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執手相看淚眼

獻計者雖是元得志,可他想到竇輔安胸口的破洞以及死不瞑目的眼睛,哪有膽量再擔當使臣之職?於是提出讓豫王出面,畢竟太后及政事堂會商的決議,乃豫王堂弟賀淙繼位,豫王如今又擔任着宗正卿,負責宣詔讓晉王入城拜喪合情合理,這要是連豫王也被刺殺,那麼晉王便會被坐實謀逆之名,名義不正,則人心散亂,王淮準等人也再無藉口擁立叛逆爲帝,那些禁軍兵丁,更加沒有膽量承擔謀逆的罪名。

韋太后深以爲然。

今日一直維持緘默的英國公世子徐修能出列,竟自請護侍豫王出城宣詔。

勢態發展至此,徐修能料定韋太后已經落敗,晉王燁既然已經率領軍隊逼來廬州城,又怎會被這些花言巧語矇騙單刀赴險?他與太后智鬥多年,成功隱瞞了野心慾望,暗暗積蓄實力終於亮出旗幟,甚至還能成功收復長安驅逐蠻狄,晉王已得人心所向,勝券在握已經毫無疑問。

見風使舵已然再無必要了,徐修能認爲已到時機爲晉王鋪墊這最後一步。

賀濘心中卻七上八下,早在聽聞竇輔安被殺時,他的叔父賀瓊便示意他可以依計行事,但他實在擔憂,因爲堂弟賀淙已然被韋太后扣留在手,要是他們也追隨晉王起事,十一弟豈不危險?但賀瓊卻下定決心,授意道:“大局爲重,不可因小兒之安危躊躇不前,再者韋太后見大勢所趨,必定也會考慮自保,若害淙兒,她亦將同歸於盡,若真是如此,淙兒也算爲國捐軀,舍小兒之命能爲君國蕩清禍患,我等亦不負父兄臨終所託。”

廬州的冬季雖要比長安更加溫暖,賀濘卻覺這時連足底都透着陰冷,他現在終於理解了祖父當年因爲畏懼被捲入權位之奪而謹慎小心,甚至爲保家族不得不讓父親一齊赴死的危難境遇,他想到十一弟天真稚氣的面貌,昨日還拉着他的衣袖不願鬆手,小聲啜泣着說害怕太后,他的心房就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掌用力捏緊,壓抑的悲痛讓他甚至無法舒緩呼吸,他沒有辦法做到臨危不亂,臉色鐵青滿額冷汗。

他一步邁出刺史府,便險些被王相國等臣民的目光逼得倒退回去,當他意識到根本不用那麼心虛時,卻見口口聲聲要效忠韋太后的英國公世子竟然已經跪倒在地。

“王相國,太后受讒言,欲詐晉王殿下入城拜喪,伏刀斧手加以殺害,臣自知此乃謬令,不應庸隨,還望王相國及諸位忠臣,勸諫豫王殿下忠事社稷,勸請太后息怒,明察是非,懲奸小而賞功臣。”

賀濘茫然地盯着徐修能,只覺百口莫辯,他手裡還持着太后的懿旨,卻站在那裡冷汗浹背、呆若木雞。

好在這時,被臨時任命爲豹騎軍副將的賀瓊趕到,他接過賀濘手裡的懿旨,轉身跪在刺史府門前,擲地金聲而語:“犬子年幼,雖蒙太后臨危授命,然實在無能擔當重責,眼下社稷面臨危難,百姓如置水火,大周當立長君平定憂患,晉王燁,乃德宗嫡子,多年以來治政太原,行新政、恤臣民,致使農桑豐興、一方富庶,再建雲州,得邊關穩固,遠征遼東,使叛亂平定,因聞國都危殆,華夏臣民辱爲蠻狄所俘,故懷憂國憂民之心,甘冒過失之責,先剿外敵之亂,潼關大捷,京畿得復,晉王燁功高望重,方乃治世之君,望太后聽順臣民之願,立強主,長國祚,固江山,全社稷!”

這番話後,連豹騎軍都屈膝跪地,齊聲響應:立強主、長國祚、固江山、全社稷!

Wшw●тт kan●¢ o

天下太平時,他們不得不聽從軍令,爲一個宦官指使,但竇輔安雖然籠絡了不少軍官,又何德何能真正威懾宮衛,如今竇輔安已死,連韋太后擇定的新君之生父賀瓊,乃至豫王賀濘竟然也都願擁立晉王,這些宮衛當然不可能仍然聽從於韋太后,他們是賀周的忠勇,可不是一介外姓婦人可以隨心奴役驅使的家僕。

消息傳到府內正堂,韋太后這回終於沒有再暴跳如雷了。

就算姚潛等等仍然義憤填膺,她卻已經完全冷靜下來,她明白自己這回有如螳臂擋車,因爲一時大意姑息養奸,導致再難控制時局,賀燁羽翼已成,她不得不接受大勢所趨的敗局,她當然憤恨,並且恍惚,一時之間還沒餘力追根究底,察明敗因所在,但她無比清明的是,如今只有一條退路,那就是保留實力。

她只能答應再寫懿旨,奉上印璽、軍符,恭迎賀燁以新君的名義入城,她看向謝饒平,此人現在神色灰敗,但並沒有畏懼以及憤慨,如她一樣,他應當也在考慮暫時妥協,事到如今,彷彿只有饒平甘願與她忍辱負重,甘願心平氣和地接受敗局,並開始盤算東山再起。

因爲他看向她的眼神,還有堅定與執着,時光攸忽而過,只有他沒有因爲大廈將傾手足無措,他無聲地勸諫着自己必須隱忍,榮華富貴什麼都可以拋卻,縱然風燭殘年,他在意的仍然是她的安危。

在這一刻,韋太后終於產生了動搖,她甚至反思自己是否辜負這個男人太多?

可姚潛敏銳地注意見韋太后的神色,心中警鐘雷鳴。

他同樣沒有了退路,必須保住太后,他纔有最後的屏障與靠山,但太后這時看向謝饒平的目光太危險了。

姚潛立即搶先一步,以頭搶地:“爲平安計,還請太后制怒,忍一時之辱,先容叛逆逞強,緩後圖之,以求蕩息動亂,再還天下清明,臣姚潛,甘爲太后平息匪毀洶洶,太后請用臣之頭顱,贏得退守之路。”

韋太后顯然鬆了口氣,暗忖至少還未看錯此人,她這時不僅要忍賀燁給予的恥辱,還必須忍耐兄長韋元平的懦弱,以及元得志的顧私,她起身離開寶座,親自上前扶起姚潛,她已經完全剋制了心中的怒火,她雙眼泛紅,悲不自禁,卻又不失儀態自持,她長嘆,又似乎極感安慰:“我若連衆卿都不能保全,又怎敢當諸位赤膽忠心?幾位宰相,還有姚將軍,你們無論如何行爲,都只怕難得賀燁信任,但在座諸公,將來未必沒有效命朝廷之機,莫如散去,都妥協於賀燁這逆子,你們能夠自保,社稷方有期望。”

在座諸人,雖有些乃太后死忠,仍有不少首鼠兩端者,早已如坐鍼氈,聞言如逢大赦,不少爭先恐後告退者,韋太后默默看在眼裡,神色絲毫不變,只囑令謝饒平,讓他以政事堂首相之名擬旨,宣告賀燁克承大統,讓韋元平捧國璽,姚潛奉軍符,率領文武百官,禁軍將士,恭迎賀燁入城,尊爲新君。

這一天,是共治二年的十一月二十三日。

太后早已換上喪服,除卻簪冠,賀洱崩逝之後,雖未開始操辦治喪之儀,但她當然不會連這點禮儀也疏忽不顧,她站在寶座之下——雖然這裡並非大明宮,僅僅只是廬州刺史府的公堂,但既然要恭迎新君,她便不能再高居正座。

那些刀斧手,自然也已經撤下,韋太后當然明白,事情到了這樣的局面,不請賀瓊與賀濘接管禁衛守護公堂,縱然賀燁敢於單刀赴會,羣臣也必定會諫止會攔阻,衆目睽睽之下,敵衆我寡之勢,謀殺已經不能施展,她只能選擇退讓,纔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敗雖敗,卻遠遠未到全盤皆輸,就像小崔氏當年含恨而死,她何曾想到她的兒子,竟然還有登極九五的一天。

我還活着,就不會認輸,你兒子能夠忍辱十載,我也不會這麼快就嚥下這口惡氣,縱然我年事已高,又無子嗣,也許無望再號令天下,可是崔氏,我必不會讓你得意張狂,你等着斷子絕孫,等着看賀燁死於非命,我不會放過他,也不會放過你,我們,等着瞧!

賀燁當然不知韋海池這喪心病狂的女人此時正盤算着與他同歸於盡,他料到的是韋氏當見大勢所趨,並不至於以卵擊石,所以當百官出迎時,當他終於名正言順獲得足以號令天下的璽寶與軍符時,他並不覺得意外,但必須表現得誠惶誠恐,他只是賀洱崩逝後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但這樣的繼位並非出於先帝遺詔,所以謙恭推辭的戲碼在所難免,必須在三摧四請下才“免爲其難”的接受重託,就算不少人其實心知肚明晉王的繼位確乃政變的結果,可經過這一過程,事實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

賀洱一死,正統其實已經喪失,韋太后已經失去了對大局的掌控,只要軍心不亂,只要百官臣服,晉王克承大統便是符合禮法順應人心。

他在臣民夾道恭迎的盛況下,策馬入城,他當然不至於顯現出得逞如願的張狂,他昂首挺胸又面如沉湖,今日並不算明媚的陽光,卻照耀得他眉目銳亮,他彷彿隨意挽着繮繩,依然年輕渙發着朝氣的面龐一掃陰鬱之色,不及黃袍加身,帝王風骨卻初見端倪,這甚至讓老熟人謝饒平都忍不住詫異,震驚於晉王的城府,他起初還心懷饒幸,認爲是秦步雲甚至薛陸離操控晉王如傀儡,但這一想法顯然荒謬,直到這時,謝饒平才驚覺秦步雲根本沒有隨來廬州,就連薛陸離也不見人影。

這說明什麼?

說明晉王燁果然是真正的領袖,而並非他起初懷疑那樣。

此子心計之深,忍耐之強,慾望之大,二十載來竟能不露絲毫,看似鴉雀,一朝展翼卻即變身鴻鵠,真可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賀燁確乃雄主之質,然而太后又當如何?

謝饒平的憂慮更深一重,他斑白的髮鬢,虛浮的步伐,在此一息間大顯老邁。

但賀燁當然不會注意他,他在刺史府前下馬,進入韋太后所在的正堂,他立即被那女人握緊了雙手,仍是一副慈母的面孔,紅着眼先悲訴聖上駕崩的喪訊,一本正經滿懷寄望,正如一個傷慟的慈母,諄諄叮囑着孝子:“君國重擔,將來便要交給燁兒了。”

賀燁沒有錯失那雙淚眼,虛僞的悲傷之後,是被憤恨燒紅的血光。

他挑眉,語音低沉:“阿母今後,可放心頤養天年。”

——————第四卷終——————

第948章 託付第1004章 志能便第1014章 疫毒之戰?第1279章 皇后的用心第1303章 皇帝太忙,沒空召幸第18章 元家有三郎第165章 蔣氏大鬧含象殿第669章 太谷行第205章酣暢淋漓的棋逢對手第91章 甘當飛蛾第36章 姐妹三人第584章 哭驚排雲殿第473章 拜師第655章 靖平坊內第771章 大宴第643章 阮長史的用處第340章 神機妙算十一娘第185章 裴府舊奴第66章 輿論的力量第424章 出風頭第987章 艾綠抓了個佃作第508章 惡意第761章 關於友誼第674章 再獲邀約第135章 暗中鼓動第947章 故人舊事第964章 決戰一觸即發第740章 反目第330章 陸離的激將法第511章 晉王好無恥第1274章 柳青嵐第475章 搶手第908章 又一個惡意針對第634章 規矩第1385章 終於開始第15章 緊閉的家門第1333章 暗鬥第1298章 拖後腿第1065章 產子第322章 撩撥並未結束第227章 扣留宮禁第1298章 拖後腿第176章 成曲已晚第1406章 還是想殺人第1211章 歪打第1270章 新人第967章 妒嫉極可怕第31章 反戈一擊第328章 惡劣紈絝第538章 外強中乾契苾讓第1133章 毆打至殘第1340章 各備殺着第1227章 機心顯第65章 不願爲敵的人第1291章 兩起風波第60章 原本和睦,奈何挑唆第501章 “賣身”的恥辱第488章 七、八頭阿喜第1172章 賀瓊第372章 末日第493章 誤解很致命第497章 長孫秦明第367章 一夜第1246章 辦砸了第66章 輿論的力量第1266章 弒君之計第1152章 賀湛的試探第134章 聖母興周第988章 這是一個重要人物第1078章 因悲苦而狠絕?第79章 七娘捱打第896章 狗急跳牆第380章 “閻王”現身第969章 伏屍禁苑第1273章 和親第206章 當局者迷第730章 強勢的王妃第56章 說服太后第800章 晚到的“定情信物”第13章 阿耶休得如此第90章 所謂“欽佩”第677章 高僧及清官第201章叔父柳仕宜第614章 見證關鍵第451章 賀湛返京第694章 賣畫第872章 陰謀展開第381章 賀淇的急智第700章 連環計第1393章 都說住不長了第1164章 送還第1137章 逼宮第577章 小韋氏覲見第553章 玉郎名周季第374章 國璽下落第542章 上元夜第400章 兩大拾遺,配合無隙第180章 青雲之途第91章 甘當飛蛾第413章 璇璣之願
第948章 託付第1004章 志能便第1014章 疫毒之戰?第1279章 皇后的用心第1303章 皇帝太忙,沒空召幸第18章 元家有三郎第165章 蔣氏大鬧含象殿第669章 太谷行第205章酣暢淋漓的棋逢對手第91章 甘當飛蛾第36章 姐妹三人第584章 哭驚排雲殿第473章 拜師第655章 靖平坊內第771章 大宴第643章 阮長史的用處第340章 神機妙算十一娘第185章 裴府舊奴第66章 輿論的力量第424章 出風頭第987章 艾綠抓了個佃作第508章 惡意第761章 關於友誼第674章 再獲邀約第135章 暗中鼓動第947章 故人舊事第964章 決戰一觸即發第740章 反目第330章 陸離的激將法第511章 晉王好無恥第1274章 柳青嵐第475章 搶手第908章 又一個惡意針對第634章 規矩第1385章 終於開始第15章 緊閉的家門第1333章 暗鬥第1298章 拖後腿第1065章 產子第322章 撩撥並未結束第227章 扣留宮禁第1298章 拖後腿第176章 成曲已晚第1406章 還是想殺人第1211章 歪打第1270章 新人第967章 妒嫉極可怕第31章 反戈一擊第328章 惡劣紈絝第538章 外強中乾契苾讓第1133章 毆打至殘第1340章 各備殺着第1227章 機心顯第65章 不願爲敵的人第1291章 兩起風波第60章 原本和睦,奈何挑唆第501章 “賣身”的恥辱第488章 七、八頭阿喜第1172章 賀瓊第372章 末日第493章 誤解很致命第497章 長孫秦明第367章 一夜第1246章 辦砸了第66章 輿論的力量第1266章 弒君之計第1152章 賀湛的試探第134章 聖母興周第988章 這是一個重要人物第1078章 因悲苦而狠絕?第79章 七娘捱打第896章 狗急跳牆第380章 “閻王”現身第969章 伏屍禁苑第1273章 和親第206章 當局者迷第730章 強勢的王妃第56章 說服太后第800章 晚到的“定情信物”第13章 阿耶休得如此第90章 所謂“欽佩”第677章 高僧及清官第201章叔父柳仕宜第614章 見證關鍵第451章 賀湛返京第694章 賣畫第872章 陰謀展開第381章 賀淇的急智第700章 連環計第1393章 都說住不長了第1164章 送還第1137章 逼宮第577章 小韋氏覲見第553章 玉郎名周季第374章 國璽下落第542章 上元夜第400章 兩大拾遺,配合無隙第180章 青雲之途第91章 甘當飛蛾第413章 璇璣之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