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李治權謀清除老臣

今日陰天,悶熱而壓抑,遠方的烏雲似乎還在積蓄着水汽,不知何時才能攢夠雨水,才能落雨驅散令人窒息的悶熱。

東宮,崇文館。

李治死死捏着手中的密報,劍眉倒豎,猛然拍於案几之上,嘭一聲響,案上筆墨跳起老高,墨汁都濺了出來!

侍讀嚇得大氣不敢出,連連低頭退至一旁。

“沒用的狗殺才!居然連個半死的老狗都弄不死!留着又有何用!”李治憤憤地罵道。

慕容寒竹微微擡起頭來,躬身勸道:“殿下,喜則忘形,怒而失智,爲人君者,當喜怒不形於色,小不忍則亂大謀,又何必爲了些許小事而大動肝火...”

李治聞言,輕嘆了一聲,平緩了心緒,帶着餘怒道:“先生所言甚是,寡人(唐時太子可自稱寡人,國公可自稱孤)倒是失態了,只是這李靖不死,寡人心有不安啊...”

在房玄齡未死之前,李治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擔憂,反正無人能動搖他的太子地位,繼位大統已然是鐵板釘釘之事

然而因爲一事衝動,對房玄齡下了毒手,以致於一步錯而步步錯,聖上甚至想着將李泰接回長安來,這又讓李治感到了威脅所在。

雖聖上身體狀況日益惡劣,然只要他有心換人,李治就一天不得安生,必須要將那些不爲其所用的權威老臣,一個個都剷除,否則一旦聖上狠心起來,這些老臣可都要站出來擁護新主了。

李靖和房玄齡一般無二,素來看不上他李治,對吳王李恪卻是讚賞有加,甚至於在李治和李泰爭奪皇儲之時,許多平素低調的老臣們,都紛紛站出來爲李恪美言,連聖上都對李恪青目非常,稱李恪文韜武略,最像年輕時候的自己。

如今李世民已然知曉房玄齡的死因,徐真往均州迎接李泰的過程當中,又遭遇瘋狂的截殺,百騎死了大半,而徐真剛剛回來,因與李靖交往過密,連李靖都遭遇到了暗殺。

這一系列昏招弄出來,無疑讓李世民對李治更加的失望,這又讓李治如何不憂心忡忡?早知如此,他就不該對房玄齡下手,只需韜光養晦,等着李世民老死也就罷了。

雖然李治已經接手了朝政,可每日朝議,老臣們多有挑剔,且當面諫言斥責,言官們也一個個直言不諱,根本就沒把他這個皇儲放在眼中,李治自是無法忍受,恨不得立即登上帝位。

只是他卻誤解了羣臣的意思,這些臣子並非針對他李治,而是就算李世民上朝議政,諸多臣子也都是這般不留情面,這麼多年來,李世民在朝堂之上動怒很多次,但每每怒氣消退之後,又對那些反對他的臣子多加撫慰和賞賜,讚揚他們敢於直諫的勇氣和忠誠。

這就養成了臣子們在朝堂上肆無忌憚的風氣,只要於國有利,哪怕是聖上之意,他們也要爭上一爭,也正是因爲這種風氣,才使得大唐出現了貞觀之治這般的盛世。

如今的李治是騎虎難下,只能一錯到底,一面派人秘密關注吳王李恪的動靜,一面清掃朝中對自己多有怨言的老臣。

李靖雖然致仕在家養老,儼然沒了多大的朝堂影響力,可聖上是個極念舊情之人,對李靖還是言聽計從,愛護有加,從聖上冒病親自到衛公府去看望李靖,就能夠看出來,若李靖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李治,那些個老臣就會緊隨其後,而聖上是不可能不顧及這些老臣的意見的。

可現如今,百騎精銳已經將衛公府保護起來,想要再對李靖動手,已經難於登天了。

慕容寒竹知曉李治的憂慮,灑然一笑,胸有成竹地獻策道:“殿下,那李靖年事已高,半隻腳踩進了棺材,又重傷在身,想是活不長了,不如將精力放在別處的好...”

李治一見慕容寒竹眼眸之中寒光閃爍,知曉這位東宮首席謀士又有計策,當即問道:“下一步如何動作,還望先生明示...”

反正李世民已經知道他李治想要逼宮的意圖,連邊軍都私自潛入到長安城之中,如今也就只剩沒當面撕破臉皮罷了,行事也不需要太過忌諱,加上袁天罡有伴君身側,每日供應丹藥,李世民又重新迷戀上這等毒物,精力越發不濟

“崔某以爲,如今聖上可倚重之人,無外乎李勣徐真,劉弘基明哲保身,並未表態,程知節也是裝聾作啞,倒是阿史那社爾和契苾何力等死忠到底...若能將劉弘基和程知節拉攏過來,又將兩名藩臣外派出去,就剩下李勣和徐真,又能做得什麼大事?”

慕容寒竹的手指輕輕叩擊着案几,一副運籌帷幄的高深莫測姿態,李治聽得頭頭是道,頻頻點頭,對慕容寒竹的眼光和心計越是信服。

到了第二日的大朝,李治以龜茲王布失畢常縱容軍士騷擾邊境爲由,讓阿史那社爾和契苾何力西討龜茲去了。

朝議末尾,李治又以提拔青壯爲由,將劉弘基的兒子劉仁實提爲左驍衛郎將,因爲劉弘基乃開國元勳,多有威望,羣臣並無反感。

然而劉弘基卻一下子就洞悉了李治的想法。

劉弘基也是李世民身邊的老人了,早在前隋之時,他就以父蔭爲右勳侍,爲逃避隋煬帝徵遼,故意私宰耕牛,被捕入獄,也是個精明狡猾之人。

而後投奔太原,追隨高祖李淵,與當今聖上結下了兄弟之情,高祖起兵之時,劉弘基斬殺宋老生,擊破衛文升,圍攻長安,軍功赫赫,得授右驍衛大將軍。

後又跟隨當今聖上四處征戰,討伐薛舉,大敗宋金剛,平定劉黑闥,得以進封任國公,到了貞觀年間,又拜衛尉卿,改封夔國公,世襲朗州刺史,與諸多老臣一般,急流勇退,獲封輔國大將軍,而後致仕養老。

聖上要御駕親征高句麗,本來想讓李靖來督軍,奈何李靖實在太老,怕是再難承受風塵,遂又把劉弘基召了回來,隨軍遠征高句麗。

由此可見,劉弘基作爲聖上身邊的老人,深得聖上的信任,如今李治提拔了他的兒子,意思自是再明顯不過。

如此過得三日,劉弘基上表請辭,歸家養老,李世民生怕劉弘基會像李靖那樣遭受荼害,遂同意了他的請求,李治由是大喜。

李世民回到宮中,精神居然有些恍惚,實則心裡太過懊悔,若當初立了李泰爲皇儲,又何至於此?

可他轉念一想,李承乾急着做皇帝,連李治這般怯懦的兒子也急着做皇帝,如李泰這般的性子,又如何保證他不會急着做皇帝?

念及此處,李世民心中難免哀嘆,果真帝王之家無親恩麼?

他深知若此時將李治換下來,必定會引發大亂,若將李治惹急了,說不定他會馬上逼宮奪位,如今李治有長孫無忌支持,班底又是他李世民親自架設起來的,又怎能說換人就換人?

李世民也不是無智之人,他只是想表明自己的態度,敲打一下李治,讓他知道,李世民並非無人可用,更沒有老到可以被李治隨意拿捏把持的地步

然而這一番交鋒下來,出了徐真能夠全身而退,李治也算是成功將能夠威脅到自己的老臣子全部都清掃出朝堂了。

其實李世民真有想過將李治給撤換掉,早在李承乾謀反事發之後,李世民想到的第一個儲君人選,不是李泰,也不是李治,而是李恪!

可長孫無忌卻堅持認爲李治可用,極力反對立李恪爲皇儲,據說李恪和長孫無忌私底下還爆發了衝突,李世民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並手書《誡子書》,將李恪教育了一番,長孫無忌由是記恨李恪。

當徐真將房玄齡死因呈報上來,李世民是真的動了易儲之心,可惜李治羽翼已成,李泰又不肯回歸。

這李恪倒是個文武雙全之人,有是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承乾已經去世,李恪的輩分該是最大的了。

然而李恪乃李世民與楊妃所生,而這楊妃卻是隋煬帝之女,羣臣每次都以此出身來反對,李世民也無可奈何。

這樣的狀況之下,李世民不得不偃旗息鼓,內心卻是悲哀到了極點,加上依賴袁天罡的丹藥,身體狀況越發惡化。

也因爲聖上龍體欠安,大內陰霾籠罩,新年也變得死氣沉沉,見李世民再無動作,李治又恢復了仁孝的姿態,對李世民越發孝順服侍,可李世民終究是再難對這個兒子示好了。

這一切都沒有逃得過徐真的耳目,在史書之上,李治因爲服侍病重的李世民,辛勞得白了頭,可真相卻如此這般不堪,徐真不由感嘆,這歷史果真是爲勝利者書寫的。

自從讀了李靖的《陰符機》,徐真變得更加的低調,除了到宮中當值,每日裡就是去李靖處聆聽教誨,或者到李勣的府上去請教學問,到玄武門的北屯營去檢視軍容,日子過得充實而平凡。

這一日,他如尋常一般來到衛公府,卻發現李靖少有地出來散步,而攙扶着他的,卻是李德騫!

被流放嶺南的李德騫居然回來了!

對於徐真來說,這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

他常伴李靖身側,很清楚李靖對兩個兒子的思念之情,李德騫能夠回京,自然是得到了朝廷允許的,然而這也說明,李靖的時日無多了,李德騫這次回來,是爲了承襲李靖的爵位來了...

兩位多年好友相視無言,眼中只有無奈和憂傷。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第256章 唐軍受挫徐真爲使第81章 淑儀殿中再會晉陽第82章 密見太子徐真射覆第212章 徐真接駕濮王拒歸第52章 突襲敵後酣暢衝殺第94章 張家老宅故人現身第199章 閻府門前偶遇狄公第61章 李靖送書寒竹收信第139章 長史府邸三俠虎膽第179章 徐真識破聖人血戰第93章 徐真施救反遭背棄第50章 降服勇武兼修聖法第10章 軍奴營中再見凱薩第227章 萬事俱備只欠戰象第110章 徐真威震吐蕃羣雄第130章 魏王李泰決意反擊第60章 水道奇兵突降甘城第33章 段瓚遊騎直逼薩勒第39章 喜得聖法苦心修煉第2章 鴻臚車隊武侯逆襲第130章 魏王李泰決意反擊第180章 小人阻擋功敗垂成第6章 得勝歸營惡虎攔道第20章 柔然不服石中拔刀第141章 刺史圖謀壯士斷腕第224章 徐真被迫出使吐蕃第120章 逃亡山洞雙擁而眠第54章 左右衝突欲求生路第32章 李德騫深夜送連弩第206章 程家父子屯營演戲第18章 侯破虜怒而立軍狀第62章 密道被破徐真受疑第241章 被困黑獄神秘老者第72章 寒竹籌謀徐真作質第119章 無雙遭挾徐真死救第167章 唐軍大勝金珠被俘第8章 廟堂暗流小兵亂入第213章 李泰書畫聖上夜哭第78章 急中生智幻術震懾第235章 化身跟蹤無雙曝光第129章 閣老刁難禮炮解題第249章 日夜兼程示警庭州第85章 徐真反擊夜探杜府第268章 聖上私召再見仙姑第250章 崔氏翹楚惡計頓生第268章 聖上私召再見仙姑第150章 張儉欺壓徐真發怒第261章 房公次子登門求救第223章 感業寺外李治受挫第152章 寒竹滲入徐真涉險第174章 後方來人挑釁抓捕第90章 真猴王遇六耳獼猴第18章 侯破虜怒而立軍狀第40章 鐵血雄師風光入城第98章 三仙歸洞萬紀橫死第230章 李治封賞徐真抵達第52章 突襲敵後酣暢衝殺第212章 徐真接駕濮王拒歸第212章 徐真接駕濮王拒歸第240章 弄贊被害吐蕃易主第127章 盛典開幕徐真表演第105章 一掌拍懵程家庶子第235章 化身跟蹤無雙曝光第44章 慕容寒竹出山謀劃第60章 水道奇兵突降甘城第51章 勇武就位前往甘州第113章 寒竹決策唐軍遭伏第252章 府兵行兇姐妹救人第235章 化身跟蹤無雙曝光第122章 雙雙脫險甘鬆大勝第155章 惡徒相逼燧神使徒第117章 天降神雷名爲驚蟄第56章 奸人挑撥險陷營嘯第237章 化身被刺大論暴怒第103章 爲保承乾徐真挺身第19章 草原夜襲羣英建功第59章 淳風妙計地底跑馬第8章 廟堂暗流小兵亂入第105章 高麗吐蕃相繼來擾第239章 徐真東贊被俘封地第233章 無辜徐真躺着中槍第161章 浪子卑鄙徐真得福第230章 李治封賞徐真抵達第80章 甄生誣告朝堂風波第41章 晉升加勳卻遭捧殺第196章 徐大將軍凱旋而歸第118章 吐蕃棄城初見仁貴第15章 墓葬得刀齊呼主公第62章 密道被破徐真受疑第164章 城下大戰弟兄迴歸第55章 何力遲來敵軍退散第74章 奏凱班師銀鏡寄情第186章 李治出手徐真賀壽第266章 慕容敲打房家遺愛第260章 聖上賜婚各方異動第254章 徐大將軍怒罵刺史第161章 浪子卑鄙徐真得福第62章 密道被破徐真受疑第257章 沙陀那速點火叛變
第256章 唐軍受挫徐真爲使第81章 淑儀殿中再會晉陽第82章 密見太子徐真射覆第212章 徐真接駕濮王拒歸第52章 突襲敵後酣暢衝殺第94章 張家老宅故人現身第199章 閻府門前偶遇狄公第61章 李靖送書寒竹收信第139章 長史府邸三俠虎膽第179章 徐真識破聖人血戰第93章 徐真施救反遭背棄第50章 降服勇武兼修聖法第10章 軍奴營中再見凱薩第227章 萬事俱備只欠戰象第110章 徐真威震吐蕃羣雄第130章 魏王李泰決意反擊第60章 水道奇兵突降甘城第33章 段瓚遊騎直逼薩勒第39章 喜得聖法苦心修煉第2章 鴻臚車隊武侯逆襲第130章 魏王李泰決意反擊第180章 小人阻擋功敗垂成第6章 得勝歸營惡虎攔道第20章 柔然不服石中拔刀第141章 刺史圖謀壯士斷腕第224章 徐真被迫出使吐蕃第120章 逃亡山洞雙擁而眠第54章 左右衝突欲求生路第32章 李德騫深夜送連弩第206章 程家父子屯營演戲第18章 侯破虜怒而立軍狀第62章 密道被破徐真受疑第241章 被困黑獄神秘老者第72章 寒竹籌謀徐真作質第119章 無雙遭挾徐真死救第167章 唐軍大勝金珠被俘第8章 廟堂暗流小兵亂入第213章 李泰書畫聖上夜哭第78章 急中生智幻術震懾第235章 化身跟蹤無雙曝光第129章 閣老刁難禮炮解題第249章 日夜兼程示警庭州第85章 徐真反擊夜探杜府第268章 聖上私召再見仙姑第250章 崔氏翹楚惡計頓生第268章 聖上私召再見仙姑第150章 張儉欺壓徐真發怒第261章 房公次子登門求救第223章 感業寺外李治受挫第152章 寒竹滲入徐真涉險第174章 後方來人挑釁抓捕第90章 真猴王遇六耳獼猴第18章 侯破虜怒而立軍狀第40章 鐵血雄師風光入城第98章 三仙歸洞萬紀橫死第230章 李治封賞徐真抵達第52章 突襲敵後酣暢衝殺第212章 徐真接駕濮王拒歸第212章 徐真接駕濮王拒歸第240章 弄贊被害吐蕃易主第127章 盛典開幕徐真表演第105章 一掌拍懵程家庶子第235章 化身跟蹤無雙曝光第44章 慕容寒竹出山謀劃第60章 水道奇兵突降甘城第51章 勇武就位前往甘州第113章 寒竹決策唐軍遭伏第252章 府兵行兇姐妹救人第235章 化身跟蹤無雙曝光第122章 雙雙脫險甘鬆大勝第155章 惡徒相逼燧神使徒第117章 天降神雷名爲驚蟄第56章 奸人挑撥險陷營嘯第237章 化身被刺大論暴怒第103章 爲保承乾徐真挺身第19章 草原夜襲羣英建功第59章 淳風妙計地底跑馬第8章 廟堂暗流小兵亂入第105章 高麗吐蕃相繼來擾第239章 徐真東贊被俘封地第233章 無辜徐真躺着中槍第161章 浪子卑鄙徐真得福第230章 李治封賞徐真抵達第80章 甄生誣告朝堂風波第41章 晉升加勳卻遭捧殺第196章 徐大將軍凱旋而歸第118章 吐蕃棄城初見仁貴第15章 墓葬得刀齊呼主公第62章 密道被破徐真受疑第164章 城下大戰弟兄迴歸第55章 何力遲來敵軍退散第74章 奏凱班師銀鏡寄情第186章 李治出手徐真賀壽第266章 慕容敲打房家遺愛第260章 聖上賜婚各方異動第254章 徐大將軍怒罵刺史第161章 浪子卑鄙徐真得福第62章 密道被破徐真受疑第257章 沙陀那速點火叛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