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

“着工部、都察院並巡視科道及順天府、五城兵馬司兵馬、三廠提督掌刑主事,速赴稅務、鹽務兩司救火,梳理民難,不許稽遲!!”

“着城防軍各營加強沿街巡視,遲開早市,戒嚴一日,凡作亂、蠱惑人心者,毋需逮捕入獄,當街斬殺,不得有誤!!”

“戶部擬票,發銀十萬,糧後計,用於重建有司衙署與賑災事宜,廠衛監督,伸手者砍頭!”

現在這個人命關天的時候,百姓遭了災,自然是沒有辦法抵禦和承受,需要朝廷立即做出反應,便是所謂的“賑災”。

深知後世地震政府反應對百姓等各個階層影響的崇禎皇帝,立即下達了一系列的明確諭旨,明着說此事由廠衛監督,予以威懾,直接斷了一些貪腐之臣從中作梗的念頭。

不得不說,老大的明朝平日不動彈的時候還看不出什麼,可一旦動員起來,效率那是出奇的高,不知比韃清搶到哪兒去了。

不提那些被點名救災的各有司衙門,就連一些無關的部院都是派人出來救災,甚至於,某些平日吃人不吐骨頭的大戶們,這個時候也開始假惺惺的開設粥廠、搭建窩棚。

這些人此時與對待歷史上那位截然不同的態度,究其原因,正是崇禎皇帝已經大權獨攬,起碼在京畿這一塊,是說一不二,想殺誰就殺誰的主。

皇帝親口說出的旨意無人敢不遵,不論有心還是故意,那些災民很快就得到了食宿救濟,形勢開始逐漸好轉,這是好事。

大約在下旨後的當天下午,吏部、戶部、工部聯合調查結果便是統一讓閣臣馮銓上報出來:

“...塌房四百六百五十二間,壓死男女婦人計三百零六人,孩童無計,稅務、鹽務有司官員留存者十二名,餘者皆陷,懇聽聖意。”

短短半天的時間,馮銓居然把事出原因都調查出來了,直言說是有韃清奸細勾結南京朝堂逆臣從中作梗,不知道的,怕還以爲這廝是個奉己爲公的錚臣。

這話雖然說的不明不白,但意思卻很清楚,正是崇禎皇帝想要的結果。

其實馮銓也明白,自己身爲工部尚書,掌管兩司與皇家銀行的興建,忽然出了這麼大的簍子,影響如此深遠,自己定是第一個難辭其咎。

不過早在天啓朝時便如魚得水的他,又怎會就此無計可施?

馮銓揣摩聖意,稍加思慮,結合崇禎開始此次革新的主要目的,直接不聲不響的把注意力從自己和此次事件中轉移到了某些“南京朝堂逆臣”和“韃清奸細”上。

這兩個詞留給崇禎操作的空間很大,這正是馮銓的高明之處。

聽他說完,這些還站在朝堂上的人精們一下子就明白內中含義,各自微微一笑,只是上下巍然,都不點破,誰也不會多說一句。

崇禎皇帝對馮銓太過了解,自然知道小人的危害之處,可現在這種時候,小人卻也往往有他們自己的用處,“真小人”對待那些“僞君子”是狠到了扒皮碎骨的地步。

心下明白老馮心裡小算盤的崇禎也不點破,笑笑說道:“馮愛卿勞累一日,辛苦了。”

看着崇禎皇帝面上的微笑,馮銓卻是冷汗直冒,趕緊跪在地上連道不辛苦,爲皇上服務云云,除此之外,是什麼話都不敢多說一句。

“王愛卿,有司殉難官員統計出來了嗎?”

“回陛下,臣自接到聖意,便回去帶領吏部官員走訪各處,幸不辱命,已經全都統計出來,大小官吏及內侍,計六百七十二人。”吏部尚書王紹微趕緊站出來說道。

“嗯。”

崇禎皇帝點點頭,說道:“在朕看來,他們和那些爲國死戰的將士沒有甚麼不同,也該一視同仁,內閣要儘快拿出一個可行的撫慰章程來,不能讓天下人對朝廷寒了心!”

蔣德璟連忙道:“陛下儘管放心,臣回去就召集閣臣商議。”

“這樣,朕就放心了。”崇禎皇帝點點頭,面色忽地嚴肅起來,道:“金陵城的吏部尚書馬士英早向朕反應,說是這東林一黨,雖然在北京被誅滅,可是在南京城依然猖獗,朕想,此次便少不得與他們有關!”

“此事大理寺、刑部不得插手,全權交予東廠負責,王承恩,你告訴李有成,就說這件事讓他放開了查!只要朕還在,這革新就得繼續下去!”

“天譴?朕是大明天子,朕的意願,就是上天、祖宗的意願,有誰再敢說甚麼天譴,從犯給朕扔到牢獄中,主惡直接砍了,還有那些什麼書社,一概封了!”

說完,崇禎皇帝看向兵部尚書朱大典,問道:“陳奇瑜在太原的戰事如何了?”

“啓奏陛下,自固關大捷以來,太原、汾州、代州傳檄而定,英國公與陳總督率我朝王師三戰三捷,潞州、平陽府各處皆已收復!”

說着,朱大典不知爲何卻突然激動起來,帶着哭腔喊道:“陛下,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明自我朝的中興之象!此番亂事定是異端所爲,懇請陛下嚴查!”

“懇請陛下嚴查!”

倪元璐、馮銓、王紹微等其餘五部尚書就好像商量好了一樣,在朱大典說完話的同時出列,齊聲呼喊,其餘朝臣也是在內閣首輔蔣德璟的帶領下齊聲呼籲,規模空前,場面甚是壯觀。

......

京師因爲此次變故造成鉅變,甚至到了戒嚴的地步,而此時的南京城內,卻是一片佳節氣氛,根本看不出丁點憂傷。

錢府,正堂圍滿了整整一圈的文官。

今日是東林魁首錢謙益六十四歲的壽誕,包括徐文爵等勳戚在內,南京城內幾乎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悉數到場,看景象端是歡樂不已。

然而好景不長,錢謙益正和一干文官們言笑晏晏,卻忽然聽到院子裡傳出一陣激烈的爭吵聲,頓時便緊皺眉頭,其餘人也都是心有不滿。

不多時,錢府管家小跑着進來說了幾句有的沒的,錢謙益頓時橫眉豎發,斥道:“今日是老夫壽誕,容不得後生小輩胡來,統統趕出去!”

“是是是!”

管家連連點頭跑了出去,可外頭的鬨鬧聲卻越來越大,就在錢謙益不耐煩要起身詢問之時,卻見李有成帶着一批尖帽白皮靴的番子紛紛踏了進來。

李有成的刀已經出鞘,甚至帶着未曾凝固的鮮血,帶進來一絲不符合此地氛圍的血腥。

李有成進門後先是大馬金刀的站在堂上,環視一眼周圍平日自己根本吃罪不起的大人物們,冷笑一聲,大聲喊道:

“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這宴你是吃不成了,趕緊的,跟本爺到東廠大牢走一趟吧?”

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
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