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們因爲受傷沒有跑,只是跨着步子前進着,經過張凡虎嚴格訓練數月之後就可以見到他們現在的不凡之處了:雖然傷還沒有痊癒,但是傷者努力、另外的受傷較輕的族人也幫助較重的,大家團結一起,每人幾乎是挎着距離相等的步伐,當無論隊伍中哪個族人遇到什麼突發情況,全部族人都能迅速停下來並做好防護準備。再加上族人們受傷又有幾個小姑娘需要保護,現在他們變得更加謹慎了。
五個小姑娘被張凡虎與族長兩人同時輪流着背,在他們揹着的時候剩餘三人則慢跑着,因爲她們必須慢跑才能趕得上隊伍前進步伐。族人們因爲是走着前進,體力消耗不大,可以從早上一直走到中午,而小姑娘們就需要一直跑步前進,這樣體力消耗很大。五個小姑娘從小就是爲祭司隊伍選備出來的,沒有在草原上受過什麼鍛鍊,所以身體素質並沒有一般的史前小孩的好,56書庫了,他見得太多了。
這兩棵樹樹冠很大,所以樹蔭面積也很大,完全可以當做大家的歇息地點。張凡虎快步走在最前面,族人們也紛紛笑着,馬上就要休息了,他們也很高*?興。但是當距樹蔭只有四十米時,張凡虎卻突然停步了,這讓後面的族人也緊急剎車,反應相當靈敏。
族人們也仔細順着張凡虎的視線看過去,在一陣呆滯之後突然爆發出一陣歡呼聲。那是一條背部主要爲棕潢色和灰褐色,有暗褐色和黑色斑紋和白色小斑點的大蟒蛇,它幾乎把長長的身子完全擺在猴麪包樹樹蔭下,儼然是一副我是老大,我在乘涼的架勢。
這是一條非洲巖蟒,雖然名字中有一個“巖”字,但是它卻並不是只生活在山區地帶,它在現代的非洲都分佈了大半個非洲,無論是草原還是森林,陸上還是河流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有的人們直接把它們叫做非洲蟒也合情合理。這條非洲巖蟒已到壯年,體長超過了六米幾乎快到七米長,這已經是所發現的現代巖蟒的最高紀錄了,但張凡虎沒想到在史前一下就遇到一條這麼大的蟒蛇。
十餘個人的體味很濃,這對於靠蛇信捕捉空氣中氣味來捕獵的蟒蛇來說無疑是在告訴它這兒有很多人。但是這條巖蟒沒有動,蟒蛇速度不快,它們都靠偷襲來捕獲獵物,巖蟒不會衝過數十米來威脅到張凡虎他們,而且這已經活過數十年的蟒蛇也能推測出張凡虎他們的不凡,不是像十餘隻瞪羚可以隨意捕殺的。最重要的是它肚子很大,明顯有一週之內吃進的大獵物,應該是一隻數十公斤重的在樹蔭下休息被偷襲的羚羊。
看着族人們興奮的目光,張凡虎也只能嘆了一口氣。蛇的重量因爲種類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體型相同的無毒蛇重量遠遠超過有毒蛇,因爲它們靠身體肌肉的強勁來捕獲獵物,所以肌肉健壯。蟒蛇是都無毒蛇,張凡虎推測這條近七米長的巖蟒體重約有一百五十公斤,再加上它才吃不久的獵物,它的總重量約有兩百公斤。他們現在雖然能較輕鬆地獵殺掉這條因爲吃飽而攻擊性大大減低的巖蟒,但是卻沒有辦法把它弄回去。
現在離族人聚居地大約還有五十公里,如果他們回去再來肯定是在兩天後了,而且只能來三人:張凡虎、智力、族長。看着大家全部看向自己期待的目光,張凡虎把兩個小姑娘放下來,石骨把戶撒刀遞過來,但是張凡虎沒有接受,反而把“艾考瓦”也插在地上。他從箭囊中取出一支黝黑的羽箭,那是一支魚叉,把繞在上面的細線全部取下來拉直。
一弓、一箭、一人向近七米長一百多公斤重的巖蟒靠近。族人們大多都受傷無法再拉開強弓,智速的左臂也沒有好徹底,能幫助張凡虎的只有箭術同樣不錯的智力,但是張凡虎沒有打算把這條蟒蛇射殺掉,但是也沒有打算放掉。他慢慢繞在了巖蟒後面二十米處,巖蟒只是緩緩動了動身體,並沒有逃走和進攻的趨勢。張凡虎的箭離弦出來了,那是一支爲燧石箭頭的羽箭,它直接插在了巖蟒據末端月半米的尾巴上,鋒利的石箭頭射斷了它大半部分的尾椎骨。
當蟒蛇奮力掙扎時,張凡虎快速繞在它另一面,然後趁它尾部略一停頓的瞬間,那支由黑黃檀木枝做成的魚叉飛了出去,深深地刺入了蟒蛇尾部肌肉中。然後張凡虎把魚叉上的細繩繞在一支他剛砸入土中的斷矛上。這斷矛是張凡虎當初用戶撒刀砍斷的,但是對方族人在張凡虎他們離開時硬要把斷矛送給他,張凡虎不好拒絕,現在排上了用場。
巖蟒的尾椎骨被射斷了大半甚至安全骨折,所以它尾部失去大部分力量沒有辦法掙脫刺入尾部的魚叉,即使它用全身的力量來絞殺魚叉,但是又細又堅韌的黑黃檀樹枝讓它有力無處使,像一頭被繩子穿過鼻子的蠻牛被束縛在以二十米長繩子爲半徑的圈子裡。
張凡虎滿意地回來,背上兩個小姑娘繼續向前,兩公里外還有一個並不比這而差的休憩地點,他計劃一直休息到下午五點再走兩小時,剩下的三十公里明早就能走完,在中午之前就能回到族人聚居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