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已經與韋緗完婚的御史邵廣,這時也正義憤填膺,意欲奮筆疾書彈劾姚潛失職,諫言朝廷治其死罪,正寫得熱血沸騰,就被韋緗提了一桶冷水來當頭澆下。

“郎君以爲敗軍之將便該處死?”韋緗一隻柔荑輕輕巧巧便搶去了邵廣手中“兇器”,她微蹙着眉頭,臉上明明白白寫着不以爲然四字。

“姚潛身爲鎮北大將軍,遭此慘重敗績,難道不應被追究失職之罪?”

“武威侯曾經也因耽誤軍令導致戰敗,要是先帝那時便將武威侯處死,征討諸蠻時武威侯又哪能立下赫赫戰功?姚將軍固然戰敗,但是否失誤還待察明,這時若將其處死,也不利於穩定軍心,故而妾身以爲,眼下之重,還在於怎麼化解晉朔之危。”

這話倒也有幾分道理,邵廣便遲疑起來,韋緗再接再勵:“再者太后也已決意將姚潛以待罪之身押赴長安受審,倘若姚潛果真有失職之罪,太后勢必不會輕饒,但若只是難抵敵軍勢衆勇銳,固然也會受罰,卻非死罪之重……郎君是文臣,並不詳知軍務戰事,可不能只憑義氣用事,反被居心叵測者利用郎君一片赤誠忠耿。”

眼見着邵廣乾脆蹙眉沉默,韋緗的小手又撫上了他的肩頭:“郎君試想,若武將戰敗即被處死,將來可還有人膽敢擔當領軍之責?武宗時期,討伐高句麗,先鋒大將因指揮失當而戰敗,武宗非但未將其處死,反而給予帶罪力功之機,後此大將果然反敗爲勝,爲武宗盛世立下赫赫之功,反之,前朝末帝執政時,將敗軍之將斬殺,以致軍心浮動,節節敗退,末帝仍不悔改,結果死於軍中譁變,身死國滅。”

這兩個例子一舉,邵廣徹底沒了主見,僵坐榻上哀聲嘆氣。

韋緗又再提醒他,口吻越發溫柔:“郎君急着彈劾姚將軍,卻疏忽了另一件事,禮部侍郎前些時候諫言修繕興慶宮,雖聲稱是因此宮爲中宗潛邸,若任其古舊爲不敬先君,更失皇家氣派,然此時國庫虛空,更有戰亂驟起,怎可在宮室一用上大耗人力物資?更有京中不少王公貴胄奢靡成風,也大有違於高祖帝節儉之政,如今內憂外患,奢靡之風難道不該嚴令禁止?”

便親自爲邵廣研墨抻紙,眼看着邵廣書寫劾章。

只是邵廣在將劾章遞呈之前,當然不忘與賀湛、陸離商議,因他雖然覺得韋緗所言似乎有些道理,但總還是存在怪異之處,實在拿不準應當如何是好。

“令內三兩句言辭,博容便以爲姚潛罪不當死了?”賀湛頗有些啼笑皆非。

“不才……的確不諳軍事。”邵廣自覺慚愧,又猛地挺起胸膛:“澄臺若以爲姚潛的確該死,這劾章我依然會寫!”

賀湛直揉額頭,還是陸離開解邵廣:“博容只是侍御史,縱然寫成劾章,上官亦能扣呈,但博容也不需憂慮,彈劾姚潛者決非博容一人,只不過,既然無有姚潛失職實據,太后不會將他處以死罪,一句話說穿,這劾章寫與不寫,多少人寫,都無甚效用,因爲太后任人唯親,而非公道正義。”

“那難道就眼看着奸侫小人逍遙法外?幽燕數萬戰死兵勇怎能瞑目?家園被毀流離失所之燕趙百姓更加無辜!”

“那麼博容以爲應當如何?固然可以死諫,倘若死諫能夠改變結果,我亦贊成博容爲社稷捨生,但若死諫非但不能有任何改變,甚至還會擔負罪名,豈非枉死?”陸離搖頭:“追根責底,爲執政者愚貪,奸侫小人才有立足之境,而我們所爲之事,便是撥亂反正,在此之前,必須杜絕毫無必要之犧牲。”

邵廣頹然,良久才道:“絢之所言,廣牢記於心,那麼另一樁事……禮部侍郎分明爲太后黨從,韋七娘何以唆使我彈劾?修繕興慶宮,似乎也是太后情願!”

賀湛便笑:“那麼博容以爲是否應當阻止大建宮苑?”

“這時當然應當阻止。”邵廣肯定說道。

“那麼博容呈上劾章即可,至於令內爲何有此建議,相信待結果分明之後,博容便能體會。”賀湛暫時賣了個關子。

於是邵廣滿頭霧水地把那劾章呈交了。

正如賀湛與陸離推斷,自幽燕失陷之厄公之於衆,不少言官紛紛彈劾姚潛該當死罪,其中以林昔最是活躍,甚至發動不少士子聯名廣諫,但幾大國相都有異議,說辭自然與韋緗那套別無二致,於是太后決斷,將姚潛押解長安受審,可在此之前,當然也要擬定接替姚潛的主將人選。

直到此時,太后仍在遲疑!

原是想將武威侯放在眼前考驗,確定其爲真心投效,三、兩年後再調往幽州,着姚潛鎮守晉州,也是爲慎防武威侯生不臣之心,哪裡想到北境這時便生劇變,姚潛這回就算能夠保全性命,無論如何也不能再任邊防大將,調返長安不能避免,可倘若沒有姚潛鎮守晉朔以防後患,怎能放心將數十萬軍隊交給武威侯全權節制?

但若不用武威侯,雖說毛、元黨從亦有武將,太后同樣不放心輕信,更加關鍵則是萬一晉朔有失,中州至京畿再無雄關險隘,國都岌岌可危!

太后這麼一遲疑,除了謝饒平依舊保持沉默,韋元平與毛維、元得志三人開啓了臉紅脖子粗的互掐模式,政事堂的房頂險些沒被掀開。

幾大國相各有私心,太后一直心知肚明,因而她要問諫,反而更加依賴賀湛、徐修能等後起之秀。

徐修能卻是早在知悉劇變之時,便已與十一娘這個“盟友”商議。

“太后更加傾向武威侯,但顯然也還心存顧慮,只不過依我看來,眼下時勢危急,也的確只有調武威侯往北邊才能確保晉朔不失。”十一娘這時當然要爲武威侯助勢。

可徐修能卻有遲疑:“畢竟晉王與武威侯也有聯繫……”

“晉王人在長安,生死尚不由己。”十一娘斷言:“太后縱有憂慮,根結並非晉王,而是擔心武威侯只是表面投誠,卻存見風使舵之心。”

徐修能思慮許久,方又頷首:“摒除晉王這一因素,武威侯至少不會與汝陽王同流合污,其長孫娶妻韋氏女,相比其餘,其實更不可能背叛太后,或許,太后若真不釋疑慮,待晉朔危機緩解,可另調親信鎮守晉州,以防武威侯行叛亂之事。”

十一娘微微一笑:“二郎設想周全,私以爲可以上諫。”

於是賀湛、陸離與徐修能幾乎統一口徑,尤其是徐修能的建言,更加讓太后滿意。

的確如此,大可等到危機緩解之後,再考慮調遣心腹鎮守晉州,牽制武威侯勢大/逼君。

太后當即立斷,謝饒平自然沒有異議,毛維與元得志也只好偃旗息鼓,政事堂爭吵平息,宗政堂卻又吵了起來,當然是汝陽王堅決不認同武威侯調防北關,他薦舉之人爲威衛大將軍周昌,這並不是說周昌爲汝陽王黨徒,但汝陽王若對他有舉薦之恩,自然就有了交近的契機,縱然舉薦未成,也有賞識之義,汝陽王是不惜一切手段見縫插針,企圖收攏武將爲他所用。

賀燁自然也會參與宗政堂這輪爭吵,但事涉軍國要政,這回爭論竟是前所未有的激烈,賀燁的胡攪蠻纏實在有些兒戲,南陽王照常不表態,義川王獨力難支,情勢一時陷入僵局。

太后等不及了,她終於有所行動。

於是這日南陽王世子之長媳錢氏便受詔入宮。

十一娘也正在太后左近,一見錢氏單獨獲詔便知不妙,果然便聽太后開門見山說道:“你那長子賀佶雖然年方十三,不過宗室子弟多爲早婚,他又是南陽王一系曾長孫,將來有承嗣之重,早慮姻緣也是理所當然,神武大將軍楊懷義之女楊十五娘出身世族,惠心紈質,可爲佳婦,錢娘以爲如何?”

南陽王一心韜光養晦,連長媳都並非出身顯望,錢氏更是普通世族,一貫溫柔敦厚,又哪裡能抵抗得住太后這顯然的示意,自是不會說楊十五娘不好,太后便笑道:“如此,我便讓謝相爲媒,代表南陽王府求娶楊氏女兒爲曾長孫媳。”

十一娘:!!!

那楊氏女明明是心悅賀清,這下可好,成了賀佶將來妻室,豈不是日後要稱九娘一聲嬸母?!

錢氏入了一趟宮,纔剛十三歲的長子便有了未婚妻,她也大覺玄妙,失魂落魄地走了,太后才問十一娘:“伊伊似覺驚訝?”

十一娘回過神來:“楊十五娘與九姐只怕將來難以相處和睦。”

“她是晚輩,又能如何?再者賀清之父非長,遲早亦當分家別居,兩人將來不過親戚而已,伊伊不需爲九娘處境擔憂。”太后顯然有心考較十一娘:“你知道我爲何要促成這樁姻緣?”

“太后應當是……欲讓南陽王擇定立場。”十一娘不無擔憂。

太后頷首:“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可君國既已面臨危難,南陽王勢必要做出決斷。”

其實太后心裡也明白,僅靠這樣一門強制性意味甚濃的聯姻並不足以讓南陽王決心投效,但至少眼下,可逼南陽王贊成武威侯調防北邊,而她行爲此事尚有其餘計劃,她就是要讓賀淇明白,在收攏人心一事上不可能佔據上風,宗政堂的存在是一個莫大掣肘,更別說姚潛事件必然會讓賀淇大加質疑,太后已經沒有耐心與賀淇周旋了,她要逼得賀淇徹底暴露獠牙,然後再連根拔除!

第1104章 年號何滑稽第260章 賀十四伴舞第1084章 生路?圈套也第106章 嫌棄第579章 有情還是絕情第771章 大宴第228章 春鶯失手了?第445章 翻臉無情第1323 章 送別第127章 重返舊居第263章 必須扳回顏面第1374章 帝王可以這樣深情第1206章 蛛絲第814章 不怕你錢多第1158章 大開殺戒第1222章 禍難多因“不服輸”第635章 風波之後第695章 串謀故識第165章 蔣氏大鬧含象殿第152章 偏心第646章 新居第796章 夫妻各懷懊惱第1293章 串供未遂第1015章 王妃差點逼死人第59章 太夫人的品析第559章 好繡娘第647章 登門第901章 觸及第1099章 禍水的重要性第1120章 起事第1186章 老戲骨第504章 端倪第1015章 王妃差點逼死人第1294章 叵測的人心第188章 默契化解第1107章 幽冥邊緣第1245章 賀尚書之託第906章 將亂第852章 不怒第848章 晉王不急婢女急第397章 晉王的計劃第1041章 我想來,你就請第1117章 懼內其實不是好品格第1392章 還能尊榮否?第671章 親近的滋味第836章 王妃無情,元氏有意第1090章 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第945章 楊氏好霸道第949章 傷逝第1061章 阡陌的來歷第551章 捷報第1032章 一句醉話第185章 裴府舊奴第40章 到底是誰更傻第402章 挑撥離間第223章 驚變第311章 晉王的美好願景第590章 南陽王府的家事第953章 露端倪第620章 晉王長史第357章 又一個執迷不悟第659章 告捷第35章 年少無知的軟柿子第678章 晉王之病第866章 “雙美”共浴第1289章 示弱第426章 晉王再遭嫌棄第374章 國璽下落第421章 世子夫人第103章 小九險傷第265章 應戰第670章 豪族子第721章 夜會第302章義川謀儲第714章 巡視第1197章 美人之急第211章 庶女又如何?第1333章 暗鬥第762章 天價第1218章 準了!第285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843章 菜餚第67章 兄弟見面不相識第1010章 漏網之魚第843章 菜餚第1313章 仲秋受惑第955章 王知禮的毒計第715章 毫無默契第675章 農事良才第60章 原本和睦,奈何挑唆第26章 “私會”與密謀第398章 多災多難邵博容第1243章 枕邊風的確有威力第564章 方氏下場第901章 觸及第717章 談判第908章 又一個惡意針對第739章 父女相見第546章 笑見血仇第1134章 皇城之前
第1104章 年號何滑稽第260章 賀十四伴舞第1084章 生路?圈套也第106章 嫌棄第579章 有情還是絕情第771章 大宴第228章 春鶯失手了?第445章 翻臉無情第1323 章 送別第127章 重返舊居第263章 必須扳回顏面第1374章 帝王可以這樣深情第1206章 蛛絲第814章 不怕你錢多第1158章 大開殺戒第1222章 禍難多因“不服輸”第635章 風波之後第695章 串謀故識第165章 蔣氏大鬧含象殿第152章 偏心第646章 新居第796章 夫妻各懷懊惱第1293章 串供未遂第1015章 王妃差點逼死人第59章 太夫人的品析第559章 好繡娘第647章 登門第901章 觸及第1099章 禍水的重要性第1120章 起事第1186章 老戲骨第504章 端倪第1015章 王妃差點逼死人第1294章 叵測的人心第188章 默契化解第1107章 幽冥邊緣第1245章 賀尚書之託第906章 將亂第852章 不怒第848章 晉王不急婢女急第397章 晉王的計劃第1041章 我想來,你就請第1117章 懼內其實不是好品格第1392章 還能尊榮否?第671章 親近的滋味第836章 王妃無情,元氏有意第1090章 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第945章 楊氏好霸道第949章 傷逝第1061章 阡陌的來歷第551章 捷報第1032章 一句醉話第185章 裴府舊奴第40章 到底是誰更傻第402章 挑撥離間第223章 驚變第311章 晉王的美好願景第590章 南陽王府的家事第953章 露端倪第620章 晉王長史第357章 又一個執迷不悟第659章 告捷第35章 年少無知的軟柿子第678章 晉王之病第866章 “雙美”共浴第1289章 示弱第426章 晉王再遭嫌棄第374章 國璽下落第421章 世子夫人第103章 小九險傷第265章 應戰第670章 豪族子第721章 夜會第302章義川謀儲第714章 巡視第1197章 美人之急第211章 庶女又如何?第1333章 暗鬥第762章 天價第1218章 準了!第285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843章 菜餚第67章 兄弟見面不相識第1010章 漏網之魚第843章 菜餚第1313章 仲秋受惑第955章 王知禮的毒計第715章 毫無默契第675章 農事良才第60章 原本和睦,奈何挑唆第26章 “私會”與密謀第398章 多災多難邵博容第1243章 枕邊風的確有威力第564章 方氏下場第901章 觸及第717章 談判第908章 又一個惡意針對第739章 父女相見第546章 笑見血仇第1134章 皇城之前