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

“不要動,這是明國軍人。”

在場的武士中不乏眼力過人的,杜尚勇穿着的是遼陽軍的軍服,這幾年因爲和日本持續不斷的貿易關係,遼陽軍人經常出現在的地方就是長崎,平戶和福江有唐人町的地方就更多了,這羣武士中自是有人將他的身份認了出來,按住幾欲拔刀的人,勸解住了。

“哼,明國武士。”

“遲早……”

儘管知道杜尚勇聽不懂自己的話,這幾個武士也是並沒有多說什麼,口中輕輕嘀咕幾聲,便是將手又放了下去。

眼見如此,杜尚勇亦是拿開了手,他身邊的戰兵們也是如此,不過他們的臉上輕蔑和挑釁之意越發明顯了,沈福星不得不過來,將他們攆到屋子裡頭去。

“沈船長,我看我們和倭國搞不好會打一仗。”杜尚勇一邊扭頭進屋,一邊撇着嘴道:“這是我第二次來倭國,他們的這島武士就是這德性,看到我們大明軍人就變了狼一樣,眼裡的敵意是藏不住的,甭說他們是小國什麼的,當年他們倭寇不是一直快打到南京城下?我看他們現在全國一統,但舉國都是一些打老了仗的雜碎,野心勃勃,弄不好,會比當年倭寇爲禍更甚呢。”

對日本的提防向來是遼陽軍情司功課的重點,提防日本,警惕再來一次更大規模的倭寇也是軍情司內部的共識,不過一個普通的局百總來了兩次倭國也能認識到這一點,這倒是出乎沈福星的預料之外。

“身爲軍官要剋制自己的情緒,就算你說的是真的,也不是在這個時候在人家的地頭和人起無謂的爭執。”

沈福星板着臉訓了一句,不過杜尚勇和他很熟,知道這話其實是爲自己好,當下呵呵一笑,帶着自己的戰兵兄弟扭頭進去了。

看到這些明國軍人進了屋內,那些神情緊張的倭國武士也是鬆了口氣的感覺,一個武士向沈福星僵硬的一點頭,接着便是指揮起部下繼續前行。

不過他們就算繼續行進,也是一邊走一邊留下人佈防,兩邊的店鋪和行人都被控制起來,這樣就很明顯,這只是一批前行的警備部隊。

沈福星知道今日撞了彩,要遇到很難得一見的大事。

接下來又是長長的足輕和武士組成的隊伍,在又過了二三百人之後,纔看到一隊打扮和倭人截然不同的士兵隊伍,幡旗林立,底下的兵丁頭戴大帽,穿着罩甲,手持長兵,人數雖止百人左右,不過卻是極盡華美,看起來比日本人要耀眼華麗的多了。

“朝鮮人?”

沈福星微微皺眉,感覺有些納悶。

這兩年來朝鮮和日本的關係十分緊張,豐臣秀吉幾次着僧人寫國書給朝鮮,用的擡頭是“日本國關白致朝鮮國王閣下”,這“閣下”兩字弄的朝鮮君臣勃然大怒,如果不是國力孱弱,兵備廢馳,怕是要立刻發兵攻打日本了。

在給朝鮮的國書中,豐臣秀吉直言不諱的說要借朝鮮國土,借道前往攻擊大明。國書中極盡恫嚇之能事,把日本的兵備和軍事實力吹的十分之高,好

在朝鮮向來自詡是小中華,自謂八道兵備齊全,水師只要守住對馬島海峽,把慶尚道到鳥嶺之間守好了,縱是有些許倭寇上岸也不打緊,是以朝鮮對這豐臣秀吉毫不在意。

這一次朝鮮使團前來日本,實在是一直與朝鮮有貿易往來的對馬藩主宗義智在朝鮮活動的結果,表面的名義當然不可能是朝日攜手共同攻擊大明,而是以朝鮮國王慶賀豐臣秀吉一統日本的名義,對這種事,鑑於朝鮮經常受日本戰亂的連累,不少戰敗的武士成爲海盜,在朝鮮沿海打家劫舍,鬧的舉朝不寧,自嘉靖之後,大明海防變嚴,朝鮮被禍更深,此次宗義智一邊軟語求請,一邊隱隱威脅,如果朝鮮真的毫無表示的話,豐臣秀吉一怒之下,倭寇更是鬧的厲害,非兩國之福。

有這樣的威脅在,朝鮮君臣無可奈何之下,這支由東人黨和西人黨共同籌建挑選出來的使團,便是在萬曆十八年三月初出發,正使黃允吉,副使金誠一,兩位使臣被封爲通信使,前往日本而來。

“通信”而非“通好”,也是能看出當時朝鮮與倭國的彼此關係來。

朝鮮自詡小中華,文教典制感覺只是在大明之下,對外夷諸國有着先天的優勢感,這一次屈尊降貴到日本來已經有受辱之感,只是兵備不修,也就只能在名義上做一些小小的手腳了。

“腳步虛浮,隊列不整,真是丟臉啊。”看着朝鮮儀衛簇擁着兩乘轎子經過,沈福星卻只能微微搖頭,朝鮮意欲揚威海外,所以挑的儀衛都是個頭高大,儀表不凡之輩,但他們腳步虛浮,隊列鬆散,甚至在行走時交頭結耳,四處張望,在他們剛過來時四周的日本人眼神中還有一點敬畏,畢竟朝鮮和日本彼此交手已經過千年,在唐時日本意欲染指大陸,與百濟勾結攻打新羅,白江口一戰被唐軍和新羅聯軍殺的慘敗,這之後日本和朝鮮之間小規模的戰事不停,但朝鮮始終屹立不倒,是以普通的日本人也並沒有輕視朝鮮的想法,只是眼前這些儀衛實在叫人提不起敬畏的心思來,待他們從眼前走過之後,日本人心裡殘餘的那一點敬畏的想法早就不知道哪兒去了。

“只是不知道這樣的突發情況,潛伏在這裡的那位,是不是能摸清楚?”看着遠去的朝鮮使團,沈福星也是陷入了思索之中。

……

……

朝鮮使團並沒有在長崎耽擱多久,兩位正使和副使在儀衛和日本迎接衛隊的接引下繼續前行,一直到大阪城乃止。

但到了大阪之後,使團被安排進外町的幾個院落安置下來,接着就是無人過問,一直到黃昏時分,飢腸轆轆的使團成員開始焦燥起來,不僅沒有想象中的日本關白的召見和大型宴會,到現在連個鬼影子也看不到,這樣的情形,實在是令朝鮮使團感覺尷尬和不解。

但隨行的日本武士組成的迎接衛隊轉眼間就成了看守人員,使團的任何人想要出去都不可能,頗有幾個朝鮮儀衛膽大包天,想硬闖出門,接下來就是好一通痛毆,這樣的情形發生過幾回後,朝鮮人就徹底明白過來,他們此時已經

不是什麼使團,而是日本人的階下之囚了。

……

……

朝鮮人的鬱悶和怒火併沒有人理睬,在大阪城中,他們只是毫無存在感的一羣,事實上,這一夥人進了大阪城之後任務就算完成了,豐臣秀吉暫時根本沒有見他們的打算,而具體什麼時候見他們,那得看他現在着手進行的事情進展的情形而已。

大阪城在當時的日本來說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城,日本的的“城”其實偏重於防禦,城的面積很小,而底基堅實,四周的圍牆都留着大量的射擊孔,城中有高樓,也可以用於防禦用途,有武士居住的區域,不過只限於真正的武士,足輕是沒有資格住進來的,另外就是城主大名的宅邸,駐軍所,糧倉,城中當然還會有水源,這些城如果鐵心拒守的話,光憑外力是很難打進去,只能依靠長期圍困和其它的手法。

日本人長期的戰國時代練成了好幾樣法寶,築城術就是其中之一。可能有的人會對此不屑一顧,但以事實來說,日本人的城防水平是經過實際的戰火考驗,比起西方人的棱堡來可能技術手段差一些,但實戰效果應該是絲毫不差。

在朝鮮戰場上,第二階段的戰事之中,日本幾個兵團據守海邊,守備海岸線和補給,明軍調集主力大軍,由麻貴等名將指揮,就是啃不下來日軍的堡壘,第二階段的明軍和朝軍聯軍人數已經在倭人之上,但仍然沒有全殲過日軍,也沒有攻克敵人的堡壘,可以說,援朝之役是打的完全的消耗戰,而不是真正擊敗了日軍,真正擊敗日軍只有平壤一役,李如鬆出奇不意,以主力騎兵配合大炮打敗了小西行長一軍,但在後來的碧蹄館一役中李如鬆把帶着的家丁打光了,銳氣全失,明軍與同樣損失慘重的日軍陷入僵局,後來纔有沈惟敬等人的談判空間。後來談判失敗,明軍再度大舉入朝,這一次由東李西麻的麻貴當提督,可惜打出來的戰果連李如鬆還不如,明軍是依靠大明的國力,生生把日軍給耗走了。

眼前這座大阪城比起日軍在朝鮮沿海緊急築城的城牆可要險峻的多,當然也龐大和華麗的多,耗費了相當的人力,收集了相當多的財富,這裡是豐臣家的驕傲和光榮所在,也是豐臣秀吉打算讓子子孫孫統治日本的所在,修築起來當然是不惜工本了。

此時在城中也是出現了相當多的武士,還有很多“老中”和“家老”級的人物,每人身後都跟着大量的伴當,每個武士都不會單身行走,身邊會有低位武士和小姓僕役跟隨,在豐臣秀吉未發跡之前,他就是跟着織田信長身邊的小姓侍童,由此受到信長賞識,開始到軍中謀求發展,如果不是有信長的賞識,憑他町人之子的身份,在等級森嚴的日本根本就不可能有出頭的機會。

就算現在,因爲秀吉既不信“平”也不姓“源”,所以不能封爲大將軍,只能任職“關白”,雄心勃勃如豐臣秀吉者也打不破階級的壁壘,不過在此時,他已經無暇再介意此事,在最近的這一段時間,豐臣秀吉所謀劃的已經是足以改變東亞格局的驚天大事了。

(本章完)

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八百七十章 壓服第四百零七章 刺耳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法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四百九十三章 海邊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八十二章 試探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三百五十一章 搶功第二十章 長兄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十六章 殺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組織第一百六十九章 兩難第七百九十九章 李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二十一章 居正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八百零一章 內幕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八百三十七章 責罰第二百三十七章 赤紅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二百五十九章 蹊蹺第四百八十七章 棟鄂第一百零九章 內市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八百五十四章 閣中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六十章 國公第二百六十五章 磨練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五百六十三章 配合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令第二百九十章 罰跪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三百八十四章 牢騷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七百八十七章 規劃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七百一十一章 封侯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七百五十五章 福星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
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八百七十章 壓服第四百零七章 刺耳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法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四百九十三章 海邊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八十二章 試探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三百五十一章 搶功第二十章 長兄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十六章 殺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組織第一百六十九章 兩難第七百九十九章 李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二十一章 居正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八百零一章 內幕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八百三十七章 責罰第二百三十七章 赤紅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二百五十九章 蹊蹺第四百八十七章 棟鄂第一百零九章 內市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八百五十四章 閣中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六十章 國公第二百六十五章 磨練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五百六十三章 配合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令第二百九十章 罰跪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三百八十四章 牢騷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七百八十七章 規劃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七百一十一章 封侯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七百五十五章 福星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