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府,瓊林宮。
大殿之內已經擺上了地圖臺。
大宋官家趙佶正面色鐵青的圍着地圖臺轉圈,身邊還跟着幾個宰執重臣,也都滿臉憂鬱。
武好德在一天前就已經返回開封府了,帶回了讓人憂懼的消息。周國的元首武義久開出了苛刻的和平條件——殺掉復古君子,而且還要交出河間、滄州兩路土地。
這樣的條件當然是不可接受的!殺復古六君子還好說,割兩個路的土地怎麼可能?割完以後,河北棱堡防線可就不存在了,周軍就能長驅直入開封府城下了。
既然不能接受,那就沒有什麼好說的,只能準備開戰了,還好大宋現在也有點本錢。
“陛下,河北防線固若金湯,有一百多座棱堡,周人十年都別想突破!”
知樞密院事張叔夜倒是信心滿滿。因爲大宋還是有所準備的!這十餘年來,趙佶雖然失去了進取的銳氣,但是在防禦上面還是不惜血本的。
而且大宋和大周實際上是一起在進步的——目前發生在華夏大陸上的文明進步,其實是從儒家獲得“格物工具”開始的。也就是由二十多年前的實證派崛起所引發的一系列變化。
而實證派最初的大本營就在宋朝的土地上!所以宋朝並不是一個被飛速發展的資本主義所甩在身後的古老國家,而是一個和周國一樣,同樣走在時代前列的國家。
兩國之間的關係有點像普奧戰爭前的普魯士和奧地利。普魯士雖然強大,但奧地利也不是落後的殖民地。只是歷史包袱有點沉重,絆住了前進的腳步。
當然了,現在大宋的弱,也只是相對大周而言的。憑着大宋的三十萬新軍和強大的艦隊,足夠打敗除周國以外的任何一個強國。
哪怕是歷史上滅亡了北宋的金國,現在也根本不是宋朝新軍的對手——金軍遇上蕭太后的駝城就沒招,對上宋國新軍的車堡當然也得撲死。
所以聯金抗周,現在已經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情了。
“海上呢?”趙佶也不大擔心河北防線被突破,他真正擔心的是海上。
大宋的海岸線很長,而海軍還是比不上週國。所以趙佶很擔心周國會從海上入侵……
“海上當然是周國佔優,他們的戰船和大炮都比咱們的好。”
張叔夜道:“不過各處緊要海口都建了炮壘,足夠抵禦周國的艦隊。
只是各處海口的守軍有限,而且非緊要的海港都沒有構築炮壘。特別是京東東路沿海各口,除海州京東港和密州板橋港外,都比較空虛。
登州、萊州、維州、青州等四州海口最爲危險。不過四州州城都已經改建成了棱堡,各有一將新軍防守。”
趙佶的目光在山東半島漫長的海岸線上掃了掃去,也覺得到處都是漏洞。
可是海岸線的確也太長。光是山東半島靠近渤海灣這邊,彎彎曲曲的就有將近1000裡,雖然大港只有登州一處,但是漁港極多。如果要用棱堡進行封鎖,起碼得要幾十座。
而且周國海軍艦隊擁有的火炮和陸軍野戰炮根本不是一個等級。所以構築海防要塞的成本太高,如果要在山東半島北部構築幾十座棱堡要塞,足以讓大宋的財政破產!
另外,即便大宋朝廷不惜代價修建了幾十座要塞。周國海軍只要繞過山東半島,這些要塞還是白給。
所以再三權衡之下,宋軍在山東半島北部的棱堡只有四座,其中以控扼登州港口的登州要塞最爲堅固。
“一將守軍太少了!”趙佶道,“增加到三個,不,四個將!”
張叔夜道:“那就是12個將,差不多60個營。
南線的東海沿岸也需要佈署重兵,官軍在文登、乳山、即墨、板橋鎮築了棱堡,也各駐紮了一將。”
“增加一倍。”趙佶道。
“那就是8個將,加上之前的12個將,共需20將,約100營。”
張叔夜皺着眉頭在算賬,“海州京東商市,鬱州島,漣水軍、通州、揚州、秀州、蘇州、常州、潤州、江寧府、杭州、越州、明州、台州、溫州等南方沿海州軍也需要佈置守軍。緊要之處,也得構築棱堡……真是到處都要布兵啊!”
趙佶的眉頭越皺越緊了,大宋有萬里海疆!如果處處都要佈防,三百數十營的新軍怎麼夠用?
“周國的水師能把兵馬運到江南去?”少宰蘇遲看着地圖插了句嘴問。
“如何不能?”紀憶道,“連安南和爪哇都去得,江南有甚去不得?”
張叔夜則道:“尋常的陸上兵馬很難遠航萬里後馬上投入作戰,但周國海軍有所謂的陸戰隊。此軍人數約有萬人,強悍異常,而且適應海上的風浪。可以遠航萬里,不需休整直接登岸作戰。”
紀憶想了想,“那就得在福建、江南、淮南沿海各州佈設至少一將新軍。廣南路也得擺上兩三將,那就是……”
“至少需要23個將!”張叔夜皺着眉頭計算道,“算上之前擺在京東東路沿海的20將,就是43個將,起碼也215個營頭……不夠啊!現在河北就擺了150個營,河東、開封、陝西、朔方也必須布勒精兵。
另外,朝廷還需要一支可以往來各處增援的精兵。恐怕還需要再募集200個營。”
現在大宋朝廷手中有320營新軍,分成60餘將。總兵力約30萬人!
數量是不少了,可是周國那邊的可以動員的兵力多達70萬。
而且還擁有海上優勢,可以在大宋漫長的海岸線各處登陸。
所以30萬新軍明顯不夠用了……
“200個營的新軍哪那麼容易建起來?”同知樞密院事宗澤只是搖頭,“將近18萬人啊!就算兵可以募集到,還得訓練和裝備……沒有一年恐怕不能成軍啊!”
他嘆了口氣:“《光復報》上說得也沒錯,咱們和周國相比,就差在‘抑兼併’和‘授軍田’上。如果也能有幾十萬軍戶,18萬新軍豈不是唾手可得?”
被他這麼一說,大殿之內人人沉默。
且不說什麼“抑兼併”和“授軍田”,幾十萬軍戶不得上億畝土地?上哪兒弄去?便是18萬兵募,也足夠讓人頭疼了。
現在可不是和平年代,而是戰時!當兵是有生命危險,而且還很大!
沒有個百八十緡的安家費,能招募到一個精壯漢子?18萬條精壯漢子就是1800萬緡……然後每個月至少開銷9萬緡的軍餉,一萬石軍糧。還得給他們配置甲械、馬匹、火炮、車輛(宋軍主打是車堡戰術),還得配上軍官。
另外,這幫大爺兵開拔的時候,上陣的時候,打完戰鬥的時候都得放一遍賞!
200個營就得隨時準備好上千萬緡的款子,要不然事到臨頭都來不及調撥。
宗澤接着又道:“要募集18萬丁壯怎麼都得準備2000萬,募兵完成後每月開銷軍餉10萬,軍糧至少到營一萬石。各種器械、馬匹、車輛估計得花費1000萬,備賞要1000萬。
另外還得增修棱堡、打造戰船。至於也得花銷上千萬緡。
打點富裕,朝廷得預備5000萬緡,每月還有準備15萬緡的預算。”
趙佶馬上看向紀憶和蘇遲。大宋朝廷雖然富裕,但是各項開支極其浩大,差不多年年都是赤子虧空。靠着設在徐州的大宋銀行和京東市的債票市場籌措借貸,才能勉強維持。現在一下子要額外拿出5000萬,可真是要了朝廷的命了。
“紀卿,蘇卿,有錢嗎?”趙佶問紀憶和蘇遲道。
“有,有。”紀憶道,“朝廷可以發行債票籌款,大不了把利息開高一點,5000萬緡不成問題。”
蘇遲也道:“臣馬上去徐州,和舍弟一起想辦法籌款。三個月內保管能籌集到5000萬!”
“給你一個月!”趙佶道,“無論如何要籌集到5000萬!”
蘇遲看了眼紀憶,紀憶點點頭,蘇遲這才道:“臣必不辱命!”
不得不說,宋朝的進步還是巨大的!不僅有了幾十萬站在熱兵器門檻上的新軍,而且還有了一羣跨入資本主義門檻的工商業城市,還有了可以籌集大筆資金的金融市場。
比起歷史那個大宋,也算脫胎換骨了,甚至可以說,也觸及到了一些根本!
當然了,這種觸及根本的進步,是在大周共和國壓力下取得的。
大周共和國可是一個漢人國家,對大宋的壓力可想而知。大宋君臣要敢不進步,這會兒可就連一點抵抗的力量都沒有了。
不過真正的改革深水區——土地制度和科舉制度,仍然被頑固的保存了下來。這就讓一億人的大宋在一千多萬人的大周跟前,變成了一個十足的弱國。
如果說得再透一點,這場中國的“南北戰爭”,實際上就是幾十萬公民和幾十萬宋朝讀書人之間的戰爭。
公民是自己上場打架,而讀書人則是當官收稅再募兵上戰場……兜了個圈子之下,效率自然是下降了不少。
所以在戰爭爆發的時候,主動權就完全落在了周國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