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

皇子出閣並讀不算什麼,萬曆對此事缺乏必要的警惕,當下允了鄭妃,並叫隨行的太監到內閣傳旨。

申時行接了詔,與衆閣臣商量之後,擬詔明發到禮部和相關衙門,預備兩皇子出閣講書,挑選合適地方,挑選講官伺候兩位皇子讀書。

至於冊立皇太子,皇帝未提,閣臣們當然也不會催問。

此事一出,外朝立刻引發風波,不少言官和六部官員聯合一處,開始對內閣進行攻訐,集火的最大目標當然是首輔申時行。

大明的首輔,要麼擅權,栽培自己的親信勢力,打壓異已,出手毫不留情,象當年嚴嵩和後來的張居正,要麼就象申時行這樣,媚上有餘,欺下不足,言官交起攻擊,經常弄到亂蜂蟄頭。

此事算是申閣老代天受過,萬曆心知肚明,這日派了小太監到首輔申時行府上和次輔王家屏及閣臣王錫爵、許國等人府邸,各賜白銀五十兩到三十兩不等,另賜表裡若干,銀牌若干。

如此一來,皇帝心意立現,皇后前來吵鬧,亦在情理之中。

“鄭貴妃多次故意怠慢妾身,妾身最多故意待王恭妃和李德妃幾位姐妹更親厚些,但禮數上從來沒缺慢她,賜茶賜座,都是向來在各妃之上,妾身有一些好東西,也是由得她取頭一份,妾身向來對身外之物恬淡,並不欲和人爭長較短,然而她連妾身最珍貴之物也在覬覦,妾身絕不會忍。”

王皇后此時去掉頭頂風冠金釵,緩緩跪下,一臉決絕的道:“列祖列宗在上,二百年未有廢立之事,皇上如要廢立,妾身請以身先死。”

萬曆感覺自己腦子快要爆炸了,一次出閣講書的小事鬧的如此之大,實在是他此前沒有預料到的,此時他深恨外朝諸官多事,也恨申時行沒有把危機處理好,任由外朝釀出這般事來,叫自己左右爲難。

只是無論如何,眼前這一關難過。

他和皇后是患難夫妻,知道她說的到做的到,如果自己這裡打馬虎眼,不肯明確表示,皇后轉頭真的能去自殺,若是真出了這般事情,自己的臉面就蕩然無存,以後史書之上,名聲臉面都掃的光光。

當下雖感無奈,萬曆還是道:“常洵出閣講書,亦非有奪嫡之志,喜妹,你想太多了!”

皇后原名王喜妹,早年間夫妻相得時萬曆經常拿這充滿鄉土氣息的名字來取笑皇后,想到當日琴瑟協調時的恩愛情緒,皇后心中反是更恨了,當下也不答話,只看着萬曆的眼睛不語。

萬曆躲躲閃閃,知道皇后不是傻子,須哄騙不得,當下只得咬牙道:“你放心,朕雖寵愛鄭氏和常洵,長幼有序還是懂得的,常洛是嫡長,只是朕覺得他還年幼,朕自己身子還成,一時不急着立他爲儲君,皇后可將這話說與常洛聽,叫他放心。”

“妾身想同時宣諭外朝,將皇上所言講與衆官聽,不知可否?”

萬曆一滯,想想自己確實沒有廢長奪嫡的打算,這件事做起來太困難,他每常在深宮也不是什麼都不管,大臣們想什麼他心裡還是清楚的,出閣講書是第一步,萬曆自己五歲就

讀書,皇長子現在出閣讀書都嫌遲了,當年諸多大臣名臣對萬曆悉心教育,結果當然是失敗的,也叫羣臣們無比失望,以明朝君臣分權的體制,萬曆一邊攬權一邊在自身道德標杆的建設上並不成功,算是雙輸的局面,現在文官們只能寄望於新的皇子教育,指望能再教出一個孝宗皇帝來,雖然未必成功,總算還有希望。

講書的同時,如果能把長哥兒立爲嫡儲是最好,大家任講官也就地位穩固,明朝的內閣成員一般來說都做過兩件事:一,內書堂講學,二,位列東宮講官。

歷朝大學士,或多或少都和這兩個職務有關,內書堂講學的經歷可以使文官們結好太監,雖然在外朝大家一提起宦官就沒好詞兒,但翰林們有機會到內書堂講學還是會打破頭的去爭搶的……有這層經歷,未來的司禮監中可能就有自己當年的學生,司禮監就是太監們的內閣,而只有先經歷內書堂學習者,纔有機會成爲司禮監的一員。魏忠賢那般威勢,也沒有辦法直接進司禮,就是因爲他沒有內書堂學習的經歷,祖制難違。

第二條終南捷徑就是給儲君當老師,當今的首輔申時行便是當年的東宮講官之一,王錫爵,許國,皆是做過講官。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儲君未登基時的老師是他唯一瞭解的外朝官員,而且朝夕相處,好歹混個臉熟,待新君登基後,舉朝皆是老臣,縱是皇帝亦需得力的人替自己施展權力,舊日的老師自然火箭般升官,最終任職內閣。

這兩個職位,也是非翰林不得任,足見重要性了。

如果是一般的皇子講學,講官的資歷不會太講究,衆人也不會過於爭搶,而皇長子終究會封太子,如果是這樣,不任這講官又太吃虧。

從現實考量來說,外朝的洶洶之勢,由來也非無因。

若是皇后成功將萬曆的話傳將出去,局勢明顯,倒也確實不會有什麼洶涌難平的非議了。

但外朝平定,內廷勢必再起風波。

萬曆現在才明白自己一直在作死,因爲怕寒了寵妃的心,又覺皇后深明大體,會明白自己的心意,所以一直走鋼絲,弄到現在,自己算是騎虎難下了。

他兩邊太陽穴都在跳,偏皇后呆着臉還在盯着自己看,這會子只要說一句“再說”,估計這一世和皇后就“再見”了,十年夫妻,彼此這一點了解還是有的。

當下只得咬着牙道:“朕絕無廢長立幼的心思,皇長子日後必然加封太子,只是待其學問漸長,年歲稍大一些再說,皇后可令人將朕的話傳於外朝。”

皇后聞言,先是悽然一笑,接着兩眼波光閃動,兩行珠淚就這般流下來。

“皇后何故還要如此?”萬曆心也是一軟,想起當年自己形同囚禁,皇后毅然來救自己的事情。

只是他的寡德少恩是天性如此,當日惟功立功更大,沒有幾年也被他忘到腦後頭去了。當下心只是一軟,接下來便是不耐煩道:“吾已經答允皇后,再哭哭啼啼的成何體統,教都人和太監們看着了,你如何統馭六宮?”

“妾身早就沒有臉統馭六

宮了。”皇后起身欲行,聽到萬曆的話又忍不住道:“只是適才想起數年前的情形,那時我們夫妻相得,感情甚篤,妾身斷然沒有想到,長哥兒的太子位子,竟然還要妾身這般替他爭取才能確定。”

“胡說,胡說。”

萬曆被戳中難堪處,以手支額掩面,掩飾自己的難堪,只連聲道:“快快離了吾這裡,皇后你越發不象話了。”

王皇后對他了解至深,小聰明,大毅力無,性格陰沉冷漠,但又沒有其祖父的剛性,更不必提和他的祖宗們相比了,料他也沒有廢后廢太子的勇氣,光是外朝文官就能把他給煩死,當年大禮議猶有可說之處,總不能兒子當了皇帝老子還是個親藩,若是萬曆要廢后廢嫡長皇子,舉朝文官絕不會有一人贊同,是以她也不將萬曆的態度放在眼裡,竟是冷笑一聲,就這麼施施然去了。

“傳朕口諭給申先生,那黃大成妄議儲位之事,着實可惡,然朕不好處置,叫他設法趕此人出朝,不得叫他再留在京師!”

萬曆頗有一些陰私事,自己不好下手,申時行是閣老位高權重,又和言官早就不和,有此吩咐,料想申時行會知會吏部,想辦法將黃大成派到地方爲官。

……

……

“又是一件頭疼的事。”

萬曆沒有手詔,更不可能明發旨意,申時行接到口諭的時候已經是過了午牌,再過半個時辰左右他就要離開文淵閣回家。

張居正時代,閣臣加班是常有的事,經常弄到宮門要鎖的時候才走,甚至將公事帶回府中處理,反正內閣他一手遮天,也沒有別人敢說什麼。

經過張居正時代的辛苦之後,申時行和張四維早就打定主意不做那麼多,少做少做,多做多錯,何必自己辛苦還得罪人,內閣的權威和執行力來說比當年肯定下降了很多,但就算如此,申時行也並沒有少捱罵……在他的位子上,捱罵是註定了的。

眼前這樁事就是皇帝給他找的新麻煩,這事做出來肯定要捱罵的,朝中的言官也並不是單獨的勢力,言官之間彼此肯定抱團,然後還會依附在某個大佬麾下。

“這黃大成……”

申時行在腦海中想了一下,似乎不是某個閣臣養的打手,既然如此,就按皇帝的心思去辦好了。

現在的吏部尚書朱老頭子是個老好人,和自己交情不壞,應該不象別的天官那樣不容易打交道纔是。

當下着小吏取了紙筆過來,申時行奮筆疾書,接着在“八行”最下方用了自己的小印,封套好之後,着人過來,吩咐道:“晚間送到朱尚書府上!”

不過多時出宮下值,正巧遇到按刀而行的張惟賢,見張惟賢威勢驚人,身邊跟着不少錦衣衛指揮和千戶級的武官,比自己這個閣老還要顯赫幾分,當下申時行便訓斥道:“張惟賢你在宮中這般跋扈做什麼,一個掌印都督便這般,公侯又如何?你現下還沒有繼承爵位,待你襲爵又不得任職指揮,行事莫要過於乖張,約束你的手下,不得在京師地面多行不軌之事,就是這樣,聽於不聽,且細思之!”

(本章完)

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二百三十七章 赤紅第八十章 捐輸第三百二十一章 李青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一百一十七章 挪用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四十二章 鋪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逼迫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心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襲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獸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心第四百一十八章 論力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四百四十一章 心思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五百七十三章 破臉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六百二十六章 翰林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八百二十八章 請罪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二百一十四章 獵物第四百五十二章 詭秘第三百三十六章 射柳第二百七十三章 妖孽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七百七十四章 爭勝第九百章 糧價第八百一十一章 貪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議題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六百零二章 內操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七百零三章 死硬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一百八十章 直言第二十九章 禁軍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十章 武場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一百一十三章 點卯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二十二章 老大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八百七十七 勸說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
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二百三十七章 赤紅第八十章 捐輸第三百二十一章 李青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一百一十七章 挪用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四十二章 鋪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逼迫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心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襲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獸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心第四百一十八章 論力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四百四十一章 心思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五百七十三章 破臉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六百二十六章 翰林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八百二十八章 請罪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二百一十四章 獵物第四百五十二章 詭秘第三百三十六章 射柳第二百七十三章 妖孽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七百七十四章 爭勝第九百章 糧價第八百一十一章 貪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議題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六百零二章 內操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七百零三章 死硬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一百八十章 直言第二十九章 禁軍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十章 武場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一百一十三章 點卯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二十二章 老大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八百七十七 勸說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