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

“啓奏陛下,李公公回來了。”

正在商議,忽然聽見門外侍立的司禮太監李春說話,崇禎皇聞言一皺眉,說道:

“他怎麼提前回來了,宣!”

“奴婢見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鳳翔見到有一陣子沒見到的崇禎皇帝,心中不知爲何,有中幾近落淚之感,相比離開時的樣子,皇帝的白髮又多了些,臉上還是時刻都帶着深深的憂慮,不過卻變得自信了。

爲避免當衆出了洋相,他趕緊強笑着說道:

“陛下,奴婢帶着周總兵去查抄翟家府地,現銀就搬出來六百餘萬兩,將士們拿到銀子時都是高興萬分,喊着要爲大明、爲皇上和闖賊死戰呢!”

崇禎皇帝面色動容,趕緊問道:

“前線戰況如何,李賊可是突破了代州?”

“陛下,代州和寧化在三月十七日被流賊攻陷......”李鳳翔說着,見崇禎皇帝臉色大變,趕緊跪在地上,繼續說道:

“陛下,周總兵和寧武軍的將士們堅守代州二十四天,流賊橫屍滿地,兩名賊首被殺,已經是盡力了。”

崇禎皇帝聽到後點點頭,擺手示意無事,看李鳳翔這個樣子就是想歪了,還以爲自己要治周遇吉的罪,在這爲他極力開脫呢。

這確實已經出乎了崇禎皇帝的意料,據說代州就是一個普通的州城,本來在歷史上周遇吉只守了幾天而已,難道這全是軍餉的作用不成。

看這個樣子,有山西三大雄關之稱的寧武是不是會至少堅持一個月以上?

忽然間,崇禎皇帝想到一件事,自己還是太樂觀了。

寧武關後面,也就是周遇吉的背後並不安穩,大同總兵姜襄,還有宣鎮總兵王承胤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們兩個在歷史上沒有任何抵抗就直接投降。

姜家爲榆林系將門,姜襄掛鎮朔將軍印,鎮守大同鎮,其長兄姜讓是榆林總兵,前陣子與流賊戰敗下獄,不知出於什麼原因被釋放。

現在姜讓投奔姜襄留在大同,並沒有什麼職務,其弟姜瑄則是山西陽和副總兵官。

可以說,姜家世受大明皇恩,但是姜家在歷史上的所作所爲,卻稱得上是實實在在的三姓家奴。

姜瑄別看年齡最小,但卻是個硬骨頭,帶着幾千兵馬力戰身死,算是爲國盡忠,不過崇禎皇帝也不是百事通,這種小人小事壓根就不知道。

這個姜襄在歷史上竟是在扯周遇吉後腿,他哥姜讓也不是什麼好鳥,身爲人兄,自己老弟要做不戰而降的逆賊,他不勸慰倒是罷了,居然比姜襄還主動。

寧武之戰至關重要,周遇吉是不世出的良將,不該死在寧武,崇禎皇帝日後還想委以重用,所以必保周遇吉。

然而寧武軍畢竟還是孤旅,有姜襄和姜讓在,大同的兵權就握在這倆哥兄弟手裡,巡撫衛景瑗都成了擺設,根本不可能出兵援救。

欲保周遇吉,必殺姜襄,但是大同總兵下一個人選用誰呢?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腦海中陡然出現了一個人選——白廣恩。

前陣子崇禎皇帝接到周遇吉的摺子,說白廣恩已經重新歸順朝廷,並且在摺子中,周遇吉極爲罕見的替白廣恩申辯。

周遇吉詳細敘述了白廣恩在代州突圍戰中的功勞,粗略的提了提自己的意見,覺得白廣恩在固原投降李自成是無奈之舉,可以加以任用。

崇禎皇帝對歷史上白廣恩的情況有些瞭解,此人幾次戰敗都是大勢所趨,還沒怎麼打官軍就已經全盤崩潰,實際上和他的關係不大。

除了這些次必敗的戰敗之外,白廣恩功勞屬實不小,在邊鎮諸將中素稱驍勇,就連孫傳庭都對他極爲賞識。

這次反正,白廣恩甚至把李巖都抓來獻給自己,境地和給李自成戴綠帽子的高傑是一樣的,除了投奔關外韃清以外,也就只剩下跟着朝廷一條路可走,要不讓他試試?

實際上崇禎皇帝能選擇的餘地不多,白廣恩在軍中素有威望,而且據周遇吉所說,他還有一些戰力強勁的家丁,帶到大同也可以迅速穩定局勢。

斟酌半晌,崇禎皇帝開口說道:

“擬旨,姜襄密謀投賊,鐵證如山,其心可誅。姜家世代爲將,身受皇恩卻不知圖報,長兄數人皆謀議降賊,殊爲可恨,人人得而誅之!着北鎮撫司錦衣衛即刻出京,就地斬殺姜襄、姜讓二賊,株連九族,在大同鎮城堆疊成觀,以懾宵小。”

“又,周遇吉之見,朕深以爲然。白廣恩代州突圍有功,前事功過相抵,着領鎮朔將軍印,加五軍都督府右都督,代逆賊姜襄爲大同鎮守總兵官。茲令:大同鎮守總兵官白廣恩接旨後即刻赴任,到任後即刻與巡撫衛景瑗點將出兵,馳援寧武,不得有誤。”

說完,崇禎皇帝看向李鳳翔,又道:

“大明有今日之危,實乃朕之過,朕欲下一道罪己詔!”

“陛下,萬萬不可!”

說到罪己詔,這東西崇禎皇帝已經下了好幾次,但每次都沒下到點子上,除了第一次讓人驚異一番之外,在朝臣看來,其餘那些完全就是皇帝自己在玩,屁作用沒見到。

歷史上的崇禎皇帝都是給士大夫和地主、商戶階層下罪己詔,盼望他們能回心轉意,可這些猴子個個心思鬼精,早就準備了無數冠冕堂皇的說辭來應付。

底層的百姓和兵士壓根不知道你皇帝罪己詔說的是啥,能有用就有鬼了。

罪己詔要下,就要貫徹到底層的百姓和兵士身上,到時候再讓廠衛們到處散佈有利朝廷的謠言,給崇禎皇帝壯壯聲勢,看誰還敢跟着姜襄造反!

自己可是皇帝,罪己詔就是向天下人抽自己的嘴巴子,聽着都疼,這種東西自然不能沒事閒着就下兩道,搞一次那就必須弄出效果來。

“李鳳翔,你從內庫中抽出一百萬兩銀子,帶去補發大同將士拖欠的軍餉,一定要親眼看每個人都能拿到銀子,明日就動身。”

“李若鏈,你挑兩個精明能幹的百戶與他同去。還有,去大同傳旨的錦衣衛一定不能怕死,兩個百戶要配上繡春刀,穿上大紅飛魚服,若是沒有,朕給他們發!”

“姜襄一死,你等皆有大功!”

崇禎皇帝今日的旨意有點多,但每道都在點子上,暖閣內一應的心腹們都有新的事情要去忙活,再也沒有從前那種眼看着大明不行,自己卻乾着急的感覺,接旨後各自都去加班加點的處理。

廠衛密奏姜襄要在大同造反,那可是鎮守邊鎮的實權大將,要是處理不好,那生出的亂子可就大了。

崇禎皇帝先後將兩個十萬火急的差事交到自己手上,那就是莫大的信任,說第二天出京,應該是看自己來回奔波太過辛勞,想讓自己稍微休息一下。

李鳳翔心裡明白,備受鼓舞和感動之餘卻不敢怠慢,出了暖閣就和李若鏈直奔北鎮撫司官署而去。

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三章:親巡京營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四章:以毒攻毒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
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三章:親巡京營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四章:以毒攻毒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