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官女

“唉。”

崇禎皇帝心中嘆了口氣,“朕也知道,你卞氏起先非是民籍,因得罪了東林黨,這才家道中落,朕說的可對?”

“這......”卞賽冰雪聰明,豈能不知皇帝這一番話是什麼意思,當下立在遠處,有些不知所措。

早先卞氏的確是官宦人家,但卻不是得罪了東林黨,是因得罪閹黨而依附東林才導致家道中衰,成了如今這副模樣。

早就聽說這位皇帝對東林黨非常厭惡,如今一見,倒是傳言非虛,只不過崇禎的話聽在卞賽耳中,又怎是尋常的一句話。

只要點頭答應了,她便能讓卞氏徹底擺脫原來的東林黨身份,在卞賽看來,這可能是皇帝的一種恩賜,畢竟若是自己進了宮有人拿這個說事,日後麻煩將會層出不窮。

若是以前,卞賽還曾對那些東林“大才”們傾慕不已,可如今在皇家報社和西廠的薰陶之下,早就知道了這些所謂才子的真面目。

卞賽只是稍稍一想,回答起來倒是肯定得很。

“皇上聖明,家父被東林黨陷害,不幸早亡,還請皇上爲民女做主。”

這隨口而出的一句話,實則是崇禎對卞玉京的一個考驗。

歷史上這些秦淮八豔可個個都是對東林黨傾心得很,顧媚的事兒讓他已然是對這些傾國的才女們有了防備。

崇禎雖然也有正常男人的“躁動”,但卻不是見了美女就走不動路的人,無論什麼時候,任何事情都不能從表現上來看。

卞玉京的回答口齒流利且清晰,即便是在崇禎的注視之下,也沒有半分猶豫和慌張的神色,這讓他打消了一些懷疑。

“封端嬪,賜居長春宮。”

王德化早就在一旁看着,聽崇禎淡淡說完,趕緊一嗓子喊出來,“卞賽,民籍,封端嬪,冠九翟冠,大采鞠衣,圭用次玉,文冊黃金塗,賜居長春宮——”

“卞賽這個名字以後就不要用了,就叫卞玉京吧,好聽點。”崇禎皇帝忽然說道。

卞玉京還在發愣,就俏生生的站在那,無論如何都沒想到自己會直接被封爲嬪,甚至比之前常婕妤和秦昭儀的地位還要高。

有的時候就是這樣,這裡還站着的四十四名秀女,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想封爲妃嬪,沒人想出宮回鄉或是僅僅只做個宮女。

卞玉京與她們所有人的想法都不同,她一心只想做個宮女侍奉在崇禎跟前,卻不知爲何被後者看重,成爲五十名秀女之中第一個被封爲嬪的人。

現實很殘酷,直到現在,餘下大多數心高氣傲的秀女們可能連婕妤和昭儀都做不到,本以爲只能做個宮女的卞玉京,卻成了塗金冊的端嬪娘娘。

“還愣着幹什麼,還不快謝皇上賜名。”王德化有些恨鐵不成鋼,趕緊上前小跑到發愣的卞玉京身前低聲提醒。

卞玉京反應過來,趕緊福身說道,“民女卞賽...卞玉京謝皇上恩典。”

“帶她下去吧,先到長春宮熟悉熟悉,朕今晚過去。”崇禎皇帝淡淡說了一句,看起來對此毫不在意。

崇禎不在意,交泰殿內的一衆秀女、女官和妃嬪、內侍們都是瞪大了眼睛,想議論又不敢大聲說話,只好低着頭觀察。

這句話一出,便是周皇后和袁貴妃都有些震驚,互相對視一眼,這卞玉京看來有些能耐,居然能讓皇帝第一晚就去。

託婭倒是沒什麼反應,雖然入宮已久,但畢竟身上流淌着蒙古人的血,在她看來,只要崇禎還喜歡自己就行了,皇帝多個女人不是很平常的事情,管得過來嗎。

卞玉京再一次愣住,此時的她,不像是二十五雖已看破許多虛假士子的才女,倒像是剛出閣待嫁的少女。

心中小鹿亂撞,卞玉京感覺到自己臉上已經熱得發燙,智商更是瞬間降低成0,趕緊躬身做福隨太監逃也似的離開了。

崇禎皇帝連看都沒看卞玉京一眼,徑直走到原本站在她身後的一名秀女身前,支起起她的下巴,問道:

“你叫什麼名字?”

“回皇上,民女苗翠翠,匠籍,安徽蕪湖人,今年十六歲。”苗翠翠一直在期待,可皇帝突然走到自己面前的時候,腦子裡突然一片空白,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封選侍,入居儲秀宮。”崇禎皇帝只是看了兩眼,說完走到下一個秀女身前,“你呢,叫什麼名字,擡起頭讓朕看看。”

這名秀女羞澀的擡起頭,不好意思的說道,“回皇上,民女周芳,軍籍,浙江溫州人,今年十七歲。”

“也到儲秀宮去吧,封選侍。”

......

餘下的四十三名秀女,崇禎皇帝也知道她們是從全國精挑細選而來,並且通過了層層考驗和選拔纔來到自己和皇后身前。

爲了不辜負她們這份努力,崇禎也是特別認真的一個一個去觀察,只不過這些秀女的說好看的確是沒磕磣的,可真沒幾個能讓他眼前一亮的。

對於那些過分漂亮而又算不上卞玉京那般傾國傾城的秀女,直接扔回家對她們來說太殘忍了,留在宮裡只做個宮女又有些委屈了她們。

怎麼辦呢,只好先和那四個十三歲的秀女一樣,放到儲秀宮,等着日後充實後宮做自己的備選女人好了。

轉眼間崇禎皇帝就看了三十幾名秀女,這些秀女中絕大部分都都直接被打成宮女,有一部分被封爲選侍,到儲秀宮做皇帝的備選女人,封了婕妤和昭儀的各只有一個。

分別是來自山東登萊的鹽民之女殷素素,浙江海寧的漁民之女鄭巧兒,這兩個秀女都屬於小鳥依人的類型,也是崇禎皇帝看起來順眼的。

“臣女關柔,士籍,揚州寧鄉人,今年十七歲。”

“臣女。”

第一次聽到這個詞的崇禎皇帝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這個恭敬站在自己面前的秀女關柔,靜了一會,問道:

“你父親在何處任官?”

關柔心中一動,低聲說道,“回陛下,家父現爲揚州府知府,去年政績考覈爲優。”

剩下還沒被看到的九名秀女各自悄悄對視一眼,但沒敢說什麼。

崇禎皇帝沒有吭聲,殿內也是愈發的寂靜,就連周皇后都有些緊張起來,這個關柔,未免有些太大膽了。

“朕問你政績了嗎?”崇禎皇帝心中已知此女的小伎倆,看着低頭的關柔,又平靜的問道:“那朕想來,你家在朝中該是也有親眷了?”

“陛下聖明,臣女表叔姓馮,如今是戶部侍郎。”

崇禎皇帝的目光落在關柔身上,冷笑一聲,並沒有再問太多,只是說道:“叫戶部侍郎馮顯高到暖閣見朕,朕倒要好好問問他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言罷,崇禎乾脆就連餘下的九名秀女都不看了,直接拂袖離開交泰殿,在王德化等人急忙陪同下,往東暖閣而去。

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一些相關通知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
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一些相關通知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