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請教?”
顏繼祖語氣平淡,無驚無喜。他是真心想離開大明官場,迴歸鄉梓教書育人頤養天年。
可秦浩明特別熱忱的舉措,早已出賣他內心真實的想法。
所謂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概指如此。
然而顏繼祖沒有揭穿,相反還非常配合,權且當做報答活命之恩吧。
“本將麾下千戶董長青,有勇有謀,膽大心細,當可助大人一臂之力,除此逆賊!”
顏繼祖表情有異,可話到嘴邊,秦浩明也沒有辦法沉默,唯有故作不知,繼續言語興奮地說下去。
“不是護衛德王府時,身受重傷了嗎?”
顏繼祖蹙眉端起酒杯,示意乾杯。
“末將看過,皆不是致命傷,修養數月,又是活蹦亂跳的軍中漢子。”
秦浩明故作豪邁,想仰頭一飲而盡,可終歸有些心虛,被嗆了一口,急忙夾起一片冬筍炒臘肉,壓下胸中翻滾的酒意。
“可!到時奏請兵部,劃撥於本撫。依其軍功,可爲正五品守備,移駐德州府,如何?”
顏繼祖莞爾一笑,眨眨眼,頗有幾分老小子的狀態。
直到此時,他方纔放下原先悽苦的心態,投入到波譎詭異的官場爭鬥中。
“大人高見!
末將擔保長青絕不會讓你失望,況且這小子性格沉穩,武力頗高,有些不方便的事情儘管吩咐他去做。”
錐處囊中,難掩其利。
董長青在謀劃德王府的事情上,終於讓秦浩明看到他的潛力和謀略,繼而放下心來。
只是這小子太狠,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
爲了瞞天過海躲避嫌疑,居然在和閻應元的部隊消滅建奴死兵之後,手執腰刀、斧鉞給自己開膛破腹,委實讓人觸目驚心。
其傷口之深,部位之多,這是想用自己的性命換取德王府幾近三百萬的浮財啊!
可惜王府的田地、府邸、鋪面等不動產沒法奪取,唯有便宜朝廷和當地官府。
“什麼末將,委實讓人寒磣。便是本撫今後見了你,也得尊稱一句大人。
更何況如今你貴爲福建、廣州總督,還是顏某的家鄉老父母,豈能自賤?”
顏繼祖吔視他一眼,搖頭晃腦說道。
秦浩明苦笑一聲,前世今生官場小白一個,實在是沒有覺悟啊!
說聲喝酒,哈哈一笑而過。
接下來幾天,秦浩明那裡都沒有去,只是在會同館矇頭大睡。
以他目前從三品武官的身份,還沒有資格位列朝堂。只有到晚上,才從盧象升和顏繼祖那裡打探朝局消息。
崇禎動作很快,夜談完第二日,便宣佈範家、王家、樑傢俬通建奴,罪證確鑿,依法緝拿歸案。
但明確規定,只究首惡,餘者既往不咎。至於其他五家,此次聖諭中並沒有提到。
此舉頓時令朝堂文武百官鴉雀無聲,誰也不敢自找黴頭幫忙求情,更不知有多少人慶幸不已,逃過一劫。
當日下午,崇禎命令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和東廠廠公王化民聯合辦公,一路負責京畿地區,一路負責山西等地,務必把範家等三家直系家族人員全部抓獲。
同時,戶部也派出官吏同時分赴各地,查封田畝、山林、鋪面、商棧等不動產,等候朝廷接下來的發落。
目前,山西等地的情況還不太清楚,可京畿附近查出屬於三家的商鋪便達到一百六十家之多。
其中包括古玩店、腳行、鐵器店、米鋪、藥店、絲綢鋪等等,涵蓋各行各業,俱都關係國計民生。
抓捕三家主事及家族子弟等重要人物五百七十二人,這還是在沒有大規模株連情況下。
次日,崇禎皇帝召集首輔劉宇亮、次輔薛國觀、再輔範復粹於乾清宮內議事,內容不得而知。
當晚,崇禎皇帝單獨召次輔薛國觀夜談,宮中侍衛亥時護送其回府。
之後,京城風平浪靜,波瀾不驚,衆人目光都集中在山西晉商財產多寡問題上。
崇禎十二年元月二十五日,晉州知州陳弘緒彈劾首輔劉宇亮避敵於陣前。
奏疏寫明:首輔劉宇亮自請督察軍情,行至保定,乃過真定府,聞建奴將至。劉宇亮貪生怕死,不敢與建奴作戰,急趨晉州欲躲避韃虜。
微臣閉門不納,士民亦歃血誓不延一兵。劉宇亮大怒,傳令箭亟納師,否則軍法從事。
微臣亦傳語曰:“督師之來,以禦敵也。今敵且至,奈何避之?
如今城中併入大軍所食用糧草,故欲入城,不敢聽命爾。
十一月建奴兵臨城下,微臣登城死守,激軍民以大義,並與之共艱苦。
時歲大寒,軍中副將李明超授軍民澆冰築城,滑不能攀堅不可破,建奴數晝夜不下,圍城四十餘日。
民勇席氏躍馬提戈,保微臣寢食城上,軍中司馬陳明羣乘大霧襲中軍於臥龍崗,大捷,建奴乃退,城與居民得安。
此言方出,一石激起千層浪,羣臣議論紛紛,不知晉州知州陳弘緒究竟想幹什麼?
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
二十六日,次輔薛國觀彈劾首輔劉宇亮弄權,誣陷有功之臣劉光祚。
奏疏如下:崇禎十二年正月至天津,劉宇亮督師陳新甲大軍,因總兵劉光祚逗遛,擬旨軍前斬光祚。
然劉光祚有武清之捷,劉宇亮乃將劉光祚下獄。
後總兵劉光祚具疏乞宥,啓奏天子喊冤。
再輔範復粹乃擬嚴旨,責前後矛盾,下九卿科道議。謂劉宇亮玩弄國憲,大不敬。
劉宇亮疏辯,部議落職閒住。給事中陳啓新、沈迅,御史大夫劉欣雨、張芳龍復重劾之,改擬削籍。
至此,深諳官場爭鬥的京城百官方纔明白,此乃新一輪的倒輔前奏。
很快,與劉宇亮不和的百官紛紛上書附議。
崇禎皇帝留中不發,令戴罪圖功,事平再議。
二十九日,兵部尚書楊嗣昌查實首輔劉宇亮所爲,啓奏天子將其革職查辦。
崇禎皇帝無奈,將劉宇亮削職爲民,以薛國觀代爲首輔。
崇禎十二年二月初一,是大明文武百官的大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