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番說過,研究歷史決不能完全聽信史書,因爲史書是後世爲前朝所寫,難免抹黑前朝的嫌疑。
正如李唐當政之後,便要抹黑隋帝,可所謂的貞觀之治,所謂的大唐盛世,沒有隋朝開皇的家底,能達到這樣的輝煌?
人人都說隋煬帝昏庸,可隋煬帝鑿運河,開科舉,徵高麗,哪一件不是大事好事?
勞民傷財確實不假,可大運河直到千年之後,仍舊在發揮作用不是?
一個個說科舉制度八股制度誤國誤民,可歷史上的名臣,哪個不是科舉制度提拔出來的?
沒有科舉制度,寒門士子無法出人頭地,權力全都掌控在利益階級的手中,世道豈非更加黑暗?
後世一些個自詡憤青的人,只知道噴這個噴那個,其實只不過是人云亦云,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思考。
都說明朝黑暗,昏君奸臣,可有些事情根本就是和尚頭上的蝨子,明擺着的事,不需要研究史料,也能夠想到的事情。
比如萬曆皇帝,他是不上朝,卻不代表他不理朝政,若他果真是昏庸無能,他能在位四十八年?
明史是清人寫的,但要知道,清朝的康乾盛世,人口和經濟都要趕不上他們口中最昏聵的萬曆朝!
軍事上就更不用說了,明朝的火器領先世界,而清朝卻棄之不用,到了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仍舊還有民間武裝用的是明朝留下來的火器,而這些火器所取得的戰功,比那些個八旗軍的效果還要好,裡頭的東西也就可想而知了。
之所以說這些,是想引出一個問題來,後世的朝鮮半島,將李舜臣敬若神明,甚至很多電視電影,將李舜臣和當時的李朝政府塑造得英明神武,而來自大明的援軍則窩囊無用,這是極其讓人憤慨的。
並不是質疑李舜臣的個人品質,也不是詆譭他的歷史功績,而是想思考一番,在這場戰爭之中,明朝援軍起了多大的作用,是否真的沒有大明援軍,朝鮮也能打贏日本人?
這個並不需要看甚麼明史,只消看看朝鮮人自己寫的《宣祖實錄》也就清楚了。
《宣祖實錄》是記載李朝皇帝言行決策的史料,是朝鮮人自己寫的,相信沒有誰會在歷史上給自己抹黑吧?
即便再不懂歷史的人,稍微分析一下也就明白過來了。
明朝沒有出兵之前,日本人第一軍團小西行長和第二軍團加藤清正等,短短几個月時間就把朝鮮打得落花流水,全境八道就只剩下個全羅道。
宣祖都說要內附大明,放棄所有領土,到大明境內來避難,幾百年之後的所謂歷史學者卻跟我說,沒有明軍他們一樣能打贏,這不是放屁麼!
再看看明朝出兵之後的情況,就更是清楚了。
太祖朱元璋是造反當的皇帝,所以他必須防備別人造他的反,搶他的帝國,所以在軍事制度上面下足了功夫,想要調兵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尤其出兵朝鮮這種境外作戰的策略,就更是需要時間,兵力也不可能太多。
可大明朝出兵之後,短短半年時間,日本人就被打跑了!
別的也不去提,只說李如鬆,名將李成樑的兒子,那是聲名赫赫的。
李如鬆的師父是誰?那是堪稱大明第一幕僚,有名的才子,詩書畫兵“四絕”的徐渭啊!
更何況大明朝還有各種火器,有子母銃,有虎蹲炮,陳璘的水師更有後世魚雷的雛形,火器火龍出水!
這火龍出水一般是用木筒或者竹筒來製作,能夠在水面上滑行,攻擊敵方戰艦,根本就是那時候的黑科技!
所以,想要抹滅大明朝在朝鮮戰場上的功績,根本就是不客觀的。
龜船之類的,確實是李舜臣的創舉和功績,但這場戰爭並非只有海戰,陸地上的戰役佔據多數,李舜臣雖然在海面上贏了,但最終不也沒能改變陸地陷落的事實麼?
有人說,李舜臣犧牲之後,他的侄兒李莞穿上了李舜臣的鎧甲,冒充李舜臣,爲的是穩定軍心,最終取得了勝利。
但李秘知道並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爲李莞此時就在說這個事情!
李莞若不把當時的情況說清楚,守陵人是根本不會放他離開的,而李秘也需要知道真相!
因爲這已經不單單是李舜臣的死亡之謎,同樣涉及到了我大明朝鄧子龍將軍的死因!
若果真有人暗中謀害了鄧子龍將軍,漫說顧全朝鮮大局之類的傻話,李秘勢必要讓這人付出慘痛的代價!
李莞的臉上滿是痛苦和糾結,他抱着腦袋,拼命地搖頭,否認了一切陰謀,彷彿所有的一切都是他應得的。
但李秘知道,這不是一個問心無愧之人所該有的表現!
李秘拎起李莞來,朝老頭兒問道:“李將軍的墓葬在哪裡?”
老頭兒和守陵人相視一眼,最終還是打起燈籠來,帶着李秘來到了李舜臣的墓葬邊上。
李舜臣的墓葬並不闊氣,墓旁有座小廟,應該是供人燒香拜祭和歇腳的。
這小廟也是別出心裁,因爲小廟是照着龜船的模樣來修建的,也算是對李舜臣將軍的一種紀念。
見到李舜臣的墓葬之後,李莞整個人都有些慌亂起來。
李舜臣所在的德水李氏乃是高門大閥,甚至有着王室的血脈,按說墓葬不該是這樣的規制,更不應該沒人來灑掃和拜祭。
可李秘從山下走來,山路都荒廢了,可見這幾年間除了這些守陵人和這對老夫婦,根本就沒人來過這裡!
以朝鮮百姓對李舜臣的崇敬,不可能不來拜祭,只能說有人刻意阻攔,甚至禁止拜祭李舜臣!
李秘將李莞丟在地上,朝他冷冷地說道:“我也不想知道這其中有甚麼故事,你只消說出一個名字來,我便放過你。”
聽得李秘此言,李莞也是陡然擡起頭來,他的眸光已經出賣了他,因爲李秘如此表態,說明李秘已經認定了此事必有蹊蹺,而李莞也並未否認!
然而李莞卻又搖頭,有些顫抖着站了起來,瞬間便抽出自己的長刀來,指着李秘道:“名字?哈哈哈!我不明白你說甚麼,我現在是光海君的侍衛,往後他登基爲王,我就是內衛長,誰敢委屈我!”
李莞答非所問,但他的話卻又帶來了一個答案,無論背後是誰,這件事絕對與光海君脫不了干係!
李秘早就知道,朝鮮內鬥慘烈血腥,便是王族成員之間,也都充滿了陰謀與殺戮,官員們就更不用說了。
從最早的“東人黨”和“西人黨”,到如今南北兩派,朝鮮國內的政治鬥爭從未停歇過。
然而李秘終究是低估了這幫人的好鬥之心,更沒想到會以犧牲前線將士作爲鬥爭的代價!
光海君之所以能夠上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這場戰爭之中的功績,若李舜臣沒有死,他的光輝必然被掩蓋絕大部分!
李舜臣和鄧子龍等人都死得莫名其妙,甚至於臨海君與順和君等人被倭奴所俘虜,所有的一切,衍生出來的好處,最終都落在了光海君的身上!
如今李秘不斷逼問,李莞最終還是提到光海君的名字,李秘又該如何去想?
李秘並沒有動手,只是長身而立,朝李莞道:“不要逼我出手,否則你的榮華富貴,乃至於性命生死,也不過在我的一念之間罷了,你是知道的。”
眼神足以說明一切,李莞看着雲淡風輕的李秘,卻是噴着口水崩潰道。
“不!沒有誰能奪走我的一切!”
“爲了今時今日,我背棄了太多,揹負了太多,爾等又豈能設想!某着實不服!不服!”
李莞揮舞長刀,便要衝突出去,守陵人也是雙眸放光,一個個圍攏起來!
雖然他們手無寸鐵,但眸光卻銳利如刀!
眼看着李莞就要衝突出去,李秘卻突然動了!
他的腳步實在太快,一個箭步上前,便抓住了李莞的後肩,後者轉身便是反手一刀!
然而只是叮噹一聲脆響,他的刀頭已經飛了出去!
老夫婦根本就沒看到李秘如何出手,便是這些守陵人,也只看到李秘收刀入鞘,卻並未看清楚李秘是如何出刀的!
“名字。”
李秘盯着驚駭萬分的李莞,仍舊平淡如常地說出這兩個字來。
李莞癱坐餘地,朝李秘道:“你鬥不過他的……”
“名字。”
這已經是李秘最後的底限,若李莞不說,他不介意將此人交給守陵人,親自去光海君那裡問一問!
然而李莞到底還是妥協了。
他滿臉羞愧,嗚嗚哭了起來,眼淚鼻涕糊了一臉,最終還是開口說出了兩個字來。
“周……瑜!”
周瑜當時是神機新營的提督內臣,無論是大明還是朝鮮,只要參加了那場戰爭,是不可能沒聽過這個名字的。
只是誰都沒想到,周瑜竟然會跟李舜臣和鄧子龍的死有關!
而李秘心裡也更加清楚,難怪光海君會不惜冒着得罪李秘,甚至與李秘作對的風險,也要收留周瑜和張角!
見得李莞終於承認,守陵人都落下悲憤的熱淚,紛紛圍了過來,眼看着就要把李莞給生撕了!
然而李秘所想卻又是另一件事,他攔在了李莞的前面,朝守陵人道。
“冤有頭債有主,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你們想報仇的話,跟我來便是。”
守陵人看了看李莞,又看了看李秘,終於還是默默地朝李秘低下了頭,而後齊刷刷給李秘跪了下來!
他們無法說話,但他們的行動已經告訴李秘,只要能報仇,他們願意追隨李秘!
李秘也終於明白,左黯爲何要讓他來拜祭李舜臣,終於知道所謂的百萬陰兵,到底在哪裡!
只是這十幾個守陵人,雖然都是武藝高強,視死如歸的百戰悍卒,但到底差距太遠,說好的可是百萬陰兵啊!
“人還是太少啊……”李秘也是下意識低聲說了這麼一句,不過一直在旁邊看着的老頭子,此時卻是走到李秘的面前來,朝李秘道。
“你想要多少人?”
李秘看着老頭兒,也如實道:“實不相瞞,周瑜和張角得了光海君的保護,我也沒有太大的把握去報仇,人手自是多多益善……”
老頭兒嘆了口氣,而後取出一個陶笛來,嗚嗚吹響,那笛聲便如百鬼也哭。
而整座山林之中,開始窸窸窣窣響起輕微的腳步聲,無數的守陵人如同一個個遊魂野鬼一般,從黑暗的山林之中,顯露出身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