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

建奴和韃子都是戰時爲兵,平常爲民,常備軍很少。

自從他們自從起事以來,一直都掌握着戰爭的主動權,除了毛文龍在的時候有侵擾他們的後方,其他的從未有人深入腹地攻擊。

即使去歲秦浩明繞道蒙古來了這麼一下,可對建奴來說不過小打小鬧,真正損失慘重的還是蒙古韃子。

所以,現在幾萬人馬突然從最薄弱的地方撲上來,建奴的兵力立馬捉襟見肘。

多爾袞也輕輕點頭建議,“皇上,現在敵情不明,此時不可輕易出戰。

如今沿海被毀,正當修養生息,力圖恢復,坐等明國犯錯,方可再行征討,豈可發兵旅順,再起烽煙?

父汗說過,明國犯得起錯誤,咱們犯不起,明國失敗十次百次仍然潛力巨大,咱們失敗一次就再難翻身,爲將者不可因怒興師。”

皇太極起身咬牙說道:“朕不心疼這點損失,也不是因怒發兵,可是你們從鄭家軍身上看到了什麼?”

見衆人一齊搖頭,皇太極走到地圖旁,手裡沿着遼東沿海比劃着,說道:“你們都認爲他們不過是偷雞摸狗,不敢和我們野戰。

可是朕看到的卻是一支積極進攻,用兵飄忽不可捉摸,手段陰毒無所顧忌,武器精銳敢於野戰死戰的一等強軍。

而且他們還有一位知兵事、善指揮、有謀略的統帥,這是何等的可怕?

朕不怕明軍人多勢衆,不怕明軍死守城市,不怕明軍裝備精良,更不怕關寧鐵騎如何了得。

因爲一支不敢與我八旗鐵騎疆場廝殺,缺乏進攻勇氣,只會死守城池的明軍,根本不足爲慮。

之前有秦家軍,可是現在有了鄭家軍,難道你們沒有發覺這兩支部隊何其相似,戰術戰略彷彿出自一人之手?

而且有了他們的鼓動,就會帶動更多學習的大明軍隊,那纔是我大清的覆頂之災。

以閩粵總督和鄭家軍的關係,朕相信他們必然有其他意圖,這就是朕猜測秦浩明的戰略目的。

你們想想,若是旅順、皮島、獐子島丟失,被他們連成一線,那麼整個海岸線,再無大清的立足之地,你們想到後果嗎?

如果我們不能把他們趕出去或者消滅他們,將明軍的進攻精神徹底打沒,那大清恐怕危矣!”

代善、多爾袞等人聽了都是如同醍醐灌頂,紛紛上前請戰。

皇太極揮手製止,說道:“其他人不要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十四弟和他有交手的經驗,就讓他去。

我們再也輸不起了,可惜情報不足,不知其具體動態。十四弟穩妥些,能消滅他們最好,實在不行,把他們趕出去也可。”

說罷,皇太極長吁短嘆,目光中盡是憂慮。

直到此時此刻,大明水師,成了大清的憂患。

在場衆人見此情況,心裡皆沉甸甸的。第一次,他們對大明有了一絲頭痛。

六月陽光毒辣,縱使有白雲遮蔽也無事無補。

造船廠的一幫工匠看着陌生而又充滿殺機的旅順城池,都是相視駭然。

秦浩明卻在一旁城牆背陰處,愜意地喝着香茶,烤着羊肉串,不時還在滋滋冒油的羊肉上灑下作料,來回翻滾着。

“伯玉,下面就看你和張雲的了,希望你們爭氣。”吃着韃子的烤羊串,嗅着遠處傳來的硝煙味,秦浩明無比愜意。

“我這裡還好些,畢竟建奴沒有水軍。張雲壓力會更大,他的江浙兵沒有經歷戰火,有一場硬仗等着他。”

盧欣榮說完轉過頭,把造船廠的一幫工匠叫過來吃烤羊串。

這批工匠除了部分是福州馬尾船廠隨軍過來,其他的都是從各地招募,甚至還有一些是濟州島的船匠。

爲了把他們磨合在一起,盧欣榮很少花心思拉攏。

聊着聊着,秦浩明問起福船和西洋船的區別。

一個來自松江府的老船匠笑着說;“秦督,咱的船不容易沉,操縱靈活速度快,只是載重太低,更不用說是重炮。

這西洋船軟帆操弄不易。可是遠洋行駛吃力大,甚是耐用。尤其是上下粗。中間細,可承載三層重炮。遠戰可威脅敵船,近戰可火力全開,當真犀利。”

盧欣榮笑道:“老頭子覺得,還是回頭請秦督定奪。

若說福船,老頭子手下各個精通,可是你那戰船,還是大人畫的草圖,又經多次檢驗修改才定的型,如今看來竟是與西洋船相彷彿。”

秦浩明點點頭,揚聲笑道:“來點實在的,只說能不能造?”

老船匠琢磨了一下,鄭重答道:“能造,就是費料罷了。”

見他說得肯定,盧欣榮自然大喜過望,親熱拍拍老船匠的肩膀,關切的說道:“對了,老蔣,一會兒就安排人給你們補充。

你也憋了一月了,且去朝鮮營休息享受,順便提醒一下新來船廠的那幾個小子,別折騰一宿,明兒一早還要出發呢。”

一衆船匠轟然大笑,紛紛取笑那個叫老蔣的老船匠。

盧欣榮見此,也是嘿嘿笑了幾句,就走到秦浩明身邊說道:“秦督,皮島寸草不生,面積不大不小,但離陸地最近。

向北可經鐵山、鎮江,過山區直達璦陽,威脅遼陽和建州,西連獐子島,東接須彌島和朝鮮,乃是最佳的進攻跳板。

須彌島不用說,面積大,四面環海,水深且離陸地較遠,東西北三面是山,易守難攻,又可耕種,乃是日後水軍的根本所在。

這幾個地方和旅順、濟州島、登州衛連起來,建奴今後想睡個安穩覺,那就要看我們臉色行事了。

攻防易手,自今日而始!

所以伯玉重新設計了防禦,日後想讓沈壽崇負責皮島修建,王森峰負責須彌島修建,由於工程量較大,您看從哪裡調配人手?”

秦浩明哈哈大笑,指着盧欣榮的鼻子,目光裡盡是戲謔,“伯玉,本督知道你想要什麼?

也好,令不出二門,遼東一線你爲正,張云爲副,人力輜重由你調配。

不過,軍器生產刻不容緩,立即開始。造船廠先製造小船和運輸船,以供給島嶼輜重和接應百姓逃生爲重。

須彌島和皮島廣造民宅兵營,爲日後收攏百姓,招收兵源預先準備。

皮島、須彌島的防禦工事當再增加一倍,此爲日後定南軍根本,不容絲毫差錯。”

“諾,伯玉誓死效命,一定阻擋建奴的狂風暴雨。”

秦浩明回身望着萬里海天,高聲笑道:“遼東的風雨再大,也吹不動咱定南軍軍。

告訴下去,如今遼東就要再起烽煙,定南軍獨撐危局,想來你們中間,日後不是總兵就是參將,沒準還能出個侯爺,又豈不快哉?”

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三百七十五節 今夜無眠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五百一十七節 要開打了第三百八十八節 掛羊頭賣狗肉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一百七十四節 豺狼餓虎第四百四十一節 見好就收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三百一十三節 邵武路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九十八節 帝王心術第五百七十六節 黑心戰術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二百六十二節 衝突來臨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一百零四節 文成武就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二百四十九節 收網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三十節 唯有源頭活水來第六十節 困局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二百八十節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一百九十節 樂極生悲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二百八十四節 空話、套話、屁話!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一百三十節 知音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三百一十八節 秦家族人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九十四節 君臣相宜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三十六節 義女柳如是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三百二十節 負荊請罪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四百二十九節 部隊變革第一百九十節 樂極生悲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三百三十三節 赴任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三百七十六節 什麼夫人?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四百三十五節 大明之危,萬曆之始?謬矣!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四百七十八節 揚名立萬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三百三十三節 赴任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二百五十四節 國之利器第六百四十四節 國戰無英雄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
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三百七十五節 今夜無眠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五百一十七節 要開打了第三百八十八節 掛羊頭賣狗肉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一百七十四節 豺狼餓虎第四百四十一節 見好就收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三百一十三節 邵武路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九十八節 帝王心術第五百七十六節 黑心戰術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二百六十二節 衝突來臨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一百零四節 文成武就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二百四十九節 收網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三十節 唯有源頭活水來第六十節 困局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二百八十節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一百九十節 樂極生悲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二百八十四節 空話、套話、屁話!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一百三十節 知音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三百一十八節 秦家族人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九十四節 君臣相宜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三十六節 義女柳如是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三百二十節 負荊請罪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四百二十九節 部隊變革第一百九十節 樂極生悲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三百三十三節 赴任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三百七十六節 什麼夫人?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四百三十五節 大明之危,萬曆之始?謬矣!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四百七十八節 揚名立萬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三百三十三節 赴任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二百五十四節 國之利器第六百四十四節 國戰無英雄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