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記(十八)黃巾餘賊

於毒,東漢末年黑山軍首領之一,曾與曹操在東郡大戰,被曹操所敗。不久隨張燕破鄴城,殺太守慄成。後袁紹引軍入朝歌鹿場山蒼巖谷討於毒,圍攻五日,破之,斬毒及長安所署冀州牧壺壽。

張牛角,生卒年不詳,博陵(今河北蠡縣)人,東漢末年黑山軍首領。中平二年(185年),趁黃巾起義之機聚衆起義,自稱將軍,與褚燕合兵一處。褚燕推舉張牛角爲首領,進兵攻打癭陶(今河北寧晉縣),張牛角中射身亡,臨死前命部下推舉褚燕爲首領。

張白騎,黑山賊。本名張晟。因騎白馬,謂之爲張白騎。白騎叛於弘農,馬騰校尉龐德隨騰徵之,破白騎於兩餚間。

白繞,東漢末年黑山軍首領之一。獻帝初平二年(191),與於毒、眭固合兵攻略魏郡、東郡,東郡太守王肱無法抵禦,於是曹操領兵進入東郡,在濮陽擊破白繞。

眭固(?-199年),字白兔,東漢末期人物,薊州人。原爲黑山賊,與於毒、白繞齊名,與袁術合謀共攻東郡,反爲曹操所敗,後成爲張楊部下。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攻擊呂布時張楊欲迎救,張楊部下楊醜殺張楊欲帶領張楊部下投奔曹操。但未成事而被眭固所殺。眭固帶領張楊部下屯軍射犬(河南省武陟縣西北),欲投奔袁紹。曹操因爲見形勢不利,爲免夜長夢多,派遣史渙、曹仁急攻眭固。眭固自領親兵出奔袁紹,於犬城被史渙等截擊被斬,曹操再圍射犬,衆人皆降。曹操因此吞併河內,袁紹有感地位被威脅,引發官渡之戰。

張燕原名褚燕。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褚燕聚集了一幫少年爲強盜,在山水間轉戰出擊,待回到真定時,部衆已經達到一萬多人。中平二年(185年),當時博陵(今河北蠡縣)人張牛角也聚集起一夥人,自稱將軍,與褚燕合兵一處。褚燕推舉張牛角爲首領,進兵攻打癭陶(今河北寧晉縣),張牛角被流箭射中,身受重傷,臨死之前,命令他的部下尊奉褚燕爲首領。張牛角死後,衆人一起擁戴褚燕爲首領,於是褚燕改姓張,喚作張燕。張燕因身輕如燕,又驍勇善戰,所以軍中都稱他爲“飛燕”。後來張燕的部隊不斷壯大,與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等

地叛匪互相聯絡,叛匪中的小頭領孫輕、王當等人,都帶着部衆歸附到張燕麾下,張燕部衆發展到近百萬人,號稱“黑山軍”。黃河以北的各郡、縣都受到侵擾,朝廷卻無力派兵圍剿。於是,張燕派使者到京城洛陽,上書朝廷請求歸降。漢靈帝於是任命張燕爲平難中郎將,使他管理黃河以北山區的行政及治安事務,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薦孝廉,並派遣計吏到洛陽去彙報。初平元年(190年),董卓遷都於長安,天下紛紛起兵討伐,張燕於是帶着他的部隊與各路諸侯結盟。初平二年(191年),袁紹與公孫瓚爭奪冀州,張燕派部將杜長等人帶兵幫助公孫瓚,最終被袁紹擊敗,張燕的手下部衆稍稍散去了一些。

初平四年(193年),袁紹剿滅境內黑山軍,後聯合呂布與張燕的主力在常山展開激戰。當時張燕擁有精兵數萬人,戰馬數千匹。雙方一連戰鬥了十餘天,張燕軍死傷雖多,袁紹軍也感到疲憊,於是雙方各自撤退。建安四年(199年)三月,當時袁紹攻打公孫瓚,張燕與公孫續率兵十萬,分三路援救公孫瓚,張燕的援軍還未到,公孫瓚秘密派使者送信給公孫續,讓他率五千鐵騎到北方低窪地區埋伏,點火作爲信號,公孫瓚打算自己出城夾擊袁紹圍城部隊。結果公孫瓚兵敗,公孫續被殺。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平定河北的袁氏集團。四月,曹操留曹洪繼續攻打鄴城,自己親自統軍進攻尹楷,擊敗尹楷後回師。張燕派使者來拜見曹操,請求派軍協助曹操進攻袁氏兄弟,曹操委任他爲平北將軍。建安十年(205年)四月,張燕率領其部衆十餘萬人投降曹操。曹操封張燕爲安國亭侯,食邑五百戶,命他率軍到鄴城駐守。

黃邵,黃巾軍將領,與劉闢、何儀、何曼等人,各擁有數萬軍隊,先響應袁術,後來依靠孫堅。建安元年(196年)二月(據《三國志·于禁傳》爲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曹操帶兵攻擊,黃邵與劉闢被其殺,何儀率衆投降。

何曼,建安元年,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闢、黃邵及曼等,衆各數萬,初應袁術,又附孫堅。二月,曹公進軍討破之,斬闢、邵等,儀及其衆皆降。在《三國演義》裡,何曼自稱”截天夜叉“,被曹洪用

拖刀計所殺。

波才,黃巾軍中級將領。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農民起義爆發,漢靈帝起用盧植爲北中郎將,皇甫嵩爲左中郎將、朱儁爲右中郎將,調發全國精兵分擊黃巾義軍。朱儁先與波才作戰,失利,皇甫嵩退守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東北),波才率大軍包圍。皇甫嵩用計火攻突圍,並與曹操、朱儁合兵大破波才所統黃巾軍。史料記載,儁前與賊波才戰,戰敗,嵩因進保長社。波才引大衆圍城,嵩兵少,軍中皆恐,乃召軍吏謂曰:“兵有奇變,不在衆寡。今賊依草結營,易爲風火。若因夜縱燒,必大驚亂。吾出兵擊之,四面俱合,田單之功可成也。”其夕遂大風,嵩乃約敕軍士皆束苣乘城,使銳士間出圍外,縱火大呼,城上舉燎應之,嵩因鼓而奔其陣,賊驚亂奔走。會帝遣騎都尉曹操將兵適至,嵩、操與朱儁合兵更戰,大破之,斬首數萬級。封嵩都鄉侯。嵩、儁乘勝進討汝南、陳國黃巾,追波才於陽翟(今河南禹州),擊彭脫於西華,並破之。餘賊降散,三郡悉平。《後漢書·皇甫嵩朱儁傳》

管亥,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軍的將領。孔融屯兵都昌時,他率軍圍攻孔融,孔融派太史慈前去向劉備求救,他被劉備的援軍擊退。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管亥曾經一合斬殺孔融的大將宗寶,後與關羽大戰數十合後被斬。

劉闢(pì),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軍將領。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汝南黃巾劉闢等叛曹公應紹。紹遣先主將兵與闢等略許下。

趙祗,東漢末年人物,自號黃巾,聚衆數千人,中平五年與馬相起事於綿竹(今四川綿竹東南),攻克雒縣(今四川廣漢),殺益州刺史郗(一作郤)儉,又進擊蜀郡、犍爲,旬月之間發展到十餘萬人,馬相自稱天子。不久又派兵攻克巴郡(治今四川重慶),殺郡守趙部,控制了益州大部。後爲益州從事賈龍所破。

何儀,生卒年不詳,東漢時期人物,曾參與黃巾起義。黃巾之亂後,一直佔壉汝南與潁川一帶。據《三國志》記載,何儀與劉闢、黃邵、何曼等人,各擁有數萬軍隊,先響應袁術,後來依靠孫堅。建安元年(196年)2月,曹操帶兵攻擊,殺死劉闢與黃邵,何儀率衆投降。

(本章完)

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三十四章 相持官渡外記(二十一)曹休敗仗-石亭第三章 董卓入京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戰合肥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外記(七)袁紹的失敗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後期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報應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第四章 關東聯軍外記(九)毛玠與崔琰歷史註明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六十九章 江東都督第二十四章 再擊呂布外記(二十八)明元郭皇后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七十九章 義釋黃忠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第三十七章 再破袁紹第一百零五章 宮闈鬥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歸天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第一百六十二章 名義上的大將軍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五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第三十六章 古城聚義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外記(四十九)人物生卒蜀國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十五章 再次交鋒外記(二十九)天命正統外記(七)袁紹的失敗第三十四章 相持官渡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一)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水幼麟第一百章 暗藏殺機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外記(十二)龐羲別傳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第五十九章 營中對策第七十四章 智算華容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一百零五章 宮闈鬥爭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報應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五十五章 長阪怒吼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五十三章 當陽交兵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四章 關東聯軍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門之後第四章 關東聯軍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第一百五十五章 理想破滅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間冷暖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陰謀詭計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三十二章 白馬解圍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七十一章 蔣幹渡江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
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三十四章 相持官渡外記(二十一)曹休敗仗-石亭第三章 董卓入京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戰合肥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外記(七)袁紹的失敗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後期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報應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第四章 關東聯軍外記(九)毛玠與崔琰歷史註明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六十九章 江東都督第二十四章 再擊呂布外記(二十八)明元郭皇后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七十九章 義釋黃忠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第三十七章 再破袁紹第一百零五章 宮闈鬥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歸天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第一百六十二章 名義上的大將軍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五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第三十六章 古城聚義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外記(四十九)人物生卒蜀國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十五章 再次交鋒外記(二十九)天命正統外記(七)袁紹的失敗第三十四章 相持官渡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一)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水幼麟第一百章 暗藏殺機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外記(十二)龐羲別傳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第五十九章 營中對策第七十四章 智算華容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一百零五章 宮闈鬥爭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報應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五十五章 長阪怒吼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五十三章 當陽交兵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四章 關東聯軍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門之後第四章 關東聯軍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第一百五十五章 理想破滅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間冷暖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陰謀詭計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三十二章 白馬解圍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七十一章 蔣幹渡江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