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賀淇在兩日前暗探得知東、西二市匿書事件時,就算連繫到義川王一家三口被神秘詔見的事,其實也不能肯定賀燁當真已然遇害,但是到入宮之後,眼下瞧見包括叔父義川郡王以及不過尚有公侯之爵的宗室齊聚一堂,唯有第一繼位人賀燁不知所蹤,義川王叔又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緊跟着又發生禁內走火事件,諸多蹊蹺指向一點——正如匿書所稱,天子駕崩、晉王遇害、韋氏篡政!
至於匿書爲何人所投,這個隱藏在幕後之人又有什麼企圖,關於這兩點疑惑賀淇並非沒有想到,只不過他並沒有過於在意,因爲日漸積重的貪慾野心早已埋沒了自知之明,賀淇堅信兩年前那神秘術士卜斷,就算沒有發生匿書事件他也不會接受賀洱這個襁褓小兒佔據九五尊位的結果,眼下既然有了藉口推翻韋氏專權撥亂反正,在賀淇看來簡直就是有若神助,這難道不是正應了天命所歸之卜?
瞻前顧後者必定難成大事,賀淇壓根不會考慮他也許會被人利用替人擋箭這一可能。
衆人齊集東配殿,幾乎擡眸即見西北向之沖天火光,也依稀可聞宮人呼喊奔走的慌亂,但誰也不會相信內宮那一把火會燒來紫宸殿,會導致他們這些宗室王宮一併葬身火海,因此雖然有人藉機譁疑,但其實是憤而不惶,尤其是當內宦宣告太后篤臨正殿傳詔諸位入見時,東配殿中的喧鬧頓時平息,傾刻沉寂。
賀淇斜睨着眼,瞧見默坐多時的叔父義川率先起身,卻向叔公南陽王恭身示意,這看似禮敬實則暗示“主權”的姿態無疑讓賀淇大爲譏鄙,脣角便越發堆積了陰冷嘲謔。
這位叔父多年以來只知貪圖享樂醉心於音律舞馬,一貫胸無大志,奈何因爲生得一副好皮相,將小韋氏勾引得手,這時居然被他輕輕鬆鬆就揀着諾大便宜,眼看着就要成爲新君生父,當然會對韋太后那婦人俯首貼耳卑躬屈膝,以爲從今後便能安心爲那“太上皇”,從此尊榮無上富貴無敵,簡直就是宗室敗類賀姓之恥,若讓這等小人得志,他賀淇豈不是對不住天命所歸、貴不可言的吉人天相?
而正殿之前,這時因爲太后宣詔,已是鐵甲環立利戈如林,其中便有柳彥,他候立於殿門西側,緊握鐵矛的手掌已然滿布汗意,直到此時,他仍然期望着能有千分之一的時機擄掠太后在手力挽狂瀾,可沮喪的現實是以他這時區區隊正的軍階,甚至沒有資格踏入殿內直視太后,更不說貼身警衛。
好在他總算是見到了十一娘,與含象殿諸宮人及女官一般候立在殿外,雖然不知爲何目帶溼紅彷彿纔剛哭過的模樣,但看上去仍舊沉着冷靜,甚至於十分敏銳地察覺到相隔十餘步外的他,暗暗給予了一個稍安勿躁的目示。
事態顯然仍在掌握,還沒有惡劣至滿盤皆輸的境況。
懸懸數日的心終於略略回落,柳彥僵直了背脊,繼續執行他這時應當履行的職責。
紫宸殿做爲內朝,正殿的主要用途便是方便君帝詔會朝臣殿議,故而雖然不似宣政、含元二殿高據云臺殿堂深曠,面積卻仍然遠闊於普通寢堂,殿內亦不設錦帳軟羅層層隔阻,當中唯有紅氈鋪設,從殿門處一直延伸至北向御座,而兩側支撐穹頂的硃紅盤龍柱間,除了橫平豎直設列着的榻席之外,森然站立着百餘佩刀御侍,他們不在燈火所及的明亮裡,看不清面容眉目,只有肩上鎧甲幽幽的冷茫,讓人不能忽視。
太后未登高座,卻當然與諸位宗室的座席相隔數丈,兩側有內宦環侍,這些閹人卻個個虎背熊腰,顯然並非普通役僕。
非同尋常的警衛固然讓不少原本已經被挑撥得熱血沸騰的宗室心中凜然,但賀淇卻顯然沒有因此膽寒,韋氏專政早已不是什麼隱密,掌握宮廷警備也是理所當然,可這天下畢竟還是賀姓統治,只要佔據理義,賀淇根本不懼宮中禁衛膽敢對宗室拔劍相向,單憑那些個閹奴,哪裡就能將宗室王公斬殺當場?韋氏縱然打算魚死網破,只要有南陽王這宗正卿振臂一呼,必然會鼓動不少禁衛投誠,爭執一生動亂一起,賀淇十分相信憑藉自己的勇武會殺出禁內,只要出了皇城,還怕禁軍將帥不會得知韋氏篡政?再者他入宮雖然倉促,卻也不是毫無安排,從來富貴險中求,更何況九五尊位,不冒一點風險就能承襲大統的事豈非笑話?賀淇既然早有以身赴險的決心,又哪會因眼前這種程度的警衛就卻步不前?
於是他就懷抱着見機行事以靜應險的策略,暫且穩坐不動,但看韋氏如何表演。
“聖上已然駕崩!”
隨着這句開門見山的宣告,傾刻沉寂之後,諸宗室長跪匍匐,真真假假地悲痛欲絕,正殿之內一片哀慟哭嚎,悲愴幾近掀頂,而太后積蓄多時的哀傷也在這時淋漓盡致地傾泄而出,幾乎不能穩坐,於是又在一片“節哀”勸慰聲中,好不容易纔恢復平靜。
賀淇這個汝陽王雖依輩份而言其實不應居於列前,然而到底是英宗子系近支嫡正,故而相較於洛王諸多庶子,他所坐榻席僅次叔父義川之下,也就是說除了南陽與義川兩個郡王之外,他比諸公更加接近太后坐榻,也算是衆目睽睽之位,這時匍匐哀勸來自然越發誠懇,非但沒有一聞天子駕崩不及詔見宗室就摁捺不住率先發難,心頭反而更加鎮定。
早就料到韋氏必然不允大行皇帝當衆宣告遺詔,眼看帝位落於賀燁手中,這時果然就發生了此等“意料之外”,豈不越發應合匿書所指?應是天子早在數日之前便龍馭歸天,可韋氏必然要先剷除賀燁,預備立賀洱爲繼之事,哪知事與願違走漏了風聲,也不知被誰先下手爲強廣投匿書,韋氏逼於無奈之下不得不詔集宗室戒嚴京都,纔有了眼下這麼一出好戲!
有南陽王這個叔公在場,必然會緊跟着問及繼位新君之國政重要,他大可不必率先出頭,且等着韋氏親口道出賀燁竟然也“遭遇不測”,而天子遺令賀洱繼位太后臨朝這等滑稽之談。
可稍稍出乎賀淇意料的是,太后竟然略過賀燁不提,直接宣稱了賀衍遺令,只不過……居然未及擬詔當衆宣告就病重而崩,哈,這更加荒謬了……韋氏好歹也曾獨掌政務,哪能不知帝位繼承之重不能僅憑空口之說,這時連僞造遺詔的手段都捨棄不用了?
等等,早前那一場大火實在蹊蹺,說不定當中出了什麼變故,以至於太后措手不及,眼下才會孤注一擲?
眼看着南陽王只顧噓唏,似乎並未察覺韋氏陰謀,賀淇難免心急如焚。
是了,南陽王之前還在驪山別苑,應當不知匿書事件,自己又因爲事發倉促不及散佈此訊,早前也沒明告衆人匿書之事,只是挑唆質疑而已,亦難怪叔公這時因爲事發突然而未察省蹊蹺!
賀淇立即給予了跽坐近前的世父安平郡公一個眼神。
安平公爲洛王庶長子,故而只得了一個虛封,因爲歷來不受重用,也沒有多少野心,但只不過極其好色,故而妻妾成羣,侍婢所生庶子就有十七、八個,一度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偏偏嗣洛王當年也不擅長振興家業,卻好在嗣洛王逝後,汝陽王雖然廢盡心思也沒能爭取得大權實位,至少對於財銀增長還頗有手段,又因賀淇一貫“樂善好施”,安平公等叔伯輩都受了宗家不少接濟,故而對賀淇這個晚輩十分敬服,安平公再不成器,如今也算久經世事了,這時接受到“財主”的示意,聯想到之前侄子的諸多“勸警”,至少還能反應過來汝陽王有何意圖。
安平公雖然愚昧短見,卻並非膽小怕事的人,更何況這時也意識到倘若侄子能夠繼位,多少益處簡直顯然易見,所謂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眼看權益當前,安平公的滿腔熱血怎不澎湃?於是立即會意行事,昂然起身,食指朝向太后:“韋氏,你竟敢圖謀不軌大逆不道弒君矯詔!分明是你放火焚殺晉王,意圖篡政,聖上早已駕崩,兩日之前就街知巷聞,眼下你擺明就是兔死狐悲惺惺作態……你這惡婦,我賀姓宗室豈能容你顛倒黑白?!”
說完就要拔劍,但因爲心情過於澎湃,以至於拔劍之時一個不小心割傷了自己的手指,突然的疼痛讓“獸血沸騰”又全神戒備的安平公瞬時之間心神大亂……
於是衆目睽睽之下,安平公做出了一件……荒唐滑稽讓人哭笑不得、呆若木雞、呃,就連太后都忍不住……剛死了兒子的娘都忍不住要噴笑的事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