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

“大人,果真那李家全家都不在。”

一個小武官過來就直接去巷尾,盤查一番之後,匆忙跑回來覆命。

“杜忠,我上次和你怎麼說的?”林紹忠聞言大怒,又抽了杜忠幾鞭,心中怒火難遏,上前又踢了一腳。

“大人,下官實在不能日夜看守……千日防賊,也終究有失手的一天啊。”

杜忠這解釋還算說的過,林紹忠臉上回過色來,想了一想,對那個小武官令道:“這事不能算完,去到都司衙門尋我大哥,借一隊馬隊來,我現在就去肅清門等,我們去追。”

“大人何以往安定門?”

“廢話。”林紹忠擡手便是一耳光,扇的十分清脆響亮:“他一家不往關內逃,卻往哪兒去?當然是往復州一帶跑,那邊港口很多,隨便尋艘海船就能過海到登萊,要麼天津,趕緊的,要是截不住他們,老子要你們的命!”

既然決定追逃,林紹忠也不在此多耽擱了,他之所以對這個百戶這麼注意留心,實在是逃亡的那戶李姓人家的長女生的實在漂亮,他早就娶妻,上次到這裡巡查時,一見之後就驚爲天人,立刻派人前來提親,要將那家女兒納爲妾侍。

在他看來,自己這樣的身份,納一個軍戶的女兒爲妾,實在是十萬分的擡舉對方,壓根就沒想到,隔着不久之後,這一家居然是舉家而逃,這樣的舉動,真的好比是一個清脆響亮的大耳光,重重的打在了林紹忠的臉上!

“杜忠,給老子等着,你這個百戶,鐵定是做不成了。”

“下官該死。”

杜忠倒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說實在的,在城外當一個百戶,好歹還混一個溫飽,處於富農和小地主之間的地位,在城中,當一個百戶,也就是一個里長的感覺,好處沒有,事情還多,比一般軍戶多吃幾頓細糧,幹這個,實在是值不過。

“等着。”

林紹忠大步離開,他帶的着這小隊兵是都司衙門的“選鋒”,當下趁亂搶了幾隻雞,跟着他們的千戶大人亂哄哄的走了。

待這些人走淨了,這個百戶的所有人家都開了門,杜忠被人扶起來,剝下破爛的官服,洗淨傷口,敷上傷藥,再包紮起來。

看着一臉擔憂的衆人,杜忠嘆口氣,對着人羣正中的杜老爺子道:“二叔,侄兒是盡了力了,李家的到底能不能逃出去,這得看他們自己了。”

“唉!”逃走的李家是李達這個炮筒子的遠親,李達嘆口氣,揉着臉道:“但願俺那三哥沒蠢到往山海關跑,也不要往復州,就他孃的走連山關,到瀋陽,再往三萬衛,跑到女真地界算完事。”

“別說渾話。”

“什麼叫渾話?”李達睜大雙眼,怒道:“俺家從洪武年間來此,當年說是八分屯墾,兩分守備,咱們種地不說,除了留下口糧,別的都得交給朝廷,還得準備和夷人廝殺賣命,這是什麼道理?當年分給俺們的地,一戶三十畝,二百年下來了,俺家已

經只剩下不到五畝,除了種自己的地,還得給指揮大人種,這過的什麼日子?牛馬亦是不如啊。內地百姓,納的稅糧只是俺們十成中的一成,人家倒不必打仗,縱是當兵,還有安家銀子可領,還有一兩的月餉,每月口糧總有三鬥五斗,按時按節發佈做衣服,俺們的鴛鴦戰襖,說是三年一換,俺身上這一身,十三年怕都有了,也沒見誰給俺們換過。倒是經常多收俺們糧食,說是賣了去山東買棉花,這一買也有十年八年了,布在哪兒,棉花在哪兒?一到冬天,俺們全家不能下坑,一邊燙的要死,一邊冷的入骨,都該叫朝廷和皇上來受受這個罪纔好。”

這廝倒是真的膽大包天,嘴裡這話要是在京城叫錦衣衛或是東廠的番子們聽到了,怕是免不了一場牢獄之苦。

但在這裡,卻是幾乎人人贊同他的話,只是沒有更多的人敢講出口罷了。

這麼多軍戶,擠在幾排密集的破營房裡,男人賣力氣,種地,打零工,給人當僕役,女人靠着給人漿洗衣服,做雜活,勉勉強強只是不餓死罷了。就是這樣,上頭有時候還叫他們出操,真要有戰事,還要攆他們上城頭,這樣的軍人,要是真有戰鬥力纔是活見鬼……人賤沒有賤成大明軍戶這樣的!

當年到遼東時,每個軍戶可以分三十畝地,百戶六十畝,百戶以上有百畝或是更多,這田算是唐時府軍的永業田,如果分了田地,少收賦稅,這不失是一種良法,給軍人優厚的報酬,軍人負責保衛國家,大唐的府兵制度,算是合格,而大明的衛所制度,國初時合格,然後就是徹底的,完全的失敗。二百多年下來,每個軍戶除了正軍能月支鬥糧外,其餘繁衍出來的餘丁就仍然還只是這三十畝地,而每一畝地,都要繳納比民田多上十倍的子粒糧,沉重的壓力,使得軍戶幾乎沒有任何能力擴大生產,增加產值,哪怕是遼東這樣曾經富裕繁榮的地廣人物,物產豐饒的地方,軍戶的日子仍然是食不果腹,衣不遮體。

除了國家正賦和生齒日繁的壓力,各級武官,特別是真正的世家將門,從都司到各指揮,層層盤剝,如同一隻又一隻的吸血水蛭一樣,將原本就貧苦不堪的遼東軍戶,吸吮的如同一具具枯骨一般。

在這個時候,因爲李成樑這個強人在,爲了博取軍功,這些利益集團和將門還將巧取豪奪來的財富取一部分來強軍,所以遼鎮還有強大的假像,最少,統馭女真,抗禦北虜,還不在話下。

等幾十年後,李成樑老邁,將門老邁,而遼東貧苦不堪,努兒哈赤一起兵,初期就幾乎是望風披靡,無往不勝,遼東的邊軍守將,坐擁瀋陽和瀋陽那樣的邊城,到處是堅固的堡壘,結果不要說野戰,連守城亦是辦不到的事情。一直到遼事擴大,集全國財富於遼東之後,纔算守住了遼西的一隅之地。

縱觀整個明末戰爭史,關外的五百五十萬漢人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甚至是這個縮影之中,最爲困苦悲慘的一羣,他們的噩運,還是從洪武年間就定了型,到萬曆年間,無非就

是過去種種弊端的萌發而已!

“生於遼,不如走於胡!”

李達渾身青筋暴起,雖然聲音低沉,但他最後的一聲低吼,似乎就是來自靈魂的力量!

“真的是生於遼,不如走於胡麼?”

連向來精明睿達,不肯說過人之語的杜家老爺子,也是老淚縱橫,有不堪重負之感。想想也是荒唐的緊,大家到遼東地方,十有七八都是從軍而徵,前來遼東打擊殘元勢力,一戰鼎定眼下這二十五衛地方,極盛之時,奴兒干都司地方之大,幾乎要趕上半個中國。當時的征伐之功,就是這一羣人的先祖,以自己的血汗勤勞,替國家打下這麼大片的地方!

時至今日,這邊牆之外固然已經不是大明天下,奴兒干都司早就廢除,當年封授的那些夷人衛所,現在頂個名字,根本不服王化的是主流,就算是還包茅貢土的,其實也是自治爲主,朝廷幾乎連遙制亦不加遙制。

比如建州左右衛,情形便是如此,就在開原邊牆到寬甸地方以西,以前還算恭順,這些年也頗有異動之象,而原本應該鎮守遼東,替大明對這些蠻夷痛加撻伐的遼東衛所,卻很有一些漢民,連年逃亡到這些蠻夷所在的地界,剃髮隱藏起來,從此甘爲夷人中的一員,背棄父母之邦,連民族亦不要了。

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到走投無路的關頭,這些漢民衛所軍戶,又怎麼會發出“生於遼不如走於胡”的吶喊?

“算了,都是氣話。”

杜老爺子到底還是冷靜,當下惟有雙手合什,誠心祈禱道:“但願李佑這一家子,能平平安安的跑出去,也不要去什麼胡人地方,那都是青壯漢子才活的下去的地界,就走蓋州,出海,往天津或是登萊地方去吧!”

……

……

“豬兒,走,出門逛逛去。”郭宇將身上的軍服風紀扣扣好,用毛巾擦了擦臉上的汗水,然後往臉盆架子上一丟,想了一想,又把毛巾給撿了起來。

張豬兒倚在自己的被窩上,正在用硬筆往本子上寫字,雖然聽到郭宇的話也並沒有擡頭,只是用眼皮瞭了對方一眼。

這廝還是個隊官,原本有機會升副百總,不過他現在認得的字還停留在五百字以下,想到副百總,最少要能自己寫報告,而不是寫寫訓練記錄和幫着士兵寫家信的地步,最少識字要在一千以上,郭黑子每晚加班,弄的自己苦不堪言,但這種事要時間和天賦,看來他的晉升還得再等等。

相比悲催的識字能力,郭宇的打架能力得到了全軍的公認……這是沿途行軍時軍訓局和參謀局聯手搞的花樣,全軍大比武,郭宇一路過關斬將,由於順字行得到惟功親自指點的高手大多已經是中高級武官,並沒有參加,郭宇以自己豐富的街頭對戰經驗配合營中學到的格鬥技巧,一路無往不勝,成爲遼陽鎮首級大比武個人格鬥項徒手項目的冠軍……這是難得的殊榮,可惜冠軍此刻毫無冠軍樣,仍然是那副吊兒郎當大大咧咧的青皮模樣。

(本章完)

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七百五十三章 躲避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政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四百七十八章 奔射第二百零八章 禮佛第三百二十六章 儀式第三百零七章 攤牌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三百三十三章 兇頑第六百二十章 壓價第三百一十一章 尖哨第七百零二章 重回第一百七十四章 孟浪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一百三十四章 拳意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五百六十章 改政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一百九十三章 行動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組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三百九十章 忍耐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九十章 說古第二十二章 老大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六百四十四章 襲爵第七百九十九章 李家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二十一章 居正第二十九章 禁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壓制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四百一十六章 巡視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三百六十五章 守有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第二百六十八章 成瑛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五十八章 擊掌第二十七章 入門
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七百五十三章 躲避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政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四百七十八章 奔射第二百零八章 禮佛第三百二十六章 儀式第三百零七章 攤牌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三百三十三章 兇頑第六百二十章 壓價第三百一十一章 尖哨第七百零二章 重回第一百七十四章 孟浪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一百三十四章 拳意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五百六十章 改政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一百九十三章 行動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組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三百九十章 忍耐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九十章 說古第二十二章 老大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六百四十四章 襲爵第七百九十九章 李家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二十一章 居正第二十九章 禁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壓制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四百一十六章 巡視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三百六十五章 守有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第二百六十八章 成瑛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五十八章 擊掌第二十七章 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