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生於臨浦長於臨浦,從小苦讀並未經商,緣何能和他們有什麼私人仇恨?
至於情況是否屬實,微臣願用項上人頭擔保。”
秦浩明長嘆一聲,意態蕭索。
大明的毒瘤很多,用百病纏身來形容也毫不爲過,又豈是僅僅一個晉商團體需要外科手術清除?
然而,單此一項便讓人心生懼意,連崇禎皇帝都不能倖免。從中可以看出他們早已紮根大明方方面面,勢力深厚。
可以肯定,若無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鐵腕打擊晉商,必然遭到反噬,成爲衆矢之的。
“可否徐徐圖之,避免朝堂動盪太甚?”
崇禎有些心煩意亂,頗爲躊躇。
八大晉商經營多年,與之牽扯的人物不知凡幾?
朝堂文武百官,邊關大臣肯定有多人深陷其中,便是王公勳貴之類的又何曾能少?
畢竟,如此大的一塊肥肉,沒有哪個人是可以單獨吞下去的。
大明剛剛經歷建奴長達半年之久的寇邊破壞,正需一個安定的壞境發展,他不想節外生枝,再起波瀾。
“事已至此,不破不立!緣何事到臨頭反而躊躇猶豫?
懇請陛下拿出當年掃除魏閹的魄力,蕩盡朗朗乾坤。”
優柔寡斷,婆婆媽媽,沒有一點帝王魄力。
秦浩明內心未免有幾分失望,但爲了鼓舞崇禎鬥志,還是極近蠱惑,連激將的手段都用上。
此言一出,乾清宮內一片寂靜,盧象升和隨侍的小黃門都驚呆住,此子委實大膽。
但現在唯有一聲不吭,以免刺激崇禎皇帝。盧象升悄悄揮揮手,讓小黃門將茶奉上。
哪知崇禎怒極,猛地一揮手,小黃門手裡的九龍白玉杯啪地掉到地上碎成幾塊。
崇禎皇帝仍覺不解氣,一併將御案上的奏摺及筆墨紙硯等物稀里嘩啦全都悉數掃落於地,胸口劇烈地起伏着,眸子陰鷙,似能射出怒火。
他貴爲九五至尊,向來養尊處優,何曾有人敢當面指責並激將與他?
他委實是又驚又怒,有一種尊嚴和麪子掃地的污辱,也太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
盧象升見狀大氣不敢出,忙以手示意當值的小黃門,指了指地下的一片狼藉,小黃門覷了覷崇禎皇帝的臉色,小心翼翼地過來收拾。
反觀秦浩明坦然得很,大不了失去聖意而已,還能把他當場斬首示衆不成?
“放肆,剛剛把建奴趕跑,你就不知天高地厚。天子面前豈容你一個微有寸功的士子說三道四,還不趕緊向皇上謝罪!”
盧象升見二人僵持着,誰也不吭聲,急忙跳出來對秦浩明怒聲訓斥。
只不過他拉偏架太過分,就差沒有向崇禎點明,此次建奴寇邊,秦浩明居功至偉,絕不是什麼微有寸功?
果然,崇禎的臉色逐漸緩和下來。是啊,年輕人誰沒有銳氣,傳揚出去,豈不是說帝王沒有容人之量?
不過自己真如這小子所說沒有魄力,難道這些年,縮手縮腳,真的是因爲老了嗎?
“懇請皇上原諒微臣急切間言辭不當!
然而皇上可知,晉商爲禍之烈,不亞於百萬雄師啊!”
盧象升的梯子已經遞過來,秦浩明並非迂腐之人,自然順勢下臺。可他眼中的悲切、憂慮讓崇禎看了都暗自感動。
“賜宴,多上些肉糜,酒水一斗。秦愛卿請繼續,晉商如何相當於百萬雄師?”
此時華燈初上,三人不知不覺間已聊至酉時末刻,晚飯時間早已過去。
想到他們馬不停蹄趕赴京城,米粒未進,崇禎有些歉然,隨即吩咐宮中準備開飯。
“建奴從深山老林走出來,原本屬於大山蠻人,靠打獵捕獸爲生,並無大明農耕技術。
即使時至今日,關外天氣嚴寒惡劣,依然沒法大規模種植糧食作物,可爲何他們人口增加,卻無一人餓死?
還有生鐵、豬鬃、硝石、棉布、鹽巴等戰略物資,基本產自大明,緣何建奴一樣不缺?
縱觀建奴此次寇邊,甲冑、火銃、大炮皆優於大明軍隊,這又說明什麼問題?
不知皇上是否可考慮過,八大晉商在大明各地具有商棧,那無疑就是建奴分佈在大明的暗探。
他們有多人,就是有多少雙眼睛在窺探大明一舉一動。
更何況,他們再通過拉攏、分化、腐蝕其他大明將士,又將產生多大的危害?”
秦浩明一問一答,令在場的崇禎皇帝和盧象升毛骨悚然,竟然不敢細想,呆愣的坐在寬大的太師椅上。
誠如秦浩明所言,此事若是確鑿,已經不僅是資敵那麼簡單的事。委實如他所言,堪比百萬雄師。
“陛下,秦將軍資歷威望尚有不及,恐難擔此重任。微臣不才,願意帶頭爲之。
請陛下乾坤獨斷,決不能容此魑魅魍魎禍我大明!”
呆坐片刻,盧象升率先回過神來,這裡頭的兇險絕不是初出茅廬的秦浩明所能抵擋。
他怕崇禎皇帝未做多想,讓秦浩明做此事情,急忙向前行禮說道。
崇禎臉色氣得潮紅,緊緊握住雙手扶椅,似乎在做最後的決斷。
“盧督其實也不適合此事,微臣心中倒有一個最佳人選,必然可讓陛下賺得盆滿鉢滿。甚至可以不用向百姓徵收三餉,便解決大明財政之憂!”
盧象升的拳拳關愛維護,令秦浩明十分感動。感激的掃了他一眼,轉頭笑嘻嘻的對崇禎說道。
“本督緣何不合適?”
“誰?”
擋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
擡手阻止盧象升繼續問下去,崇禎皇帝也不想他被滿朝文武所惡。
同時被大明財政困擾許久的崇禎,聽到秦浩明賺得盆滿鉢滿的話騰的站起身,臉上由潮紅轉爲赤紅,顯然內心非常激動。
不知不覺間,崇禎對秦浩明的態度悄然轉變。不再當他是少年將軍,概因這小子看問題的角度和其他朝臣多有不同,然卻非常有道理。
特別是他說到可以免收三餉之言,更是讓他興奮得無以復加。
多年前,有許多朝臣就請崇禎注意百姓已到了家家懸釜的境地,請酌減天下賦稅,以使小民有升斗之蓄。
作爲一國之君,他如何不想?奈何大明財政實在無以爲繼,不得已而爲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