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

讓安徽李家無償出資兩百萬,這好像有點臨時起意敲竹槓的意思,但這並不是秦浩明的突然之舉,而是經過深思熟慮。

憑藉壟斷水泥和肥皂的銷售,又有秦浩明的照拂,如今的李家在大明可謂是風生水起。

可正如秦浩明所言,李家賺得盆滿鉢滿,卻也如其他商家一樣,沒有繳納分文稅金。

李家若是不能上道,秦浩明不介意一腳踹開他。一個只知道爲家族斂財,而不顧其他的人,那無疑不是好的合作者。

其實從內心來講,秦浩明巴不得李家短視,不願意出這兩百萬的稅金。那樣,他反而可以最大利益的獲取利潤。

時不我待,對於秦浩明來說,大型戰艦、新式火炮、燧發槍,不論哪種裝備,都需要大量的金錢,特別是戰艦跟火炮,那就是純粹燒錢的!

別的不說,單單是一艘排水量超過三千料甚至更大的戰艦,花費就十幾萬兩白銀!

很明顯的例子,就是英國的海上君王號,這個年代已經誕生了,造價超過四萬英鎊,換算成白銀的話,不會低於十五萬兩白銀的。

當然,定南軍不會僅僅建造一艘或者兩艘這樣的戰艦。

щшш ⊙тт kán ⊙¢Ο

在秦浩明的計劃裡,最起碼要建造裝備新式火炮的大型戰艦二十艘,中小型戰艦六十艘,同時將現有的所有戰船進行改造。

這個計劃一旦實施完畢,投入的銀兩隻怕不會低於四百萬兩白銀。

與此同時,還有將士們每年需要支出的軍餉,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崛起,那就必須要儘可能的攫取財富!

“青山、元亨、遠之,你們三司這段時間大量招募賬房、掌櫃、學徒,大明銀行年後必須開業。

前期以閩粵兩省上等州府爲主,必須要覆蓋到,我們要將兩省民間所有的財富都吸收到我們的大明銀行來!”

秦浩明對侍從室三位司長吩咐完畢,又轉頭對董長青、徐鴻軒和盧欣榮說道:

“三位抽調精銳骨幹,和三司組成一個新的部門,叫國資委,下轄若干不同公司。

董守備的人員負責監督,三司衙門負責訂購生產貨物,海軍負責轉運執行,南洋局負責跟進。”

國資委?公司?

所有人都愣住了,不要說沒聽過,連半點概念都沒有!

盧欣榮反應很快,眨眨眼疑惑的問道:“子曰:公者,數人之財,司者,轉運之意。

莊子又云:積弊而爲高,合小而爲大,合併而爲公之道,是謂公司。請問大人,這公司,是不是這個用意?

是不是和商行有些相同,二者有何不同?至於國資委……是不是國家的資金的意思?”

秦浩明用讚賞的眼光看了一眼盧欣榮,他將時下的商行轉爲公司,當然是要進行規模化的公司運作。

這個年頭,西方之有了文藝復興,並且有大航海時代和早期工業化,有些東西走在世界的前頭。

封建領主之間的竟爭和小國林立的商業興盛,最終從各種行會轉爲大規模的公司。

商業化使銀行業蓬勃發展,投資進入科研領域,然後轉化爲工業和軍事力量,最終又因海外掠奪回饋本土,形成了一個絕佳的良性循環。

現在大明不可固步自封,不知道英國有沒有東印度公司,但即使沒有,相信也很快會成立。

而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儼然是東南亞的霸主,不停的爲本土輸送利益,也造就大羣的超級富豪。

荷東東印度公司能做到的事,秦浩明當然能做到,而且肯定比他們要做的更好。

“伯玉不愧見多識廣,知識淵博。”張瀚開着玩笑,“經義張口就來,本督佩服之至。”

盧欣榮苦笑一聲,拱手道:“還請秦督大人釋疑。”

秦浩明斂了笑容,正色道:“公司的意思,伯玉說的很清楚,就是積衆人之財來轉運,是謂公司。

而其與商行不同之處在於商行多是自家股本,就算有參股的也數量不多,而本督要成立的公司,則是股東極多,用商行稱之,格局太小,並不適合。

國資委顧名思義,則是管理公司的機構,用於監控、指導、平衡其中的一些利益和糾紛。

簡單說,公司只要有錢就可以參加,而國資委則是總督府的制定機構。”

在場幾人都是聰明人,秦浩明這麼一解釋,恍然大悟。

吳鋒只是轉眸之間,更是明白秦督今日的苦心。說到底,軍隊纔是秦督的嫡脈。

今後其他人如果想加入公司,那就要拿真金白銀來才能入股。而他們這些軍官用田地,不對,其實就是用軍功來入股。

秦督把一切都做好了,他們等着公司分紅就行。日後公司每年的收益都有這些軍官一份,這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軍人們有股份,打下的地方越多,分得的地就越多,功勞也越多。雖然是交給公司經營,但分得的花紅也就越多。

有這種前景在,誰打仗時不等於替自己打,軍隊的戰力自然會越來越高,日常的管理,訓練,當然也是更加賣力氣了。

一些武將不明白,吳鋒三言兩語一說,衆人時不時的傳來開懷的笑聲。

秦浩明點點頭,人才,真他媽的人才。

片刻之間,寥寥數語,竟然把自己的用意摸得一清二楚,委實難得,是個好苗子!

會議整整開了一天,到了晚上,炊兵們就在露天支起烤架,開始烤制全羊。

一隻只宰好的肥羊被架在鐵叉製成的烤架上,升火沒有多久,到處都瀰漫着烤肉的香氣。這有點類似年會的意思,秦浩明開禁允許喝酒。

酒香肉香混在一起,更是刺激了人們的情緒。總督府無論是文職還是武將,莫不興奮異常。

誰也想不到,他們除了正常的薪餉外,今後竟然還有花紅可領。

原來雖然也有分贓的規定,但那是秦督私人的補貼,這銀子拿着心裡總有些過意不去,而且也不是長久之計!

現在事情則明顯了,打下的地方越多,他們獲得的軍功越多,然後獲得的好處就越多!

三司和南洋局幾人混在一起,他們找到了盧欣榮這個登州衛郎中,拼命灌酒。

盧欣榮來者不拒,酒杯到了便是仰脖子幹了,然後又還敬回去。

軍人都是用大杯飲酒,幾個回合下來,三司人員和徐鴻軒的南洋局都是兩眼發直。

“哈哈,想灌我的酒。”盧欣榮大爲得意,狂笑道:“老子號稱千杯不醉!”

話剛說完,人已經委頓在地,鼾聲如雷。

怪不得他們如此,今日的事情,已經讓他們高興壞了。

第一百二十八節 後宮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一百二十四節 漢奸悲哀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五百節 真的很酸爽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三十九節 如是動心第二百三十九節 招攬工匠說說感謝和感言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一百三十五節 暴戾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五百八十一節 血染遼東(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成爲本書第一位盟主!)第二百零三節 宣府防衛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第十九節 產品誕生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四百八十一節 無所不能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九十五節 府軍驕橫第三百五十四節 難忘今宵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四百七十七節 欺人太甚第六百一十節 立體打擊第五百二十六節 鰲拜的鬱悶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十三節 規章制度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二百七十九節 琉球使者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四百一十五節 滄海桑田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三百二十一節 承包到戶第九十一節 漢家文化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六十八節 秘議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第三百二十二節 護衛隊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八十九節 西山大營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一百五十八節 柳暗花明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十八節 變廢爲寶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一百零七節 立功授田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五百零三節 棒子的安排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五百四十節 關寧之事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六百六十五節 兵發呂鬆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三百零二節 刀砍首輔(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敏感盛情!)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四十九節 男兒殺人行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五百零一節 首重軍功第四十八節 忠義盧象升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四百三十節 吳鋒的家書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五百九十二節 總攻之前
第一百二十八節 後宮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一百二十四節 漢奸悲哀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五百節 真的很酸爽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三十九節 如是動心第二百三十九節 招攬工匠說說感謝和感言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一百三十五節 暴戾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五百八十一節 血染遼東(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成爲本書第一位盟主!)第二百零三節 宣府防衛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第十九節 產品誕生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四百八十一節 無所不能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九十五節 府軍驕橫第三百五十四節 難忘今宵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四百七十七節 欺人太甚第六百一十節 立體打擊第五百二十六節 鰲拜的鬱悶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十三節 規章制度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二百七十九節 琉球使者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四百一十五節 滄海桑田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三百二十一節 承包到戶第九十一節 漢家文化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六十八節 秘議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第三百二十二節 護衛隊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八十九節 西山大營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一百五十八節 柳暗花明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十八節 變廢爲寶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一百零七節 立功授田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五百零三節 棒子的安排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五百四十節 關寧之事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六百六十五節 兵發呂鬆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三百零二節 刀砍首輔(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敏感盛情!)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四十九節 男兒殺人行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五百零一節 首重軍功第四十八節 忠義盧象升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四百三十節 吳鋒的家書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五百九十二節 總攻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