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

王曰乾的話嚇了孔學一跳。

與遼陽私下交接賣情報的事是他一宗外快來源,他不想被壞了事,當然更不想被查出什麼貓膩來……張惟賢可不是善男信女,萬一泄密,自己一家大小都得一起黃泉路上作伴同行了。

不過遼陽那邊隱有動作,卻也瞞不過錦衣衛這裡,孔學不動聲色,卻是看向張惟賢。

“老五是絕不可能與我合作,更不可能樂見我權勢大漲。”張惟賢顯然早就思索過,當下立時答道:“這一點你們要明記在心。不論如何,遼陽纔是我錦衣衛上下的生死大敵,遲早有一點,我和老五非得決出生死來不可。”

張惟賢對惟功的性格也算有所瞭解,不論如何,他與惟功之間的仇恨一定只能用血來洗清。近來錦衣衛雖然滲透不到遼陽,但在遼鎮一帶還是下了不少功夫,他隱隱查到當年副總年陶成嚳死因成迷,並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而且陶某人倒黴前後也和遼陽出手相關。但查到這裡,更多的細節就根本查不到,而且在遼鎮也有相當強勢的遼陽軍情司的勢力存在,錦衣衛在那邊也是節節敗退,是以更多的消息是查不出來,更沒有辦法形成證據對惟功有所動作。

不過藉由此事,張惟賢心裡也明白,當年山村之事是惟功進京前發生,事隔多年,與之相關的武將做到副總兵仍然被殺,自己等人與張元功之死有關,惟功縱是與張元功感情淡薄,此事卻也一定是拿人命才抵的過的。

拿別人的性命來抵也罷了,自己的性命,那是萬萬不成的。

有此明悟,遼陽自是錦衣衛的生死仇敵。

有時候張惟賢心中也隱隱有想法,自己舒服日子不過,不和普通勳貴學,舒舒服服的撈錢過日子,這麼撲騰,應該還是打心底深處,怕了小五罷?

當然,這樣的心思,不要說外人,是他自己亦不願承認的。

聽着張惟賢的話,各人趕緊起身,齊齊叉手道:“謹遵大都督之諭。”

“至於爲什麼遼陽不出手搗亂攪局,因爲申時行是江南籍官員之核心,遼陽有很多事業在江南,此後會和江南籍士紳官員有更多激烈的衝突。上次顧憲成的事後,我不是曾說過老五手段高妙,不過遲早還是會爆發大規模的衝突,人心難平啊。朝中有申時行這樣的人在,江南籍官員就有主心骨,一旦反面,就是一揮手之下千萬人一起上的局面,遼陽那邊能不考慮到這一層?去申時行,一則報申時行一直打壓遼陽的仇怨,二來去掉將來可能出現的大麻煩……有兩個好處擺在這裡,何苦因爲壞我一時之事,鬧到自己也吃虧?老五那種人,底線就是不和北虜合作,不失公平信義這一套,出手陰一下申時行,他何樂而不爲。將來和我拼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一番話解釋的十分清楚,也是層層剝開這一件事兩邊沒有針對對方大打出手的原因所在,更把兩個

上位者的高妙手段和心思剖析的十分清楚,孔學雖然也隱隱想到了,卻是沒有這般清楚,當下十分敬佩的躬身道:“大都督真是天人也,這些小人就想不到。”

張惟賢矜持一笑,並沒有將孔學的奉迎太放在心上,他所謀甚大,眼前這一點事,倒還真的不算什麼。

“老孔,你去鄭府幾回了,看他們如何?”

張惟賢換了話題,在座的人都是正襟危坐起來。

和鄭貴妃合作,參與奪嫡一事,哪怕是錦衣衛這些人也是感覺心頭壓力十分沉重。

看着曹應魁等人臉上神色,張惟賢呵呵一笑,搖頭道:“我知道你們害怕,也有些不以爲然,心想何苦蔘與到這等事中去。那我來問你們,今日我與你們的富貴從哪兒來?”

曹應魁小心翼翼答道:“大都督的富貴從皇上手中來,我等的富貴自大都督手中來。”

“很好,”張惟賢道:“老曹底子實誠,沒有瞎說什麼我的富貴是我自己得來的……我雖狂妄,卻是也明白,我的富貴,一則是祖宗留下來的遺澤,沒有這英國公府的根腳,皇上和太后不會這麼信我,縱容我些也不妨事,二則就是皇上心裡信我。我和你們說,歷來的錦衣衛使,皇上信着,就是權力極大,比如太宗年間的紀綱,世宗皇帝手裡的陸炳大都督更是錦衣衛的榮耀,到我這裡,相信實力是不在當年陸都督之下,但這所有一切,正如老曹所說,皇上信着我就是錦衣衛都督,皇上不信着,我立刻就什麼也不是。當年陸都督若是活到隆慶年間如何?高大鬍子一筆字就能拿下他來,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對文官好歹還客氣,就算不用了也禮送還鄉,我等這樣的掌兵的武臣,天子不信着了,運氣好能回家養老,運氣不好,當真是慘過江彬了。”

江彬是誰,張惟賢早就有意給眼前這些人掃過盲。當年立過很大戰功的邊將,武宗因爲知其名調入京師,後來見之而喜,竟就這樣留在京師裡頭,後來武宗剛死,文官們立刻勾結太監把江彬抓了起來,藉口是圖謀不軌,擁兵自用,陰謀弒君,最終把江彬殺死。

張惟賢今日,地位猶在江彬之上,權力更重,一旦真跌下來,倒是真的肯定會很慘,就算有勳貴光環,能不能保命也兩說。

“我好歹是勳貴之後,不好拿我當真怎樣,你們這些跟着我混飯吃的,到時候能有好下場嗎?”

“大都督說的是。”王曰乾站起來,環視四周,沉聲道:“上了船就下不得,吃了大都督的再首鼠兩端更是該死了,況且我們這樣的人,就算想換主子也摸不着廟門,說白了就是跟着大都督幹……說句該凌遲的話,就算大都督叫我弒君我也幹了。”

曹應魁和馬維等人先是嚇了一跳,接着便也是殺氣騰騰站起來,均道:“一切都是大都督說了算,我等無有不從。”

意思自然也是和

王曰乾一樣,張惟賢心中滿意,口中卻道:“皇上信着我,我沒事弒君做甚?今要奪嫡,是因爲長哥兒的皇位是應得的,我等就算現在巴結長哥兒也未必信着,況且皇上還在,我等怎去巴結東宮?如果我等能扶着皇三子奪了皇位,這皇位卻是我等相幫着纔到手,心裡自是感激不盡,幾十年的富貴又到手了。皇三子之後再由誰繼位卻不干我們事了,富貴幾十年也儘夠了。”

這話雖不是全部實話,不過在場的人聽來卻是真真的大實話,衆人無不點頭,均是覺得張惟賢說的極有道理。

馬維道:“我等下去之後,該挑一些能常在宮中走動又信的過的,慢慢點醒了再說。”

“人也不必太多,有些事也不是人多就有用處的。”

“嗯,我們再怎樣也不能陳兵大內,光是人多有何用。”

孔學聽了一會,方眯着眼道:“此事說起來其實要兩層齊備,一是皇上心思在皇三子那邊,並下定決心,二來是文官要支持。皇上那邊倒是好辦,雖然確定了要立長哥兒爲太子,不過是因爲這事皇上感覺只能這麼做,並不是情感上向着皇后和長哥兒,只要大勢到了,皇上定然會順水推舟,倒是文官那邊,說實話確實有些難辦。”

衆人心頭一片火熱的時候,孔學卻是一桶冷水過來,各人不免不悅,王曰乾更是怒目而視。不過張惟賢倒是首肯道:“老孔這話說的不差了,文官那邊我亦曾考慮過,是不是早早扶植幾個人爲我們所用,後來想想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文官哪怕辭官不幹,甚至下獄也不會替我賣力,更不可能參加到奪嫡廢立這般毀名聲的事情中來。”

他自嘲一笑,又說道:“說來也怪了,老五那邊,倒是名士雲集,難道他不是武夫一個?”

“到底不同,遼陽那邊說是興學生利,大辦學校,是以文人們有個藉口由頭,說起來光鮮好聽,不大丟人。”

孔學也算是半個文人,扶乩寫詩這行當沒有半肚皮的墨水是玩不轉的,是以他明白其中的道道,以明朝二百多年養士扶植的正氣,雖然文官們私底下齷齪事情極多,爭權奪利彼此也打的烏眼雞一樣,但不論是哪**哪一派的文官都不可能支持奪嫡一事,這事兒和嘉靖年間大禮議時不一樣,那時候古時有宋英宗的例子在前,又有親親一說可以轉圓,廢立一事,根本不可能指望有任何一個文官或是文人會支持。

“那這事難了。”曹應魁苦着臉道:“沒有閣老和部堂們支持,我等是成不了事的。”

嘉靖年間也曾有奪嫡之事,裕王就是後來的隆慶天子的帝位也曾經受過威脅,不過暗中操縱者是嚴嵩,也就是試試水,朝臣全部反對,以嚴嵩當時的權勢也不敢真幹,何況現在就一羣錦衣衛在暗中撲騰。

以明朝文官治國的現狀,沒有文臣們的支持,這事確實是想也不要想了。

(本章完)

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一百九十七章 都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八百二十八章 請罪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至第七百一十一章 封侯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六十章 國公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二百一十二章 擴張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二百七十七章 迷團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五百五十三章 龍騎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四百七十二章 雅集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八十五章 用誠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奴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八百七十七 勸說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六百五十五章 好強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三百六十一章 覆信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送別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員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七百九十九章 李家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一百五十八章 刺殺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七百章 福星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四百五十章 分別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四十七章 兄弟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一百七十六章 風波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一百零六章 傳奇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八百二十一章 成約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爺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
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一百九十七章 都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八百二十八章 請罪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至第七百一十一章 封侯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六十章 國公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二百一十二章 擴張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二百七十七章 迷團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五百五十三章 龍騎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四百七十二章 雅集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八十五章 用誠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奴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八百七十七 勸說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六百五十五章 好強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三百六十一章 覆信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送別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員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七百九十九章 李家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一百五十八章 刺殺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七百章 福星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四百五十章 分別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四十七章 兄弟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一百七十六章 風波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一百零六章 傳奇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八百二十一章 成約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爺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