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

印度境內,輝煌一時的莫臥兒帝國分崩離析,沙賈汗和大皇子達羅·悉喬的忽然死亡,讓帝國一下子陷入了羣龍無首的境地。

在崇禎皇帝的微操之下,曾有一世威名的沙賈汗死於非命,而奧郎則布一夜之間成了全印度的罪人。

東有強敵,內部依舊爭鬥不休,忠於皇室的軍隊不知何去何從,現在的莫臥兒帝國,每時每刻都在向四分五裂前進。

奧郎則布如今作爲皇子的正統性已被顛覆,全印度人民都不再承認,此時,莫臥兒急需一位能繼任的人選。

在這樣混亂的局勢下,勢如破竹的明軍在仍忠於沙賈汗的地方莫臥兒軍隊協助下分成幾路,他們到處攻城陷地,鮮有抵抗。

沙賈汗死後約一個月,明軍在英國公張世澤的率領下,在莫臥兒的首都阿格拉插上了大明的玄鳥旗。

佔領阿格拉以後,明軍並未將莫臥兒的雄獅旗撤下,他們宣稱只是爲沙賈汗及達羅·悉喬報仇,暫時幫助孱弱的盟友守衛國土。

張世澤在阿格拉發佈告示,並且禁止進入阿格拉的明軍襲擾百姓,幫助當地平民修建房屋,很快得到了他們的支持。

沒有多久,在一批錦衣衛和大明官員的簇擁下,一位帝國皇子來到阿格拉。

他擡起頭,看着往日威風不再的這座“勝利之城”,心知自己命運的他仍義無反顧的踏了進去。

第二天,這位沙賈汗的遺子得到了大明崇禎皇帝的冊封,在阿格拉加冕爲整個印度的皇帝。

正是這位新的印度皇帝,開創了君臨整個南亞次大陸的莫臥兒帝國晚期時代。

這個皇帝是誰?是沙賈汗的僅存的第四個皇子——巴克什。

巴克什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如他的兩位哥哥,達羅·悉喬和奧郎則布,平淡無奇的甚至比不上前段時間在孟加拉稱帝的那個皇子。

阿格拉宮廷,崇禎皇帝肆無忌憚地坐在本應該巴克什坐着的王座之上,身旁環衛着無數的禁軍將士和錦衣校尉。

太監王安展開金色卷軸,當着莫臥兒巴克什王朝的所有文武羣臣,肅穆地宣讀道:

“大明天子聖諭,新建伯王先通接旨。”

“臣王先通,接旨!”很快,從明軍衆將隊列中踏出一人,他半跪地上,眼中露出對身旁巴克什等人的不屑。

“...朕念爾多年隨駕,功勳卓著,戰績彪炳,着晉爲印國公,永鎮印度,以顯我大明護佑番邦之一片赤誠...”

王先通根本沒想到,瞪大了眼睛,不過還是立馬抱拳喝道:“臣接旨謝恩,吾皇萬歲萬萬歲!”

永鎮印度,說是協助歷代的莫臥兒皇室守衛國土,實際上崇禎的意思不言而喻,王先通心裡很清楚。

那就是現在印度國內平民仍舊對莫臥兒存有感懷之心,自己的任務,就是將大明威加海內的正統性宣播到這裡。

這個國公不好當。

原本自己不過是個新建伯,現在一下子成了外封的國公,雖然有皇帝的信任,卻也並非是個好差事。

除了國內的口誅筆伐以外,王先通需要完成的任務還有很多。

巴克什不過是個明軍堂而皇之接受全部印度國土的傀儡,真正在莫臥兒掌權的,從此以後必須是要他們印國公府。

爲了分權,崇禎還設立了駐印大臣及五軍都督府分別握着文武大權,以後可能會有更多,比如東廠和錦衣衛分署,用來監視。

在接到自己父親和哥哥已死的消息後,奧郎則布明知希望渺茫,卻還是聚齊了仍能忠於自己的軍隊退守到德干,意圖割據一方。

但是這個時候,崇禎皇帝已經率領艦隊直奔法蘭西,壓根沒有去管這貨。

崇禎二十五年的正月,印國公王先通“帶着”莫臥兒的印度皇帝巴克什及一幫帝國文臣武將向德干進軍。

留在印度的大明軍隊和莫臥兒本土的帝國軍組成了二十萬人的聯軍,兵臨德干高原,將奧郎則布的都城團團圍住。

半個月以後,奧郎則布兵敗,逃回自己的宮廷,在窮困潦倒和四面楚歌中自殺。

莫臥兒國內最後反抗大明的勢力就此終結,在這之後的數年間,王先通都在忙於平定莫臥兒國內的“叛亂”。

在王先通忙着的時候,在安南境內的白文選也沒閒着。

崇禎二十三年,東籲王朝(緬甸)的他隆王去世。

與印度的沙賈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他隆王和沙賈汗都是在他們國內足以稱得上雄才大略的君主,而他們強盛的表象之下,卻是暗潮洶涌。

沙賈汗在位時期的莫臥兒開疆擴土,成爲南亞次大陸唯一的強權,而他隆王在位時期的東籲王朝不斷改革,也有了戰象百頭和幾十萬大軍的實力。

沙賈汗忽然暴斃,讓崇禎皇帝得以打着光明正大的旗號乘勢入侵。

現如今繼位的印度巴克什王朝君主巴克什,已經完全成爲大明的傀儡,莫臥兒帝國的軍政大權,已經不再受到他們的掌控。

他隆王去世,正值明軍在東南亞的安南、大城、金邊王朝各國執行武力擴張政策。

一開始,明軍無暇顧及紛亂的緬甸國內局勢。

但明軍的無暇顧及,卻讓緬甸更爲衰弱,他隆王之後繼任的緬甸國王平達力是個十足的昏庸之輩。

明軍平定了安南等地之後驚奇地發現,幾乎沒怎麼受到干預的東籲王朝已經衰弱的不成樣子了。

崇禎二十五年正月的某一天,緬甸邊境的一隊百人巡邏兵與白文選派出的十幾人明軍小隊遭遇。

一場亂戰下來,這十幾人的明軍小隊不僅擊潰了這一百多人的緬軍,而且還順勢找到他們的老窩,一把火將其燒了個精光。

如此孱弱的緬軍,讓白文選看到了戰機,而真正的戰機,往往都是稍縱即逝。

經過接近半年的調動,周遇吉、白文選等人率領明軍進至磨整、雍會一帶,接連在戰鬥中擊潰出迎的緬軍。

當時緬甸官員有一種錯覺,以爲大明仍舊處在朝不保夕的境地,明朝的軍隊大概剩下的不過是一些散兵遊勇,已經不堪一擊。

他們看到明軍中有不少馬匹,心聲歹意,竟然派出一二百騎闖入明軍營中大張旗鼓的搶馬。

白文選大爲震怒,這特麼分明就是不把老子放在眼裡,一聲令下,周遇吉也開始在東面合圍。

緬方搶馬的士卒被明軍反擊的兵將追到河邊,不少人都溺死在河裡,算是先敗一陣。

按例來說,前陣敗了,應該推到城中以逸待勞,但緬軍極其自大,他們集結了幾萬人的主力在江對岸列陣準備迎戰。

白文選和周遇吉下令砍伐樹木編造筏排,渡江而戰,緬軍自恃人多勢衆,對明軍根本看不上眼,居然想要靜待明軍上岸整隊。

白文選坐在木筏上魚貫而渡,剛上岸一百多騎兵,便是直接下令吹起號角。

他身先士卒,帶着百騎一鼓而前,緬軍被忽然衝擊,陣勢大亂。

後續明軍紛紛上岸,很輕易的就佔領了灘頭陣地,周遇吉帶領主力渡河以後展開全面進攻,緬軍大敗,再也不能抵擋。

這場雙方之間的第一場大戰,其實並不能說是一場戰爭,白文選只帶着一百多個騎兵就擊潰了緬軍集結的幾萬兵力,剩下的不過是漫山遍野的追殺罷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四發章推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
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四發章推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