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

有時候崇禎也會想,自己是不是有點過於“殘暴”了,畢竟有不少人還是挺無辜的。

不過很快崇禎就不聖母了,後世這幫蠻子有可乘之機的時候可曾覺得自己乾的那些事兒過分?

他們都不覺得過分,那自己這些算什麼——傳令下去,讓將士們幹就完了嗷!

在法國國內勢如破竹的明軍和孔代聯軍,很快就遭遇到了第一個強有力的對手——蒂雷納子爵。

說這個稱號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要是說起這貨的鼎鼎大名杜倫尼,可就是家喻戶曉了。

在後世的法蘭西,眼前這貨被吹成法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六位元帥之一。

當然現在這丫還沒怎麼成名,遇見崇禎也算是他倒黴。

從副手口中得知對方實力的杜倫尼差點沒暈倒過去,就算他是杜倫尼,這仗也壓根沒法打啊。

怎麼回事兒呢。

馬紮然爲了在三十年戰爭中獲得優勢,在國內大行暴政,貸款已經讓很多人失去了維持生計的能力,再加上三十年戰爭,導致現在法蘭西國內的王軍力量暴減。

減少到什麼地步?

原來好歹有個二十來萬,還能有個一戰之力,現在全算上不過也才五六萬,如今作爲王軍主帥的杜倫尼,手中不過兩三萬的法軍。

眼前崇禎和孔代的這支聯軍有多少人,投石黨軍隊就不提了,基本也就是個打醬油看着明軍幹仗的。

張世澤的禁軍精銳就足有五六萬人,除了禁軍以外,還有隨徵的京軍十幾萬人,佈雷斯特還駐紮着幾萬明軍和艦隊。

當然,這都沒算上分兵各路出去三光的各地明軍和投石黨軍隊,都算起來能嚇死杜倫尼。

就算是面對所謂的法蘭西史上六大傑出元帥之一,明軍幹仗的方式也千篇一律。

先用火炮碾壓犁一邊,然後遂發槍開始排槍,步兵向前結陣壓迫,最後騎兵用來最後一擊和收屍。

不過人家畢竟是有點能力,杜倫尼最擅長的是工事戰爭,還是給張世澤造成了一些困擾。

所謂的工事戰爭,就是利用戰壕和各類戰前工事給己方取得優勢,減少軍隊的傷亡。

法軍發現火炮和火槍都幹不過,徹底放棄主動進攻,跳下戰壕利用掩體反擊,再加上佈置好的陷阱,的確是對明軍造成了一些阻礙。

但也就僅限於此,大明的絕招還沒放呢,你戰壕是吧,老子有擲彈隊啊!

在後方陣線的掩護之下,擲彈隊紛紛上前,開始往戰壕裡扔大明版的手榴彈和毒氣彈。

法軍表示根本頂不住,沒多久就鬼哭狼嚎的跳出戰壕,當然迎接他們的是早就佈置好的排槍隊。

“砰砰砰——”伴隨着連續不斷的幾輪爆響和白煙,激烈的戰場上逐漸歸於沉寂。

大約是半柱香以後,這場明軍與法軍的決戰以明軍完勝而告終,戰場上只能一連串看見被明軍看押着往港口運的戰俘。

這些戰俘將會與之前那些洋毛子一樣被運回大明,做勞工當苦力。

當然戰俘和普通平民還不一樣,艦隊的明軍將他們關押到另外一些運船上嚴密監管,對於任何反抗或醞釀中的反抗都是零容忍。

畢竟大明不缺人,更不缺各國的勞工、苦役,殺了一個,再抓就是,反正別人也打不過。

“皇上,這是杜倫尼的屍體。”很快,禁軍副將李世遙帶着兩名士兵擡着一副擔架走過來,恭敬地說道。

這擔架是繳獲於法軍臨時徵召的的戰間醫務兵,上頭悄無聲息躺着的,正是被後世譽爲六大傑出統帥之一的蒂雷納子爵杜倫尼。

杜倫尼滿臉黝黑,左胳膊和右腿的一般不翼而飛,顯然是被一顆炮彈當場炸死的。

這麼死也算痛快,總比那些被明軍在陣前用長矛和長槍戳死,戰壕裡被毒氣彈毒死的要好很多。

“把他的腦袋封驗,提前運回京師成觀,在這裡立一塊勝利碑,曉諭後人。”

李世遙點點頭,對這種宣揚武功的事兒自然歡喜得很。

忽然想到什麼,崇禎皇帝問道:“李世遙,你是四年前到禁軍來的吧,如今做到什麼職務了?”

李世遙沒想到皇帝會和自己這樣說,但還是飛快地說道:“回皇上,是禁軍副總兵。”

“嗯,回大明以後,敘功也該升爲禁軍總兵了,到時候去武學院進修一個月,然後再找朕,朕另有重用。”

聞言,李世遙眼前一亮,忙躬身道:“謝皇上!”

武學院和書香閣,現在是大明一文一武的最高學府,就是官宦子弟和將門世家都不能直接進入。

想要進去修習,只有兩個方向,其一是每屆的文武進士,其二就是這種因戰功而被准許進修的。

只不過這兩種也不同,第一種需要四年纔會結業出來,而就算你出來了,也只能從最基層幹起。

第二種本身就已經是身經百戰的將軍,進修時間基本都是在一個月到三個月之間,出來以後都會委以重任。

按以前的例子來說,這種進修幾個月出來的,要麼是到九邊接任,要麼是前往廣西、雲南、遼東、蒙古等地鎮守一方。

無論怎麼說,李世遙跟隨崇禎皇帝這麼多年,在火器營幹過,在輜重營留過,也當過一陣子的訓練千總,訓練新兵。

如今也算是從禁軍打出去,到外地鎮守一方了,這種禁軍出身又到武學院進修出來的將軍,在大明的確是比較少見。

吳啓華曾有過這個機會,只是他四十好幾年紀大已經進不去武學院了,他也沒心思學習那些東西。

畢竟禁軍是集全軍之精銳,能在這裡混到總兵級別的,基本都是接近四十了。

像李世遙這樣才三十出頭的,的確需要更大的場地來展現身手,而大明如今版圖也大,優秀的將領自然要外放出去守土拓土。

可以預料,這次親征法蘭西之後,禁軍除非有旨隨徵以外,有機會參與這種大型戰爭的時候將會越來越少。

畢竟大明其它軍隊改革之後戰鬥力都有保證,而禁軍的選拔方式,更不會讓禁軍出現戰鬥力衰退的情況。

需要禁軍出手的時候會慢慢變少,當然除非後來崇禎皇帝老當益壯再來一次親征,帶着威名遍天下的禁軍打出去。

在這場決定性戰役之後,明軍徹底粉碎了法國王軍的抵抗,艦隊自佈雷斯特上下,幾乎封鎖了整個法蘭西海岸。

而崇禎皇帝親自帶領的禁軍主力,已經順着杜倫尼的腳步,來到了巴黎城外。

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
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