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

從火銃響起開始算,小半個時辰也沒有到,斜坡躺着約莫七八十具雷家屍體,寨子上還撲着十幾個,其餘的都是潰散。

方家拉開寨門,其實是想殺雷家一個措手不及,沒料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被李世遙帶着禁軍直接突入。

剛剛打贏雷家的方寨子,面對千人左右的禁軍,幾乎是一邊倒,這些官兵動作太快了,進來之後第一時間就控制住形勢。

大多數寨子裡的人還沉浸在打贏雷家的喜悅當中,反應過來的時候,卻見着眼前被許多明甲持銳的官兵圍住。

這個時候,便是想反抗也不成了。

對方的盔甲和裝備,鋥光瓦亮的,一看就和自己隔着十萬八千里,很多人甚至都懷疑,就自己手中那杆破舊土銃和馬刀,能不能破掉他們的防禦。

萬一激怒了這些官軍,發起火來,又是一場無妄之災。

方家滿門除了一些女眷和孩童躲在山寨裡面之外,其餘的人都沒有來得及逃跑,全都被李世遙一個閃電戰給甕中捉鱉,拿個正着。

雷家在外更慘,迎頭碰見李世遙的本部突擊,雷老爺死在亂陣之中,撤退回來那幾百號人也就逃了個兩三成,餘下七七八八都躺到了寨子外的平地上。

然後沒過多久,遠遠傳來一陣馬蹄聲,卻是皇家火槍騎兵呼嘯而來,遠遠就向逃跑的那些雷家人發射。

一陣短促卻更爲強勁的爆響過後,便是那剛逃走不遠的雷家人,也都是一個個倒了下來,只餘下零散的十幾人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連喊饒命。

騎兵就是靈活多變,大明的皇家火槍騎兵更是如此。

這些騎兵離得遠時會輪番射擊,近了可以掏出佩劍搏鬥,甚至在一些特殊場合,他們還會抽出揹着的馬槍,充當一回衝擊騎兵。

也就是幾盞茶的功夫,李世遙帶本部千總隊迅速拿下了當地正在火拼的兩家豪強,事後查問,發現是雷老二和方大筒的勢力。

不久崇禎與吳啓華帶大部隊靠攏過來,見李世遙已經完成戰鬥,並且寨子內外也都清掃乾淨,便也沒什麼好說。

按吳啓華的想法,是要讓李世遙摸清情形,再稟明皇上怎麼個插手法,沒想到這小子直接就帶人上去,三下五除二,全給解決了。

也好,這倒省了些麻煩。

太原府是王光泰的駐地,他也算是早年便跟隨崇禎的將領之一,戰功不小,所以纔會讓他屯守在重鎮太原。

起先陳奇瑜制定方略的時候,太原也是被當做後方屯備重地。

多年以來,這本是流賊出身的王光泰,倒是將此地管理的井井有條,對文官也是互不相犯,時常率兵入援,已經相當不錯了。

本來朝中對王光泰多有微詞,崇禎起先是力排衆議,就要用這個人,後來見到他的表現,很多人也就逐漸閉上了嘴。

在方家寨作短暫停留,帶着方家遺留的女眷和孩童,以及寨子中多年累積的糧草、軍械等各種物資,大軍便繼續前進。

前進了大約兩日光景,崇禎見到前方來了一批太原府本地的兵馬,領頭的,正是太原總兵王光泰。

見到崇禎身後約莫兩三萬的禁軍之後,王光泰臉上了然的神色也就表現的很是清楚。

來接駕之前,他就曾聽說傳聞,這次皇上御駕親征,是打着‘不平闖賊誓不還’的心思,看見這批禁軍時,也就全都明白了。

上次從這經過的京軍就有英國公張世澤統領的幾萬禁軍,這是第二批禁軍了,京中只留下城防軍戍守,自崇禎十七年以來,這還是頭一回。

當然,若你說京畿防務就此空虛,那也錯了。

‘錦州條約’纔剛剛簽訂,從遼東回調了不少兵馬,所以京畿和山東一帶的防務並不會很空虛,可以應急調動的兵馬還有很多。

去了這些,京中城防軍戰力也不低,有總督董琦坐鎮,人數不下五六萬,各種配備也都一應俱全。

看來,這李自成的皇帝日子要到頭了。

“這方家和雷家,算得上是太原府本地最大的豪強了吧!”騎在馬上,崇禎皇帝忽然問道。

聽到皇帝發問,王光泰趕緊下意識的說道:

“回皇上,方家的方大筒原是駐紮在邊關的百總,早年還曾是曹文昭的部下,後來趁亂脫逃,拉着一百多人馬來到這裡起家。”

“說起來,方家如今的確是本府最大的勢力,但雷家卻不是,雷家在山西中,都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豪強。”

“雷老二有這麼大的能耐?”吳啓華有些好奇。

因爲據指揮此戰的千總李世遙上報,說這雷家幾乎是和方家一觸即潰,對上禁軍更是被砍瓜切菜,就連雷老二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雷老二沒這個能耐,雷老大卻有。”王光泰苦笑幾聲,道:“皇上,說起來,這還是末將到任以前的就成的定局。”

“方大筒曾是邊軍將校,起碼是軍籍,這雷家全然不同,他們是徹頭徹尾的響馬、悍匪出身,可沒少到處作惡。”

原來,雷老大和雷老二,曾是山西境內最大馬幫的首領,起家底子是三百響馬,也是叫人聞風喪膽的大豪強。

雷老大爲人狠辣,收攏的手下多也是各地被擊潰後無處可歸的流賊和土匪,他本家在遼州境內,便是當地的守備,都不敢輕易前去招惹。

最過火的一次,崇禎十三年,因新上任的守備官田錫怒罵雷家乃是毒瘤,誓要斬而除之。

雷老大聽見以後,做出了一個當時轟動山西的決定。

他糾集了遼州、汾州等地的各大馬幫及賊匪勢力,聚衆三千餘人圍攻汾州城,已經和亂賊無疑。

進城之後,各土匪劫掠而走,雷老大卻直奔守備府,他將朝廷任命的守備田錫頭砍下來,親自帶着遊街,稱是讓當地人看看,在遼州是誰主家。

自此以後,新上任的守備官向是對雷家的事睜隻眼閉隻眼,事更不可爲。

曾有一任守備在暗中訓練兵馬,被雷老大知道以後,悍然再次圍城,只不過這次他是圍城施壓,並沒有強攻。

當時的山西巡撫範志完有些懦弱,聞訊很是害怕,爲免朝中非議,疏通關係,將那個守備革職撤換。

沒多久,這個巡撫範志完因政績卓越而升遷,一直坐到了薊遼督師的位子,最後又因爲在韃清入寇時避退不戰而論罪下獄。

說起來也合乎常理,這個年頭,莫說遼州官軍,就是太原的王光泰麾下又能有多少戰馬?

能有三百匹馬,那來如如風的,就是王光泰去了都非常棘手,最主要還不是能不能打得贏,是抓不抓得着。

要算武力,雷老大這差不多在遼州、汾州、太原府,都算得上最大了,放在整個山西,那也是頭幾家。

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隨便說說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一百五十章:全殲
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隨便說說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一百五十章:全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