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節 決戰開始

定南軍的弓箭手,都是秦浩明從天雄軍中挑選出來,也算是強手了。但從真正意義上說,距離建奴尚有一段距離。

秦浩明自己這兩年也有練射術,比起當初是強過百倍,但比起建奴射手來就差的遠了。

明軍的弓力普遍不強,多半不到十個力。

按後世算法,這些明軍的傳統弓只有六十磅左右,相比後金兵普遍的一百多磅,甚至一百五十磅以上的力道,確實是弱了太多。

建奴的一百五十磅也是罕見的射手,按後世複合弓的算法也有四十五磅左右。

這個力道在百步之內足可力透磚牆而入,箭顫而不落,深入磚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定要強行和建奴比弓箭,那無疑是自廢武功,傻逼了。

前線負責指揮漢軍旗的將領,是尚可喜的弟弟尚可位,由於漢軍旗的射手普遍力弱,走到二百步時,他並沒有叫他們射箭。

距離很近,已經可以勉強看清城內那邊的情形。

在漢軍旗眼中,對面的銃手看不清楚面目,一個個站在懸掛之後,只能透過空隙觀察他們。

當漢軍旗發現對面的軍人只有少數披甲,多半也是綿甲或無甲兵時,他們的膽氣壯了很多。

在這個年代,有甲或無甲絕對是衡量軍隊是不是精銳的標準。除了這個標杆之外,再無其它。

走到百五十步左右時,整條戰線的漢軍旗和韃子兵都情不自禁的弓起了腰。

定南軍火器犀利,和別的明軍大不相同,無論是漢軍旗和韃虜,那都是領教過的。

在二百步的時候,聽說還能把人打死。

秦浩明和閻應元等人站在相對安全的觀察哨裡,默默注視着前線情況。

決戰的時候到了!

整條五里多長的戰線上,建奴一次就投入了大半的兵力。

放眼看去,到處是潮水般的八旗兵。穿亮銀甲的白甲兵,穿鐵甲或綿甲的紅甲兵,少量綿甲或鎖甲乃至無甲的旗丁跟役和漢軍。

但衝在最前端的,還是尚可喜的漢軍旗。

建奴的陣列十分齊整,哪怕是漢軍旗也是一樣。

軍官們站在縱隊線的兩側負責指揮,他們或是穿着亮甲,或是插着背旗,從鎧甲和背旗的式樣上來確定指揮者的身份。

軍官從低到高,站位也各有講究,秦浩明眯着眼看向陣後,發覺了大旗之下的尚可喜和其他漢軍將領。

“老狗。”秦浩明啐了一口,眼中滿是鄙夷之色。

不得不說,同樣是明軍,但是投降了建奴的漢軍旗,在陣列和氣勢上,已然有了很大的不同。

“將來要凌遲此人,方能解氣。”秦浩明又說了一句,重新把目光投向戰場上。

穿着印染的藍色或青色箭袍,外罩綿甲的漢軍旗越逼越近,他們的陣列一個小圓陣疊一個小圓陣,象一層層疊疊的魚鱗累積在一起。

這是一個標準的步陣攻擊陣列,從內行的眼中看過去,後方建奴方面的陣列十分齊整。

長槍手和刀牌手,還有弓手的位置搭配的十分合理,前進的步速也很均勻,這很明顯是一支訓練有素,身經百戰而經驗豐富的強軍。

哪怕正面的主力是由漢軍旗組成的軍隊。

雙方將士的呼吸都急促起來,終於,在抵達近百步的時候,建奴方面傳來射箭的指令。

尚可位等人渾身一震,立刻停住腳步。這個距離當然是拋射,所有人都早就把弓箭取在手中。

尚可位手中是一柄製作相對精良的鐵胎步弓,兩根長稍,弓型一字,典型的清弓製法。

但他勁力並不是很大,勉強達到了最低十個力的標準,相比於建奴射手的強弓來說,他的勁力十分普通,也就是剛到及格線的水平而已。

所有人都用標準的蒙古射法扣着箭矢,在聽到明確的指令之後,尚可位和身邊的漢軍旗一起將弓箭斜舉向天。

在大致瞄準和測算距離之後,拉動弓弦,然後鬆指。

上千柄弓箭一起拉響再放鬆的聲音,一下子迸發了出來。彷彿大量的彈棉花一樣的崩崩聲響,接連不停。

然後是箭矢破空時的“嗡嗡”聲,在箭矢凌空飛向對面的懸掛之後,尚可位又將第二支箭矢搭了上去。

他們的動作並不很快,也並不着急拉弦射第二支,而是不緊不慢的將勁力和呼吸調整好。

步弓的威力很大,但清弓並不講究射程及遠近,雖然已經比蒙古騎兵的騎弓要遠很多。

清弓的特點是最講究箭矢威力和破甲,建奴的理念就是破甲和殺傷爲第一,如果光是及遠而不能破甲傷人,那射的遠又有何意義呢?

更加不講究的就是射速,因爲每一箭都要保持相當的穿透和殺傷,犧牲的就是射程和射速。

這和蒙古人恰恰相反,雙方各有優劣。

蒙古人擅長機動作戰,騎在馬上無法發力,要求射箭快和準。

而建奴擅長步戰,在陸地上可以發力,自然要講究威力。

在衆人又向前數步之後,第二輪箭矢又被拋射了出去。

天空佈滿飛蝗般的箭矢,勁力極大的箭矢在半空發出嗡嗡的聲響,箭桿顫抖着,在動能和慣性之下箭矢飛掠而至,射向遍佈銃手的懸掛這邊。

“噗,噗,噗……”

“篤,篤,篤……”

彷彿是有勤勞的啄木鳥在不停的啄着懸掛和盾牌,第一輪箭雨多半落在其中,如下雨一般不停的發出篤篤的聲響。

箭尖不停的穿透懸掛,露出大半截箭身。

也有相當多的箭矢直接從半空掉到銃手這邊,或是落在地上,也有一部份落在人的身體上。

銃手陣列中發出了此起彼伏的叫喊聲,雖然絕大部份人穿着綿甲或鎖甲,但也有一部份人只穿着襖服。

這是定南軍從遼東半島徵集的民夫,全部披甲在目前來說還不現實。

如此密集的箭雨,沒有披甲的民夫有好多不幸中箭。

當然,也有許多披甲的銃手也中箭。

他們被箭矢穿透了胳膊,箭矢插在膀子上還在顫動着。也有人小腹中箭,大腿中箭,腳掌中箭。

披甲防護的只是身體的一部份,沒有辦法防護到全身上下。

軍醫們奔跑過來,在助手的幫助下把中箭者帶下去做緊急的處理。

“不必驚慌,叫個鳥啊。”一個滿臉大鬍子的軍醫拍着胸口中箭的銃手,笑罵道:“就箭頭插在裡頭,你這麼鬼叫鬼叫的,丟不丟人。”

“先剪斷箭桿,然後再開刀取箭頭!”

“把止血藥先準備好,這麼貿然取箭,你想叫他流血流死是不是?”

在醫官們的努力下,陣線上的騷動漸漸停止。然而第二輪箭矢又落了下來,這一次由於距離更近了一些,傷員更多了。

一個銃手被箭矢射中了脖子,箭頭透頸而過,劃斷了動脈,鮮血狂涌。

醫官搖了搖頭,叫人用白布蓋住了這個銃手。

“不要急。”蕭飛剛要下令射擊,軍政官林冕在一邊搖頭,說道:

“我們人手有限,沒有辦法冒着箭雨進行輪射,第一輪就要打出最好的戰果,我建議放近些再打。”

蕭飛皺着眉頭,“那部隊就得再承受一兩輪更近的箭雨了。”

林冕道:“難道軍隊不就是幹這個的嗎?”

蕭飛咬了咬牙,死死看着林冕。

林冕面無異色,似乎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

畢竟他只有建議權,這一線的戰兵歸蕭飛管。

在上官沒有親臨前線協調的前提下,各部只能按自己的建制統領來打這一仗。

軍政官林冕和蕭飛同級,二者並無上下級關係。但前線指揮是蕭飛,林冕依據戰場情況提建議也合情理。

雖然說定南軍現在的內部氛圍和環境還算過的去,但文武殊途,蕭飛和林冕二人,有時看法並不一致。

“好,就按林軍政的建議來。”

蕭飛終於下定決心,眼前的局面就是這樣,軍隊必須承受一些死傷。

第四百零八節 這錢來得堂堂正正第四百二十三節 千金買馬骨第三百九十七節 措手不及第四百一十五節 滄海桑田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六百四十三節 點化孫傳庭第六十節 困局第四百零三節 又是與民爭利新書《崇 禎 大 帝 國》前三章請諸君賞鑑一番,歡迎點評第四百二十八節 威脅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四百四十九節 囂張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六百二十節 撤退事宜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第七十五節 交心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一百九十節 樂極生悲第六百二十七節 野心(感謝書友abcd4869萬賞)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三百八十一節 不要怕,你也有後臺嘛第五百一十六節 屁都不是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一百一十五節 預備禮物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一百九十七節 三年之期第二百四十五節 雞飛狗跳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五百六十八節 軍魂第五百九十五節 國之利器第八十三節 緣淺情深第六百一十節 立體打擊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五百七十六節 黑心戰術第五十六節 伏擊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新書《崇 禎 大 帝 國》前三章請諸君賞鑑一番,歡迎點評第二百零三節 宣府防衛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二百四十九節 收網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第四百二十三節 千金買馬骨第四百零六節 妾身不在乎第二百四十五節 雞飛狗跳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六百四十五節 齊心戮力,共振大明第二百零一節 崇禎的手段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新書《崇 禎 大 帝 國》前三章請諸君賞鑑一番,歡迎點評第四百四十四節 到時滅了他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四百五十七節 構建精銳(二合一)第二十四節 男兒行,當暴戾第十二節 性格大變第一百三十九節 自此而始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二百三十六節 醉翁之意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六百五十三節 遼東漸定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第四百零二節 端的好手段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三百五十二節 血色草原第三十六節 義女柳如是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五百三十三節 丟臉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六百三十二節 改造朝臣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五百一十九節 幹翻他第四百八十九節 三件大事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二百二十九節 家宴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五十八節 善後
第四百零八節 這錢來得堂堂正正第四百二十三節 千金買馬骨第三百九十七節 措手不及第四百一十五節 滄海桑田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六百四十三節 點化孫傳庭第六十節 困局第四百零三節 又是與民爭利新書《崇 禎 大 帝 國》前三章請諸君賞鑑一番,歡迎點評第四百二十八節 威脅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四百四十九節 囂張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六百二十節 撤退事宜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第七十五節 交心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一百九十節 樂極生悲第六百二十七節 野心(感謝書友abcd4869萬賞)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三百八十一節 不要怕,你也有後臺嘛第五百一十六節 屁都不是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一百一十五節 預備禮物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一百九十七節 三年之期第二百四十五節 雞飛狗跳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五百六十八節 軍魂第五百九十五節 國之利器第八十三節 緣淺情深第六百一十節 立體打擊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五百七十六節 黑心戰術第五十六節 伏擊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新書《崇 禎 大 帝 國》前三章請諸君賞鑑一番,歡迎點評第二百零三節 宣府防衛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二百四十九節 收網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第四百二十三節 千金買馬骨第四百零六節 妾身不在乎第二百四十五節 雞飛狗跳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六百四十五節 齊心戮力,共振大明第二百零一節 崇禎的手段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新書《崇 禎 大 帝 國》前三章請諸君賞鑑一番,歡迎點評第四百四十四節 到時滅了他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四百五十七節 構建精銳(二合一)第二十四節 男兒行,當暴戾第十二節 性格大變第一百三十九節 自此而始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二百三十六節 醉翁之意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六百五十三節 遼東漸定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第四百零二節 端的好手段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三百五十二節 血色草原第三十六節 義女柳如是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五百三十三節 丟臉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六百三十二節 改造朝臣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五百一十九節 幹翻他第四百八十九節 三件大事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二百二十九節 家宴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五十八節 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