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

現在這個時候,人言可畏可不是說一說的,光靠人嘴是能說死人的,相比後世的噴子們,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說商洛到函谷關這一帶,到處都是山、水,但這種地勢也造成了一個現象,那就是這一帶的關隘大都易守難攻,戰事非常稀少。

餘的各地,尤其那些平原上的城鎮,最激烈時,一日之間竟然要易換三五次旗幟,百姓流離失所,不少人都逃難到山裡來。

官軍大營一動,李自成留在商洛山外官軍大營的人馬沒多久就知道了,不過眼下這個時候,就是要和消息賽跑。

由於羣山的阻隔,消息傳播也完全要靠人走和馬蹄子去跑,與時間賽跑很難,但兵精糧足的部隊想要趕到傳遞消息的人前面,還是很簡單的。

這裡負責接應的闖軍纔剛知道,還沒來得及給李自成遞送消息,遠遠的就來了一隊人馬,看那旗號,正是隸于山東軍的一支。

李自成只在這裡留下了一兩千的人馬用作接應撤退,其實知道官軍主力不在以後,他也沒當回事。

來的山東軍也不多,是山東軍左營坐營官許洪功部下的三千人,剛好比闖軍多出一千,但戰鬥力卻不是一個層次。

三下五除二的功夫,這支兩千人不到的流寇,就被消滅的一乾二淨,就連跑馬傳話的都沒剩下一個。

接下來,許洪功的任務不是迅速北上,而是留在大營,換上闖軍的服飾,仍打着大順旗號,等待着可能的流寇潰兵。

商洛山以南的黃少關,是出山進入湖廣的必經之路,不過老早之前湖廣就在大亂,守關的官兵跑了一乾二淨,就連追究都找不到人去懲辦。

但這些天的時間,卻足夠馬進忠率領密雲的兵馬開往這裡,重新佔據關卡,堵住缺口了。

同一時間,也分別有官軍的零星部隊向防備薄弱的山陽和武關發動了猛烈攻勢,拿下了這按理來說非常難啃的骨頭。

函谷關城頭,幾名闖兵正在聚精會神看着遠處關鄉大營的戰事,可偏偏從腳下射來一波冷箭,直接穿透了他們的喉嚨。

緊接着,戚家小將戚元功三人,帶着新戚家軍與甘肅總兵王世寵的部隊約兩萬人,自城腳下攀巖而上,迅速搶佔了關城。

明軍主力忽然從各處出現,開始一場場策劃已久的閃電戰,將各處留守的流寇盡數殲滅,順便還拿回了那些故意丟棄的據點。

更主要的是,沒怎麼損耗兵士,就把函谷關和武關全給收復回來,整個過程是如此順利,這不得不說是連堵胤錫都沒想到的事情。

......

李自成把吳汝義安排到前陣去打先頭,本來的想法就是讓他發揮作用,替他穩住一部分軍心,坐鎮一方。

可打到現在,戰事彷彿不再那麼明朗了。

關鄉大營的明軍硬得難以想象,不光李自成沒料到這塊骨頭會這麼難啃,就連後方合圍的明軍主力都不會想到,衛所兵會有這麼強的戰鬥力。

關鄉大營的官兵,雖然軍心不怎麼樣,但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被圍了,跑不掉,那就只能硬着頭皮去拼了。

大營是用火器和工事組成的陣地,雖然簡陋,但來到此處的闖軍同樣沒有什麼大型器械,打起來依舊不佔便宜。

從前那些官軍大營,要麼對方看見自己直接崩潰,要麼稍微抵抗一下就全軍崩潰,鮮少有這麼抵抗下去的。

甲申年東征路上,一路順風順水的闖軍,遇到一個寧武關就全盤崩潰了,這回如此難打的關鄉大營,也讓他們想起了前塵往事。

吳汝義知道,無論如何,要想和李友的部隊會合繼續前進,必須要拔出這根釘夾在中間的釘子。

可兩頭的闖軍接連組織了幾次攻擊,無論遠程對射還是強攻硬打,都是一點便宜佔不到。

火器對射的時候,官軍有大營做掩護,而牛金星這傻缺選的作戰地點一覽無餘,闖軍全成了活靶子。

儘管那幾門十二磅炮沒有帶來,但這些小型火炮打起來壓制沒有多少火炮的闖軍,這點東西還是夠用的。

步卒衝鋒的時候,遠距離上被火炮轟,近了點被火銃和弓箭手射擊,衝進大營跟前,裡邊官軍一人一根長槍戳出來,一樣是抵擋不住。

雖說大營內的官軍戰鬥意志和戰鬥力都不怎麼樣,但畢竟人家佔據地利,是在守,而且李自成剛纔也很傻缺的把老卒給撤換下去了。

李自成的這個做法,也容易讓人理解。

野戰五營每營的基幹部隊和老兵也就是萬把人,其中至少四個營的都在先前戰鬥中被明軍主力給滅了。

剩下最後這一萬老卒,怎麼捨得輕易拿去消耗?

畢竟,這可是將來到湖廣再起家的資本。

對關鄉大營的衝鋒,這些骨幹和老兵更多是作爲督戰隊的存在,在後面督促着前衝。

那些衝鋒的流民開始還有些血勇,但只要一衝到大營跟前,這些人也就壓不上去了,幾乎都要被打得崩潰逃回來,任誰都管不住。

守着大營的官兵沒見總兵露過頭,全程一直是個掛着衛指揮同知官身的參將在指揮,這個人很聰明,讓李自成咬牙切齒。

在他指揮下,官兵們最多是遠遠發炮射箭,根本不會妄圖反擊。

衝了多次,區區一個大營沒拿下來,李自成看着擋在自己會師面前最後一顆釘子,心中也是非常不甘。

接連敗退幾次下來,闖軍這邊的士氣反倒開始低落,這個時候,吳汝義也不好再催促炮灰們繼續向前。

畢竟和官軍打了這麼多年仗,也該知道最起碼的分寸。

這個時候如果繼續逼迫他們衝鋒,搞不好就好譁變傷及自身,但這個釘子不拔出去,如何有更多實力在湖廣東山再起。

接到吳汝義的回稟,李自成想了半晌,還是決定先動用一部分老營,讓他們帶着炮灰們再衝一次。

可即便是老營們親自上陣,忍着彈矢橫飛衝到跟前,這大營卻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攻下來的。

那個參將手拿一把佩刀,自己站在最前方狂呼酣戰,又把全營的長槍手結成陣勢,列在最前,根本沒有什麼懼怕的意思。

偶爾幾次,反倒能聽到他在開口約束士兵,不要殺出大營之外,免得亂了陣型的喊聲。

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
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