多說了,便應了下來,跟董明說了一聲之後,轉身離開。

董明坐在椅子上,仰着頭,拗過去,閉着眼。

何進其實不重要了,雖然兩人有仇,但那不是私仇。再一個,眼下何進是沒有辦法走到臺前的。甚至直白點說,何進這輩子,頂天了也就是劉辯的黑手套。幫劉辯處理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

這樣的人,董明沒必要太過關注。

反倒是何風,因爲當初沒有跟何進一條道走到黑。雖然也被劉宏敲打了一番,但仍然是朝廷的官員。劉辯若是想要啓用何風,這誰也說不出什麼來。

不過何風畢竟年輕,短時間內沒有什麼威脅。而且,董明倒是覺得何風應該是心向新學的。畢竟接觸過,何風給他的感覺,像是一個挺知道變通的人。

這事兒不大。

翌日,進士科入了皇宮,參加殿試。

劉辯起了一個大早,在張全的服侍下樂呵呵的來到了考場。一共三百名考生,其中有六名是他的人。其實一共有十幾個人,只不過只有六個人考中了。

他做好了打算,只要差距不大,就讓自己的人成爲狀元。要是有點差距,最低也得在前三甲裡佔一席。

抱着這樣的想法,他對殿試可以說是非常之期待了。考場內還有不少大臣,董明也在朝臣中。他們都是來閱卷的。

蔡邕沒來,說是昨天染了風寒,在家裡休息了。董明跟袁紹和夏允兩個人坐在一起,正在小聲交談着。

“今年沒趕上進士科,聽說這荀彧是今年的狀元了?”夏允沒啥事兒,也被拉過來閱卷了。他對荀彧很是好奇,不過他也沒有看到荀彧的試卷,不知道文章寫得如何,是以有此一問。

袁紹聞言一臉感慨的說道:“哪怕是放在去年,這荀彧也是狀元的不二人選。”

“當真如此?”夏允覺得很是驚訝。去年的科考雖然是草創,但是明德一系的學生十幾個人蔘加,水平之高讓他覺得大漢朝未來十年都不會再有這麼優秀的考生了。

“當真如此!”袁紹一臉的羨慕:“這荀家....實在是得上天垂青啊。先有荀氏八龍,眼下年輕一輩又是人才輩出。除了荀璦、荀彧之外,那荀衍、荀諶哪一個不是當世人傑?”

“你少說了公達。”夏允提到了荀攸。

袁紹臉上露出一個古怪的笑容,道:“公達....他是下一輩的....”

董明聽的直搖頭,荀攸這個輩分梗是躲不過去了。這也是爲什麼荀璦基本上都不出現在尚書檯,天天窩在城管司的原因。

一見面叔侄二人就顯得有些尷尬。

“伯照,你倒是說說,這荀彧能不能成爲新科狀元?”袁紹對董明問道。

董明笑了笑:“這事兒我說了算,得陛下點頭才行。不過以他的人品才學還有能力,自然是值一個狀元的,畢竟是王佐之才,要是連個狀元都拿不下來,那倒是有些奇怪了。”

袁紹和夏允聞言點點頭。

這個時候,劉辯開口,先跟考生們聊了一些勉勵的話,然後便開始考試了。這一場考試其實時間也是蠻長的,雖然只有一篇文章,但是少說也要考到下午。

考試開始之後,考生們奮筆疾書。旁邊的官員們也都不說話了,就這麼坐在那裡。有的人乾脆開始閉目養神。

大家都是讀書人,能坐到這裡的沒一個耐性差的。倒是劉辯,到底是少年心性,坐了一會兒之後就有些無聊,乾脆走下來像個監考老師似的,在考場來回逡巡。

殿試正在進行的時候,遠在渤海郡。

一處密林旁邊,徐暖和徐庶兩個人跟難民似的,身上的衣服破破爛爛的,還有泥漿灰塵。兩人跟前有一堆火,將熄滅未熄滅。徐暖正用樹枝撥弄着火堆,火火能夠燒的旺一些。

徐庶靠在一個石塊上,正拿着一個牛胃做成的水袋喝水。喝了幾口之後,他使勁晃了晃,皺起了眉頭:“沒有水了,咱們得找一個縣城,或者村落。總之要到有人煙的地方纔行。”

“不用,一會兒咱們往林子裡走,林子裡面肯定有水源。”徐暖回了一句:“倒是得吃點東西,不然沒力氣。”

“一會兒進林子裡面,弄點東西吃吧。”徐庶嘆了一口氣:“咱們得回去,把東西交給老師才行。”

徐暖點點頭:“老子真是沒想到啊,這高家竟然膽子這麼大....”

“不是高家....”徐庶說了一半又搖搖頭:“這個時候說這些也沒用了,不是高家也是高家了。可惜了,高家怎麼說也是渤海郡望,這一次要毀在咱們手裡了。”

“是高家那小子失心瘋,還是怪他們自己。”徐暖撇撇嘴:“對了,咱們乾脆往南走,去鹽場。”

徐庶看着徐暖,然後道:“咱們之前就是一直往南走....不出意外的話,後天就能到鹽場了。這兩天....估計也是追兵最瘋狂的時候。咱們除了要應對高家的人,還要應對黃巾餘孽還有藩王的殺手...”

“咱們怎麼就惹到這麼多人了呢?”徐暖不懂,他只覺得自己就是吃吃喝喝的,咋就開亡命天涯了呢。

徐庶嘆了一口氣:“青州和冀州要變天了。”

“下雨也好。”徐暖有些懵懂。

......

殿試考場,劉辯請士子們吃飯。這一次除了進士科之外,還有武舉科考中的士子都過來了。六百人都進了皇宮,劉辯很是高興,席上說了不少話來拉攏人心。

至於董明等人,則分工開始閱卷。一共只有三百張試卷,二十號人閱卷,速度還是挺快的。等宴席結束的時候,大家就已經全都批改好了。

不光如此,還排了名次。這一次沒有糊名,按照他們的排序,狀元是荀彧、榜眼是司馬朗和魯肅,李嚴掉到了第六位,顧雍則來到了第四位。其他的名次雖有變動,但顯然不如前十名讓人在意。

這是衆人商量只有排出來的順序。當然,也許劉辯那邊還會有變化。這個時候卻沒有辦法知道了。因爲劉辯喝醉了,已經被張全扶着回去休息了。

衆人無奈,只能先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三日之後,放榜。這一次就是在皇城張榜了。文武兩榜都貼了出來。進士科狀元荀彧、榜眼魯肅和李銘、司馬朗、顧雍分列四五兩名,李嚴掉到了第七位。

這李銘,是劉辯的人。之前倒是不顯山不露水,沒想到這一場科考竟然一鳴驚人,拿了個榜眼。當然了,他的文章是不如司馬朗的,也不如顧雍、李嚴等人。但是差距也不是很大,至少第三名的榜眼,他坐上去也不會讓人覺得有失公允。

這說明劉辯還是有底線的。對董明來說,一個榜眼罷了,無所謂的事情。劉辯只要有底線,按照遊戲規則玩,這事兒就能接受。

武舉這邊變動不大,劉辯對武舉本身就有些不上心。武舉這邊給出來的名次,他連改動都沒有改動。

也因此,趙雲成了有漢一朝,或者說有史以來第一位武狀元。

放榜之後,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憂。但這種事情,已經不是董明所關心的了。他只需要等着科考司將人分過來就行。

人手足了,攤子才能鋪開。當然,一開始這些人還得觀政,然後打打下手,積累一些經驗之後纔會有機會挑大樑。

四月初一,洛長水泥路繼續開工,李植帶着建設兵團開始趕工期,爭取能在入秋的時候修通。這一回朝廷有錢,不用像之前那樣緊張,可以多段同時開工,工程期自然是大大縮短了。

李植在修水泥路的同時,董明也讓科學司去規劃五龍渠的事情,包括勘測,施工圖都要提前準備好。

等李植那邊結束了,就可以趁着秋冬兩季動工。畢竟秋冬兩季降水少,動工的時候更方便一些。

也是這一天,董明收到了李虹的信鴿。信鴿來帶的消息,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圍繞着萊州灣鹽場這個中心,一個巨大的漩渦將冀州南部、青州北部大小官員、宗室、黃巾餘孽都牽扯在內。

如果這份消息屬實的話,爲了中央朝廷的權威,董明就不得不推動朝廷對這兩個地方用兵了。董明希望消息是假的,可是這是李虹送來的,徐庶和徐暖拿命換來的消息。

真實性毋庸置疑,就看董明自己怎麼選擇了。

動刀兵還是先放着不問,各有利弊。如果出征的話,那毫無疑問最大的好處就是朝廷在冀州和青州的威望將大大提高,至少十幾年內不用擔心這兩個地方會有異心。

除此之外,董明也能借此機會讓尚書檯控制兩州的經濟。不光侷限於鹽鐵酒,包括其他的行業,都會擁有很大的話語權。不像現在,出了司隸,各地的商業基本上都是當地望族說了算。地方行政單位也不重視商業。不知道是不是儒家官僚的通病,想出政績的時候滿腦子都是農業和教育....再有就是做個青天大老爺。不是說這樣不行,但是不能這麼偏科。

不過董明也明白,之所以偏科,是因爲糧食產量太低,朝廷不得不如此,地方長官也不得不如此。包括現在也是這樣,董明雖然在搞變法,發展經濟,但是底子還是農業。他最看重的還是軍屯這一塊,只要軍屯不出問題,變法就有了根基。

但這樣一來,商業這一塊的忽視,就成了某些蛀蟲生長壯大的溫牀。世家大族看似不事生產,事實上卻掌握着最多的社會資源。靠的是什麼呢?肯定不是收租子和朝廷俸祿。他們纔是整個天下經濟發展的主導者。

這些東西董明心裡清楚,也知道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還是得着眼於眼面前的事情。

如果對兩地出兵,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壞處也是顯然而易見的。打仗歸根結底打的是錢,真的出兵釐清兩地的話,朝廷今年好不容易有些好看的財政又得崩盤。而且還會使得兩地不少官員、宗室被逼無奈之下造反。

這樣一來,這兩州來年的賦稅肯定就得掛零,又會繼續加重朝廷的財政困難。眼面前正在動工的洛長水泥路也得停下來。這事情千頭萬緒,不是說打就能打的。

不打其實也沒什麼,呂強去了青州,青州牧那邊肯定會派兵征討渤海郡內的那一撥亂軍。只要拿下來,渤海就能維持表面的平靜。只要過個兩三年,朝廷騰出空了,就可以無壓力的將所有人給拿下。

唯一的壞處就是這樣可能會滋長他們的野心,眼下只是聯合起來欺上瞞下,放黃巾餘孽攻城略地。若是朝廷沒有什麼反應,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揭竿而起?以現在的信息傳遞速度,等朝廷收到消息,他們估計都能將青州和冀州拿下了。

這事兒,怎麼想都有風險,但是他必須做出決定。畢竟不管哪一個選項,都需要早做準備。

“事情已經偏離了原本的歷史軌跡,老子就有些扛不住了。”董明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他此時正在自己的書房裡,將李虹送來的消息放在燈火上燒了之後,整個人有些鬆弛的躺在椅子上。

“吱呀”

門被推開了,進來的是荀沂。整個董府也就只有荀沂可以不用通報,便直接進董明的書房。

荀沂走到董明身後,輕輕的幫他揉着太陽穴,柔聲道:“累了就歇息幾天吧?讓張富去尚書檯說一聲就行了。”

“張富還在呢?”董明楞了一下:“他不是考中武舉了嗎?”

“他說自己還在守孝期間,不在父親身邊就已經是極大的不孝了,又怎能爲官呢?眼下就在府裡,等過兩年再說。”荀沂解釋了一句。

董明覺得有些有意思,不知道張富這是唱的哪一齣戲。這明顯是養望了....這些日子沒跟張富交談過,有時間得問問。

“行吧。”跟荀沂董明自然不會說這些,而是道:“最近朝廷事情有些多,還不是休息的時候。”

“您也該注意點身子,要我說,乾脆咱們就不做官了,你繼續做先生不是挺好的嗎?”荀沂有些不滿的說道:“最近你可很少回家了。”

“辛苦你了。”董明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有些事情,一旦開始,就不是想結束就結束的了。眼下新學一派都靠着自己吃飯呢,變法又在逐漸推進,他不可能抽身事外的。

荀沂嘟囔着,給董明揉了揉肩膀,不過卻沒有再說什麼。她也只是發發牢騷罷了,並不是真的要董明做什麼。

畢竟是荀家的嫡女,識大體。

146章 大馬車239 齊桓用管仲,燕噲用子之424章 國家分配媳婦兒?321章 蔡邕的身體狀況有些差135章 人到莽時就得莽422章 蔡邕請辭379章 劉辯的小心思114章 徐盛來了421章 計劃通140章 放榜015章 豆芽兒264章 劉宏爲什麼會流下眼淚呢?274章 爭論153章 華佗214章 驚變!398章 你跟我去賣酒226章 建設兵團003章 紙張365章 高大壯的故事294章 給你講個故事吧031章 席地而講061 蓋勳324 請吃飯068章 討逆將軍237章 第二場(一)230章 變法(一)111章 有大漢特色的學田制度148章 周超的結局289章 一張大網126章 天妒英才216章 無雙王越348章 洛陽反應082章 追擊124章 二爺睜眼166章 看雲識天氣347章 我兒張鋒,有大智慧068章 討逆將軍337章 新學和舊儒學151章 高尚又又又有新驚喜120章 新學和洛陽285章 朕這一輩子418章 爲了大運河設立一個新的衙門?323章 四個物件318章 變法的到了新階段(上)094章 結親?(求首訂!)016章 新徒弟112章 中平三年三月221章 這一章好漫長(二)280章 衛將軍開府054章 教學152章 徐庶的自由戀愛298章 戰起055章 蔡邕再訪378章 一團亂麻060章 暗殺195章 是誰呀401章 我抽我自己147章 孫挺三問102章 邸報228章 尚書令018章 袁家兄弟053 章 彭城來人090章 明德書院復課017章 上課185章 董明與蔡邕的謀劃352章 多了一個劉岱158章 黃忠求醫356章 新學爲什麼被儒學針對421章 計劃通015章 豆芽兒102章 邸報146章 大馬車292章 劉宏託孤314章 答司馬朗問180章 去洛陽,做太常379章 劉辯的小心思257章 袁家想要開錢莊189章 董明劉宏,各得其利068章 討逆將軍001章 趕快上車吧226章 建設兵團301章 燕人張飛、九原呂布!424章 國家分配媳婦兒?263章 四千萬錢164章 要結親了嗎200章 皆大歡喜428章 工部尚書和工部侍郎269章 要七月份了191章 驚蟄(祝大家中秋節快樂)397章 殷鑑不遠017章 上課071章 朱儁兵敗348章 洛陽反應226章 建設兵團293章 太子是....劉辯119章 明德書院的第一批畢業生074章 解圍和被圍178章 亂起107章 洛陽來信154章 明德書院新專業
146章 大馬車239 齊桓用管仲,燕噲用子之424章 國家分配媳婦兒?321章 蔡邕的身體狀況有些差135章 人到莽時就得莽422章 蔡邕請辭379章 劉辯的小心思114章 徐盛來了421章 計劃通140章 放榜015章 豆芽兒264章 劉宏爲什麼會流下眼淚呢?274章 爭論153章 華佗214章 驚變!398章 你跟我去賣酒226章 建設兵團003章 紙張365章 高大壯的故事294章 給你講個故事吧031章 席地而講061 蓋勳324 請吃飯068章 討逆將軍237章 第二場(一)230章 變法(一)111章 有大漢特色的學田制度148章 周超的結局289章 一張大網126章 天妒英才216章 無雙王越348章 洛陽反應082章 追擊124章 二爺睜眼166章 看雲識天氣347章 我兒張鋒,有大智慧068章 討逆將軍337章 新學和舊儒學151章 高尚又又又有新驚喜120章 新學和洛陽285章 朕這一輩子418章 爲了大運河設立一個新的衙門?323章 四個物件318章 變法的到了新階段(上)094章 結親?(求首訂!)016章 新徒弟112章 中平三年三月221章 這一章好漫長(二)280章 衛將軍開府054章 教學152章 徐庶的自由戀愛298章 戰起055章 蔡邕再訪378章 一團亂麻060章 暗殺195章 是誰呀401章 我抽我自己147章 孫挺三問102章 邸報228章 尚書令018章 袁家兄弟053 章 彭城來人090章 明德書院復課017章 上課185章 董明與蔡邕的謀劃352章 多了一個劉岱158章 黃忠求醫356章 新學爲什麼被儒學針對421章 計劃通015章 豆芽兒102章 邸報146章 大馬車292章 劉宏託孤314章 答司馬朗問180章 去洛陽,做太常379章 劉辯的小心思257章 袁家想要開錢莊189章 董明劉宏,各得其利068章 討逆將軍001章 趕快上車吧226章 建設兵團301章 燕人張飛、九原呂布!424章 國家分配媳婦兒?263章 四千萬錢164章 要結親了嗎200章 皆大歡喜428章 工部尚書和工部侍郎269章 要七月份了191章 驚蟄(祝大家中秋節快樂)397章 殷鑑不遠017章 上課071章 朱儁兵敗348章 洛陽反應226章 建設兵團293章 太子是....劉辯119章 明德書院的第一批畢業生074章 解圍和被圍178章 亂起107章 洛陽來信154章 明德書院新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