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營中對策

諸葛亮站起身形,氣宇軒昂地踱了幾步,慨然道:“自董卓以來,天下豪傑並起,諸侯割據,幾復先秦之局面。袁紹盤踞河北,曹操建基青兗,劉表擁荊襄之衆,劉焉據巴蜀之險,馬家稱雄西北,孫氏坐斷東南,其餘張魯、袁術、呂布、公孫諸人,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然以上諸人,今或滅或並,餘者大多式微,實爲天下一大變局。曹操比於袁紹,名微而衆寡,然則官渡一戰,操能克紹,以弱爲強者,非惟天時,亦賴人謀也。今其已然坐擁司並幽冀青徐豫兗諸州數百萬之衆,挾天子以令諸侯,詔令一出,天下景從,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氏父子據有江東,已歷三世,以大江之峻而拒北兵之利,國險而民附,周公瑾,張子布,魯子敬,此皆一時之俊傑,賢能爲之用,雖兵不多卻足以自守,雖土不沃卻足以濟民,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所謂兵家必爭之地,其是謂也,如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先有劉景升困於本土豪強,後有劉琮豎子伏於曹氏兵威,皆非九郡軍民可賴之主,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民風淳樸,錢糧充盈,天府之土,漢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外不能御強權,內不能制閥閱,土蠻居南,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爲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則進取雖不足,自守則有餘。待天下有變,中原有季孫之憂,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說得慷慨激昂,劉備亦聽得目光熠熠,待聽其語罷,不由得笑道:“聽軍師這番剖析,倒似乎天下江山盡在我掌中了,奈何此刻兵敗勢微,我已經快要步呂布、袁紹之後塵了。荊州雖好,益州雖沃,卻終究是盆遠水,只怕解不得近渴。”

諸葛亮看了看他,緩緩坐下,盡力平復着語氣說道:“當年高皇帝窮居蜀中。蕭何以天下之志相許。主公此刻雖然困頓,卻焉知不是重耳在秦楚,勾踐之吳都?”

劉備笑了笑:“先生語意之誠,劉備心領,以先生所言,當先取荊州,再圖巴蜀。如今荊州氏族,皆北面而迎曹氏

,劉景升已死,曹操十餘萬大軍正自晝夜南下。劉備如今敗軍之際。殘兵不過萬人,自保尚不暇。何有餘力自曹軍手中復圖荊襄?”

諸葛亮冷笑道:“主公若無社稷之志,又何必費盡心思保全實力,在南郡與曹軍一戰,或死或降,豈不痛快?如今局面明朗,主公反倒心生猶豫,決大事者所不取。”

劉備苦笑道:“先生責的是,只不過與孫權結盟,有幾不可知……”

諸葛亮不動聲色地暗笑,口上卻道:“請主公詳述!”

劉備嘆息着道:“與孫氏結盟成功與否,其主不在我,而在孫仲謀,此其一不可知;縱然結盟成功,雙方合縱抗曹,而曹軍勢大,戰亦未必能勝,勝負之數幾何,此其二不可知;縱然最終能勝,擇孫氏必當進圖荊州之地,彼時其挾戰勝之威,吞土並地,我以萬餘殘兵,糧餉皆無,如何與之相爭,此其三不可知;我以殘弱之兵,縱然自孫仲謀手中奪得荊州,則必與其交惡,其時北臨曹氏兵鋒,東受江東威迫,不要說進圖西蜀,便是自保亦有不足,此其四不可知……”

“哈哈哈哈……”聽到此處,諸葛亮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劉備卻並不以爲忤,扭過頭饒有興致地盯着諸葛亮看。他知道,諸葛亮這歡快地笑聲背後,必然有一番說服力極強的說辭。

這也是這個年輕的新晉幕僚與其他老資格的心腹幕僚之間的差距,這個人身上有着蓬勃進取的朝氣,這種朝氣令他這個年近半百的左將軍都頗爲羨慕。

果然,諸葛亮笑了一陣,自信地道:“主公這四不可知說得實在,待亮一一爲主公解惑。”

他頓了頓,深吸一口氣道:“孫權是否能夠與主公結盟,其關鍵固然不在主公,其實亦不在孫權,而在曹操。曹操如今不戰而得南陽、南郡、章陵諸郡,長江之北,除江夏外已悉爲其所有。主公既與公子劉琦合兵江夏,則曹氏安有坐視之理?曹氏若不圖江夏,則孫權或可屯兵觀望,以待荊州成敗,他好坐收漁翁之利。但若曹操進圖江夏兵指夏口,則孫氏立遭脣亡齒寒之厄,彼時孫仲謀縱使不想出兵亦不得不聯合主公,以軍資糧餉接濟主公,使主公能爲江東之藩屏。”

劉備點了點頭:“先生說地有理,只是

萬事皆無定數,荊州帶甲十餘萬,不還是不戰而降了麼?孫仲謀亦不過一個年未及而立的少年,他又何能面對曹操大軍凜然不懼?”諸葛亮笑道:“近些年江東政令,多託於張子布名下,孫仲謀一直躲在幕後,天下人難識其面目。主公不必看這些表象,只看兩件事便可。”

劉備頓時來了興趣,展顏笑道:“請先生詳言之!”

諸葛亮伸出一根手指,緩緩地道:“第一件,主公可知近些年來孫仲謀幕中最得用地人是誰?”

劉備想了想,道:“似乎是一個叫做魯子敬的臨淮人……”

諸葛亮合掌道:“正是,此人既非淮南舊人,亦非江東士族,卻恰恰是如今孫仲謀身邊最得用之人。此人雖然既無兵權亦無政權,然則卻執掌着破虜將軍府的書房,大江南北的軍情政情訊報,皆是通過此人上達孫破虜的。”

劉備皺着眉頭點了點頭:“子仲對我說起過此人,只是不知其人如何?”

諸葛亮搖着頭道:“魯肅此人,學術一般,武略平常,原本並非一流才俊之士……”

劉備又“哦”了一聲,認真傾聽諸葛亮往下說。

卻見諸葛亮目光炯炯地道:“此人得到孫仲謀重用,卻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因爲此人在淮西舊人和江東士族當中均無根基,雖然與周公瑾自幼相好,卻對軍權無絲毫染指之意,孫仲謀用他比用張子布要放心得多……”

劉備點了點頭,讚歎道:“孫仲謀年紀雖輕,心胸權謀,卻堪比曹氏!”

諸葛亮沒有理會劉備這句譭譽參半的評語,緩緩繼續道:“孫仲謀用此人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爲此人地文采武略雖然均平平,卻是個胸有大智慧大丘壑的無雙國士……”

劉備失聲笑道:“這不足爲奇,能被孫仲謀如此倚重的,自然是才智卓絕之士……”

諸葛亮緩緩搖了搖頭,嘴角浮現出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我剛纔說過了,此人並非儒士!”

劉備皺起了眉頭:“這很重要麼?”

諸葛亮點了點頭,幾乎一字一頓地道:“魯子敬,是個縱橫家……”

(本章完)

第一章 蠢蠢欲動第九十九章 漢中稱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宮之爭外記(八)皇帝夢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七十九章 義釋黃忠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外記(二十二)月英其人第七章 爭霸序幕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外記(二十七)東吳豪族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九章 美人心計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一)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外記(二十二)月英其人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舊功臣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外記(四)宛城陰謀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第六章 玉璽爭鋒外記(二十一)曹休敗仗-石亭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式交鋒第七章 爭霸序幕外記(八)皇帝夢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二)第十六章 劫持獻帝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戰第七十章 初戰三江口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風波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外記(四十二)千年西北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四十五章 隆中對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民一品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十六章 劫持獻帝第一百零五章 宮闈鬥爭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九章 美人心計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六章 玉璽爭鋒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後期第八十四章 議取西蜀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連營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水幼麟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外記(二十九)天命正統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外記(八)皇帝夢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三十七章 再破袁紹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歸第六十二章 勝利煩惱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與壞弟弟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第五章 江東猛虎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風波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間冷暖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六十章 江東使者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十六章 劫持獻帝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與壞弟弟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二十章 平定江東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外記(三十五)東吳孫氏
第一章 蠢蠢欲動第九十九章 漢中稱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宮之爭外記(八)皇帝夢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七十九章 義釋黃忠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外記(二十二)月英其人第七章 爭霸序幕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外記(二十七)東吳豪族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九章 美人心計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一)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外記(二十二)月英其人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舊功臣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外記(四)宛城陰謀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第六章 玉璽爭鋒外記(二十一)曹休敗仗-石亭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式交鋒第七章 爭霸序幕外記(八)皇帝夢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二)第十六章 劫持獻帝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戰第七十章 初戰三江口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風波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外記(四十二)千年西北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四十五章 隆中對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民一品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十六章 劫持獻帝第一百零五章 宮闈鬥爭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九章 美人心計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六章 玉璽爭鋒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後期第八十四章 議取西蜀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連營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水幼麟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外記(二十九)天命正統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外記(八)皇帝夢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三十七章 再破袁紹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歸第六十二章 勝利煩惱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與壞弟弟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第五章 江東猛虎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風波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間冷暖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六十章 江東使者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十六章 劫持獻帝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與壞弟弟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二十章 平定江東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外記(三十五)東吳孫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