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

惟功握着酒杯笑道:“戚帥小視我麼?”

“不是,只是肺腑之言要說給你聽。”

“請戚帥明言。”

“我來問你,你有多少騎兵?”

“尚不足五百騎。”

“嗯……這就是癥結所在。”

戚繼光苦笑道:“適才情形你也見了,北軍將校,離心離德,雖不敢違我軍令,但跋扈之態由來也非一日。”

“這個,末將曾經聽說過……”

當年戚繼光就任薊鎮總兵,北軍上下不服。那個不服和現在的跋扈不同,是完全不遵他的軍令,陰奉陽違,根本無人理他這個南軍出身的總兵官。

戚繼光無奈之下,只得從南方緊急調了三千義烏兵北上,到達三屯營時,時逢大雨瓢潑而下,三千義烏軍巍然不動,每個旗隊都老老實實的站在旗幟之下,任大雨淋下,無一聲吭聲,亦無一兵亂動。

估計站的時間肯定不短,北軍將領見了,狂呼曰:“今日方知將軍之威乃至如此耶?”

這個段子,不僅在大明人盡皆知,惟功在後世也曾經見過,算是一個知名的戚繼光治軍的例子了。

但這事情也是很明顯說明服當時戚繼光沒有控制薊鎮兵馬,否則的話,不必將自己的老部下調這麼多過來了。

而且還不止這三千兵,現在的薊鎮,最少有一萬六千人左右的南兵,這是歷年調過來的,最多時超過兩萬人,因爲久戍北方,南兵思鄉者甚多,慢慢也有不少調回了浙江。

在戚繼光剛上任不久,小王子犯邊,車營與騎兵合力擺陣,將這個北虜酋長阻擊而回,在隆慶年間到萬曆年間,戚繼光多次擺開陣勢演武,車營步卒配合,加上火器,演練起來地動山搖,威勢極大。

朵顏部的長昂,董狐狸等部落首領曾經看過薊鎮兵操演,對戚繼光的指揮和薊鎮的防禦體系印象極深,對步騎車營合擊深感敬畏,在薊鎮幾次大規模的演練之後,整個薊鎮千里之遠的防禦地域根本沒有任何蒙古部落入侵……戚繼光在薊鎮的這近十年時間,幾乎沒有打過一仗!

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不過如是。

似乎是看出了惟功的心思,戚繼光苦笑道:“惟功你是在想,我能不戰屈人之兵,薊鎮大局,畢竟在掌握之中,是麼?”

惟功的思路倒確實是在這,他點頭稱是,笑道:“戚帥莫非不認爲如此?”

“爲將者,能不戰而勝當然是好,可是,本帥在這裡,雖然逼的北虜不敢戰,亦不敢破口而入,從這一點來說,朝廷和百姓當然高興。可是從爲將者來說,這樣的結果,是惟功你想要的麼?”

從這個角度來說,惟功仔細一想,戚繼光幾乎是除了修城堡練車營造大車,幾乎就沒有幹過什麼事

了,從一個將領的角度來說,確實是嚴重缺乏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其實還不僅如此,在京裡惟功與張用誠和宋堯愈等人閒聊時,說起戚繼光和李成樑等邊帥的成就,因爲是私下交談,當然直言不諱,在惟功看來,薊門守的雖好,戚繼光卻進取乏力,朵顏和泰寧等部是薊鎮負責範圍之內的部落,當然,還有黃臺吉等大酋長,結果薊鎮坐擁最強的兵力,最多的戰馬,卻只能固守千里之境,這些北虜部落連年到遼鎮打秋風,薊鎮倒是平安了,遼鎮卻是年年心驚肉跳,老實說,這實在不能說是太大的成就。

戚繼光一生不曾封侯,當也是與此有關。

“非本帥不願進取,北軍良莠不齊,將領不喜練兵,惟喜家丁與親兵,遊擊不過三四百可戰之兵,參將與副將倍之,整個薊鎮,可用之騎兵不過萬人不到,以此兵力,除非朝廷準我再真正練十萬兵,配套成車營,步騎合擊,還得三十萬人負責後勤糧草,否則的話,談不上主動出擊,更不要說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戚繼光是有些醉了,今日他感覺到惟功的成長,在進營的時候,他看到吃飯的軍士全部都是身體健壯,就算是吃飯時,也有明顯的秩序,軍紀特別森嚴,而且他的親信早就告訴他,這支四千人的軍隊每天最少走四十里,沒有掉隊,從京城出來,到目前爲止,沒有一例擾民的報告,不論是地方的文官還是士紳,對這支秋毫無犯的軍隊都讚賞有加。

當然,文官和士紳的讚賞對戚繼光來說毫無意義,這些傢伙高高在上,眼高於頂,普通的將領在這些統治階層面前都得畢恭畢敬,更不要說普通的士兵,戚繼光只是從將領對軍隊的掌控和約束力上出發,從這一點來說,他覺得惟功已經不在自己之下,加上入營之後,種種契合,才使得他對惟功說出了不少真心話。

“戚帥的意思,我明白了。”

惟功至此已經徹底明白了戚繼光的用意所在。他的練兵之道當然有自己的一套,但戚繼光的影響幾乎不可忽略,戚繼光的問題,就是他的問題所在!

對付北虜,沒有大量的精銳騎兵,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

漢之衛青,霍去病,唐之李靖,還有大明國初的徐達,常遇春,都是以騎兵對騎兵,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就是當之無愧的戰爭之王。

擁有強勢騎兵的一方,就算敗也不會慘敗,沒有被殲滅的可能。

蒙古人以兩萬人西征,並不是沒有遇到挫折的時候,但小挫則退,不給敵人擴大戰果的機會,然後不停的騷擾,削弱敵人,打擊敵人,最終只要步兵爲主的國家輸一次,那就全部都完了。

沒有養馬地的宋朝之所以是弱宋,原因就在於此。

熱兵器沒有成爲決定性的打擊力量之前,任何文明

的國度,包括歐洲和中國在內,經常被遊牧民族蹂躪,乃至野蠻戰勝文明,原因便在於此。

戚繼光不愧是戚繼光,一眼看出問題的實質所在。

惟功學他學的再好,不過就是另外一個層面的薊鎮總兵,在對北虜和建州女真等蠻族的戰爭裡,純粹的步兵是沒有發言權的,敵騎狂飆而來,一擊不中則又遠揚,步兵根本沒有追擊上的可能。

國初時候,永樂大帝是以舉國之力養六七十萬大兵,其中主力三十萬人左右,也擁有大量騎兵,在保障後勤的前提下,步騎合力,打的當時還算強勢的北元殘餘勢力灰飛煙滅,五次北征,雖然斬首有限,但沉重打擊殘元勢力,漢人軍隊,以無可抵禦的姿態深入草原,這本身就是國力的象徵。

可惜,明朝也是與大部份的中原王朝一樣,盛時有限,很快就轉爲衰落。

現在想舉行成祖年間五十萬人規模的北征,不要說沒有這個財力和物力,就算有,也根本沒有這個組織和動員能力了。

能舉行多大規模的征伐,原本也就是國力的象徵,勉強不來。

從三大徵到薩爾滸,再到鬆錦決戰,明軍的總動員能力始終超不過二十萬人!

“明白就好,”戚繼光面色紅潤,拍拍惟功的手,笑道:“你還年輕,要我看,未來前途還是在京裡,以你的能耐,能將京營好歹練出一些精兵來,守中御外,我大明就出不了事。北軍九邊,加起來好歹有十來萬精騎,加上步兵守禦,雖不能出擊,守住長城沿邊是不要緊的。再者,還有李成樑麼。”

這個赫赫有名的大帥,看似得意,其實也真是心灰意冷了,最少,是缺乏真正的進取心了。

惟功笑笑,答道:“戚帥放心,一則,我部騎兵現在雖少,卻是精銳中的精銳。二者,我會如練營兵一般,練一支真正強悍的騎兵出來,十萬騎北上草原,勒石於瀚海之邊,那纔是丈夫事業。”

“哈哈,年輕,到底年輕。”

戚繼光笑的幾乎捉不住筷子,惟功所謂的騎兵精銳,他不覺得惟功能練出超過遼鎮,甚至是薊鎮將領家丁水平的騎兵來,這東西不是一時兩會的事,不象步陣,靠獎勵和嚴格的訓練就可以,騎戰之道,不在步戰之下,惟功這種沒經驗的想在短期內所有成就,幾乎沒有這種可能。

當然,此時他卻是忘了,惟功的步陣和步戰之法,又豈是容易學成的?況且,他還有自得之處,並不是完全的學習戚繼光。

“不論如何……”戚繼光和惟功在這樣吵鬧的酒宴場所,能這麼交一交心,心中十分愉悅,舉起杯子,笑道:“你算是我半個學生,俞帥,馬帥,都曾經教過你,我不曾教過你,但我的兵書和我的部將教過你,爲了這半師半徒的緣分,飲上一杯。”

(本章完)

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五百五十五章 骨頭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令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二百六十章 廷推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勉勵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四百四十四章 行動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七百零五章 詢問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六十二章 贈王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二百六十六章 如柏第九百章 糧價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心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見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至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行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九百零七章 寧夏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四百九十三章 海邊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一百章 悟劍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令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八百章 工廠第四十五章 說古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四百九十二章 閒談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一百章 悟劍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封第一百六十八章 莊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政第八百六十八章 頭人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八十七章 憤怒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財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四百三十章 勇士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八百零四章 暴起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五百章 牛酒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治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二百七十七章 迷團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
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五百五十五章 骨頭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令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二百六十章 廷推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勉勵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四百四十四章 行動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七百零五章 詢問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六十二章 贈王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二百六十六章 如柏第九百章 糧價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心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見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至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行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九百零七章 寧夏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四百九十三章 海邊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一百章 悟劍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令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八百章 工廠第四十五章 說古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四百九十二章 閒談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一百章 悟劍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封第一百六十八章 莊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政第八百六十八章 頭人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八十七章 憤怒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財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四百三十章 勇士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八百零四章 暴起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五百章 牛酒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治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二百七十七章 迷團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