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

“公主覺得,此人看上去如何?”一旁側殿,一名司禮太監問道。

聞言,被傳詔而來的朱媺娖又是仔細瞧了瞧正前方說話那兩個人,“此人相貌堂堂,行走間風度偏偏,但看上去又不像一般士子那般孱弱不堪,還不錯。”

“公主可算看對了。”司禮太監早聽了王承恩的吩咐,自然知道該說什麼話,“這位人哪,十六歲的時候便是縣試第一,考察武備的時候,騎、射均是第一,陛下多次讚譽其爲大明天下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真有這麼神啊?”雖然自己父皇極力反對,但朱媺娖和周世顯畢竟是青梅竹馬,直到現在,她心中還是有些念着他。

“哎公主快看,他們出閣了,看來是聖上要考察武備了。”這太監一驚一乍的,看起來比朱媺娖都要興奮。

既然已經來到這裡,朱媺娖也不好違背父皇之命,只好跟着走出去,在後面細細的觀察這位‘文武全才’。

只見張煌言和崇禎皇帝走出冬暖閣以後,在諸多太監的環衛之下來到涼亭,這裡早就有人擺好供給練習的稻草人,爲了顯得真實,每個草人身上也被披上了韃子兵披掛的甲冑。

崇禎皇帝明白,站着不動的靶子很容易射到,但現在這弓可不是後世那些觀賞性的玩物,是真正用來殺人的。

莫說手無縛雞之力的士子均視此物粗鄙,他們要想拉開都是不可能,如果這張煌言真的有文武全才,想必從開弓射箭的動作中,也能看出端倪。

“好,既然陛下想看,草民就再次獻拙了!”張煌言倒也爽快,聽崇禎皇帝說想看自己射箭,直接就是應下來。

張煌言從一旁太監的手中接過這把塗着皇家紋飾的力弓,先是稍微用力試了試,笑道:“此爲一石力弓,陛下是信不過小民?換三石強弓來!”

“才一石?”崇禎皇帝有些意外,這才轉頭去看了看負責此時的太監,那太監則是趕緊惶恐的跪在地上,求饒道:

“陛下饒命......”

原來這太監爲了崇禎皇帝面子上好看,便是私自將皇家所用的弓增力報上,比如張煌言手中這可能一石都不到的御用弓,就是直接被報成三石。

“陛下,他這也是爲皇家顏面着想,就饒恕了他這一次吧。”張煌言也道自己是無心之過,並沒有考慮這麼過,便是回身替這個太監求饒。

崇禎皇帝先是看了一眼張煌言,這才說道:“既然如此,此次就饒了你,你們也記着,我大明皇家的御用弓,幾石就是幾石,不要搞什麼浮誇!”

崇禎還有些話沒說出來,後世那康麻子御用弓大多隻有五六十磅,自己怎麼能和這個小子學,該怎麼樣就怎麼樣,拉不動就是拉不動。

建奴是山溝子爬出來的,原來都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多虧了大明永樂大帝仁厚,這纔給了他們一個安家的去處。

沒成想,這些白眼狼不圖安穩,自詡武功蓋世,開始恩將仇報,努爾哈赤更有意思,什麼七大恨就像兒子喊着父親對他不公一樣,在崇禎皇帝眼中,頗爲滑稽。

那個已經翹辮子的黃臺吉,就曾說過什麼大明的皇帝弱不禁風,這在崇禎看來,就是在放屁,最後是誰先玩完的?

你這廝戰場上能殺人,按說身子骨應該不錯,怎麼翹辮子這麼早?

崇禎皇帝沒有親手殺過人,上戰場也是穿着鮮豔盔甲當吉祥物,但這就夠了,並不是說身子骨多麼孱弱。

歷史上那位,上馬射箭一樣可以,就是自己還不會而已。

難道皇帝非得上陣拼刺刀或拉開一些武將都拉不開的力弓才叫明君?純粹是扯淡。

康麻子也沒見他拉開多重的強弓,整天淨顧着微服私訪了,帶着幾個小屁孩到處遛彎,就那樣兒的都能給他混成千古一帝,朕這樣的,怎麼着也得是個萬古無一才行!

這個欺上瞞下的風氣絕不能開,朕也不想做那個被下面人當成傻子的齊宣王,拿着一石不到的破弓,沾沾自喜以爲是三石強弓。

崇禎剛想到這裡,正見到張煌言接過新取來的三石強弓,非常熟練的張弓搭箭,“嗖”地一聲,箭簇便是穩穩射進了草人的胸膛之中。

“好!”

周圍人都沒想到,看似一介文弱書生的張煌言,居然能拉開一些總兵大帥都拉不開的強弓,紛紛是拍手叫好。

張煌言卻是放下弓吃力的喘了幾口氣,笑着告罪說道:“陛下,小民在龍顏面前,難免託大,這實是第一次拉三石弓,一箭,就已經站立不穩了。”

崇禎皇帝笑了笑,擺手示意無礙。

開玩笑,就這弓,後世吉尼斯世界記錄的保持者都不一定能拉得開,這小子若是參加射箭項目,拿個世界冠軍簡直輕輕鬆鬆啊。

說着,張煌言將三石弓交還給太監,又取來二石弓,十分順暢的連射兩箭,皆是正中草人頭顱之上,看樣子,頗有些意氣風發的感覺。

不得不說,張煌言這小子和崇禎皇帝很對脾氣,說一就是一,有什麼說什麼,不像某些人那樣,明明自己做不到的,非要說能做到,最後耽誤大事不說,也當衆丟盡了顏面。

早先,崇禎皇帝就去找宋應星問過,現在這三石強弓,也就是在武舉試射驗力時纔會拿出來,平日在戰場上的作用並不是很大,因爲根本沒幾個人能拉開,就算是那些擁兵一方的軍閥們也一樣。

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現在冬暖閣裡就有擺着,那裡面也詳細說了明代戰弓的事。

由於戰亂頻發,宋應星覺得,戰弓的極限最好爲一百二十斤,約合後世一百四四十四斤,即一百六十磅,這種時候,若是弓箭質量上乘,就可以對身披重甲的敵人造成大量殺傷。

最低爲五十六磅的時候,也可以從遠處對輕甲敵人造成殺傷。

不過崇禎皇帝多少也還是有些遺憾,從許多人口中都能得知,這個時候雖然戰亂頻頻,但弓箭的普遍力度卻明顯不如唐宋,更別提以武著稱的大漢了,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岳飛可以挽弓三百斤,北宋後期一斤爲六百四十克,宋代也經常召集各地可以開兩石弓的人進京充當衛士,這麼一算,所謂的弱宋禁軍竟然全都是張煌言這樣的世界冠軍?

不過這其中有誇張的嫌疑,宋代一石究竟多少,後世都是說法不一,也便是無從考證,不過即使按最低的九十斤(宋代斤)計算,兩石弓的拉力也將近今天的二百四十斤,委實不低了。

唐代一斤約爲六百六十克多,摺合一下大約相當於今天的二百斤,二百二十磅左右,張士貴、王忠嗣這些人,用的弓拉力至少都是一百五十斤以上。

不論以上這些數字是真是假,有明一代,武人體質普遍退化就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崇禎皇帝之所以不斷頒發罪己詔和關於武夫的優待方法,爲的就是喚醒唐宋以來華夏大地上的尚武精神。

現在看來,效果雖然有,但是還不明顯,這東西需要一點一點來,不能一口吃個胖子。

感謝大家的打賞和月票支持!

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二章沒了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
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二章沒了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