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3)

問題是,管叔和蔡叔作爲太姒的兒子,玄鳥族的外家子孫,他們對嫡系的武庚王子有一種特殊的敬意和親近感。他們沒有很好地履行監視者的職責。

監視者與囚徒做了朋友,這不能不讓朝廷感到恐慌,主政的周公嗅到了其中的危險氣息,於是誣稱管、蔡聯合武庚作亂,出兵誅殺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

三監之亂後,紂王的庶兄微子啓被封於宋,繼承殷商後嗣。

微子是庶出的王子,和那些殷商貴族女子所生的王子比起來,他的玄鳥族血統要淡得多,對周的威脅也小得多。周對他的冊封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舉動。

在這段混亂時期,商遺民中傳出了“受命者”的傳說,周王室也大爲緊張。

周武王,你們是否知道,爲什麼他的諡號被定爲“武王”?

姬發的諡號,是他自己生前指定的。

因爲他也聽說了那句“受命者誰,仲子武王”,而他恰好是次子,自命武王,正是爲了向商遺民暗示,天命已轉移到周家。

很多年以後,當強大的西周走到盡頭,進入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的東周時代,宋微子的後世子孫裡,出了一個異人,那就是孔子。

孔子從周王室的秘藏古簡中發現了自己族裔的秘密。

先秦諸子,孔子的思想一向被認爲迂腐。

當此羣雄紛爭、百家爭鳴之時,對於天下的歸屬,有人呼籲有德者居之,有人宣揚有力者得之,唯有孔子,不談能力的確認,不談道德的判定,只是一遍遍地強調遵守那些古老的秩序,什麼嫡庶尊卑,什麼長幼有序,多麼不切實際!

孔子一生懷才不遇。因爲他的所有主張,皆出於一個無法明言的觀點:上古那種統一、強大、穩定的統治,靠的就是來自神祇族的血統!

從周王到宗親諸侯,或多或少都攜帶着來自太任和太姒的血統。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維持這血統的成分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爲貪圖美色的本能,君王們任意擡高非玄鳥族妾妃的地位,廢嫡立庶的事時常發生。

神聖混跡於泥淖,篡逆高踞於廟堂,這就是天下不安、連年戰亂的根源。

孔子焦急地呼籲恢復舊有的秩序,反對廢長立幼、廢嫡立庶、以下犯上,只是爲了儘可能延續玄鳥族的異能和權威。

當孔子發現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之後,便把全部精力放到《周易》上。

《周易》是一部傑出的作品,因爲它,玄鳥族得以在血統已經淡化的西周又延續了兩百多年的統治。可是,再優秀的能發揮玄鳥族預知異能的工具,其效能終究還是取決於玄鳥族人本身的血統。時間是玄鳥族最大的敵人,玄鳥族血統的散失衰落,是一件無可挽回的必然之事。

唯一的希望,只在未來,或者在那散居於千千萬萬芸芸衆生中的玄鳥族後代裡,有一對男女,碰巧各自擁有對方所散失的玄鳥族血統,而他們又碰巧結識、結合,或能重新創造出血統純淨、擁有玄鳥族祖先那樣強大的異能的孩子。就像當年紂王企圖做的那樣。

那孩子就是“受命者”。

當孔子通過易理明白了這一點,他在晚年做了幾件事:他把從王室藏書中得到的那些古老的簡牘進行了刪減整理,三千首詩刪到三百,就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詩經》。

這些貌似歌詠禮樂和古文化的詩文,隱晦地透露了玄鳥族的由來和歷史,更危險和敏感的內容,則被封存了起來,藏進了孔府的夾牆中。

那不是一個適合公佈真相的時代。

但即使是如此隱晦曲折地透露,依然引起了後世統治者的警惕。

嬴氏,一個與商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的家族。在殷商時期,他們做過商王的御者,娶過商的公主,直到商滅亡時,嬴氏的飛廉、惡來父子還效力於殷紂。惡來在武王伐紂時被殺,飛廉因爲正在北方爲紂王辦事而逃過此難。他的後人在西戎逐漸發展壯大,建立了秦國。

因爲這段特殊的過去,秦的祖先傳說和商驚人地相似。他們宣稱他們的祖先是女修吞玄鳥卵而生的。

和商一樣,秦也有從死的風俗。各諸侯國中,秦殉葬人數是最多的,甚至不惜以重臣良將殉葬。秦穆公死,以子車氏三子殉葬。三人都是以一敵百的勇士,秦人謂之“三良”,惋惜不已,乃作《黃鳥》一詩。這種看似不可理喻的暴行,恰恰是秦得以強大稱霸的奧秘。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大都衰於內耗,唯有秦沒有這一麻煩,爲什麼?因爲秦的國君能預知到那些在未來可能會危害國政的臣僚,並以殉葬這種非常手段防患於未然!

可惜的是,這種能力在秦始皇的時候就徹底消失了。他不具有這種能力——因爲他是呂不韋的孩子!

所以,即使一些秦王室秘書中傳下來的讖語向他暗示“***”,他也不知道那是指胡亥,竟然還以爲是匈奴,特地命蒙恬率大軍北擊匈奴。

也許正因爲自知並非真正的玄鳥族之後,內心深處的自卑加上戒備,使秦始皇不計一切代價,也要毀滅這個神秘而高貴的家族曾經存在過的一切史實。史實幾乎都保存在儒家經典中,所以,便有了野蠻的“焚書坑儒”。

史載秦始皇爲了方士的欺騙一怒之下焚書坑儒,卻沒有說清楚,爲什麼欺騙他的是方士,卻要連帶儒生也坑殺。其實,秦始皇就是在毀滅真相!

秦始皇命李斯在玉璽上刻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爲什麼?

四處巡行,祭天封禪,爲什麼?

難道他對上天有着獨特的虔誠嗎?

不,他只是恐懼。

越是自知不獲天命,越是要證明天命攸歸。

同樣,陛下今日種種令人不解的行爲,也是在證明自己擁有天命。和秦始皇不同的是,他相信天命本來就屬於自己。他在遼東設高廟,不是在僞造天命,他打心底相信自己本來就是真命天子。如果“受命者”起源東北,那麼他的祖上必然與東北有某種淵源!他要殺董仲舒,不是因爲董仲舒語涉不敬,而是因爲董仲舒企圖破壞他這完美的幻覺。

其實,僞造天命的秦始皇錯了;製造幻覺的陛下錯了;自以爲“知天命”的孔子也錯了;乃至你,衛律;你,李陵;還有孔安國、董仲舒……都錯了。

真正的“受命者”,對現世的權力並沒有興趣。

不錯,“受命者”可以預知戰事勝負、朝局變幻;可以預知風吹雲動、雨雪雷霆;可以預知對手下一步將走出怎樣的棋局;可以預知誰會成爲未來的勁敵。然而,他不會利用這些去設伏構陷、攻城略地、圖謀天下。

他做得到,但他不會。

因爲他深知,任何對既定規律的改變,都會遭到一種更爲強大的力量的報復。那就是真正的“天命”。

這個世界的權力,本就並不屬於玄鳥族。

你們知道玄鳥族的預知異能是怎麼回事嗎?

在奔騰不息的時間長河裡,身處其中的大多數芸芸衆生,隨波逐流,他們目力所及,只能看見自己所來自的河段,未來會流向哪裡,就非他們所知了。而在玄鳥族眼裡,這長河幾曲幾彎,或急或緩,一覽無餘。因爲玄鳥本就是從“河”的那一頭到這一頭來的,在跨越時間的過程中,玄鳥意外地獲得了這時間段裡的全部信息。所以,玄鳥族有一種獨特的觀測時間的視角。他們看歷史的長河,有如身處高山之巔,俯瞰大地江河。

看得多遠,取決於他們站得多高,或者說,取決於體內玄鳥異能的多寡。

契是有史以來擁有最完整、最強大的異能的玄鳥族人,在他的視角維度,能看得到從上古的大洪水,到未來冰天之戰之間這一整段的歷史。這數千年的時間長河裡的每一點波動、每一絲漣漪,他都歷歷能數,瞭然於心。

如果他要改變這“河流”的其中一段,比如流速,比如流向,使這“河流”變得有利於自己,他都做得到。但他沒有。因爲他看得很清楚,滔滔洪流,浩浩蕩蕩,不管是人還是神,都無法改變它最終的流向,任何阻遏和扭曲都是危險的。他的異能使他動念之間,便可預料到干預歷史之河的惡果。

玄鳥族對這個世界的干預,開始於成湯時代。不是因爲那時的玄鳥族的異能格外強大,恰恰相反,是因爲他們已經沒有他們的祖先那種一毫舉而知事之大動的能力,潛藏在腦海深處的信息已經被血管裡累積的凡人的血液模糊了,有時,他們必須藉助一些工具——比如甲骨、貝殼,乃至周文王發明的蓍草,將這些內容“外化”,才能回憶得出來。

凡人只看到他們占卜精準,百發百中,欽佩萬分,卻不知從未卜先知,到卜而後知,已經是預知力的嚴重退化。

王族用天干地支給自己命名,也是爲了找到一個時間河中的支點,便於推算出自己命運的走勢。即使如此,他們的推算也只能及身而止,不復能知遙遠的未來。

無知給了他們膽量。他們憑藉着預知的異能,一次次輕易擊敗敵人,贏得戰爭,奪取天下,卻不知道,被矯改過的歷史自有一種力量,要恢復原來的趨勢。矯改得越多,那種恢復的力量便蓄積得越大,有如築堤百尺,蓄勢千鈞,一旦決口,大水轟然而下,必然沖毀一切曾阻礙它的事物。

商紂王,就是那個潰堤之時的受害者。

你們知道商紂王是怎麼死的嗎?

他極其痛苦地死於烈火之中。

他預測到了自己的結局,只是不知道那死亡會在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到來,但他確知,這一切必然會發生!

如果你們早就知道自己有朝一日會以最痛苦的方式死去,並且沒有任何辦法逃避,你會怎麼做?

他酒池肉林,醉生夢死,用淫樂來麻醉自己,暫時忘卻內心深處的最大恐懼。他炮烙臣下,挖心斷足,用他人的痛苦來消解自己對末日的恐懼。他拼命搜刮天下財富,以四千庶玉、五枚天智玉琰做成一件清涼沁骨的玉衣,以圖在末日來臨之時保護自己少受痛苦。

懲罰終於還是到來了。周軍入朝歌之時,內應引燃大火,躲在鹿臺上的紂王無處可逃。由於有了玉衣的保護,他的死反而變得格外漫長而痛苦——他是被緩慢地炙烤而死的。當武王發現他的遺體時,四千庶玉盡毀,保護五處要害的天智玉琰依然完好無損。

當成湯將柴草堆在自己腳下,用****祈雨欺騙天下視聽,贏得本不該屬於他的權威時,就註定了他的子孫有朝一日會真正罹受他許諾過的犧牲。一代代商王用預知力推遲報應來臨的做法,都是在一次次加強那最後的懲罰。

他們倚仗異能,壓制叛亂,看似暫時獲得了天下太平,然而,叛亂、謀逆、暗殺,這種種行爲,是天下萬民蓄積了極大憤怒之後纔會爆發的最終行動。

堵死火山的噴發口,難道地底的烈焰便會因此熄滅嗎?削去冰山頂尖的一角,難道下面的山體便會因此消融嗎?憑着預知力提前擒殺起事的領袖,難道憤怒和怨恨便會因此消失嗎?

天命,不是一兩個異人掌控的神秘命數,而是這世間億萬生靈呼吸、飲食、悲歡、喜怒、生死……這無窮細微狀態造成的大趨勢。這種趨勢,不是區區一支勢單力薄的玄鳥族能改變的。

商朝滅亡後,我們族裔飄零淪落、只能從事四業之末而飽受歧視,難道是偶然的嗎?今天那些民間的術士相師非孤即殘、子息薄弱,難道是偶然的嗎?我母親婚姻不幸、誕育艱難,難道是偶然的嗎?我九死一生,被你放逐到這荒原上放羊,難道是偶然的嗎?

你一直奇怪,我何以身具異能仍默然忍受種種折辱。那只是因爲,我自知所遭受的一切,是“天命”對我們族裔的懲罰,是對成湯後代的追懲。我的祖先用異能攫取了不該屬於自己的利益,後世子孫必然爲此付出代價。

多少玄鳥族後人,雖能斷人休咎禍福,教人趨吉避凶,自身卻瞽目跛足,潦倒困頓,一生不得志。有人說,這是泄露了天機的懲罰。其實,這是違背了天命的代價。

你看那民間巫卜之流,越是靈驗的,往往多有殘疾,尤以目盲者居多。“珊蠻”一詞,就來源於“商矇”。長期的王族內婚,使玄鳥族的體質比常人更容易產生缺陷,而這缺陷最容易發生在眼睛。

所有玄鳥族人中,“受命者”有着最接近於祖先的預知異能,因此也命定要承受最多的苦難。他從出生那一刻就要承受死亡的折磨,他註定不能得到父母之愛、兄弟之情。他一生不能有所愛者,因爲有了也早晚會失去。他會遠困異國,妻子改嫁,兒女離散。他的絕世異能,不能給他帶來名望和幸福,只會帶來痛苦和絕望。

他深深地羨慕那些對未來一無所知的凡夫俗子,哪怕註定困頓終生,哪怕註定遭遇不幸,不到最後一刻,總還有着一點指望。

衛律,你怨恨命運不公,你拼命追尋擁有異能的玄鳥族。你可曾想到,這異能帶來的是什麼?如果你早知摯愛終將失去,你還能在詔獄中經受住那漫長的苦刑嗎?如果你確知未來只是一片黑暗,你還會甘心忍受宵小的侮辱、權貴的欺凌、生存的磨難嗎?

人世皆因希望的存在,才使最悲慘的命運也有一絲期盼的價值。

而我,“受命者”,卻與生俱來被剝奪了這世上最珍貴的東西——希望。

我早就知道命運的每一處轉折變化,知道災難會在何處降臨,知道死亡會在何時來到,知道我所愛的人會怎樣死去,我生活的每一時刻,都是在向那最恐懼的一刻接近。世上還有比這更殘忍的折磨嗎?

今天,我告訴你這些,不是想博取你的同情,或爲自己對你的願望無能爲力而作辯解。我只是希望你明白,這世上,未必只有你是最不幸的。

第11章 (5)第30章 (5)第34章 (1)第22章 (2)第9章 (3)第31章 (1)第3章 (2)第32章 (2)第27章 (2)第22章 (2)第12章 (1)第16章 (1)第9章 (3)第21章 (1)第24章 (4)第1章 引子第14章 (3)第17章 (2)第19章 (4)第4章 (3)第25章 (5)第17章 (2)第33章 (3)第22章 (2)第31章 (1)第18章 (3)第31章 (1)第33章 (3)第28章 (3)第5章 (4)第23章 (3)第6章 (5)第4章 (3)第34章 (1)第35章 (2)第20章 (5)第8章 (2)第26章 (1)第19章 (4)第13章 (2)第17章 (2)第2章 (1)第24章 (4)第9章 (3)第13章 (2)第20章 (5)第16章 (1)第17章 (2)第32章 (2)第21章 (1)第31章 (1)第7章 (1)第7章 (1)第12章 (1)第22章 (2)第27章 (2)第29章 (4)第22章 (2)第25章 (5)第10章 (4)第15章 (4)第26章 (1)第31章 (1)第30章 (5)第7章 (1)第15章 (4)第15章 (4)第15章 (4)第8章 (2)第26章 (1)第20章 (5)第33章 (3)第19章 (4)第20章 (5)第1章 引子第3章 (2)第4章 (3)第23章 (3)第33章 (3)第35章 (2)第3章 (2)第32章 (2)第6章 (5)第21章 (1)第27章 (2)第34章 (1)第20章 (5)第12章 (1)第23章 (3)第15章 (4)第6章 (5)第9章 (3)第15章 (4)第27章 (2)第22章 (2)第28章 (3)第19章 (4)
第11章 (5)第30章 (5)第34章 (1)第22章 (2)第9章 (3)第31章 (1)第3章 (2)第32章 (2)第27章 (2)第22章 (2)第12章 (1)第16章 (1)第9章 (3)第21章 (1)第24章 (4)第1章 引子第14章 (3)第17章 (2)第19章 (4)第4章 (3)第25章 (5)第17章 (2)第33章 (3)第22章 (2)第31章 (1)第18章 (3)第31章 (1)第33章 (3)第28章 (3)第5章 (4)第23章 (3)第6章 (5)第4章 (3)第34章 (1)第35章 (2)第20章 (5)第8章 (2)第26章 (1)第19章 (4)第13章 (2)第17章 (2)第2章 (1)第24章 (4)第9章 (3)第13章 (2)第20章 (5)第16章 (1)第17章 (2)第32章 (2)第21章 (1)第31章 (1)第7章 (1)第7章 (1)第12章 (1)第22章 (2)第27章 (2)第29章 (4)第22章 (2)第25章 (5)第10章 (4)第15章 (4)第26章 (1)第31章 (1)第30章 (5)第7章 (1)第15章 (4)第15章 (4)第15章 (4)第8章 (2)第26章 (1)第20章 (5)第33章 (3)第19章 (4)第20章 (5)第1章 引子第3章 (2)第4章 (3)第23章 (3)第33章 (3)第35章 (2)第3章 (2)第32章 (2)第6章 (5)第21章 (1)第27章 (2)第34章 (1)第20章 (5)第12章 (1)第23章 (3)第15章 (4)第6章 (5)第9章 (3)第15章 (4)第27章 (2)第22章 (2)第28章 (3)第19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