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

山中已經修整了半個月左右時間的闖軍,在七月下旬因某些忽然而來的消息,開始轉變策略,輕師急進。

任了誰‘也沒想到’,流賊沒有跑到湖廣,卻轉頭殺回來,與奉命屯駐在商洛山外的甘肅總兵王世寵所部,來了個親密接觸。

戰鬥發生的一開始,就註定了會是場一邊倒的戰爭。

就過程來看,似乎王部的兵馬並沒有山東軍、宣大軍和禁軍的那種戰鬥力,幾乎是一觸即潰,沒有什麼過多抵抗。

營盤內的官軍零零散散的向四面八方潰敗而去,途中還丟棄了無數的騾馬、輜重,引起貧窮已久的流寇們一陣哄搶。

本來李自成還覺得實在是太順利了,王世寵不該只有這點能耐,正在他擔心會不會有詐的時候,一個細節讓他斷定,官軍這是真的敗了。

他分明見到,許多官軍在逃跑的時候,都是如往常那樣的崩潰四散,甚至就連大明的金色玄鳥大旗都被無數潰兵踩在腳下,成了灰黃色的土樣子。

這一戰,官軍敗的很徹底,敗的讓所有人相信,他們是真的敗了,甚至民間風起傳言,說王世寵作戰無方,被闖賊打成屁滾尿流,毫無的反抗之力。

不過很奇怪的是,無論軍中對王世寵如何的非議,五省總督堵胤錫都沒有任何讓別人將他取而代之的意思。

當然,知道內幕的崇禎皇帝在西安城內坐鎮時也會有人來問,談及自己對這事兒的態度,他的回答都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堵胤錫。

皇帝的聖意至關重要,崇禎都表露了態度,衆將雖然不解,卻也無法吹毛求疵的繼續抓着不放,因而在民間風聞逐漸增多時,軍中議論卻逐漸平息下來。

從商洛山敗退回來的王世寵,剛跑了沒幾裡,遇見武關外屯守的官軍部隊一同敗退下來,兩方大眼瞪小眼,誰也沒吭聲,換個方向接着跑路。

與自己不同,這部分官軍之所以安排到武關外去代替原本的山東軍,就是爲了讓他們以假亂真,其實這撥人是真敗了。

當王世寵看見這部分明軍主將時,第一印象不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而是有些不屑的意思。

老子是按計劃撤下來,你們這幫早就該換掉的東西,竟然真被流賊擊潰,看來這衛所軍果真是不頂用了。

當然,這種想法是很矛盾的。

這部分官軍不被擊潰,吳汝義的部下也就不會相信官軍主力不在,繼續在武關固守,也就不會有接下來的動作了。

繼續向北一路潰退,最終王世寵的部隊抵達了議定的會合地點——“洛南”。

在洛南,山東軍的部將周世錫早率本部三千精兵在此設好大營,爲王部準備了新的輜重和衣甲、騾馬更換,還配置了炮營。

兩方一合軍,王部也就搖身一變,從前不久那支商洛山被打成屁滾尿流的官軍部隊,變成了軍備改革後正兒八經的明軍野戰兵團。

拿下官軍在商洛山外的大營之後,闖軍得到了王部刻意留下的輜重和補給,這個時候如果李自成掉頭直接跑到湖廣去了,只怕堵胤錫會悔恨地唾罵,這個無恥闖賊!

然而人畢竟都有貪慾,官軍北面看來是又出了問題,如今留下的官軍人馬雖多,但戰力不強,李自成嚐到甜頭,自然要打算繼續向前,壯大自己。

不過李自成也不傻,知道西安拿回來對他意義不大,所以這次他也不是要反攻陝西、河南,目的很簡單,就是與李友、吳汝義會合後掉頭進入湖廣,在那裡東山再起。

按地形來看,武關距商洛最近,所以李自成打算先與武關的吳汝義會師。

八月初五,拿下商洛山外王部大營的闖軍,開始心滿意足又有點小期待的北上,直奔着山陽行軍。

山陽留守的官軍這時候也被吳汝義率部擊潰,所以李自成也在前幾日與武關的大順軍取得聯繫,雙方商定的勝利會師地點,就是山陽。

若說當時王部大營只是讓李自成打消了一部分疑慮,那吳汝義的來信,就讓他徹底沒了任何顧忌。

怎麼回事兒呢,因爲據吳汝義所說,山陽官軍潰敗的非常真實,就和以前他們擊潰官軍的感覺一樣,根本不可能是演出來的。

留守在山陽的官軍大約有五六萬人,總兵就有兩人,甚至軍中還有一部分的小型火炮和馬兵,這已經是非常重視一個地點纔會有的安排了。

最開始雙發打的也是你來我往,互有勝負,那是因爲吳汝義在試探,隨時打着撤回武關的心思。

後來他發現這些官兵是在玩真的,自然也就開始動真格的,一下子就砍了其中一名總兵的腦袋,餘下那個便忙不迭的帶着殘部魁向南潰敗。

據說李自成在由商洛向山陽進軍的途中,還遇到了這部分官軍,趁勢掩殺,獲得了不小的收貨。

很快,李自成和吳汝義的兩支闖軍,非常順利的在山陽勝利會師,在這之後,他們也沒急着繼續向函谷關前進。

下令修整的時候,李自成也和吳汝義就他們所知道的情況,對如今陝西官軍做了簡要分析,得出了一致結果。

官軍主力根本不在陝西,可能是調到它地平亂去了,所以崇禎纔會在這一帶安排瞭如此多的衛所軍,想要迷惑讓自己不出山。

討論到這裡,李自成嘿嘿樂了,心道自己真是天縱英才,這崇禎狗皇帝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打死他也想不到,闖王我不僅沒去湖廣,還打回來了。

確認了自己在山陽附近的安全以後,接下來的方略就要圍繞着函谷關制定,這是李自成這回出山的終極目標。

會合了李友的部隊以後,他手下的闖軍兵馬就能達到近十萬,到時候再帶着這些人轉頭殺入湖廣,肯定也是所向披靡。

無論如何,李自成覺得自己這招十分高明,肯定把崇禎唬的一愣一愣的。

身在西安的崇禎也覺得自己把李自成唬的一愣一愣的,按現在來說,到底是誰把誰唬住了,想必很多人心裡都有數了。

那麼在李自成風風火火向東北方向行軍,要與李友會合時,崇禎皇帝在幹什麼?

這時候,西安城可熱鬧的緊,因爲那裡正在舉行一場批鬥大會,批鬥誰,自然是那些戰敗的衛所軍。

王世寵是按計劃行事,自然怪不到他頭上,再說了,這甘肅總兵也屬於崇禎的嫡系一脈,肯定幫親不幫閒。

現在的崇禎,還沒工夫考慮到嫡系一脈會不會做大的問題,首先要把那些衛所軍裁撤個乾淨,才能把衛所制給徹底廢了。

這次的‘佯敗’,多數都是由不知真情的衛所軍將們去做。

實際上,這些混跡慣了的軍將們一旦拉上戰場,也鮮少有能讓崇禎眼前一亮的,都沒讓崇禎和堵胤錫失望,敗的十分徹底。

這些衛所軍和崇禎嫡系一脈佯裝潰敗的兵馬摻雜在一起,可真是假假真真,起碼讓流寇對此深信不疑。

щщщ◆ тTk Λn◆ C O

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二章沒了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
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二章沒了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