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理想破滅

正月16日,也就是進入成都的第二天,鍾會把遠征軍所有的高級將領和前蜀國的官員,都叫到前蜀國的金鑾殿上開會,名義就是給郭太后辦喪事。郭太后自去年十二月份起離開人世。鍾會藉着這個事情,在大家都到齊以後,突然宣佈自己接到郭太后的絕密詔書,讓自己起兵消滅司馬昭,而且把郭太后的詔書傳給大家看,試探人們的反應。

在場的將領們,都被鍾會這晴天霹靂一般的消息嚇的目瞪口呆。因爲誰也不敢說鍾會拿出的那個郭太后詔書是假的,只能把皮球又踢回鍾會那裡——反正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吧,大家都聽你的就是了。鍾會對各位將領的合作態度十分滿意,把在場的帶兵將領全都軟禁在益州州政府的辦公大樓裡,派兵嚴加看守、禁止出入,同時讓自己的親信接管軍隊。

擔任監軍的衛瓘,也和所有人一樣被嚇傻了,但是他很快恢復了理智。他知道,現在不跟着鍾會造反,馬上就會被他殺掉,但是,衛瓘不相信鍾會會成功,也不願意跟他一起造反,但爲了保住這條命,爲了平安回家,衛鍾會司令部的一個小校尉叫丘建,很受鍾會信任,他的一位老上級叫胡烈,這次也因爲是遠征軍高級將領被軟禁。丘建看老上級跟犯人似的吃不好也睡不好,覺得心裡過意不去,就請鍾會看在自己的面子上,讓胡烈派個親信每天給送點兒好吃的,不至於太遭罪,鍾會沒放在心上,也就同意了,其他被軟禁的將領們一看能走後門,也都學着胡烈讓親兵給送飯。只好假裝依附鍾會。

而被軟禁的曹魏帝國遠征軍的將領們,也漸漸都猜到了鍾會的真實意圖,他哪裡是爲郭太后報仇,根本就是想做另一個司馬昭而已。姜維對鍾會說:“應該乘機殺掉被軟禁的這些將領,不然會成大患的。”

對於曹魏將領的處置,鍾會猶豫了,在木片寫上“欲殺胡烈等”給衛瓘看,衛瓘出來反對:“不可以,這些都是消滅蜀國的功臣啊。”

鍾會一直覺得衛瓘和自己隔心,現在見他又不同意殺遠征軍將領,就擺弄着手上的寶劍,不陰不陽的反問衛瓘:“你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你說怎麼才行?”衛瓘一見鍾會已經懷疑自己,怕他翻臉,就趕緊藉口自己要去廁所溜出屋來,派出親信手下去告訴被軟禁的胡烈說:“鍾會已經決意謀反,而且要殺掉所有人。”

關在屋子裡的胡烈聽說衛瓘的消息,又驚又怕,然而,他畢竟是久經世故,知道光憑自己是搞不起什麼風浪的,於是,他就編了一套瞎話,偷偷告訴親兵說:“丘建告訴自己,鍾會已經挖好一個大坑,準備了幾千跟白木棍,給每個士兵晉升當軍官、賞賜一頂官帽,以舉辦晉升儀式的名義把士兵一個一個叫進營帳裡,進去一個用棍子打死一個,然後就都埋在大坑裡。”

胡烈還給他的兒子胡淵寫了封信,讓胡淵趕緊帶兵來救他。俗話說,一傳十、十傳百,這個要命的消息,在一夜之間就傳遍了整個成都。

其實胡烈的瞎話很拙劣,因爲即使鍾會要殺人,也只會殺掉遠征軍的主要將領,哪可能把他要用來打仗的士兵們都一個個殺掉呢,況且還是像白木棍、大土坑這樣的死法。換在平時,稍微有點兒頭腦的人都不會相信,可是現在,遠征軍的將士們人人自危,已經無法判斷該相信誰,但是比起把他們的老上級們統統軟禁起來的鐘會,大家寧願相信曾經帶着他們一起出死入生的胡烈將軍,於是,各軍都做好了戰鬥準備,隨時準備討伐鍾會,但是因爲衛瓘、胡烈這些領頭的人還在鍾會的手裡,爲了他們的安全,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鍾會已經知道士兵們可

能暴動,於是,他給衛瓘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你不同意殺掉這些將領,我就會殺掉你。”整整一個晚上,鍾會和衛瓘兩方的人就這麼坐着,膝蓋上就放着尖刀,準備翻臉的時候互砍。最後,衛瓘假裝屈服說:“我同意。”表示願意幫鍾會安撫情緒動盪的士兵,爲了讓鍾會放心的放自己走,衛瓘還故意激他說:“三軍將士都仰仗您,請您和我一起去。”可是,鍾會怕自己一出現士兵們會鬧出兵變,堅持讓衛瓘一個人去,就這樣,衛瓘逃離了鍾會的掌握。

衛瓘剛帶着人離開,鍾會就後悔了,又讓人去把衛瓘追回來,衛瓘一看鐘會又派人來追,知道這次一回,肯定是再難逃出鍾會的手心,就說自己已經得了重病,必須得去看醫生,說完,還假裝病得很厲害,撲騰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連站都站不穩了。鍾會聽完,當然不肯相信,接連派出幾十個信使讓衛瓘回去,衛瓘被逼得急了,乾脆自己喝了幾大碗藥湯,在湯藥的作用下,衛瓘不住的嘔吐,這回是真的走不了路了。衛瓘的身體本來就不好,鍾會一聽這個消息,立刻派自己的貼身醫生給衛瓘看病,看他是不是真的病了,醫生一看衛瓘吐得要死要活,就回報鍾會說,衛大人真是得了急病,一時半會兒好不了了。鍾會一看這種情況,以爲衛瓘真的得了重病,心想畢竟不能把衛瓘逼死,又覺得衛瓘病重,更沒人牽制自己了,於是,鍾會放心的讓衛瓘去治病,自己就一心一意的和姜維謀劃着怎麼殺掉遠征軍將領。

但是,聰明的鐘會想錯了,因爲他是個花花公子,他一輩子都是錦衣玉食,他一輩子都把自己的身體當成金貴的寶物,他一輩子都把別人當做草芥,所以他不會想到,區區一個衛瓘,會爲了除掉他,自己把自己搞得半死不活,其他的遠征軍將士,居然會萬衆一心,把他幹掉。

正月18日中午,衛瓘筆直的站在遠征軍的軍營,宣佈討伐鍾會的檄文,胡烈的兒子胡淵首先敲響戰鼓,帶領老爹胡烈的部隊衝出營帳,其他部隊聽到動靜,也都敲鼓出營,不約而同的朝着鍾會司令部所在地——前蜀漢帝國的皇城進發。

鍾會這裡,正叫姜維給他的親信們配發武器,準備殺掉遠征軍將領,忽然聽着外邊沸沸揚揚,就讓人去看看情況,一會兒說是好像什麼地方失火,沒過多久,就發現遠征軍的各路將士正殺向皇城。鍾會怎麼也想不到會突然面臨衆叛親離的局面,趕緊問姜維該怎麼辦,姜維領着親兵去守衛皇城,鍾會就領人去殺掉被軟禁的將領們,想這樣平息士兵的暴動,可是那些將領們平時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哪裡能這麼乖乖的等着被弄死,就趕緊在屋裡用桌子把門頂住,一時間鍾會的人怎麼也衝不進來。就在這個時候,城外的遠征軍士兵們已經登着梯子進了皇城,姜維領着的那董厥,張翼等人根本不夠守城的,立刻就被像螞蟻一樣涌入的士兵們淹沒,姜維拼死奮戰,親手殺了五六個人後力盡被殺,被軟禁的將領們趁着這個機會也一起衝出和各自的士兵們匯合,把給他們帶來難忘回憶的鐘會和他的數百名親信,殺了個乾乾淨淨。

魏將們對姜維的計策非常憤怒,姜維死後又剖開姜維的屍體,發現姜維的膽如斗大。衛瓘對着姜維的屍體拜道:“蜀國之滅,不是你的錯啊。”

就這樣,姜維等人復國的理想就此破滅,後主劉禪也感傷不已:“姜維蜀國忠臣啊。”

接下來的成都,陷入了多年來沒有出現的混亂局面。沒有了任何約束的遠征軍,在城內大規模的燒殺搶掠,甚至連前蜀漢帝國皇帝劉禪的太子和姜維的家屬都不能倖免,昔日繁華的成都,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充滿了橫躺的屍體和死屍的腐臭。幾天之後,衛瓘終於出面收拾殘局,開始嚴厲的約束各部將領,成都才又恢復平靜。

正沉浸在平息鍾會叛亂喜悅中的衛瓘,突然接到一個消息:鄧艾的部下着人離開成都,去他們的老上級鄧艾了。衛瓘氣的猛拍腦門說:“我怎麼把鄧艾給忘了呢。”正是自己當初和鍾會聯名告

密,才讓鄧艾進了囚車,鄧艾要是帶着老部下一起回到成都,還不得把自己亂刀砍死?所謂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不能讓鄧艾迴來的唯一方法,就是斬草除根。

衛瓘立即叫田續去追殺。這個田續,在跟鄧艾從小路進入成都的時候,曾經畏縮不前,結果險些被鄧艾殺頭,後來鄧艾消了氣,也就饒了田續,但是田續可從此記住了鄧艾。衛瓘讓田續帶一支部隊去取鄧艾性命,臨走時還告訴他一句頗有煽動性的話:“你可以報上次的仇了。”田續帶人連夜北上,在德陽縣西郊,正好碰到剛剛從囚車裡放出來的鄧艾。鄧艾父子這裡還在慶幸逃過一劫,正歡欣鼓舞,結果被田續上前一刀砍死。建立了滅國奇勳的鄧艾,就這樣丟掉了性命。不久,鄧艾在洛陽的兒子全部被殺,而鄧家的女人和孩子們,則被流放到了西城(陝西安康縣)。

轟動一時的鐘會、鄧艾之亂,至此全部結束,前蜀國皇帝劉禪在3月27日到達洛陽,被司馬昭以皇帝的名義封爲安樂公,而勞苦功高的衛瓘,在帶領遠征軍回到洛陽以後,被司馬昭大大誇獎了一番,然後鎮守徐州,其餘各個將軍,也各有封賞。

滅蜀戰爭對於當時整個中國和司馬家族,都具有里程碑似的意義,它是東漢末年以來中國規模最爲宏大的一場戰役,無論從參戰人數、涉及區域、部隊戰略戰術配合上來說,都遠遠超過了像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種被後人們廣爲傳誦的戰爭。司馬昭動用近20萬人的龐大軍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獲得了一個帝國幾乎全部的領土,這是連曹操、諸葛亮、司馬懿這類風雲人物都沒有取得過的成績,說它是司馬家族領導的最出彩的戰役之一,並不過分。

對於司馬家族來說,司馬昭在幾乎所有人都反對的情況下能夠力排衆議、決心伐蜀,並且能夠迅速勝利並鎮壓叛亂者,這都能證明他的膽識和戰略眼光確實遠遠超越同時代的人,這使得司馬家族的權威被人們深深認可,更爲今後司馬家族取代曹魏皇室掃清了所有障礙;對於整個中國來說,滅蜀戰爭表明,曹魏帝國在司馬家族的領導下,國力和軍力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以司馬家族爲主角的統一趨勢,已經勢不可擋了。

公元263年10月,由於滅蜀遠征軍頻傳捷報,司馬昭在多次推辭之後,終於“勉爲其難”的接受了晉公爵位和九錫賞賜,同時擔任了曹魏帝國的相國。而不久,蜀漢滅亡,四川、雲南也併入了曹魏帝國的版圖。

對內能夠控制本國,對外能夠滅亡敵國。司馬家族的實力已經獲得魏國乃至整個中國人的認可。

而這個時候,司馬家族才能夠結束亂世、統一中國的觀念,也許已經深入人心,所以在公元264年3月,司馬昭的待遇又從晉公升到了晉王。

晉公,晉王,有什麼不同呢?幹嘛要先封公才能封王呢?爲什麼不一下子直接封王呢?

在這裡我們要普及一下關於古代中國爵位的概念。

在漢朝之前,大臣們最高的爵位是公,沒有王這個爵位。周朝的時候,大臣們正式的爵位是公、侯、伯、子、男。後來春秋戰國了,稱呼就亂了起來。我們現在總說春秋戰國時代的什麼楚莊王啊、吳王夫差啊,那都不是真正的王,是他們自稱的。周朝建立的時候,全國知名的半仙姜子牙,是周武王的首席智囊,建立周朝的第一功臣,那麼大的功勞,被封到齊國做國君,也只是公爵。至於楚國國君,只是被封了個子爵,吳國國君也只是個侯爵。

戰國末期,中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周天子,也成了破土地廟的泥娃娃,沒人待見了,許多割據一方的諸侯也就自己給自己加了個王的稱號。後來秦王自己統一了中國,就管自己叫做皇帝,但是大臣們最高的爵位也只是公爵。

西漢剛建立的時候,劉邦又正式加了一個比公還要高的爵位,這就是王爵,王爵在這個時候才作爲大臣們可以享用的爵位,而正式登場。

(本章完)

外記(三十六)英雄記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外記(二十七)東吳豪族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第五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一百六十六章 羊陸宿敵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爭鬥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外記(四十)荒漠鮮卑第四十二章 江東基業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風波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第一百四十八章 誅殺奸賊第三十四章 相持官渡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第一百零三章 孟達叛變外記(二十一)曹休敗仗-石亭外記(三十五)東吳孫氏第一百六十六章 羊陸宿敵外記(三)笮融小傳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外記(四十一)鮮卑衰落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風五丈原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七十四章 智算華容第五十一章 計獻荊州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外記(十三)逍遙津之戰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外記(二十一)曹休敗仗-石亭外記(三十五)東吳孫氏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時代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一百二十三章 劍閣身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舊功臣第十章 長安之亂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外記(十八)黃巾餘賊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第四章 關東聯軍外記(十二)龐羲別傳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戰合肥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六十章 江東使者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第七十四章 智算華容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七十四章 智算華容第七章 爭霸序幕外記(四十)荒漠鮮卑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第十六章 劫持獻帝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五十九章 營中對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報應外記(九)毛玠與崔琰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歸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爭鬥第三十章 帶詔敗露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間冷暖外記(三十九)三國親戚第一章 蠢蠢欲動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
外記(三十六)英雄記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外記(二十七)東吳豪族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第五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一百六十六章 羊陸宿敵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爭鬥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外記(四十)荒漠鮮卑第四十二章 江東基業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風波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第一百四十八章 誅殺奸賊第三十四章 相持官渡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第一百零三章 孟達叛變外記(二十一)曹休敗仗-石亭外記(三十五)東吳孫氏第一百六十六章 羊陸宿敵外記(三)笮融小傳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外記(四十一)鮮卑衰落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風五丈原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七十四章 智算華容第五十一章 計獻荊州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外記(十三)逍遙津之戰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外記(二十一)曹休敗仗-石亭外記(三十五)東吳孫氏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時代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一百二十三章 劍閣身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舊功臣第十章 長安之亂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外記(十八)黃巾餘賊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第四章 關東聯軍外記(十二)龐羲別傳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戰合肥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六十章 江東使者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第七十四章 智算華容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七十四章 智算華容第七章 爭霸序幕外記(四十)荒漠鮮卑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第十六章 劫持獻帝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五十九章 營中對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報應外記(九)毛玠與崔琰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歸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爭鬥第三十章 帶詔敗露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間冷暖外記(三十九)三國親戚第一章 蠢蠢欲動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