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節 教崇禎用人

“哈哈……萬萬不可……無需堪憂!這就是堂堂大明首輔之言,可笑可嘆!

居廟堂之高,上不能爲君王分憂,中不能統帥羣臣,下不能爲黎民謀福祉,談何首輔?”

秦浩明霍然站起,指着薛國觀哈哈大笑,不顧他陰鷙的眼神,狀若癲狂。

去他媽的!

實在無法忍受,一國之首輔,竟然說出如此幼稚的話,連憂國憂民都做不到,他還有什麼好客氣?

西北擁有耕田達幾十萬頃之多,區區一百萬兩白銀分攤下去,一畝地不過毫釐而已,不足掛齒。

八百里秦川沃野只需一個豐收,便可得錢糧無數,無需堪憂!

這是什麼話?是人話嗎?

心哀莫過於死,大抵如此。

在秦浩明看來,其實天災也好,建奴也罷,西北流賊也無妨,大明上下若是凝聚一心,這些不過土崩瓦狗而已!

如今看來,即使歌舞昇平一片,大明朝廷遲早也要被袞袞諸公斷送。

道不同不相爲謀!跟這些人也沒有什麼好虛與委蛇,平白玷污自己。

崇禎目光復雜的盯着猶自癲狂的秦浩明,能感受到他憤怒和悲切,這是一種毫不做作的內心獨白。

回顧他爲大明所做的一切,再看薛國觀臉色泛白,一臉憤怒的神態,崇禎的心裡百味陳雜。

“皇上,微臣惶恐。這原本只是正常的朝廷決策,卻無端遭此詰難,求皇上做主!”

薛國觀瞳孔血紅,顫悠悠的離座跪地,悲憤的朝崇禎皇帝申訴。

他實在想不清楚,和秦浩明平日無冤無仇,而且還多次釋放善意,秦浩明這般是何意?

“薛首輔暫且回去,待朕問清究竟?”

崇禎溫言勸慰。

薛國觀一臉木然站起身,行禮離去。他明白崇禎是在和稀泥,甚至可以說在拉偏架。

可那又如何?大明朝廷以下犯上還少嗎?

充其量一個大不敬的罪名,可大可小,就看有沒有靠山而已!

“秦愛卿,你這暴烈性格,似乎不適合在官場,倒是在戰場比較適合。”

崇禎喟然而嘆,搖搖頭,目視南方,彷彿看到福建和廣州兩地,血光四濺,人頭滾滾。

“皇上,您委實不容易。”

望着崇禎憂心忡忡的模樣,千言萬語涌在秦浩明心頭,最終只是這短短几個字。

“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屍,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在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於煤山自縊前,留在衣服上的那份遺詔,或許是自己開始敬佩他的原因。

其實,在最後的那段時間裡,他完全可以將遼東的軍隊調進關內,鎮壓西北叛軍。但他沒有,誓死捍衛國門,不允許外族的侵入。

崇禎,在最後時刻,用生命詮釋了大明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便一如當時的秦始皇,蒙恬率領的三十萬最精銳的邊軍,始終防範着匈奴,不曾入關平叛。

因爲他們都知道,異族的大刀會讓華夏亡國滅種,斷絕文明。

而叛賊,或者說起義軍,只是兄弟鬩牆,雖國位易手,但華夏文明仍在,國祚猶存。

崇禎微微一笑,望着秦浩明剛毅的臉龐,心中再次充滿君臣相宜的感覺。

“現在薛首輔已離開,有什麼牢騷,說來聽聽,爲何如此失態?竟然不顧君前失儀?”

秦浩明慘然一笑,意態蕭索,望着園內蔥蔥郁郁的美景,狂悶得想大聲嘶吼。

大明朝堂到處是充斥着溫提仁、劉宇亮、周廷儒、薛國觀之流的首輔大臣,縱使崇禎再勤政,也改變不了滅亡的局面。

不要說他,即使是自己知道歷史大勢,假使坐上皇位,如果不能清除這些人渣,怕也是難以改變結局。

因爲,除了能力之外,崇禎已經盡力了。

“皇上,薛首輔私心太重,能力不足,不是首輔人選。更何況,他在給您下套,這纔是微臣不能容忍之事。”

秦浩明手撫雙腿,坐在錦墩上,目視崇禎誠懇的說道。

其實何止是薛國觀不堪,接下來的起復的周廷儒、魏藻德等人,何不是都如此?

這一方面說明崇禎識人不明,另一方是大明科舉制度和壞境造成,因爲這些首輔基本由狀元擔任。

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崇禎看人有問題。

其實,崇禎時期除了文人不行,而武人也是一個名將輩出的年代。

孫承宗的睿智、毛文龍的詭詐、曹文詔的威猛、左良玉的驍勇、盧象升的堅定、孫傳庭的謀略,以及楊嗣昌的士爲知己者死,築成明末最後一道堅固的城牆。

但非常可惜,崇禎都沒有用好他們,包括投降建奴的祖大壽和洪承疇。

微風拂面,園中靜悄悄一片。

崇禎輕按額頭,心道此子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有多少年沒有人敢在他面前直言,還是年輕有衝勁,竟然真敢在帝王面前暢所欲言?

“一件事一件事來,薛首輔不行,那有誰入得了你的眼?”

崇禎眼裡閃過一絲戲謔,朝他問道。

至於薛國觀給他下套之事,以他的政治智慧自然明白,但卻不得不入彀,兩難啊!

“微臣和朝臣很少接觸,不知何人可爲首輔?況且,如此大事必須聖心獨裁爲好。

只是微臣認爲,並不是學問高就可爲首輔。

在宣大邊鎮任職半年,微臣也有提拔了一些官員,對於用人有一些心得體會,請皇上雅正。”

秦浩明毫無顧忌,在崇禎略有笑意的眼光注視下繼續說道:“宋代司馬光講: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微臣理解爲德才兼備、以德爲先,有德有才破格任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無德有才限制使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

德必須馭才,才必須從德。這是選人用人的根本所在,不能捨本逐末。

薛國觀乃大明首輔,心無君王百姓,便是無德。

西北雖有八百里秦川沃野,可是這幾年陝西已經多年大旱,並且年景一年不如一年,地裡的收成,實在無法支撐如此多的賦稅。

作爲首輔,他不可能不知曉。

但他竟然說區區一點旱災又算得什麼?哪天老天爺下點雨不就完了嗎?

何其荒謬?

豈不聞,民從賊,多起於飢寒。兵從賊,多緣於缺餉。剿匪的根本,還在於要讓民衆可以有活路。

皇上可知,練餉的徵收,正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地裡乾旱,田地顆粒無收,請問如何納餉?

左右是死,何不從賊?”

這是最後解除三餉的機會,秦浩明不敢有絲毫遮掩,故而該說的不該說一概言之。

ps:感謝書友漢王張雲大賞,銘感盛情,故土難離敬上!

第一百八十八節 這錢必須給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一百零七節 立功授田第二百三十六節 醉翁之意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四百八十三節 漢人要變成虎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一百六十三節 兩難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五百五十八節 碾壓韃虜第二百二十節 以弱勝強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三百九十三節 組建侍從室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四百五十節 心思各異第四百一十節 定南軍第五百五十三節 還有什麼依靠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五十二節 事有可爲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六百六十五節 兵發呂鬆第二百零八節 術業有專攻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第二百四十節 初露崢嶸第一百六十八節 能力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五百零二節 以夷制夷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四百二十八節 威脅第三百九十九節 好戲開場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二百三十六節 醉翁之意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五百三十三節 丟臉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二百四十三節 快刀斬亂麻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七十一節 驗收首級第六百五十五節 海上形勢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五十四節 借我三千騎第二百五十四節 碩果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三百四十節 送禮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十七節 大明的悲哀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二百四十三節 快刀斬亂麻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四百零三節 又是與民爭利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五百七十一節 父子對談第一百六十八節 能力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五百一十一節 奪取旅順第七十節 籌備第十九節 產品誕生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五百六十一節 東廠和錦衣衛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五百七十五節 擒拿鰲拜第六百零九節 狂妄的警告第六節 苦逼的大明生活
第一百八十八節 這錢必須給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一百零七節 立功授田第二百三十六節 醉翁之意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四百八十三節 漢人要變成虎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一百六十三節 兩難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五百五十八節 碾壓韃虜第二百二十節 以弱勝強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三百九十三節 組建侍從室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四百五十節 心思各異第四百一十節 定南軍第五百五十三節 還有什麼依靠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五十二節 事有可爲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六百六十五節 兵發呂鬆第二百零八節 術業有專攻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第二百四十節 初露崢嶸第一百六十八節 能力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五百零二節 以夷制夷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四百二十八節 威脅第三百九十九節 好戲開場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二百三十六節 醉翁之意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五百三十三節 丟臉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二百四十三節 快刀斬亂麻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七十一節 驗收首級第六百五十五節 海上形勢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五十四節 借我三千騎第二百五十四節 碩果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三百四十節 送禮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十七節 大明的悲哀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二百四十三節 快刀斬亂麻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四百零三節 又是與民爭利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五百七十一節 父子對談第一百六十八節 能力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五百一十一節 奪取旅順第七十節 籌備第十九節 產品誕生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五百六十一節 東廠和錦衣衛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五百七十五節 擒拿鰲拜第六百零九節 狂妄的警告第六節 苦逼的大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