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一)

北疆少數民族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左右,鮮卑單于檀石槐死,其子和連繼立,和連既無才力,性又貪淫,斷法不平,人衆叛者居半。靈帝末年,和連在鈔略北地郡時被人射死。其子騫曼年小,兄子魁頭代立。後蹇曼長大,與魁頭爭國,部衆離散。魁頭死,弟步度根立,是時代郡以西的鮮卑都已叛離,代郡以東的中東部鮮卑也分裂爲三個勢力集團,其大人一爲步度根,其部衆分佈在幷州的太原、雁門等地;二爲軻比能,其部衆分佈在幽州的代郡、上谷等地;三爲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部衆分佈在幽州的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三個勢力中,步度根是比較親魏的。步度根的中兄扶羅韓亦別擁衆數萬爲大人。建安中,曹操定幽州,步度根與軻比能等通過烏桓校尉閻柔上貢獻。後代郡烏桓能臣氐等叛漢,求屬扶羅韓。扶羅韓將萬餘騎迎之。到桑乾,氐等以爲扶羅韓部威禁寬緩,不如屬軻比能,又造人呼軻比能。軻比能即將萬餘騎到,於盟誓會上殺扶羅韓,扶羅韓子泄歸泥及部衆悉歸屬比能。步度根從此怨軻比能。魏文帝代漢,田豫爲烏桓校尉,並持節護鮮卑,屯昌平。步度根數與軻比能相攻擊。

步度根部衆稍弱,將其衆萬餘落保太原、雁門郡。步度根使人招呼泄歸泥曰:“汝父爲軻比能所殺,不念報仇,反屬怨家。今雖厚待汝,是欲殺汝計也。不如還我,我與汝是骨肉至親,豈與仇等?”由是泄歸泥將其部落逃歸步度根。步度根一心爲魏守邊,不爲邊害。至魏明帝青龍元年(233年),軻比能誘使步度根與己和親,然後寇鈔幷州,殺略吏民。時任幷州刺史的畢軌主動出擊,大敗於樓煩,部將蘇

尚、董弼戰死。魏明帝遣驍騎將軍秦朗徵之,軻比能敗走漠北,泄歸泥將其部衆降,拜歸義王,居幷州如故。步度根爲軻比能所殺。

呼廚泉即欒提呼廚泉,南匈奴單于欒提羌渠之子,欒提於夫羅之弟。於夫羅死後繼任成爲單于,曾派右賢王去卑幫助漢獻帝東歸,其後還於本國。後曹操借欒提呼廚泉入朝朝見之際,將其留在鄴城,派去卑去管理其國。195年,於夫羅單于歿後,欒提呼廚泉成爲了單于。呼廚泉單于曾與曹操作戰,並在戰敗後歸順了曹操,不過於202年,他又在平陽對曹操發動叛亂,後被鍾繇軍隊擊敗,再度向曹操投降。207年,曹操派人去南匈奴左賢王那裡迎回了蔡文姬,這就是有名的“文姬歸漢”。216年,曹操晉魏王,勢及一時,都鄴城,他的聲明傳到了北方,匈奴人都很仰慕他,於是欒提呼廚泉來鄴城拜賀曹操。曹操爲了削弱勢力,將欒提呼廚泉留在了鄴城,用上賓之禮對待他,讓他的右賢王回去幫他管理南匈奴各部,曹操將南匈奴分爲5部,每部選尊貴者爲帥,別令漢人爲司馬,以監督之。令左部居太原故茲氏縣(今山西省汾陽東南)、右部居祁縣(今山西省祁縣東南)、南部居蒲子縣(今山西省隰縣)、北部居新興縣(今山西省忻縣)、中部居大陵縣(今山西省文水縣東北)。匈奴部落組織雖然名義上雖還被繼續保存着,但權力卻已全部落入曹魏政權的手中,單于只是徒有虛名的稱號,南匈奴國家政權亡。220年,魏文帝曹丕就任魏帝時,更授欒提呼廚泉魏璽綬、青蓋車和寶劍等。而後來的漢趙帝劉淵就是於夫羅之孫,也就是欒提呼廚泉的侄孫。

去卑,南匈奴

右賢王。曾祖尸利,單于以爲谷蠡王,號獨孤部。尸利生烏利,烏利生去卑。建安元年,漢帝自長安東歸,右賢王去卑與白波賊帥李樂、韓暹、胡纔等待衛天子,拒擊李傕、郭汜。二十一年,單于呼廚泉來朝,曹公因留於鄴,而遣去卑歸平陽,監其監其五部國焉。及魏建,鄧艾以去卑功顯前朝,而子不繼業,諫大將軍司馬師加其子顯號,使居雁門。子猛孫以獨孤爲姓。及北魏孝文帝漢化,複姓劉。後勃勃僭帝號稱夏,都朔方,自去赫赫連天,因以爲氏,追去卑爲正皇帝。

樓班(?—207),東漢末年幽州遼西(今遼寧義縣西)人,烏丸單于、前烏丸王丘力居之子。初平中,丘力居死,子樓班年少,從子蹋頓有武略,代立,總攝三部,衆皆從其號令。袁紹矯制賜蹋頓、難樓、蘇僕延、烏延等,皆以單于印綬。後難樓、蘇僕延率其部衆奉樓班爲單于,蹋頓爲王,然蹋頓猶秉計策。袁尚敗奔蹋頓,憑其勢,復圖冀州。建安十二年,太祖自徵烏桓,尚、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將數萬騎逆軍。太祖大破蹋頓於柳城,斬之。袁尚與樓班、烏延等皆走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康並斬送之。

蘇僕延(?-207),東漢末遼東屬國烏丸大人。率衆千餘落,自稱峭王,服從遼西烏丸大人丘力居教令。丘力居死,子樓班年小,從子蹋頓代立,蘇僕延亦從其教令。袁紹與公孫瓚連戰不決,爲求助兵,矯制賜蘇僕延等烏丸三王單于印綬。後樓班長大,蘇僕延率其部衆奉樓班爲單于。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三郡烏丸,於柳城斬蹋頓首。蘇僕延等逃至遼東,爲遼東太守公孫康斬送其首。

(本章完)

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十章 長安之亂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外記(二十八)明元郭皇后第六十七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六十一章 襄陽鬧劇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時代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外記(十八)黃巾餘賊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七十章 初戰三江口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第九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第七十七章 江陵堅盾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一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外記(三十五)東吳孫氏外記(四十)荒漠鮮卑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外記(四十四)魏西北名將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外記(二十)山陽國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第十章 長安之亂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外記(十四)崔琰之死第六十章 江東使者第六十一章 襄陽鬧劇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六十二章 勝利煩惱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五章 江東猛虎第七十六章 劉備曙光第四十四章 三顧茅廬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外記(十)渭南之戰第九十五章 威震逍遙津第十一章 總觀亂世外記(三十八)士族階級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演奪嫡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七十章 一統決心第六十八章 孫劉聯盟外記(七)袁紹的失敗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連營第八十章 蜜月陰謀外記(三十七)人傑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
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十章 長安之亂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外記(二十八)明元郭皇后第六十七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六十一章 襄陽鬧劇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時代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外記(十八)黃巾餘賊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七十章 初戰三江口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第九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第七十七章 江陵堅盾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一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外記(三十五)東吳孫氏外記(四十)荒漠鮮卑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外記(四十四)魏西北名將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外記(二十)山陽國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第十章 長安之亂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外記(十四)崔琰之死第六十章 江東使者第六十一章 襄陽鬧劇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六十二章 勝利煩惱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五章 江東猛虎第七十六章 劉備曙光第四十四章 三顧茅廬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外記(十)渭南之戰第九十五章 威震逍遙津第十一章 總觀亂世外記(三十八)士族階級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演奪嫡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七十章 一統決心第六十八章 孫劉聯盟外記(七)袁紹的失敗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連營第八十章 蜜月陰謀外記(三十七)人傑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