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嘉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新一屆的秀女入宮。本屆選秀,人數不多。比起熙嘉八年六百人過初選,留下三十六複選,再到那一屆秀女六人入宮的慘烈,應當會容易不少。
睿帝十七歲開始選秀,到現在他四十歲,二十三年間,已經經歷了七次。對於這第八次,自然不會有多大興趣。
且他本身就是嚴謹自律的性子,在後宮也多寵信有子的高位嬪妃。是以他的後宮,實在說不上豐盈。
他的子嗣上不算少,皇子十人,皇女十人。皇子中年長的二個已經封王,開始上朝參政。
世家勢力被他整治的不敢多言,世家的家主也大多清楚,這位主子是念舊的人,倒也不提再送女入宮固寵這茬。
世家出身的貴女,大多是奔着選秀後指婚而來。要知道,今年兩位封王的皇子和已經是貝子的五皇子,都還未娶親。
雖說皇家都是先納側妃,在娶正妃。但也有例外的不是,當年八王爺就是直接娶了八王妃的。
退一步說,被選爲能入玉牒的側妃,也沒有什麼不好。將來的事,鹿死誰手不也是各憑本事?
看看如今後宮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淑佳貴妃,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是熙嘉八年入宮的,比起同爲貴妃的德莊貴妃和二位夫人,入宮要晚六年。卻愣是後來居上,有寵有子還有權勢。
沒道理他們家的女兒在側妃位置上還不能搏殺出一片天來。
世家夫人,爲着女兒的婚事和家族未來的恩寵,紛紛遞牌子進宮,想要拜見二位貴妃。
不巧的是,淑佳貴妃還在坐月子,自然除了孃家人,一律不見。
倒是德莊貴妃,對於世家夫人的上門,有理的接待,不偏不倚,倒是搏的了一片叫好聲,都說德貴妃待人和氣,教子有方。
這消息傳到後宮,後宮中的女人私下沒少笑話。這德貴妃是想要好名聲想瘋了吧,就她那個囂張跋扈的性子還待人和氣?
不過是裝出來,爲着她兒子選妃的一張□□。也知道哪家能傻到被她所惑,送女兒來給她當兒媳婦,讓她磋磨。
說起來,佳貴妃坐月子,倒是消沉了下來。雖然她掌着鳳印,但宮內大多事務還都是慧敏夫人在處理。
當然這選秀的大事,卻是少不了貴妃的。複選定在四月底,到時候佳貴妃也就出月子了。所以皇上還是把選秀交給了佳貴妃和慧敏夫人負責,德貴妃和端賢夫人從旁協助。
秀女依然按着初選時的規矩,乘騾車,着統一服侍,在日落時分從地安門前發車,由神武門入內。再有接引太監引導按順序進內宮順貞門進行三場初選。
這一屆秀女依然經過初選過後,留下的人比原先少了一多半。原先三百人的隊伍,初選過後就剩下了一百人。
這一百人將在宮中生活一段日子,等待複選殿選。
這一百人裡,世家送進宮女子,尤其被各宮關注,這些世家貴女少不得就是皇家的兒媳婦,能提前送給人情也不錯。
世家中,黎家、陳家、陸家、柳家、納蘭家和杜家今年都有嫡出小姐入宮,只是其他家入宮選秀是爲着指婚和皇子而來,柳家、納蘭家怕是想要繼續送女入宮博寵了。
畢竟大柳氏和小納蘭氏一死,兩家在宮中的勢力受到打擊,宮外家族再無力迴天,只能寄希望與女兒入宮有寵後,再提攜家族。
但他們的如意算盤八成是不會如意,睿帝和淑佳貴妃費了大力氣才扳倒了這兩家大半勢力,再給她們挽回和謀劃的機會,豈不是太傻?
新秀女依然按例在茗湘苑內生活一月,等待複選。而這內宮中生活的一個月,纔是秀女們展現真本事的時候。
到時候不僅僅是秀女間的相互爭鬥,還要提防高位嬪妃動手。要知道上位的人動動手指頭,就能讓她們悄無聲息的在後宮中消失。
花名冊現下在四個主位手裡被翻看,各宮的表現和重視程度也各不一樣。
先來看看兩位貴妃處。
麟趾宮,德莊貴妃處。
德莊貴妃翻看這手上的名冊,在世家女子的名字上查看逗留。
讓德莊貴妃在意的女子不過那幾家的。她兒子英親王,今年要選妃,她是打算先選出側妃的。兒子剛得封親王,讓德莊貴妃恨不得在宮內橫着走。
在她看來,自己的兒子值得最好,世家女子給兒子當側妃,都是擡高了她們的身份。
在這些人裡,她最看好的是自家侄女和陸家本家的嫡出小姐。
德莊貴妃黎氏的侄女,是她四哥的最小的女兒。她嫂子也算是老蚌生珠,在快三十二的時候生下了她侄女。
黎家的小姐今年才十三歲,看着一團孩子,可在嬌寵着長大,家中庶姐庶妹衆多,這嫡出小姐手段也是不了得,也沒辦法壓過她們,得到全家上下的喜愛,從而選秀入宮。
這位嫡出小姐的親祖母,不顧自己年邁,親自到宮中求了自己的女兒,爲的就是能給親送女求一門好親事。而最好的親事,可不就在剛剛封王的兩位上。
更何況,英親王是自己的外孫,親上加親,對黎家和英親王都好不是。
而陸家的嫡出小姐,是端賢夫人的侄女。雖說賢妃陸氏自入宮起就跟她不對付,但她家是爲數不多手裡兵權的人。她兒子曾無意間透露過,兵權對於皇位爭奪至關重要。
且陸、黎、陳三家中,只有她有兒子,能拉攏一家是一家,對兒子有好處的事兒,她不介意去伏低做小。
當然,陳家和杜家也是有部分兵權,有能帶兵打仗的將領的。但比起陸氏,她跟杜氏之間纔是不死不休。
陳敏嫺已經跟杜十娘結盟,兩家聯姻已經連成一片,她想下手都無處可下。
既然如此,還不如一開始就捨棄陳家,取陸家。
比起陳家本家和分支互惠互利,關係較好;陸家本家和分支因爲一尚文一尚武,總是不如陳家關係融洽。
而操心了兒子,還要防備着那兩家送人進宮博寵,好不容易趁着杜十娘有孕,皇帝歇在她宮中的時間多謝,可不能讓小妖精給攪和了。
這邊黎氏左右操心,瑤華宮裡卻要看淡很多。
做到當朝正一品貴妃的位置上,十娘也清楚,她也是做到了最高位,到頭了。
皇后雖然在感業寺不歸,但在皇帝心裡,皇后依然是他的妻子,大梁的國母。皇后跟皇帝在某種程度上說,已經不單單是夫妻那麼簡單了。他們還是盟友和親人。
蕭家只剩下了一個皇后蕭夢真,皇帝外家的親人也就只剩下了她。而且皇后年少時是在宮中,聖母皇太后身邊長大。爲着那點對親孃的緬懷,皇帝也不會把皇后棄之不顧。
皇后也是真的看淡了這宮中的歲月,對皇帝的冷漠無情也是怨大於情的。皇后自嫁給皇帝起,就一心爲着慕家,爲着大梁江山,爲着皇帝轄制母家蕭家。
蕭家卻在母后皇太后的調動下,心大到妄想廢去皇帝,另立新帝。皇帝對皇位有多在乎,皇后是知道的。
卻沒想到皇帝當真能心狠到把蕭家上下全數誅殺,一個不留。是以這後宮,這個男人,有沒有她都無所謂了。
皇后爲了皇帝和這個身份活了太多年,不願意在爲這所累,老死宮中。是以,帝后默契的誰都不提回宮之事。
但皇帝在一天,就不能再次廢后,也不願給他表姐難堪。是以雖然蕭家沒了,但後位上坐着的只能是蕭夢真。
十娘入宮十七年,從小小的選侍爬到了後宮初皇后外的第一人,實際上的掌權者。早不是當年那個對皇帝的愛還有憧憬的小姑娘,她知道什麼對她來說是最重要。
她這辦輩子有寵愛,有權勢,有子嗣。唯一得她看重的也只有子嗣,因爲她所能倚仗的只有子嗣,能一直陪伴她的也只有她的孩子。
三皇子晉爲澤親王后,她對皇帝的感覺可以說就更淡了。加上女兒回京,小兒子的出生,她更多的精力是放在照顧孩子上。
前些日子出嫁的大女兒靜涵被皇帝挾持入京,一直待在她的瑤華宮偏殿。
女兒懷孕了,雖然兩人可以說是站在對立的陣營裡,但能照顧的還是願意多說幾句,多提醒幾句的。
眼下鳳城終於塵埃落定,小黑也回到了玉京。十娘便讓她照顧女兒孕中的身子,好好養胎。
之後莫庫帶着人辭行時,慕靜涵也要跟着回昆桑。十娘和私下召見了莫庫,說了什麼無人得知。只是知道,靜涵身邊從此多了一個暗中相幫的右使。
送走了女兒,幼子有些着涼,又忙着照顧孩子。是以今日才把過了初選的秀女名冊拿在手上翻看。
她杜家今年初了要給杜子誠說媳婦外,就是三哥杜子田的小女兒也要說人家。進宮選秀後過了初選,她還未召見過這個小侄女。過些日子,等小侄女適應了,在宣召不遲。
過早的把那孩子推倒衆人眼前,反而不美。
除了杜家,她還留意了下陳家,陳家今年也慧敏夫人的侄女入選,慧妃倒是透露過一絲想給侄女說親的意思。被十娘拒絕了,慧妃的女兒剛指婚給了自己侄子,陳家分支的女兒也要指給九弟。
在來個陳家女,就過了。
當然陸家今年那個姑娘,也是各宮關注的對象。
最起碼德妃和和容儀那邊就有爲了這個姑娘隱隱互掐的苗頭。這陸家姑娘雖好,家裡父兄太多整齊,也不是澤王妃的人選。
是以,十娘最早就把她排除掉了。
比起世家女,十娘對朝中大臣的女兒要關注的多。
她看好的幾個都是南邊的幾個地方大員的女兒。其中有一家,那秀女和她哥哥也是龍鳳胎。她哥哥是個舉人,要參加今年的春闈。
十娘只所以會注意她家,也是因爲她家在南邊沿線,暗中有不小的勢力。作爲地方大員,那姑娘爹的後院也不會多幹淨,但難得的是她娘把後院管理的很好,那些庶子也爭氣,都在念書。
這個姑娘性子被她娘養的很是機靈活潑,對上遙兒有些陰鬱的性子,倒是互補。
當然其他幾家的姑娘,也是不錯的。所以十娘不急,有的是時間慢慢調。
她也看出來了,皇帝對於子嗣的婚事有自己的考量。但自己的兒子,皇帝應該已經不打算給他配高門貴女了。
所以她不妨先挑選着,岳家不要求多麼勢力龐大,但能在關鍵時刻幫襯一把,就好。
南鑼十三郡的勢力,捏在兒子手中,沒有個穩妥的老人兒幫襯着,終歸是不妥。
所以十娘既要給兒子挑個合心意的,又挑個有用的。
兩宮貴妃爲了兒子的婚事發愁的時候,有兩人也在爲兒子的婚事發愁。這兩人是真的愁,只因爲人選大多不願意給他們家結親,而皇帝也不願意給太多的權勢。
所以,一場選秀,真是幾家憂樂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