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四章 驚變上

天生韓信 一百八十四章 驚變(上)

張良微愕,放下酒杯有些不解的看着韓信,說道;“怎麼突然問起此人?”

韓信移開目光,有些躲閃的說道;“沒什麼,就問問。”

張良見他面色似乎有什麼隱情,便也不再追問,沉吟了會反問道;“那韓兄弟你以爲我韓國名聲再爲顯赫的人是哪些?”

韓信沉吟片刻,便說道;“若論國勢之強,當然是昭侯時期的申不害,那時候韓國內政修明,國民成小康之治,國力並不輸於當時燕、趙、秦等國,是有小霸之稱。不過韓國畢竟地處中原,四周都是魏、齊、楚、秦、趙等強國,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終究沒有做大的機會。”

“若說到出名,那當然是法家集大成的韓非了。韓非吸收了儒、墨、道諸家的一些觀點,以法治思想爲中心,總結了前期法家的經驗,形成了以法爲中心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體系。”

說道這裡韓信不由喂喂嘆氣,有些惋惜的又說道;“只可惜我這位同姓前輩命途多舛,雖有心報國可韓王卻昏庸無比,反而被當時的秦王政心慕不已,百般要挾才迫使他來秦國,最終客死他鄉。不過他也算值了,他人雖死學術卻經久不衰,後來的始皇帝便是深受他的學說影響打造的秦帝國。”

張良微微一笑,道;“世人大多都對這兩位前輩推崇至極,認爲申不害和韓非是法家最有代表性的二人,讚歎我們小小的韓國竟能出兩個法學大家。其實我韓國另有一位傑出的人才不爲世人所知,他並非法家之才,而是博通數家學說,並無專屬。”

韓信眼睛微跳,沉聲道;“這人是韓峰嗎?”

張良點了點頭,“正是。不同於庶出遠枝的韓非,他出生於王室近枝,是韓釐王之孫、桓惠王之侄。此人自幼膽識過人,而且武藝超羣,少年時喜好遊俠之術,十二歲的時候就持劍當街殺死當朝相國司徒鐘的嫡子,揚言爲民除害。司徒家是韓國聲勢顯赫的大家族,嫡子被殺相國司徒鍾怎肯罷休,事情後來鬧的越來越大,他的祖父韓釐王不得已只好將他下獄囚禁,以此平息衆怒。”

“後來被禁足的韓峰卻忽然在獄中大徹大悟,改了性子專心讀起書來了。他在獄中被關了九年,也讀了整整九年各家學說,尤以兵家、陰陽家、名家之術爲重,後出獄便被桓惠王拜爲上卿,以他爲使出使各國合力抗秦。”

“只是當時秦國已經獨大,關東六國先後衰落,其中尤以韓國最爲弱小,土地被蠶食的尚不及秦國一郡大,細薄西山朝夕不保。韓峰雖然天縱奇才,一心力抗秦國復興韓國,可卻拘限於韓國貧瘠的國勢無法大施拳腳,只好轉而寄希望於六國合縱抗衡強秦。”

韓信語氣有些嘲弄的說道;“可最後不是還是失敗了嗎?秦國當時統一之勢已經難以抗拒,六國君主昏庸朝政混亂,面對強秦彼此之間卻還爭鬥不斷。你這位前輩妄想以人力抗拒天命,那無意會被歷史的車輪無情的碾壓。”

張良微微嘆氣,“你說的確實對,六國並非亡於秦國之手,而是亡在自己的手中。楚國沃野千里,帶甲百萬,卻處處受制於秦,國內內鬥不斷;齊國空有其大,富庶無比,卻朝秦暮楚,滿足於眼前的蠅頭小利;背面偏安的燕國也一樣,仗着地勢遠離強秦,不但不幫其他國家抗衡秦國,反而在數次秦趙大戰的時候拖趙國後腿,這種鼠目寸光之輩,焉有不亡的道理!”

“唯一能團結一致共抗秦國的也有韓魏趙三國而已,因爲地靠秦國所以纔有切膚之痛。只可惜長平之後的趙國大勢已去,雖然有廉頗李牧這種蓋世名將強撐着與秦抗衡,卻也是殘喘延續無力迴天;魏國在戰國初期強橫一時,卻與各國結怨甚深,敗於齊國田忌孫臏之後便一蹶不振,國立江河日下;至於我韓國更是國小兵弱,這三國要想和秦國抗衡,除非三家歸晉,重新恢復往日強大的晉國。”

韓信目中露出不可思議的神色,“難道他儘想做這等荒謬的事情?”

張良輕輕一笑,“你覺得荒謬嗎,可這幾乎差點成功了。要知道韓魏趙三國本就是同氣連枝,三家分晉才得以立國,而後三國之間廣通姻親,每一個國君都是其他兩國王族的近脈血支,親疏自然遠勝於其它四國。”

韓信不以爲然的說道;“若以親疏遠近作爲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那未免太過兒戲了吧。想秦趙兩國本是同宗,都是贏姓趙氏,可昔日七國爭霸時秦趙兩國卻是廝殺的最爲激烈的兩國,長平之上可曾顧惜過同宗之情?想秦楚世代聯姻,歷代君主體內都留着楚國王室的血液,始皇帝可曾聯繫過楚國王室?”

“國與國之間本來就沒有什麼情誼血親而言,聯姻無非就是政治需要,僅此而已。”

張良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卻又說道;“雖說如此,不過韓魏趙三國卻有些不同。”

韓信揚了揚眉,“有何不同?”

“因爲西方有一個無比強大的存在,秦國咄咄逼人的姿態讓三晉人人自危。但凡三晉內的有志人士都知道,三晉若能抱成一團,尚有可能和秦國抗衡,若不然早晚會被秦國所滅。”

“在韓峰的傾力遊說下,三晉分別達成了一系列的互助密約,以防止被秦國個個擊破。韓峰顯然並不滿足於此,他驕傲的個性促使他想再進一步,他提出了三晉重新合成一國。”

說到這裡張良輕輕一笑,“事實上不論是趙王、魏王還是韓王,他們都很熱衷於三晉歸一,可問題是由誰擔任主導,也就是由誰擔任新的君主。這便成了韓峰要面臨的最大難題,所以他想出了個折中的辦法。”

“什麼辦法?”韓信忍不住開口問道。

“他想由周天子擔任新國的君主,當然僅僅是名義上的而已,三國仍然保留着極大的自主權,只是名義上遵從天子的號令成爲一個新的國家,國都定在洛邑。趙王、魏王和韓王各自降一級爲國公,仍然是世襲罔替,他們將和和大臣們前往洛邑組建新的朝堂。”

“周天子畢竟仍然是天下諸侯名義上的共主,而三國仍然實際上保持着各自的獨立性,只是名義上併爲了一國更加利用團結一致。所以韓峰這個意見提出後便也沒有遭到過激的反對,他也信心滿滿的前往了洛邑想要遊說周赧王。”

之後的事情不用張良說韓信也猜到了,心灰意冷的周赧王拒絕了韓峰的提議,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是天意註定的,做不做又有何區別。得不到周赧王支持的韓峰只得放棄了這個大膽的想法,失意的他卻在洛邑意外的邂逅了他此生的最愛,美麗的周室公主姬婉如,並千方百計的用他的才華征服了這位驕傲的公主。再然後就是韓國被秦所滅,韓峰身爲公子以身殉國,姬婉如帶着年幼的韓信顛沛流離,到了淮陰城。

待張良說完,兩人只是喝着酒不說話,似乎都在回味往事。沉默了許久,韓信突然擡起頭看向張良道;“張大哥,你可曾見過這個韓峰,他長相如何。”

張良點了點頭,“我年幼時有幸見過他數面,那時候年紀還小,印象不深,只覺得他灑脫至極,渾身上下散着故讓人親近的味道,你問這個做什麼……”

張良忽然停住不說話了,滿臉駭然的看着韓信,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才說道;“我這才留意到,你看上去竟然和他有些相像,難道……”

韓信苦笑着點了點頭,“他正是家父。”

☢ ttκǎ n☢ c o

張良驚愕的張不攏嘴,半響才喃喃說道;“難怪難怪。”忽然又想到什麼,拍掌笑道。“這麼說來韓兄弟你真的是我韓國的宗室,看來並非我胡亂猜測的,甚好,甚好!”

韓信警惕的看了一眼門外,見沒人靠近這才放下心來,連忙小說對張良說道:“張大哥,這事你可千萬不能說出去,若是被秦國的百姓知道了我是韓王后裔,那我在秦國就很難立足了。”

張良笑了笑,“韓兄弟大可放心,良是個知道輕重的人。”

韓信這才放下心來,見氣氛有些尷尬,便向調笑兩句緩解下氣氛。忽然聽到門外一片喧譁,夾雜着親衛大聲的詢問聲。

大踏步的腳步聲傳來,隨即木門被推了開來,一名親衛衝了進來跪下說道;“回稟上將軍,上郡急報。”

韓信不由臉色一變,早上的時候上郡的信使剛剛將戰情彙報,可現在卻又派出信使,那肯定是出了大事情。

“快,帶進來。”

一名渾身甲冑的秦軍斥候跌跌撞撞的走進大廳,想來是在寒風中策馬狂奔了幾天幾夜早已經筋疲力盡,跨進門檻時竟然幾乎暈倒。一旁的親衛急忙上前攙扶,十分有經驗的爲其灌了幾口暖酒,又掐了會人中,那斥候才緩過氣來。

見韓信在座上正焦急的看着他,那斥候強撐着身子跪下,失聲說道;“稟上將軍,榆次失陷,長城失守了!”

“什麼!”韓信“霍”得一下站起身來,酒杯失手落地,滿臉的驚駭之色。

榆次起初並不是個城,只是長城上的一個關隘要塞而已。

上郡北部的長城是依託陰山的南麓所建,惟獨在陰山和祁連山交界之處是一片一馬平川的平原。爲了防止草原上的遊牧部落通過此處襲擾秦國,昭襄王便下令在此處鑄城,以此銜接東西長城。如此纔有了榆次關。

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驅匈奴,開疆闢土數千裡,將邊境推到了河套以北。榆次關便解除了來自草原的威脅,轉而成爲了關中出塞的必經之所,人口商賈日漸增加,漸漸興旺了起來,始皇帝三十六年便在此設縣。如今既然河套已失,那榆次自然又在此發揮了作用,成爲了長城上重要的一處防線。

榆次是按照秦國一級邊城的規格建造的,城牆高三丈,有護城河,東西則於長城銜接。雖不可說是堅不可摧,但對缺乏攻城器械的匈奴來說還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堅固關隘。所以田市對這裡也是放心的很,只是派出了五千兵士駐守,以他的心腹愛將劉甲爲將。

劉甲是隴西老秦人出身,爲軍中軍侯。平時爲人耿直嚴謹,深得田市的欣賞,這次才委以重任,讓他擔任榆次守將。劉甲上任後也確實不負所望,先後數次擊退匈奴人的攻城,且多有斬獲,殺死了一名匈奴的婢王。田市爲此大爲歡喜,下令送來了數十頭肥豬,好好的犒賞榆次三軍,全城頓時歡呼如雷。

一片喜氣洋洋中,唯有一人面色陰沉,內心掙扎十分。

霍疾擡頭望着遠處,看似在仰望天空,其實心中卻緊張萬分。這時同僚走了過來,笑着說道;“霍曲侯,今日軍侯請酒,都是咸陽上將軍送來犒賞我們的,不去討幾杯美酒喝嗎?”

論職霍疾不過是副曲侯,不過同僚之間大多都喜歡相互臉色貼金,誰也不會這麼不識趣的加上一個“副”字。霍疾喜好飲酒,這在全軍都是出了名的,所以那同僚自然以爲霍疾無論如何都會去的。

霍疾勉強笑了笑,神色有些不自然的說道;“你們去吧,今日我已經和軍侯說了要留值守勤的。”

那人豎了豎拇指,面帶諷刺的笑道;“霍曲侯果然忠於職守,佩服佩服,看來是想討軍侯的歡心了。那我就不叨嘮了,先去喝上幾杯。”

霍疾忍不住嚥了口口水,瞪向同僚遠去的背影,心中暗暗說道;“儘管喝吧,等你死到臨頭了就知道後悔了。”

霍疾出身忐忑,先是在隴西爲戍卒,後被徵調入章邯的隊伍隨他出關平亂。後來章邯戰敗他也隨之一起投降了楚軍,後來項羽坑殺秦軍他又運氣極好的成爲了逃出來數萬人中的一個,然後被整編入伍,半年來積功成了一名副曲侯。

原本他以爲自己這一輩子就會這麼平穩的度過的,四處征戰,如果運氣好些能活下來的話,想必會成爲一名曲侯,再高些他就不敢想了。可董翳派人送來的一封信卻擾亂了他的心神。

他在章邯軍中時曾是董翳的親兵,後因爲表現良好才被外放出去當名小軍官,所以董翳算起來是他的老上級了。只是董翳這個老上級來信當然不是跟他敘舊,在信中他**裸的提出了讓他砰然心動的條件,“事成之後封侯百將,黃金百錠,榆次城中的美女任他挑選”。

如此豐厚的條件又豈是他現在這麼個區區副曲侯能比的,要說霍疾沒有心動那是絕無可能的。可最初他還是忍住了衝動,反而馬上將信件燒燬,防止被別人發現。

他心中冷笑不止;董翳呀董翳,你都落魄到如此地步了還當自己是翟王。條件再好,也要有命去拿,再說就憑你現在這個潦倒的模樣,能給我許諾的那些嗎?恐怕只是信口開河隨後許諾的。

於是霍疾對董翳的誘降絲毫不理,但害怕被人知道他是董翳舊部這個事實,於是也隱瞞了下來並未稟告劉甲。

司馬欣董翳對他的不迴應卻並沒有放棄,隨後司馬欣竟然勸動了冒頓單于親自霍疾寫了封信,特意蓋上了匈奴的王印。霍疾受到第二封信的時候纔信以爲真了,信中冒頓親自用秦書細細勸說了霍疾歸降,便將對他的許諾提高到了封王割地,唯一的條件就是永爲匈奴人的友好鄰邦。

封王!這個無疑對霍疾是個巨大的誘惑,大到他幾乎無法抵抗的住的地步。雖然三年前陳勝和吳廣在大澤鄉喊出了一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吶喊,可對平民來說,王仍是高高在上、秉承天命的所在。平常人不要說想做,就算看上幾眼聖顏也是天大的榮幸。

冒頓的大方終於讓霍疾下定了決心,他決心防守一搏了。他秘密召集了他部下的幾十個生死弟兄,這些人都是跟隨他出生入死的,對他忠心耿耿,絕對信賴的住。 Wшw✿ тt kΛn✿ ¢ 〇

今日是劉甲慶功的晚宴,他又主動請纓要求執勤城門。劉甲是個忠厚之人,對霍疾絲毫沒有防備,見他如此敬職反而大大誇獎了一番。就這樣霍疾輕而易舉的取得了城門的守衛權,將他的心腹悉數安排了進去。

雖然冬天已過,可早春的天氣依舊十分寒冷,尤其是在這種寒苦的邊塞之地。城頭上的戍卒一個個都懂得手腳冰涼,在那不停的跺腳取暖。霍疾見此便大聲的說道;“兄弟們,天氣寒冷,你們先回城樓休息吧,有親兵營的警戒即可。”

見守將如此通情達理,秦兵齊齊歡呼,爭先恐後的涌入城樓避寒。霍疾微笑的看着一個個袍澤鑽入城樓,心中卻緊張萬分,生怕出了一點紕漏被人提前發現了。

待秦兵都進了樓中避寒,霍疾的手心卻緊張的直冒冷汗。他忽然間有些害怕了起來,擔心事敗的話不但他的妻子兒女覺都要殺頭,恐怕家族也會難以倖免。

事到臨頭,霍疾卻猶豫不決。他手下的亡命之徒見他如此不決,便咬牙狠狠的說道;“大人,快下令動手了,我們就算現在收手,今日如此不同尋常的安排也會讓人察覺出來的,到時候我們肯定死路一條。還不如趁機搏一搏。”

霍疾聽罷,終於下定了決心,大手重重一揮,低聲吼道;“動手。”

一百二十八章 烽火連城二百七十二章 見龍卸甲七第74章 半渡擊之一百二十五章 蒙下之囚下二百零一章 豈曰無衣上一百三十一章 決戰中二百七十一章 見龍卸甲六一百七十一章 女兒心思第63章 軍中角力二百四十九章 齊地九第70章 八百里瀚海(上)第3章 心動一百四十九章 關東大變第76章 上兵伐謀二百零五章 後繼有人一百五十二章 關山飛度二百六十六章 見龍卸甲一二百五十三章 燃眉之急第81章 踏上歸途一百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一百二十一章 張良計一百二十一章 張良計第88章 力挽狂瀾一百七十九章 天意下第102章 鉅鹿之戰(二)一百三十一章 決戰中一百一十六章 何人可爲王第八十九 掌羣雄並起一百一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101章 鉅鹿之戰(一)二百六十三章 大風歌八第51章 白帝當道二百三十七章 毒士中二百一三十一章 鏖戰中原四第55章 老薑新蔥第66章 子不若父二百四十一章 齊地一第83章 父子反目(下)二百一二十二章 燕趙歸心十一第7章 相士二百一二十章 燕趙歸心九第110章 鉅鹿之戰(十)第87章 危如累卵第44章 忠僕二百四十二章 齊地二第23章 星語二百三十六章 毒士上二百三十六章 毒士上一百三十五章 關山重重二百五十五章 左丘下第20章 項羽二百五十六章 大風歌上二百零五章 後繼有人第102章 鉅鹿之戰(二)第37章 英雄約第33章 江山志一百八十二章 一觸即發第90章 王離之召第51章 白帝當道二百四十一章 齊地一一百七十七章 峰迴路轉一百四十四章 壯士斷腕第42章 沙丘之變(五)第46章 馬癡二百一三十章 鏖戰中原三二百三十五章 天下爲棋下第35章 夜宴(下)第99章 江山裂一百四十七章 瞞天過海一百二十七章 間不容髮第50章 賢內助一百三十四章 裂土封王二百一二十二章 燕趙歸心十一二百一十五章 燕趙歸心四二百四十三章 齊地三一百七十四章 計從心來一百二十四章 蒙下之囚上第74章 半渡擊之二百一十七章 燕趙歸心六一百四十四章 壯士斷腕第49章 搶親二百零一章 豈曰無衣上第12章 嶺南(上)二百六十六章 見龍卸甲一二百零八章 問鼎天下二百一三十一章 鏖戰中原四第76章 上兵伐謀一百一十四章 先入關中者王之上二百四十九章 齊地九二百一二十九章 鏖戰中原一一百二十章 兵不厭詐第5章 故居一百五十八章 不求連城壁第74章 半渡擊之第55章 老薑新蔥第100章 北方劇變一百九十四章 天下之勢二百一二十九章 鏖戰中原一第14章 九宮戲
一百二十八章 烽火連城二百七十二章 見龍卸甲七第74章 半渡擊之一百二十五章 蒙下之囚下二百零一章 豈曰無衣上一百三十一章 決戰中二百七十一章 見龍卸甲六一百七十一章 女兒心思第63章 軍中角力二百四十九章 齊地九第70章 八百里瀚海(上)第3章 心動一百四十九章 關東大變第76章 上兵伐謀二百零五章 後繼有人一百五十二章 關山飛度二百六十六章 見龍卸甲一二百五十三章 燃眉之急第81章 踏上歸途一百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一百二十一章 張良計一百二十一章 張良計第88章 力挽狂瀾一百七十九章 天意下第102章 鉅鹿之戰(二)一百三十一章 決戰中一百一十六章 何人可爲王第八十九 掌羣雄並起一百一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101章 鉅鹿之戰(一)二百六十三章 大風歌八第51章 白帝當道二百三十七章 毒士中二百一三十一章 鏖戰中原四第55章 老薑新蔥第66章 子不若父二百四十一章 齊地一第83章 父子反目(下)二百一二十二章 燕趙歸心十一第7章 相士二百一二十章 燕趙歸心九第110章 鉅鹿之戰(十)第87章 危如累卵第44章 忠僕二百四十二章 齊地二第23章 星語二百三十六章 毒士上二百三十六章 毒士上一百三十五章 關山重重二百五十五章 左丘下第20章 項羽二百五十六章 大風歌上二百零五章 後繼有人第102章 鉅鹿之戰(二)第37章 英雄約第33章 江山志一百八十二章 一觸即發第90章 王離之召第51章 白帝當道二百四十一章 齊地一一百七十七章 峰迴路轉一百四十四章 壯士斷腕第42章 沙丘之變(五)第46章 馬癡二百一三十章 鏖戰中原三二百三十五章 天下爲棋下第35章 夜宴(下)第99章 江山裂一百四十七章 瞞天過海一百二十七章 間不容髮第50章 賢內助一百三十四章 裂土封王二百一二十二章 燕趙歸心十一二百一十五章 燕趙歸心四二百四十三章 齊地三一百七十四章 計從心來一百二十四章 蒙下之囚上第74章 半渡擊之二百一十七章 燕趙歸心六一百四十四章 壯士斷腕第49章 搶親二百零一章 豈曰無衣上第12章 嶺南(上)二百六十六章 見龍卸甲一二百零八章 問鼎天下二百一三十一章 鏖戰中原四第76章 上兵伐謀一百一十四章 先入關中者王之上二百四十九章 齊地九二百一二十九章 鏖戰中原一一百二十章 兵不厭詐第5章 故居一百五十八章 不求連城壁第74章 半渡擊之第55章 老薑新蔥第100章 北方劇變一百九十四章 天下之勢二百一二十九章 鏖戰中原一第14章 九宮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