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王破了侄子睿帝佈下的骨肉相殘的局,把兵力分爲三路,分別開始跟朝廷軍隊正式開戰。
一路留在鳳城,擊殺鳳城內反叛勢力,務必全數肅清;一路回擊良郡王沿途駐紮的郡縣,揮師南下,佔領南鑼郡縣;最後一路,由他本人親自率領,追擊退入北荒山的朝廷兵馬。
北荒山地勢險要,當年杜子云在鳳城一代被鳳陽王伏擊,就在躲入了北荒山,靠着山勢和陰雨,逃出了鳳陽王的勢力。
可現下卻沒有第二個杜子云,辛寅的運氣也着實不夠好。
鳳城白家當年藉着宮中白婕妤產女,收攏了一批勢力。之後過鳳陽,淑佳夫人跟白家家主和白姑娘達成了一個協議,白家勢力爲皇帝所用。
待到鳳陽王勢力剷除,立鳳陽王世子爲親王,留京;白家可入朝爲官,鳳城會收歸皇家。
這麼多年來,乙卯和小黑潛伏鳳城,就是爲了防止白家那個老狐狸反悔。他率領暗部十二衛潛入鳳城,就是爲了商量動手時機,順帶把真正的鳳陽王世子換出來。
原本一切都是按計劃在進行,誰承想鳳陽王那個老匹夫,一早就對白家和自己的親兒子抱着殺心,留下了後手。
皇帝佈下的前後夾擊,骨肉相殘的局面,被他輕易的破除。現在他們還被逼入了北荒山躲藏。
好在,他爲了以防萬一,在北荒山也佈置了陷阱,當是能消耗鳳陽王部分人馬的。
暗部六衛已經跟着杜九帶着的四千人馬,已經先行化整爲零撤回了南鑼,在暗中隱匿。鳳陽王自大,必定不把良郡王慕遙的兵馬放在眼裡。到時候杜九攜着暗部六衛及四千兵馬和良郡王的三千人馬前後夾擊,加上北道口陳鬆那可調派的三千精銳。消滅鳳陽王一路一萬人馬當不是難事。
倒是北荒山分走了杜九的四千兵馬後只剩下了二萬,鳳陽王的人馬圍困北荒山,卻有四萬之多。
眼下就只能利用北荒山的地勢,智取鳳陽王。
辛寅的中軍人馬中,是不包括昆桑的兵力的,昆桑多爲草原,不擅長山上作戰,並未跟着辛寅的中軍的退入北荒山。再加上當初跟昆桑借兵就說好了,給昆桑在戰場上發財的機會。
眼下之鳳陽城,正是鳳陽王屯兵屯銀的好地方。
昆桑的人自然願意入鳳城分一杯羹。但辛寅不放心昆桑的人,擔心他們不能遵守約法三章,故意殺害百姓,是以也有所防備。
辛寅自己也一直對鳳陽王不敢小窺,所以暗中也留下了五千人馬,跟着昆桑的五千人馬,一共一萬人,留在了鳳陽城外,就是爲了以備不時之需。
鳳陽王被中軍引入北荒山後,那邊的一萬人馬也趁機殺入了鳳城。
鳳城城內,鳳陽王的舊部有八千之多,白家已經被血洗殆盡。鳳陽王府也被燒燬了大半。
昆桑的人馬看到此行最大的目的地被毀,憤怒之下,勇猛異常,斬殺鳳陽王舊部無數。
鳳城內,屍體遍佈,血流成河,變成了一座殺城。
而此時的北荒山,辛寅利用一線天的地勢率先埋伏,命士兵在峰頂扔下巨石,砸傷了鳳陽王一部分人馬。
之後鳳陽王有所防備,倒是讓辛寅的人馬折損了不少。
不到兩萬的人馬在北荒山中躲藏,幾次都險些被鳳陽王誘入險境。辛寅更是付傷。
跟着他的莫庫,也在替他阻擋敵襲的時候,被大石塊砸傷了腦袋。
辛寅不放心昆桑,是以莫庫爲了族人,自請留在了中軍,跟着中軍入了北荒山。
辛寅是知道莫庫的身份的,是以多方試探,只希望能從莫庫嘴裡套出關於北荒山秘密通道的路線。
可多番試探下來,辛寅發現,是他想多了。莫庫或許多少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的,但他對於以前的事,是一點也沒想起來。
更別指望他能想起當年被人伏擊,從北荒山密道帶着鹽稅安全逃出鳳城的事兒了。
北荒山密道怕是真的無人可知了。
既然不能智取,只能打游擊戰。
但這也行不通,只因爲他身邊還帶着一個處處得看顧的二皇子和鳳陽王真在的世子。暗部六衛現在都以保護二皇子和鳳陽王世子爲先,騰不出手輕易出手護衛中軍。
他帶着人逃跑的狼狽,還要顧及這二人的安危。
如果把人分開,打游擊,他要自保是沒有問題,問題是,一旦分開,被人發現了二皇子,就壞了。
鳳陽王一定會誅殺了二皇子祭旗,給皇帝以痛擊。
而二皇子一死,不論此次戰爭他的功勞有多大,睿帝也一定會降罪與暗衛和自己。
辛寅打有打不過,跑又跑不掉,只能邊躲邊退。
好在一路上,且戰且退,有小黑幫忙,鳳陽王的人馬也被折磨了一番。
辛寅帶着二皇子、鳳陽王世子、傷了腦袋的莫庫和中軍一直在減少的人馬,一路在北荒山山脈中東躲西藏。
北荒山中一月,他們帶的乾糧只能省着吃,餓了吃野果野味還是好的。餓得再很了,草根樹皮也是吃的的。
比起辛寅這邊的辛苦,鳳城內的形勢倒是一片大好。鳳城舊部雖然人馬不少,但對付白家和鳳陽王世子的人馬尚可,對上驍勇的草原騎兵,就有些不夠看了。
昆桑的人,好看鳳陽王府的慘狀後,像被人欺負了一樣,奮起反抗,英勇殺敵。很快就控制了局勢,把鳳陽王舊部斬殺。
更令那些昆桑漢子高興的是,在鳳城的密道內,他們發現了大批的金銀珠寶和糧食。
辛寅留下的人馬自然緊緊看着昆桑的人馬,不敢回援北荒山。
好在杜九和良郡王的人馬前後夾擊,加上良郡王慕遙及時調來的北道口陳鬆的人馬及時援助,把鳳陽王一路一萬的人馬消滅了大半。剩下的願意投降的三千兵馬,由慕遙和陳鬆控制,把這些人帶到了北道口看押。
杜九率部五千繼續北山返回鳳城回防,杜九來的正是時候,他入鳳城瞭解情況後,留下了暗部三衛和三千人馬,帶着與昆桑的人馬相和自己帶來的人匯合。
剩餘的人馬,由他規整,一共率領一萬人馬,進入北荒山。
也虧得杜九來的及時,辛寅此時的人馬只剩下一萬人。鳳陽王四萬的人馬,卻還有兩萬多。
杜九帶着人馬沿着鳳陽王走過的痕跡追蹤,終於在半個月後,追上了鳳陽王。
暗部三衛也跟辛寅身邊的暗部六衛取得了聯繫。
雙方合計布好陷阱,給鳳陽王來了個甕中捉鱉,殲滅了鳳陽王兩萬人馬。剩餘的五千人馬,拼死護着鳳陽王遁入了北荒山密道,不知所蹤。
一直昏昏沉沉的莫庫,看着鳳陽王消失的地方,罕見的給辛寅指明瞭方向。並表示自己願意去追殺鳳陽王,給大梁獻上自己的心力。
辛寅的中軍此時人困馬乏,已無力再戰,遂派了杜九帶着自己的五千精銳隨莫庫入山追蹤鳳陽王下落。
辛寅大致猜到了,莫庫應當是被大石頭砸到後,陰差陽錯下化解了腦內的淤血塊,找回了記憶。
只他也知道,他此生怕是再難回大梁了。既然外甥女嫁到了昆桑,他自己也在昆桑又安家娶妻。不如留在昆桑,爲着杜家和外甥女謀劃一二。
此次就是他爲大梁最後一次盡心盡力的時刻了。是以他想把鳳陽王在北荒山密道中截殺,給自己作爲杜子云的一生劃傷圓滿的句號。
杜九跟着也好,這是自己的兄弟,當不會泄露什麼。
莫庫杜九入北荒山密道後,辛寅讓杜九的人馬留守密道入口,自己則率部準備撤出北荒山。
待他最後一次輕點人數,卻發現,二皇子不見了。同時跟着的暗部六衛也不見了。
二皇子應該是趁着混亂,自己入了北荒山密道。
辛寅派人去追查二皇子的下落,對着這個蠢貨倒是不願意在親自去找。
之後辛寅帶着剩餘的一萬中軍和昆桑的五千人馬,撤出了北荒山,回到了鳳城,和鳳城的三千駐軍匯合。
又五日後,入北荒山的人馬,帶着氣息奄奄的莫庫和杜子誠回來了。去時五千的人馬,只留下了不到二千人馬。三千人馬在殲滅鳳陽王的戰役中殞命。
二皇子在這二千人馬中,舉着鳳陽王的項上首級,得意洋洋。
暗部六衛爲了護住二皇子,三人斃命,三人重傷。
三千人馬也因爲護着二皇子也被人斬殺,莫庫和杜子誠更是在戰鳳陽王時受傷。鳳陽王卻被二皇子割下了首級。
三千人馬,三名暗衛首領,爲了二皇子的封王之路留盡了鮮血,成爲他踏上王位不折手段的踏腳石。
辛寅不由得齒寒,此子自私自利,難當大事。如果大梁交給他,才真的是永無寧日。自此辛寅暗中跟淑佳夫人來往密切,幫扶三皇子一脈對抗二皇子是後話,姑且不提。
塵埃落定,辛寅上摺子,整理戰後奏報,命杜九率部接應北道口的良郡王、陳鬆,務必把俘虜三千安全帶回鳳城。
之後皇帝的聖旨八百里加急送到軍中,將率三軍,命陳鬆率部一萬留守北道口、鳳陽一帶,其餘人馬包括還在南鑼安撫民衆的良郡王,全部拔營回京,不得有誤。
三月初十,大軍回京,在京郊駐軍。皇帝派了八王親臨,獎賞三軍。三軍統帥慕辛胤率良郡王、二皇子、杜子誠和昆桑的莫庫一起進宮面聖。
慕辛胤被皇帝由兵部調入京畿大營帶兵,封爲京畿營督統,正二品武將,兼任驍騎營教官。在京畿大營訓練新兵。
二皇子在鳳陽一戰中驍勇善戰,斬殺鳳陽王與北荒山,被封爲英親王。
良郡王在南鑼十三郡救護百姓傷兵,守護城池,重建戰後災區,安撫百姓民生,晉爲親王,重賜字爲“澤”,取潤澤萬物之意。人稱澤親王。
杜子誠,在鳳陽一戰中,屢立奇功,被封爲正四品都司,掌南鑼十三郡軍政,統率其所轄衛所。
昆桑右使莫庫,率昆桑與鳳城一戰中助大梁良多,賞賜白銀萬兩。昆桑大梁親如一家,開放西北邊境雲城爲通商口,兩國互相貿易往來,共同發展經濟。
陳鬆也被封爲從三品遊擊將軍,待杜子誠到任後,即可動身前往南疆軍中效力。
其餘衆人俱有封賞。
當夜,皇帝在昭陽殿大宴,獎賞三軍將領。
宴酣,瑤華宮來報,淑佳夫人與亥時三刻產下皇子,是爲十皇子。帝大喜,賜名爲忠,晉夫人爲正一品貴妃。人稱淑佳貴妃。
三月十一日,睿帝駕臨麟趾宮,第二日,嘉獎德莊夫人教子有方,晉爲德莊貴妃。
自此,正一品貴妃位上兩個人正式開始了對峙。
後宮中代掌鳳印的依然是淑佳貴妃,而管理的十二宮的依然是慧敏夫人。
熙嘉二十五的三月,經歷了種種大事後,選秀的日子如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