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

說起來,這西羅城的戰鬥,還算是比較小規模,參戰的就只有烏爾邁的蒙古兵還有新組建的皇家火槍騎兵隊。

牟文綬率領的山東兵算是各支兵馬來的最快的,可就算等他們進來的時候,卻發現關內其實早就結束了戰鬥。

城上的這些關寧兵也不管什麼,直接是按照官軍將領的要求,把手中的兵器丟成一堆,坐着或者蹲在地上,什麼也不用再管,只等上頭來人吩咐就是。

那把總心中長舒了一口氣,心裡面知道方纔自己若是下令抵抗,只怕手下這幫人也不一定同意,沒準轉身就把自己獻出去,現在該是就要人頭落地,全家盡喪了。

小小個西羅城,又是被突然襲擊,抵抗也堅持不了半個時辰,現在又是全部投降,速度自是更快。

甚至最開始那把總讓出去報信的人還沒跑出去或是做什麼別的動作,城門就被那些蒙古人推開了。

這封信被張世澤接到手裡,他看了一遍,頓時心生一計,不僅沒有燒將其毀壞,反而朝一旁降兵問了幾句什麼。

不多時,正蹲在人堆裡的把總在胡思亂想時,走過來一個官軍百總,將他從人堆裡拎出來向前一推,隨口道:

“那個誰,英國公有事找你,快去吧。”

“英國公有事找我?”

聽到這三個字,把總心下頓時一驚,愣在那不知如何是好,國公這麼大個官兒,找自己要麼要命要麼就是天上掉餡餅。

這種時候,把總滿心想的都是回京和老婆孩子團聚,無論要命還是有餅,他都十分不想去。

他卻沒有想到他一走,蹲在他身邊地那些關寧降兵也是鬆了一口氣。

吳三桂的關寧兵都是根據當初孫承宗和袁崇煥方法選的關外人,大部分是寧遠、錦州和松山一帶人士。

到了山海關,吳三桂覺得自己兵馬雖然精銳,但數量實在太少,又讓夏國相和胡國柱在臨榆和山海衛一帶精選了部分本地人充入軍中。

這些人在本地都是有家有口,大部分都分散在山海主關城外圍的東西羅城和臨榆縣周圍的營地,縱深很遠。

城上這些防守外圍西羅城的關寧兵多是本地招募的,鮮少有吳三桂的嫡系,這把總就統帶着爲數不多從關外撤進來的精銳,方纔牟文綬粗粗統計了一下,人數大約在八九十個。

就是這些關外常和韃子作戰的老卒,被吳三桂視作嫡系,戰時卻是第一批投降的,本地兵至少還上城試着守了守。

究其原因,自是因爲此時崇禎緊緊握着這些所謂精銳的家人,只消一句話傳回京師,都會人頭落地。

歷史上李自成東征的時候,大明已經玩完,崇禎的前身都上吊殉國了,形勢所迫根本沒幾條路可選。

再加上李自成步步緊逼,這些人的家人又基本在大順軍進京的時候遭了災,杳無音訊,就算心中再不願意,當時跟着吳三桂挺而走險也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現在不同,大明在崇禎的手上有了中興之象,朝廷西北和西南戰事節節勝利,家人的小日子在京師過得好好的。

不少人還經常接到家書,說是京城治安變好了,橫行的廠衛番子近日不再那麼囂張,朝廷還常常賑濟災民,貪官殺了一批又一批。

這種情況之下,傻子纔會跟着吳三桂去投清,那不是腦子被門擠了麼?

吳三桂是無路可走,但他們有一條明路啊,諸藩之亂的叛軍都能被改編或者遣返回鄉,自己爲什麼不行。

本地兵有一點與關寧兵不同,他們雖然在入軍的時候收了吳三桂的銀子好處,可也得了警告,這關口若是出差錯,家裡人的腦袋就要落地了。

這樣一來,新招募的兵卻比精銳要敢戰,倒是也說得通了,張世澤利用這一點,其實已經有了一個分化瓦解關寧軍的方法。

吳三桂是用家人逼迫本地人替他賣命,崇禎則是用邊軍的家人,引誘他們棄暗投明,歸附朝廷。

做法雖然一樣,但本質上是不同的。

因爲崇禎是皇帝,這麼去做,是仁政,是皇恩浩蕩,吳三桂乃是叛賊,這麼做就成了衆矢之的。

說白了,明眼人都知道,吳三桂這是狗急跳牆。

若沒有清軍接應,吳軍敗局已定,山海關重歸大明治下,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自崇禎十七年以來,吳三桂明理暗裡的和朝廷叫板,在地方上也一改往常收攏人心的做派,開始原形畢露。

他對頂級的豪強是客氣相待,對下面的那些士紳地主和普通本地小民卻看作豬狗一般。

天下人都知道,自八大晉商和皇親國戚之後現下崇禎皇帝極力打壓的人,便是那些頂級豪強地主和商人財閥,拉攏的人們,正是這些中小地主和底層小民。

而這些下層的地主們,在地方上往往都能做到同氣連枝,對任何事情都是熟門熟路,極爲的熟悉。

普通小民之間更是可以口口相傳,人心向背,有時候這些人會在後方起到關鍵的作用。

“小的,小的見過英國公!”

雖然心中極度不情願,但是這關寧軍把總仍是嘿嘿的諂媚一笑,問道:“不知英國公叫小的來,是不是有了什麼吩咐?”

“倒是挺機靈,叫什麼?”張世澤頭也沒擡,輕輕一笑,問道。

“回國公,小的叫史保!”這時候,這把總總算是看明白自己暫時沒有性命之憂,膽子也大了起來。

“我這有個將功贖罪的機會,願不願意做。”張世澤點了點頭,上前將他扶起來,拍拍他的肩膀說道:

“若是成了,日後你還有到禁軍任職的機會,就算沒成,最少也能保證你全家老小的安危和撫卹。不過這個事九死一生,去了可能回不來,做不做?”

“做!”

史保瞪大了眼睛,眼珠都快從眼眶裡跳出來,深呼吸幾口,緊了緊懷裡揣着的家書,點頭咬牙道:

“小的這些年沒怎麼回過家,一直在關外守關,對不住父母、婆娘還有女兒,這次又混成了叛軍,心裡早就是難受。”

“若國公說的是真的,真能保證一家安危,還有撫卹下去,就算是把命扔了,小的也敢回去攪兩把!”

言外之意,這史保竟是有些猜出是叫他去幹什麼。

“好,不愧是關外殺過韃子的。”張世澤點了點頭,忽然嘆口氣,道:

“聖上也是覺得你們這些關外殺韃子立功的人都不容易,畢竟很多事都不是你們能定的,也不能和那狗賊吳三桂一概而論,只要能好生表現,日後定是有翻身的那天。”

聽見這番話,史保重重點點頭,堅定地道:“國公大人說吧,小的明白了!”

張世澤拿出手上這封信,對他附耳說道:

“你且帶着此信回去,無論你怎麼說,務必要將這個消息傳到吳三桂耳朵裡......”

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
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