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

總督府後院正廳,樹影在地氈上移動,宣爐裡一爐淡淡的煙氣,嫋嫋不斷的上升。東面的牆壁沐浴在太陽光裡,上面附着金碧錦繡,反射出耀眼的光彩。

秦浩明斜躺在做工精緻的藤椅上,已經鼾聲微起,手裡猶自捏着各地夜不收送來簡報,毫不放鬆。

近段時間實在是累壞了,原先的佈局逐漸開會結果,舟山羣島的鹽鹼地改造以及鹽池已經完成,汪躍進組織的鹽幫正沿着京杭大運河開始鋪貨。

福州造船廠一天一個樣,上月已經開始四千料大船的開工建設,少不得他要時刻關注着。

還有冶造局、兵仗局的一些關鍵東西,也離不開他的意見和指導。福建、廣州、宣大同時招募新兵,更是時刻牽扯着他的精力。

雖說下面有侍從室幫襯着,但一些重要的決策必須他拍板才行,軍事、政事相互交錯,不忙纔怪呢?

遠處響起的腳步聲,看見秦浩明酣睡的身影,有幾分躊躇和猶豫,不知是否要打擾?

“元亨、拱辰、培卿,你們來了,快過來坐?”

秦浩明睡得很淺,腳步聲驚醒他,擡頭見閻應元帶着陳明遇和馮厚敦站在遠處,連忙打招呼讓他們過來。

“秦督,鄭家已經準備妥當,隨時可以出動。我們這邊也佈置好一切,就等出發。”

閻應元手裡拿着厚厚的一疊作戰計劃書,歉然一笑遞給秦浩明,方纔坐下說話。

陳明遇和馮厚敦二人陪在末座。

“鄭家還是不同意聯合作戰嗎?”

“是,這次他們態度很堅決,卑職估計有兩點原因,一是怕總督府瞭解他們的實力和部署。二是怕我們搶了他們的風頭。

所以鄭家此番由鄭芝龍親自帶隊,出動兩萬精銳,意欲一鼓作氣搏一個天大的功勞。”

閻應元臉上有些譏笑,總督府已經拿出誠意,可以讓鄭家指揮登州衛水軍,奈何他們死活不答應,理由也蹩腳得很,兵分兩路殲敵更多。

看來,鄭家對錢財無所謂,這兵權握的很緊。

“也好,那就隨他去。啓動第二方案,三日後出發。”

嘴角露出一抹淺笑,秦浩明懶洋洋的回答。

鄭家雖說有二十萬人,但精銳敢戰之士應該不超過五萬人,一次性出動近半人馬,又是鄭芝龍親自領軍,可謂勢在必得,苛求不得。

“只是現在的時局,似乎……左右布政使那裡有些動靜,秦督最好坐鎮總督府,卑職以爲……”

閻應元眼裡露出憂色,低聲建議。

“不必了,要給他們機會,讓他們鬧騰起來,本督會安排好。否則……總是擔心這擔心那……牽絆太多,總不是好事。

算了,不說他們,跳樑小醜,無足道哉……拱辰和培卿安頓好了嗎?可還適應?要不要派將士們把家人接過來……”

陽光下,秦浩明換個話題,轉頭關心起陳明遇和馮厚敦的家庭生活,讓二人心裡着實感動。

而此時京城的某處高官院落,一場針對秦浩明的行動也正熱切的進行中。

只是纔開始不久,突然有一道不和諧的聲音傳出。

“錢侍郎,這樣做未免過分了吧?這有失我們的身份,此乃小人行徑,非君子所爲!”

正熱烈討論的一羣人中,一個穿着五品官服的中年人站起來不滿的說道。

錢謙益臉色微變,看了過去,卻是江南名士楊廷麟,二人年紀相仿,都是頗負盛名。

不過,楊廷麟向來嚴謹方正,眼裡融不進半點沙子,一副倔驢脾氣,被他認準了的道理,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錢謙益淡淡答道:“伯祥,此言差矣!與江山社稷相比,區區名聲算得了什麼?

秦浩明一介秀才而已,原本最多也就是一個總兵或者都督,如今卻執掌閩粵兩省庶政,胡作非爲,咱們東林人的臉面往哪擱?

將來秦浩明回京,蠱惑皇上,只怕還要入住中樞,那個時候沒準又是一個魏閹之流,我們必須將這樣的苗頭徹底扼殺掉!

那是小人行徑,我們也認了,

要知道,當初要不是皇上登基,我們現在還在被魏閹一黨肆意迫害呢,這大明朝絕對不能再出現一個不可控的因素!”

“錢侍郎,你說的未免言過其實了,也許秦浩明有不足之處,然則抗擊建奴韃子這樣的功績卻不是假的。

這是大明朝的柱石之臣,如果就這樣被我們給扳倒了,於心何忍?

將來建奴韃子再度捲土重來的時候,你再去哪裡找一個秦浩明出來?

而且,他除了這稅律革新之外,哪一項事情做的不是大快人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如此對待以爲能臣,未免太過分了!”

楊廷麟扭着脖子,大聲抗議。

去歲建奴寇邊,楊廷麟隨着盧象升和秦浩明立功,被盧象升舉薦,進入兵部任職。

錢謙益臉色登時沉了下來,不滿道:“伯祥,你也是東林黨人的元老,咱們向來共同進退,不容有半點不同的聲音出現。

如今大家皆在,盡皆同意,你一人如此言行,是何道理?我知道你和秦浩明有情誼,可豈能因公廢私,難道你還想退出東林黨不成?”

楊廷麟冷哼連連,不屑的答道:“因公廢私……哼!錢侍郎,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這樣齷齪的事情,我楊廷麟幹不來,也不想幹!”

楊廷樞大義凜然,一陣言辭將錢謙益噴的面紅耳赤,最終惱羞成怒喝道:“楊廷麟,你以爲你是誰?

難道東林人離了你就不轉了了嗎?”

其他人卻是有些急了,現在對秦浩明還沒有開戰,東林黨內部先自起了爭執,如何是好?

“錢侍郎,你冷靜一下,伯祥,你也少說兩句,這件事情,咱們終究要做的。如何做?可以坐下來慢慢商量,何必進行意氣之爭?

數十年的情誼如果因爲這點事情破裂了,可就不值當得……”

楊廷麟再次冷哼一聲,答道:“受先,你不要忘了,現在的東林黨已經不是鐵板一塊了。

在總督府之中,可是有着一大批人都是復社的人,張溥、楊廷樞、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哪一個不是後起之秀,一時之選?

如果不是秦浩明有着與衆不同的地方,他們會追隨於他嗎?

所謂正人先正己,我們自己如果做的不好,做得不夠,那又有何顏面去指責別人?

如今國家內憂外患,正是勠力同心之時,僅僅因爲稅制上面的分歧,就要將一代名將置於死地,這纔是得不償失,我們的心胸哪裡去了?

還不如一介婦人!”

“你……”

面對楊廷麟如此指斥,御史大夫袁尚也有些坐不住了,喝道:“伯祥,再怎麼樣,我們東林人也是心懷天下的中堅,那裡有你說的那樣不堪?

徵收商稅如此重大的事情,如果這樣都不予以反擊,那將來他秦浩明還不更加的變本加厲?

如果我們不予以反擊,他還以爲我們江南東林黨無人呢?”

楊廷樞悶聲道:“即便是要反擊,我們也不能肆意的胡來。

讓馬士英等人靠着文筆攻擊秦浩明,這是小人行徑,難登大雅之堂,我們一個個自詡君子,難道這合乎君子之風嗎?”

“伯祥,秦浩明可不是一介書生,他是舞刀動槍的一介武夫。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

不趁着這件事情給他一個狠狠的教訓,我們再也沒其他理由扳倒他。”

想起過往的事情,錢謙益紅着眼睛說道。“既然如此,那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道不同,不相爲謀,你們繼續商議,楊某告辭!”

楊廷麟看錢謙益冥頑不靈,實在是忍無可忍,拱拱手,向着外面走去。

“伯祥……”

袁尚剛要阻攔,被錢謙益攔了下來,“好了,受先,他既然要走,那就讓他走吧,咱們這裡廟小,裝不下他這尊大菩薩!”

錢謙益看看衆人,陰聲道:“好了,這件事情就這樣定了,各位,咱們各自行事吧!

有什麼問題,隨時商議。

這一次,我們就是要給他秦浩明一個狠狠的下馬威,讓他領略一下我們東林黨人的凌厲攻勢!

小說網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薦閱讀: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馬大人,措辭的事情,可就交給你了,可不要辜負了我們的期望!”

京畿皇城,夜色如墨。

驀然,天邊一記驚雷,好似割裂了天際,雨水傾盆而下。

一盞茶的功夫,洞開的窗櫺外細雨依舊悽悽飄落。雨聲稀疏細碎的敲打在枝葉間,輕微的聲音,點點滴滴,依稀入耳。

皇城乾清暖閣內,狼藉一片。皇案掀翻,椅子倒地,屏風碎裂,奏章扔了一地。那密密麻麻的白紙黑字,如同紅色的血液,一字字紮在崇禎皇帝的胸口。

奸佞亂政,近臣跋扈,不孝忤逆,天災將至,國有妖孽。

崇禎臉色蒼白,即是憤怒,又是焦躁。

又開始了!

十幾年來,他從一個裝傻充愣的少年,一步步走到如今的歲月。在這期間,和他一直合作的東林黨人,彷彿一條繩子時刻套在他脖子上。

但凡要打倒或者除掉誰,總是以這樣作爲開始的篇章。

巧立名目,私自徵收商稅,乃禍國亂政之舉,需除此奸佞!

崇禎嘿然冷笑,四處花銀子的地方太多,而國庫的來源又太少,入不敷出,年年都有虧空。

這些年他一直苦苦的煎熬的,直到秦浩明出現後。

除去軍功,秦浩明所做所講的,都是如何賺錢,如何用正當的手段從民間收到錢,這也是崇禎皇帝對他愈加信重的原因。

自從奏疏往來開始,落於筆墨之後,閒談趣事也就漸漸多了起來。

秦浩明講述了自己在福建的所作所爲,崇禎皇帝看着有趣之餘,往往也要詢問,爲何這般做,這樣做的意義如何。

經營許可證的作用,秦浩明在最近的奏疏中用系統的理論解釋了一番,還有一些其它的安排。

毫不誇張的說,崇禎對於秦浩明的坦誠和安排非常滿意,可是,二人在君臣相宜間,東林黨人又跳出來了。

鎮定,要鎮定,跟這些官油子要講策略,欲速則不達!君王有君王的手段,武將有武將的方法。

盛怒中的崇禎想起奏摺中秦浩明的勸阻,勉強把心中的怒火平靜下來。

該怎麼應對這件事情,崇禎獨自一人思索着……

翌日早朝,金鑾殿中脣槍舌劍。

“皇上,天下萬事都有道理,關閉市舶司,成立海關總署斂財,課稅十分之一,簡直駭然聽聞,天下商家如何生存?

而經營許可證之事,從古至今,聞所未聞,讓那些掛牌子的升斗小民如何心服口服?

如今秦浩明不顧天下蒼生,恣意妄爲,微臣懇請皇上乾坤獨斷,除此奸邪!”

這些年他一直苦苦的煎熬的,直到秦浩明出現後。

除去軍功,秦浩明所做所講的,都是如何賺錢,如何用正當的手段從民間收到錢,這也是崇禎皇帝對他愈加信重的原因。

自從奏疏往來開始,落於筆墨之後,閒談趣事也就漸漸多了起來。

秦浩明講述了自己在福建的所作所爲,崇禎皇帝看着有趣之餘,往往也要詢問,爲何這般做,這樣做的意義如何。

經營許可證的作用,秦浩明在最近的奏疏中用系統的理論解釋了一番,還有一些其它的安排。

毫不誇張的說,崇禎對於秦浩明的坦誠和安排非常滿意,可是,二人在君臣相宜間,東林黨人又跳出來了。

鎮定,要鎮定,跟這些官油子要講策略,欲速則不達!君王有君王的手段,武將有武將的方法。

盛怒中的崇禎想起奏摺中秦浩明的勸阻,勉強把心中的怒火平靜下來。

該怎麼應對這件事情,崇禎獨自一人思索着……

翌日早朝,金鑾殿中脣槍舌劍。

“皇上,天下萬事都有道理,關閉市舶司,成立海關總署斂財,課稅十分之一,簡直駭然聽聞,天下商家如何生存?

而經營許可證之事,從古至今,聞所未聞,讓那些掛牌子的升斗小民如何心服口服?

如今秦浩明不顧天下蒼生,恣意妄爲,微臣懇請皇上乾坤獨斷,除此奸邪!”

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五百零三節 棒子的安排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三百八十三節 回報、人心、規劃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四百五十一節 鐵血柔情第三百六十二節 攻受易位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六十節 困局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二百一十五節 楊府密謀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一百七十六節 別有他用第三百四十八節 三份密疏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一百零四節 文成武就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三百二十五節 紅袖添香第四百二十一節 囂張第四十九節 男兒殺人行第一百九十九節 崇禎的步驟第九十五節 府軍驕橫第三百二十六節 去登州,那裡有吃的第五百八十四節 各有打算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三百二十節 負荊請罪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二百一十三節 另類連蒙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三百節 暗潮涌動第五百四十三節 遼東貓膩第十九節 產品誕生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五百四十三節 遼東貓膩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二百二十節 以弱勝強第二百四十三節 快刀斬亂麻第一百六十九節入彀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八十四節 佳人遠至第三百六十節 誰的孩子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一百六十九節入彀第四百八十二節 難道去給別人賺第二百六十八節 逃脫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三十五節 秦淮河畔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四百四十二節 朕還有臉面嗎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二百四十七節 招募私兵第六百二十三節 算計東林(二合一)第四百四十七節 筵無好筵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四百節 不堪用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二百二十九節 家宴第四百二十五節 膽大妄爲第四百九十四節 挽起袖子,大幹一場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二百八十四節 空話、套話、屁話!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四百三十四節 形勢大好第三百三十一節 大明無敵第一百一十四節 戰雲密佈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三百九十三節 組建侍從室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六百零七節 圖窮匕見
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五百零三節 棒子的安排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三百八十三節 回報、人心、規劃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四百五十一節 鐵血柔情第三百六十二節 攻受易位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六十節 困局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二百一十五節 楊府密謀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一百七十六節 別有他用第三百四十八節 三份密疏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一百零四節 文成武就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三百二十五節 紅袖添香第四百二十一節 囂張第四十九節 男兒殺人行第一百九十九節 崇禎的步驟第九十五節 府軍驕橫第三百二十六節 去登州,那裡有吃的第五百八十四節 各有打算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三百二十節 負荊請罪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二百一十三節 另類連蒙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三百節 暗潮涌動第五百四十三節 遼東貓膩第十九節 產品誕生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五百四十三節 遼東貓膩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二百二十節 以弱勝強第二百四十三節 快刀斬亂麻第一百六十九節入彀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八十四節 佳人遠至第三百六十節 誰的孩子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一百六十九節入彀第四百八十二節 難道去給別人賺第二百六十八節 逃脫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三十五節 秦淮河畔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四百四十二節 朕還有臉面嗎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二百四十七節 招募私兵第六百二十三節 算計東林(二合一)第四百四十七節 筵無好筵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四百節 不堪用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二百二十九節 家宴第四百二十五節 膽大妄爲第四百九十四節 挽起袖子,大幹一場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二百八十四節 空話、套話、屁話!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四百三十四節 形勢大好第三百三十一節 大明無敵第一百一十四節 戰雲密佈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三百九十三節 組建侍從室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六百零七節 圖窮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