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

清單上寫得很詳細,每塊田地分配的具體範圍也清清楚楚。

勳田兩百畝,職田兩百四十畝,還有四品以上纔有的永業田三百五十畝,若是再加上兄長之前的八十畝口分田,總計有八百七十畝田地之多。

若是僅僅這樣,張雲也不至於如此一驚一乍。

這是朝廷授予有功之臣的正常獎賞,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不以王縣尊的意志爲轉移,此點張雲明白。

關鍵有三點,纔是張雲失態的原因。

其一是這八百七十畝田地基本連在一起,且據是上好良田。

張雲是本地人,若是他沒有記錯的話,有些上好水田明顯屬於臨浦大族葉家。

雖然不知道具體什麼原因,但他相信臨浦縣衙必然要給葉家其它補償。

當然,所有的田不可能全部連在一起,但看得出來,王縣尊已經是煞費苦心。

他已儘量的把八百七十畝田地分配在一起,如此一來,打水井,修溝渠,據都方便許多,容易集中灌溉。甚至還有施肥什麼的也能方便不少。

不至於東一塊、西一塊,耕種起來麻煩也不方便管理。

其二,備註甲:朝廷授予秦氏蓮塘永業田三百五十畝,其東南方皆怪石嶙峋,寸草不生之地,現付秦家開荒植林,有利臨浦民生。

說起來,蓮塘所張雲是熟的不能再熟了,那是餘佑漢餘百戶的衛所管轄範圍。

可他愣不知道,爲什麼兩千多畝的牧馬草場,臨浦少有的苜蓿地,爲何成了王縣尊口中的怪石嶙峋,寸草不生之地?

蓮塘衛所的將士不知有多少人眼饞此地,卻始終被臨浦縣衙所拒。

不意今日竟然不費吹灰之力便落入秦家,更關鍵的是託付秦家開荒植林,這意味着什麼,張雲心裡豈能不知?

甚至這樣完全利己的事情,居然還可以有利於臨浦民生。

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就這樣莫名其妙的串聯在一起。突然間,張雲對官場語言有了頓悟的感覺。

其三,備註乙:秦家村現有入籍臨浦人士若干,均乃北地無主流民,爲建奴所迫,不得已而入臨浦。

爲安穩計,臨浦縣衙委託秦家代爲託管,招爲佃農。

現臨浦縣衙補償城關北地陡坡予以開荒種墾,所墾之地,官四民六。

看到這裡,張雲的手已經完全在顫抖,胸腔一股暖流直奔鼻尖,冷暖交際,產生酸意,眼眶的淚水不經他同意自然滾落。

委實不能怪他沒出息,實是三條一條比一條震撼,你讓他一個剛剛脫貧致富之人談何淡定?

特別是第三點,福建的地理特點是“依山傍海”,九成陸地面積爲山地丘陵地帶,被稱爲“八山一水一分田”。

雖說閩北算是福建的糧倉,但卻不及閩南,少有平原。

可這所謂的臨浦城關“陡坡”之地,恰恰是臨浦難得的沃土平原,怎麼就成了陡坡呢?

衆人皆道官字兩張口,左說有理,右說也是理,逢事都有理,真真誠不我欺!

大明對土地管理及其嚴格,大明律令規定:其地有草者,盡曰官田,力堪農事,乃聽受之。若其自取,必爲奸也。

簡單來說,便是沒有官家點頭,任何人不得擅自開墾,哪怕空置。

如今秦家有縣衙的明令,則自然是無此顧慮。

至於說官四民六,張雲更是嗤之以鼻。

大頭都給你了,人家還會在乎小頭嗎?

退一萬步來說,瞞報或少報總會吧!

可以想象,今後若是加上託庇、投獻、附議等等,秦家良田萬頃,家財萬貫,奴僕成羣,真的不是什麼虛妄之言。

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八百七十畝田地。

“張雲代兄長謝過王縣尊照顧,雲立馬休書一封,快馬向兄長稟報。”

張雲抹抹眼角的淚痕,朝王縣尊不好意思一笑,一語雙關說道。

出去歷練一番,有些門門道道早已知曉。

明白王縣尊賣好的對象是兄長,雖然是錦上添花的事情,想來大家都樂見其成。

不過,此事委實重大,從未經歷官場的張雲不敢擅做主張,敲定此事。

和聰明人講話就是省事。

王縣尊捻鬚微笑,微微頷首。

他非常滿意張雲的表現,要的就是這種效果,總算不虛此行。

不管如何,自己的心意已到,剛剛崛起的秦將軍不能不領情!

也不枉自己左右騰挪,幸得臨浦葉家公子主動幫忙,方纔上下歡喜。

而他只不過公器私用,慨他人之慨,慨大明之慨,與己並無半分損失!

當然,葉家的圖謀,王縣尊也心知肚明樂見其成。

至於說什麼秦將軍不答應的話,他是不相信的。

一場天大的富貴擺在從未出仕的秦秀才面前,不相信他可不受此誘惑。

便是他,也眼饞那些膏腴之地,只不過異地爲官,沒有辦法染指,反而是真金白銀來得方便。

交代清楚明日便會派縣府小吏和他交接,王縣尊在秦家村村民飽含熱情的目光中乘轎離去。

當然,如果秦浩明在此,他一定會留下來與民同樂,現在嘛……按他的說法,本縣公務繁忙,無暇留此,恕罪!

衆人按捺住急躁的心情,好不容易等一縣之尊走遠,便團團圍住張雲,向他諮詢朝廷到底授予秦族長一共多少田地。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特別是在大明,絕不是所說而已!

別的不說,單單是田地問題,便可讓秦氏族人受益匪淺。

堂堂的明威將軍、從三品的朝廷大員總不可能親自下地耕田吧!

更可況是幾百畝的田地,如此一來,就必須僱用人手。

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作爲秦氏族人,無論如何總是比別人優先不是?

張雲彷彿聽不到秦氏族人的相詢,沉浸在呆滯狀態之中。

半晌,正當人們以爲他突然得失心瘋之際,方纔仰天長嘆,爲官不易啊!

你想到的,人家已經幫你辦妥,你想不到的,人家也幫你預先考慮周全。端的滴水不漏,不是家人勝似家人啊!

“二當家,究竟朝廷賞賜秦族長多少地?”

見張雲又恢復正常,甲長秦老三還是腆腆臉,問出在場衆人最爲關心的事情。

只是如今水漲船高,親疏有別,平常的雲哥兒卻是再也叫不出口。

第五百八十節 勇武第四百三十九節 洗腦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二百七十七節 敲打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二百零四節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四十節 別樣推銷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十一節 各有算計第一百六十六節 佈局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一百二十一節 較量第三十七節 詩詞歌賦的表演第六百三十六節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第五百八十節 勇武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三百二十節 負荊請罪第十八節 變廢爲寶第五百八十一節 血染遼東(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成爲本書第一位盟主!)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四百七十七節 欺人太甚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第二節 表演的最高境界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第一百七十二節 病入膏肓第九十四節 君臣相宜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一百二十一節 較量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六百二十五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四百四十八節 取捨之間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二百三十九節 招攬工匠第二百零二節 底氣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一百三十九節 自此而始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六百一十節 立體打擊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六百零一節 算計深遠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八十八節 進京獻俘第三百四十節 送禮第二百四十一節 王樸伏罪第四百五十七節 構建精銳(二合一)第一百三十四節 憤懣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一百六十六節 佈局第二百三十節 莫欺少年窮第四百一十節 定南軍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一百五十六節 兩面三刀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四十一節 泄密第五百二十八節 誅心之言第四百八十一節 無所不能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十八節 變廢爲寶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三百七十七節 崇禎召見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六百五十三節 遼東漸定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
第五百八十節 勇武第四百三十九節 洗腦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二百七十七節 敲打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二百零四節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四十節 別樣推銷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十一節 各有算計第一百六十六節 佈局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一百二十一節 較量第三十七節 詩詞歌賦的表演第六百三十六節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第五百八十節 勇武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三百二十節 負荊請罪第十八節 變廢爲寶第五百八十一節 血染遼東(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成爲本書第一位盟主!)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四百七十七節 欺人太甚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第二節 表演的最高境界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第一百七十二節 病入膏肓第九十四節 君臣相宜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一百二十一節 較量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六百二十五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四百四十八節 取捨之間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二百三十九節 招攬工匠第二百零二節 底氣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一百三十九節 自此而始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六百一十節 立體打擊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六百零一節 算計深遠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八十八節 進京獻俘第三百四十節 送禮第二百四十一節 王樸伏罪第四百五十七節 構建精銳(二合一)第一百三十四節 憤懣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一百六十六節 佈局第二百三十節 莫欺少年窮第四百一十節 定南軍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一百五十六節 兩面三刀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四十一節 泄密第五百二十八節 誅心之言第四百八十一節 無所不能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十八節 變廢爲寶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三百七十七節 崇禎召見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六百五十三節 遼東漸定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