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

“堵胤錫,你這話簡直是無中生有,我們什麼時候有意與你爲難了?”劉猛此時也顧不了什麼尊卑之別了,情急之下喊道:

“老子征戰沙場,帶兵多年,沒有功勞也該有苦勞,你一個舞文弄墨的一走馬上任,因爲區區來遲,便要取我性命,你以爲你是誰?”

“老劉和老韓皆是軍中宿將,你編造罪名將他們懲處,無非是想讓那宣大兩鎮吞併了我們麾下的兵馬,大家不要輕信了這廝!”

劉猛能喊出這等話來,可見已是打着魚死網破的心,這話中實則暗藏玄機,依舊帶着要將韓奇瑞與李澤兩人拉下水的小聰明。

這個時候後兩人爲表各自立場,也不好再站着不作聲,紛紛站出來澄清道:

“稟督師,我等向與這劉猛不熟,此人平日便爲虎作倀,陳督在世時便時常不聽號令,今日總督大人拿他正軍法,末將以爲再合適不過!”

“末將贊同韓參將的話。”壽陽總兵李澤緊接着說道:“劉猛此人好大喜功,就是他劉部之下,也有多人對他不滿,督師此舉乃爲軍中除了一大害,吾等敬服!”

“你們兩個爲何怕了,他能把你們吃了還是怎麼?”劉猛沒想到這兩個傢伙居然如此靠不住,立刻大聲喝問道。

那李澤早對他有些不滿,此時在數萬隻眼睛的緊盯下,也知自己需要毫不遲疑地表露心跡,才能獲得戴罪立功的機會。

霎時,他雙眼如冒火一般地盯着劉猛,好像有什麼深仇大恨一樣,騰騰上前幾步,厲聲喝罵道:

“你這個賊子,深受皇恩,不知報效,卻總要搞些小聰明,亂惑軍心,能有此等下場,實在是咎由自取!”

韓奇瑞也道:“督師大人,劉猛素與那王自仁有所往來,這王自仁明面上是商人,暗中卻是白蓮邪教中人!”

聞言,面色一直平淡無波的堵胤錫提起注意,白蓮教?

這太原富商王自仁的名聲,便是剛來上任的堵胤錫也曾聽過,那簡直是好的不得了。

怎麼回事兒呢?

山西太原城中,有一家公認的大善人,那就是有着數家酒樓和店鋪,甚至與山西巡撫練國事以及佈政三司衙門都有着不淺交情的王家。

說起這王家衆人,個個都樂善好施,逢年過節,初一十五必會去寺廟和道觀裡上香,香油錢更所出甚巨。

除此之外,他們還每隔三五日便要在太原城內外搭設窩棚,向各地來的流民施粥,而一旦本地出了什麼大的災難,出錢最多的一個也必是他們。

崇禎皇帝前不久嚴令處置了因大發戰爭橫財而自東北起家,資產遍及全國的曹家,確實引起了商人和富戶們的恐懼和對抗。

朝廷得力,意圖頑抗的富戶和商人都沒有什麼好結果,積累許久的家產都變成了大明的國庫,這曹家意圖對抗朝廷,覆滅朝夕之間,自是人人拍手稱快。

相比之下,王家雖只佔太原一處,甚至在太原中也不是獨佔鰲頭,各個方面來看,他們卻是一家不可多得的好商人。

這導致當地的官府也不敢小瞧了這一家人,當然,這李家也很是識相,對着那些父母官也是小心巴結,上次皇帝下旨收取商稅的時候,他們也是毫無拖延的全額繳納。

如此懂事明理,可以說是人人都對他們有着幾分敬意,便是當地的衙門,逢年過節也一定會收到王家的孝敬禮品,倒是不好翻臉不認人了。

東廠衙門收到山西來的時候,番子們對其它家商人都是兇狠厲色,唯獨到了王家禮遇有加,收了稅銀便走,如此也很能說明這王自仁的厲害之處。

據太原西路參將韓奇瑞所稱,就這樣有一家爲富且仁,行善積德的人家,卻有着另一種不爲人知的身份。

被人稱爲當世大善人,總是笑臉迎人,看上去斯文有禮如一中年士子的家主王自仁,還有着另一個身份,另一個名字——王普世。

雖然這個名字聽上去和那個李自仁的意思差不多,都是爲善爲德之意,但卻代表着另一重身份,便是白蓮教設在山西的行運左龍使。

“大人,在劉猛的營帳內,發現了這本經卷!”這個時候,一名兵士捧着一本枯黃的書籍小跑來到堵胤錫面前。

後者翻起一看,在內中發現了這樣一行小字,頓時皺緊眉頭:

“大劫在遇,天地皆暗,日月(明)無光,黃天將死,蒼天將生,彌勒降世,明運必終,遇一大變。”

堵胤錫只是微瞥一眼,便知此書必不是假,將這東西交回兵士手上,命他燒掉,面色卻愈發深沉起來。

早先在西南一帶做兵備之時,堵胤錫便見識過白蓮教的厲害。

這種東西,但凡教中不低級別的成員,必會人手一本,朝廷嚴令禁止,稱爲邪書,邪教中人卻樂此不彼,奉爲聖物。

這白蓮教蠱惑人心很有一手,自宋元以來,卻從未斷絕。

山東總兵牟文綬就任以來,沒少鎮壓白蓮教暗中操縱的反叛,殺掉的白蓮教各級人等更是無法計量,但依舊沒對白蓮教造成什麼大的打擊。

最令人感覺不可置信的是,這白蓮教其下分支,竟如盤絲洞一般,四通八達,數不勝數。

山東最大的一支,經常和牟文綬、邱磊等官軍作對的,實際上還不是白蓮教的主力,只是根屬白蓮的聞香教,教主林易綸在崇禎十九年就已經兵敗,被山東軍剿滅。

牟文綬在當時爲了徹底杜絕禍根,將林易綸的妻子和三個女兒全都親手殺死,全家老少,無一留存。

可即便是這樣,也不敢說聞香教徹底覆亡,更別提完全剿滅不是同一等級的聞香教了。

只不過堵胤錫沒想到,這白蓮教發展竟然如此迅速,都滲透到軍隊裡來了,這可大爲不妙。

劉猛是雜號總兵,麾下兵馬一萬餘人,這個地位和權利屬實不低了,不知是早先就從白蓮滲透過來,還是一直在朝廷做事,後來才被白蓮教蠱惑。

堵胤錫面沉如水,決心今夜便將白蓮教一事儘快上奏朝廷,道:“將劉猛斬首示衆,搜出來的全部與邪教有關物品,從速交予附近的東廠衙門。”

韓奇瑞張大了嘴,他也沒想到,自己本想戴罪立功提出的這一點,竟然會對堵胤錫造成如此大的影響。

當天夜裡,太原附近的東廠衙門千戶看着這一堆邪教玩意兒,面色凝重,拍案冷聲道:

“查!徹查這個劉猛和他祖宗三代以上,刨根問底全都要查的一乾二淨,這些東西呈上京師,交給廠公!”

“還有那個王家,先不要動,暗查府中每個人的一舉一動,在朝廷命令下來之前,不能打草驚蛇!”

聞訊,下頭聚齊的十幾名各地役長和檔頭連忙低頭,齊聲喊道:“小的們明白!”

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一百五十章:全殲一些相關通知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
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一百五十章:全殲一些相關通知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