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回府弔唁,在杜府門前跪了半個時辰,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皇帝的耳中。
皇帝聽聞淑妃當街下跪,氣得摔了摺子,把御案上的東西一股腦掃到了地上。
“好,好一個淑妃!好,好一個奴大欺主的杜家!”皇帝的怒火讓身邊伺候的人膽戰心驚。
皇帝再生氣,都不會動淑妃娘娘分毫,那麼倒黴的就是他們這些伺候的人。
“皇上這是在遷怒淑妃,遷怒杜家。”蹲身撿起地上散落的奏摺,男子慢條斯理的開口道,“淑妃爲何會在鬧事下跪請罪,又爲何不得不這麼做,皇上當真明白麼?”
“別忘記你的主子是誰!”皇帝發泄過後,火氣但是泄去大半。他伸手接過摺子,沒好氣的對身前的男子道,“別忘記你是慕家人,不再是辛部的副統領。”
“慕家的男人可沒有像您一樣不講理的。”辛寅伸手比出“四”這個數字,“罪魁禍首不認罪,她還要幫你兒子去認罪,倒是她欺人太甚。臣可看不明白這是何道理。”
“你沒有證據證明小四跟杜子云之死有關。”皇帝冷冷道,“淑妃現在不再是你的主子,不用爲她說情。”
“一個是你女兒,一個是你親兒子,比去死去的杜子云可重要多了。再說了,死去的不過是一小老婆的堂哥罷了,有什麼好在意的。”辛寅諷刺道,“常常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過是說說而已啊。”
“放肆!”皇帝呵斥,“朕說過什麼?此事不要再提,尤其是淑妃那,給朕閉好你的嘴。”
“是,微臣遵旨。”辛寅嘴上應承,心裡卻在盤算如何讓四皇子把進一步的消息遞給淑妃。
“你也別不服氣。你前主子,做的確實過分,不然朕不至於動怒。以她跟杜家的關係,還用不到這苦肉計,她不過是在跟朕打擂而已。此是其一,其二,你自己看。”
皇帝把摺子扔在辛寅面前,“看看這上面怎麼彈劾她的。”
“淑妃身爲宮妃,任意出入養心殿,違背後宮不得干政之律法,當罰之;淑妃身爲四妃之首,打壓宮妃暗中生事,擾亂後宮正常秩序,當罰之;淑妃身爲嬪妃,不敬皇上,目無法紀,當罰之。此等不忠不義不賢之人,當重罰,以儆效尤。”辛寅一目十行,輕聲念道。
“看到了?”
“這奏摺上指鹿爲馬的本事倒是學得個十成十。這一看就是支持其他皇子的人的手筆。倒是把淑妃寫得本事及大。”辛寅搖搖頭,“她要真的本事大,就不會任由他們在這作祟了。”
“朝廷之中無私情,注意你的情緒,別讓你的情緒影響你的客觀判斷。”皇帝不滿道。
“王崇冕這個人,不知道皇上了解不?”辛寅並不辯解,反而問起了上奏摺之人的情況。
“熙嘉四年科舉進士出身,二十年間從七品做到了從四品侍講學士,爲人方正,與朝中衆人來往並不密切,”
“他的如夫人是柳家夫人孃家的侄女的表妹。”辛寅微笑,“表面上方正廉潔的王大人,私下是怎樣的,皇上真的知道麼?”
皇帝收回摺子,丟到一邊去,“就算是有人針對她,可也犯不着接二連三的針對。這是這個月第三份了。”
“才三份啊?”辛寅一副並不該如此的模樣,“淑妃娘娘在後宮失寵,牆倒衆人推,還不得被那些人身後的家族用唾沫星子淹死?三份,看來剩下的人還在觀望啊。沒關係,反正她都要失寵,以後這類摺子多的是,您也犯不着生氣,爲這個多划不來。”
“你也不用諷刺朕。兩兒兩女傍身,四妃之首,任意出入養心殿,協理後宮。她這樣要算是失寵,那冷宮的大門一定已經塌了。”皇帝自嘲的笑笑,“敢跟朕鬧脾氣的,後宮唯此一人。真要失寵,她能活的這麼自在?”
“您都冷了她小半年了。”
“我爲何冷她你當真不知?”皇帝皺眉,“一個杜子云,已經讓杜家對朕起了嫌隙,杜子誠那,鳳陽纔是最好的去處。”
“您真爲淑妃好,就該把這厲害關係分說明白,糊里糊塗的就惱了她,寵着別人打她的臉,泥人都有三分火氣,更何況是一向被你寵着的她。”辛寅不贊同道,“您的舉動別說是她了,連皇后娘娘都不贊同吧。”
“你,今兒是專門來氣朕的?!”皇帝拿起一份摺子,敲上辛寅的頭,“讓你來,不是讓你來替淑妃出頭,也不是讓你來數落朕的,而是讓你幫着出主意的。西北戰事已了,赫都派遣的使者也已經到了驛站,你可有什麼章程?”
“驛站那邊自然有禮部安排,章程也該禮部來拿,微臣可不敢越庖代俎。”辛寅話中帶着淡淡的抗拒。
“你知道朕的意思。”皇帝放下摺子,直視着辛寅的眼睛,“朕以爲你明白朕找你的用意。”
“臣不知道,臣只知道大公主是不會再回昆桑草原的。至於昆桑那邊意思以及皇上你要嫁誰給赫都,臣如何得知。”辛寅將非暴力不合作進行到底。
“淑妃的女兒,你人認爲如何?”皇帝擡眼直視辛寅的眼睛,“慕辛胤,別忘記你是皇家的人,你所做的決定必須爲大局出發。”
“皇上既然已經有了主意,何必再叫微臣來。這得罪人的事兒,您不親自說與淑妃聽,反而讓微臣去當這惡人麼?”辛寅挑眉,“慕辛胤多少年沒人記得了,記得住不過是辛部見不得人的副統領辛寅罷了。”
“淑妃性子烈,朕這時候去,多半兒會被她拒絕。”皇帝不悅道,“用到你的時候,哪這麼多事?”
“皇上爲何想到了淑妃?”辛寅忍着怒氣問道,“如果臣未記錯的話,待嫁的公主裡,有寧淑媛的四公主,惠妃娘娘的五公主,還有賢妃的六公主,三位公主都待字閨中,且比淑妃娘娘的七公主年長,當爲和親的合適人選。爲何不從她們中擇一位遠嫁和親?且三位年長的姐姐還未出嫁,就要越過她們選擇只有十四歲的七公主遠嫁和親,皇上就不怕淑妃他們寒心麼?”
“寧淑媛是跟着朕的老人兒了,當年大皇子早夭,四公主又是在那麼艱難的情況下才有的。且小四身子骨不好,送她遠嫁等於催她的命,挖淑媛的心。這種安排朕做不出也不會做的。”皇帝想到自幼體弱的四公主,暗暗嘆息,“今年孩子已經滿十六歲了,朕答應了淑媛把她嫁到玉京,可以時時回宮跟淑媛團聚。”
“好一個愛女情深的父皇。”辛寅諷刺道,“就算四公主不遠嫁,也還有五公主和六公主,兩位公主身子骨可不嬌弱。想是可以勝任這遠嫁的重任,爲帝國爲她們父皇分憂的。”
“她們二人,比起小七靜涵來,並不是最好的人選。”皇帝皺眉,“唯有靜涵才能完成朕的重託。如果有轉寰的餘地,朕不願也不會送七丫頭去那麼遠的地方和親。這麼多年,她和小八一直是朕放在心尖子上寵着的,是朕的當之無愧的掌上明珠。朕又如何捨得?!”
“如果皇上所謂的寵愛就是爲了在關鍵時刻把她們兩人推出去和親的話,微臣想兩位公主一定不想要這寵愛,寧願您把這特殊的寵愛分給別的姊妹。”辛寅火氣擋也擋不住,爲他打小看着長大的兩個小姑娘抱不平。
“朕不跟你爭論,朕只能說朕不止是她們的父皇,朕還是帝國的皇帝。身爲皇帝,在這個位置上,從來就有很多無可奈何,不得已而爲之。爲了帝國,即便被淑妃和小七埋怨,朕也不悔。即便全天下的人都不諒解,也沒有關係。”皇帝聽聞辛寅的諷刺,並不惱怒,他平靜下心情,慢慢言道。
“好一個爲國爲民的好皇帝,爲了帝國您可以犧牲母族、愛人、子嗣。先皇當年還真是爲這天下選了位好皇帝。”辛寅漸漸的冷靜下來,“臣想聽聽您的理由麼,您選七公主的理由。”
“小五是惠妃唯一的子嗣,小五遠嫁之事,惠妃勢必不會同意,如果強制送小五走的話,惠妃和她身後的陳家,定會怨恨於朕,那麼這麼多年來,朕攏絡陳家,讓其爲帝國效力的舉動就全白費了。”皇帝分析道,“惠妃是朕壓制後宮的一顆棋,缺失不得。”
“六公主,她只是賢妃的養女,生母僅爲正四品的順儀,身份有些低了。”辛寅遲疑了下,才接續開口,“且白順儀和賢妃二人博弈,對於公主的教導都有疏忽,六公主的性子不是能容人和會處事的。”
“不錯,小六任性妄爲,不顧大局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赫都那,有靜寧那樣子的女子在前,朕敢肯定他不會在想要一個潑辣不講道理的女子爲妻。”皇帝想到六皇女的模樣,有些頭疼。
“七公主,初了年齡有些小,其餘各方面表現均算優秀。她擅長騎射,又有一手出色的繡工,性格沉穩冷靜,有胸襟和容人的雅量。甚至比起她母妃淑妃娘娘來,她更適應內宮的爭鬥和傾軋,她跟着淑妃學得一身自保的本事。所以怎麼看,您都必定會選她。”辛寅算是明白了,皇帝是鐵了心,送七公主去昆桑和親。自己多說無益,還不和趁此機會,多爲那小公主爭取利益。
“朕就說,辛寅你是明白朕的。”皇帝騰出手裡拿着的摺子,從腰間接下一個豆綠色的荷包,從總取出一琉璃的小兔子,“這個給小七,朕相信涵兒不會讓朕失望的。”
“皇上真的不打算親自知會淑妃娘娘?”辛寅想到淑妃和皇帝這段時間的關係,可以用降到冰點來形容,不由得勸說,“容臣提醒下您,佳主子一向性子剛強,您如果不想日後後悔,今次還是自己去告知爲好。”
“也罷,她總歸是要怨恨朕的,多一次少一次又有何妨?”皇帝撫摸着腰間的荷包,下了決心,
“淑妃那,還是朕先去。真的需要你幫忙,再傳你進宮。”
“皇上,臣想起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辛寅眼珠一轉,計上心來。
“但說無妨。”皇帝瞪了辛寅一眼,“少賣關子。”
“赫都這次戰敗,昆桑草原不得不臣服,您把七公主嫁過去,想的就是下一任草原上的王者必須留着慕家的血。”辛寅以大公主爲例,繼續說明,“大公主初到昆桑就沒站穩腳跟,加上無子,日子並不好過,赫都就是看清了這一點,纔會不停的挑唆大公主跟朝廷做對,更加的怨恨您。也使得赫都在最後關頭靠着大公主對大梁的恨,逃得一命。”
“不錯,赫都是個聰明的男人,也是個夠狠心的主兒。”
“七公主只有十四歲,就算她在厲害,遠離大梁,一樣沒有依靠。所以,只有提高公主的身份,才能更好幫助她在昆桑立足。”辛寅一步步的說出自己的打算,“這次昆桑戰敗,赫都爲了爲他的部族贏得再次喘息的機會,一定會最大限度的滿足咱們所提出的條件。”
“你的意思是?爲小七謀取有利的條件?”皇帝問道,“繼續說下去。”
“根據臣收到的線報,赫都現有子嗣五人,但都身份低微,不是大閼氏所出。而赫都的大閼氏當年難產而亡後,赫都再未立過大閼氏。”辛寅一咬牙,“臣懇請陛下爲七公主討得大閼氏的名分,好方便公主在草原上生存。”
“你倒是敢開口,不過朕也真有此意。”皇帝指着辛寅笑道,“朕的公主值得最好的。大閼氏算什麼,草原上下一任王者的母后,纔是靜涵最終的歸宿。”
“皇上聖明。”辛寅低下頭去,再一次爲這個男人的舉動所折服。
“朕的聖明能不能成就,還得看卿的本事了。驛站中的使者,想必辛寅你一定願意接待。跟他們商談公主大婚事宜,草原迎娶大閼氏事宜,就一併交給你了。”
“微臣遵旨。”辛寅領命,準備離開養心殿。
“等下,驛站那邊先不急,等朕知會淑妃後再通知你。”皇帝想到淑妃那張冷若寒霜的臉,有些後悔剛纔被辛寅激的答應親自去跟淑妃攤牌。
“小七在校場騎馬,有空你先去探探小七的口風,讓她有個心裡準備。”皇帝轉而想到七公主,如果女兒自己願意了,淑妃就沒辦法給自己臉色看了。
“微臣明白。公主那,臣自會勸服,請皇上放心。您就大膽的去瑤華宮吧,臣等着您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